战国之军师崛起-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兵器。”看着那一滴血顺着刀刃滑落到地上,翟奇将刀双手捧到白晖面前。
白晖接过刀回鞘:“我兄准备千里奔袭鬼猛,挑五千精锐,三天时间我给这些人换装,两天适应,五天后出发。现在封营,只许进不许出,这个秘密不能被人知道,这一战结束之后,咱们再谈你加入秦军能混到个什么级别。”
“胜了,拿到大功,我给你准备一把战刀。”
“男人的荣耀,靠的跨下马,掌中剑。别说你有这么多部下,若全是废物,你好意思和我叫板吗”
翟奇不语,白晖的话在理,但他却不服气。
“传本将令,将铁鹰卫调一百人队,演武。”
命令传下去,铁鹰卫的百将们郁闷的脸都是绿的,自铁鹰卫成军以来,一等兵还没有打过一仗呢。接到的任务几乎全是列阵,演武,最接近战场的任务就是压阵。
白起盘腿坐在大帐内,看着铁鹰卫的军候。
“你在抱怨,秦军从不抱怨。”
“大良造,我们不是仪仗卫。”
铁鹰卫的这名军候只带兵八百人,虽然是带队人数最少的军候,却是最强的四军候之一。
白起端起面前苦苦的煮茶喝了一口,连头都没有抬,抽出身边的令牌扔了过去:“五百人,千里奔袭鬼猛,许胜不许败,或败”
白起没说败是什么结果,只是抬头冷眼看着铁鹰卫一等兵军候。
“若败,提头来见。”
铁鹰卫一等兵军候拿起令牌一脸冷冰的走了出去。
“传本将令,铁鹰卫二等八百人备战,三等一千二百人备战。”
“诺”
铁鹰卫一等兵一直憋着一口气呢,白晖让演武他们不能不从,但一直不让上战场,这个确实让他们心里不舒服。
这一次,铁鹰卫换了一个演武的方法。
找了一名义渠贵族,告诉他骑马逃,只要逃出弓箭的射程外,就可以活命。
所以在白晖面前,看到一个义渠贵族骑马狂奔,然后
变成了刺猬。
一百只箭在狂奔之中,最近的约八十步,最远的约一百二十步,将这位义渠贵族从头射到了脚。
最厉害的是,没有一只箭射在马身上。
翟奇的眼睛都瞪圆了,他见过强军,没见过这么强的。
一只手伸到他面前,是白晖的手。白晖晃了晃手:“五千精锐,不要能和他们比的,弱一点也行。铁鹰卫我只派五百人,其余的秦军骑士,你们还是要一争高下的。”
“给我一天时间,我去挑人。”
这一百铁鹰卫一等兵给翟奇的压力太大了,这次随秦军出征不是去丢脸,而是去争脸面的。
翟奇回到营门前,一直跟随他的两人这才问道:“咱们还谈条件呢”
“怎么谈,连脸面都没争回来,如何谈。让人施舍吗东西两营,挑五千精锐,这一仗咱们败不起,败了在秦军眼中咱们就是废物,胜了才是客。”
两人相互点点头,立即分头去通知其他将领,然后东西两营开始挑人。
义渠边军还是有精锐的。
白晖就情报上分析,能挑出的骑兵精锐绝对超过五千人,而且单兵战斗力强于自己训练的精锐骑兵,只是他们不太懂作战配合。
能空出五千精锐骑兵,白起在战斗分配上就有更多的选择。
而且还可以再挑两万能打的义渠骑兵,也可以作为补充兵力。
翟奇刚回营,秦军就有约一千人进入了义渠北防大营。为首一人将一份清单交给了翟奇:“将军,请用印,这是营中欠我家少良造的钱币,此战攻下鬼猛,斩首三千四百,可抵这份账单。”
翟奇识字不多,听秦军司马念过之后,用了自己的印。
接下来就是铁匠们的活。
挑选战马钉马掌,然后给被挑出的五千精锐骑兵换装,全部换成秦兵军装、军械。
白晖回营。
秦王来到白起、白晖的大帐之中。
秦王问:“义渠人提出什么条件才会归顺我大秦。”
“条件”白晖摇了摇头:“估计他们忘记了吧。先挑五千精锐随我秦军出征,好好打仗看诚意,明天我会提出,让他们再挑两万或是四万骑兵,参与到次等重要的奔袭地点的进攻,条件嘛,打完仗再说。”
“这事,义渠人能忘记了”秦王不相信。
白晖想了想后回答:“应该不是忘记了,而是此时的重点不是条件,而是他们值什么身价。”
“身价”秦王不太理解这个词。
“王兄,邹衍到燕国,燕王是如何迎接的。若是我秦国一个农夫去燕国,不知道燕王如何迎接。就能这个意思,要谈判先亮出自己的身价来,所以先打仗。”
秦王立即追问:“这是笑话,打完仗之后,还用谈身价”
“当然,赏赐多少钱粮,多少奴隶。将军们是不是有封号什么,这就是身价。”
“似乎有理。”秦王让白晖给绕了进去。
白晖讲的有理。
此时在义渠边防大营内,义渠的将军们也认同了白晖的这番说辞。
想高人一等,就要亮出才华来。
“打,这一仗若打的精彩,我等就是人上人,否则就是人下人。所以先打再谈,林胡与我义渠也本就是敌人,打他们正和我等心意。”
翟奇说完后有人问道:“那么,咱们打那里”
“秦军一万五千精锐,咱们五千人,打鬼猛”
翟奇说完后,全场静默。
第二零九节 盐池
义渠人敢战,论战斗意识不比秦军差,也是悍勇的骑军,可听到鬼猛,所有人都沉默了。那里的就相当于义渠的义渠王城,秦国的咸阳。
好半天之后,有人问了一句:“这能打得过吗”
这次没等翟奇说话,一位年轻的义渠将军就抽出剑用力的砍在大案上:“怕什么,传闻秦国的白起、白晖两人,上一仗就是灭了他们那边齐国的都城,然后有个叫魏国的迁都了,有个叫楚国的准备迁都,我们怕什么。”
“对,对”一群将领都吼了起来。
他们是从低层熬出来的,不是义渠贵族下派的,所以没什么可怕的。
正在他们讨论的时候,又一只秦军来了,这次是清一色的书吏,每个人都背着一只巨大的书筐。
这些人是来讲秦军军规的,以及白晖的军规。
白晖的军规比起秦军的军规就多了一句话,别抢平民,只抢贵族。
入夜,白晖和白起在一处沙盘上比划着,秦王坐在一旁一言不发的看着,听着。有些内容他听不懂,行军打仗秦王并不擅长。
想到义渠,秦王心中在想,按常理来说,投降这么大一支敌军,要么先血战一番打出威风,要么给一个丰厚的条件。
可现在,义渠这些兵马却什么也没有要,这是为什么
秦王也没打算再问白晖,白晖给了解释,不过秦王也没理解。不说是义渠降军,就是秦军本事完成了这么危险的作战任务,也一样会有重赏。
为什么
秦王表示很纠结。
白晖、白起还在讨论着。
“这里。”白晖的手指位置放在地图的一个位置上,这里大概就是后世的吴忠县,在汉时叫灵州,但眼下这里还没有任何的城镇,有草原的部落却没有名字。
白起很纠结,绕着沙盘走了有四五圈:“这里有些麻烦,若是遇上西戎怎么办”
“不知道。”白晖直接来了一句不知道,然后又补充说道:“这里很重要,少了这里河套我们”不等白晖解释完白起就说道:“我明白,少了这里河套就少了一半。”
河套,在白晖之前这里叫河南地,是白晖称呼这里为河套后,秦军上下开始使用这个名字。河套就是指黄河弯包围圈以内的这所有土地。
河套有多大
如果秦军没有攻占巴蜀,如果秦军没有占据河东郡,那么河套比秦国原本全部的面积还大。
这个年代的河套,水草丰美。
不仅仅是牧民的天堂,同时也可以耕种大量的农作物。此时秦国最北的不是城,是一座要塞,然后往北是一段差不多在后世榆林位置的长城。
要塞名为肤施,后世延安北边的大概位置。
这时有护卫报:“报大良造、少良造。翟奇求见。”
“请”
很快,翟奇被带了进来,见到秦王坐在一旁先是一愣,赶紧给秦王施礼:“王上,臣有要事。”
“你们说,寡人听听就行。”
“诺”
翟奇已经用臣自居,这让秦王很开心。
翟奇来到白起、白晖面前施礼:“大良造、少良造。我部请求三万兵马突袭林胡一处要地。”
“何处”
“盐田,而且我还可以为我大秦找一个盟友。”
白晖问:“盟友”
“是,那一处有大小几十处盐池,在大河以西,也就是河套之外有一支部落,他们在外要向戎王年年进贡,林胡人把盐价卖的非常高。所以这支部落与林胡交战数次,我与他们秘密交易过。”
白晖追问道:“可是乌氏。”
“正是。乌氏少族长秘密来我义渠,想去咸阳买一些丝绸用于给戎王进贡,只是不知现在如何,若还活着,请大良造、少良造格外开恩。”
翟奇说完后,脸上多少有些紧张的看着白晖。
乌氏
白晖当时留下乌氏佃的时候,就是因为他记得秦始皇时期有一个外族人在咸阳地位非常高,那个人也是一位女子,叫乌氏倮,也是乌氏族长。
乌氏是以女子掌族的体制,但不算是母系部族。
“乌氏佃是我的上宾,这样吧,我安排人快马回咸阳请她过来。你去安排人联系乌氏,盐池”
白晖停下了,来到秦王面前低声说道:“王兄,求一个赏赐。刚才我和兄长选一处紧要的地段,但我秦军人手还是不够,整个大河防御不可能。所以请王上赐乌氏一座城镇,加一点点封赏。”
“可以。”秦王没二话就答应了。
反正封的不是秦国本来的土地,眼下还在林胡人手中呢。
既然有部落愿意归附,又会出兵,这一小块地盘秦王还是愿意给的。
白晖又说道:“盐池可否一分为三,留给国库一份,给义渠一份,给乌氏一份。”
“可以,只要他们有功便可以赏。”
“谢王兄。”
白晖这才转回到翟奇面前:“王上已经作出批示,给乌氏划三百里,名为乌氏自治领。是秦国的土地,但乌氏在这片土地上拥有自治权。然后盐池,三分之一给乌氏,三分之一归你等,但前提是,立下功勋。”
“谢王上。”
翟奇很清楚,此时应该向谁施礼。
翟奇离开,白晖和白起又开始围着沙盘转圈。这一次奔袭,对于白起来说是一次考验,对于整个秦军来说,更是一次考验。
闪击战是否真正有效,这次对林胡就是试金石。
整个河套,相对于秦国来说,这么巨大的土地面积,想要攻占并且消化了,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眼下秦国良田不够分,收了农户大城镇周边的土地,以两倍,甚至是三倍补给农户,还是有许多人愿意往北边来的。更何况,当初承诺给齐国移民的土地,此时只要愿意往北边来的,至少按两倍兑现。
义渠还有许多事要处理,安民,重新恢复生产,给义渠民造户籍等等。
无数的事情要办。
不过这些已经与白晖无关,咸阳派了足够的官员前来处理此事。
齐国的移民成为了一大助力,其中许多识字的在学习过秦律之后,成为了低层的官吏。
第二一零节 等一颗人头
白起将亲自带队奔袭鬼猛的机会让给了蒙骜,但白起还是领军北上,达到了长城边驻守,来自宜阳的兵马却往白晖处汇聚。
白晖选择的位置却是在长城外。
依后世的地理位置,应该是靖边县附近,这里作为交通要道,白晖一动兵就先占据了这里,然后大军开始在此地驻扎。
这里还没有名字,因为白晖驻军在此,秦王在一块石碑上提笔写下:朔方邑,三个大字。
朔,在此时就是北的意思,城的名字意思就是北方城。
此时的河套比后世的气候好太多了,森林没有被过度砍伐,纵然是大军至此,也没有大量的砍树,而是使用原本的营寨。
白晖到这个没半点城池样子的朔方邑之后,每天都坐在一处高岗上,远远的看着北方。
头两天是白晖自己一个人看,第三天开始秦王每天也陪着一起看。
“报,探马来报,林胡集结不少于二十万兵力开始南下。”
白晖没反应,依旧呆呆的往北边看着。秦王也没动,坐在一旁安静的捧着自己的茶碗,秦王知道白晖在等什么,就是在等林胡大军南下。
前来报信的士兵站在一旁,低着头等白晖吩咐。
等了好一会,白晖这才开口:“王兄,我思来想去,也避不开这一战。”
秦王反问:“为何要避,难道这不是你们兄弟所期待的吗”
“面对面的阵地战,无论统帅多优秀都会有不小的伤亡,这所谓的二十万林胡,我想应该只有八万是打仗的,其余应该还有负责赶羊、运输物资的人。”
白晖依然没有下令。
白晖为帅,那怕秦王在这里,也不会插手。
秦王对自己的军事才能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什么优秀的统帅,所以从不插手军旅之事。
这时,一大群秦军将军来到了这处高岗。
众将军到来后,为首的司马错一挥手,示意所有人停下,也不允许任何人开口。司马错独自一人来到了白晖与秦王近前,同样不说话,盘腿坐了下来。
这时,白晖猛的一抬头:“传令,派人速去告诉我兄长,林胡主力南下。”
“诺”传令兵小跑着离开。
吩咐之后,白晖又坐着不动了。
司马错在旁问道:“在等什么”
“老将军,你说对阵林胡主力,谁为将”
“向寿,他不擅于攻,也不够灵活。这边的任务是抵挡,并不是消灭,也无须死战。所以让向寿去,车阵我看可以挡得住林胡骑兵。以我秦军的战力,五万人就可以死守数月,更何况眼下这里还有十五万兵马可以调用。”
司马错说完后没等白晖有反应就继续说道:“老夫知道你在等乌氏来人,这是此战唯一的变数。”
“是,是在等他们。”
白起、白晖制订的作战计划中,变数就是谁来打盐池,若是秦军来打,那么秦军就会减少四万人的调用,若是联手去打,那么秦军这四万人打完盐池之后,就可以继续北上。
司马错还有一句没讲。
那就是,战争已经开始了,但最终的战略计划却还没有定下来,这是兵家大忌。
但,白起用兵很难用常理去推测,所谓的兵家大忌在白起、白晖这里,似乎也不是常理。所以司马错没提及此事。
秦王伸手拿出一只令牌递给了白晖。
白晖点了点头:“代传王令,令向寿将军带七万秦军以车阵准备迎敌,全军守势。”
“诺”
白晖没说是自己的命令,秦王既然在这里,那么就是代秦王发令。
眼下先派人摆出防御的阵式。
这一计,是白起想的。
依长城防守,虽然有城墙在,但长城太长,林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