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军师崛起-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自己家人活着回来的将军,百姓是支持的。
大秦对外宣称,战死四万人。
百姓们很紧张,可是又发现自己的家人都回家了,没回来的只占极少数。
百姓们不傻,只是嘴上没说破罢了。
砍杀魏军,攻城得地,实实在在的五万人头,九座城池。
白晖的陶炉有五十座小炉、九座大炉换了主人,成为参战秦军家庭的产业,这就是白晖的人头入股论的正式实施。
北屈城,左平虽然还是一位县令,但却爵进两阶,这些日子来整天都是乐呵呵的。
左平迎白晖入城:“左庶长要见的人,已经在府中等侯。”
“我说老左,天下人说孟尝君有食客三千,我虽然只是一个左庶长,我似乎也能养食客,对不对。”
“是,不过这左庶长秦人都说待进,凭九城成杀敌五万,俘虏数万的战功,依秦律是大功,进三阶就是中更。但王上没进两位左庶长的爵,似有深义。却不影响左庶长收食客。”
“聪明人,不过别乱说。”
白晖也明白这次没进爵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低级爵一进三阶没什么,高级爵进一阶都非常难,依这次的战功,左庶长进三阶似乎还不够军功。
回到府中,这府白晖也估计自己住不了多久,肯定要搬到河东去住。
不过河西的定阳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一定要经营好。
进入府内,白晖也没进屋,叫人在地上铺了一张席就坐在地上。
“说几件小事,我白府招收门客。头一批呢人数不算多,先是水工四老,他们四人是当年参加过都江堰的高等水工。打个差,以后府中门客分为七等,依等级伙食、衣服肯定不同,而且还有钱发,四老为门客三等,你们的弟子回头再议。”
“谢过左庶长。”
“还有,陶匠七老,你们是最初跟着我作事的人,你们也是三等。还有两位琉璃匠也是三等。眼下有一个新的规矩,定阳县所有的陶炉虽然收益给各炉主分,但管理权却在陶匠七老手中,这是一个整体,任何人不得私建陶炉。”
“诺”陶匠七老赶紧上前施礼。
白晖又说道:“左平县令,整个左平县所有田地分为两种,一为民田,一为军田。战俘给我屯军田,由伤残秦兵管理安全事务,你负责管农事。”
“诺”
“还有,所有的民田,以村为单位,全部收回县治,依村中各户出丁情况,按陶炉入股的方式分配。别怀疑,我要求集一村之力,或是数村之力,整修水渠,增加灌溉,开发梯田,种植枣树。告诉定阳百姓,这是我白晖请示过王上的,特别请来四位我大秦最顶尖的水工,我保证他们的收益会更多,那个村的收入少了,我补。”
“诺”左平没一句反驳,集合力量作大事,这件事情在陶炉的管理上定阳百姓已经见到了好处。
寻常的陶炉都是极小的炉子,而白晖集合大量的人力,将人分为打泥,打坯,成器,绘画,烧炉,管火等等不同分工,集近百人之力一次照看十数个陶炉,无数产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超过寻常的小炉。
所以白晖要求集人力作大事,整修各村水渠,整合田地的事情,左平愿意一试。
白晖站了起来,对着四位水工长身一礼:“兴修水力之力,有劳四老,白晖有礼了。”
“当为左庶长尽心。”
“好,请”
这些人离开后,白晖才转向了其余的人,这些人有大半身上都被绑着绳子,他们是被强征过来的,从攻占的魏城之中找到真正的人才。
白晖先是走到几位光着脚的人面前。
“听说你们是墨子的门徒,我说你们都是没脑子的笨蛋。你们没有自己的势力,又不为各国服务,你们不灭才叫没了天理。所谓的不攻,只有一条路,天下一统。你们被我抓了,先帮我作点事。”
白晖说完,一个中年人就吼道:“不为暴秦作事。”
“好吧,那么为吃不饱饭的普通百姓作点事如何,作完了我会考虑放你们走。行不行。”
“若为百姓,可以。”
白晖摆了摆手:“松绑。”
被绑的一位白衣士子上前长身一礼:“敢问左庶长师从何派”
“我,我是野路子,我喜欢墨家、法家、道家、纵横家、儒家、阴阳家、兵家都不错,都各有所长,也有不足。对了,还有名家,那句白马非马,精彩。”
白晖几句话说的那白衣士子整个人懵住了。
正当白晖准备给几位墨家门徒说话的时侯,白衣士子再次上前一礼:“在下,公孙龙”
“噢”
这次换成白晖大吃一惊了,因为白马非马就是公孙龙的著作,只是在后世白晖知道这一句是因为另一句话,白马非马,女朋友不是朋友。
“公孙先生。”这次换成白晖长身一礼。
公孙龙赶紧回礼:“不敢受左庶长一礼。”
“成,别废话。听说你算学了得,一会帮着干活。”白晖说话间就拿了一根粉笔,这是用熟石灰直接制作的,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副简图。
画完图之后,白晖背着双手笑看着墨家门徒:
“墨家的几位,这东西叫水车,我有四种水车构想,这是第一种,就是让河里的水自己流到岸边水渠里来,为什么这么作呢,这么多百姓要吃饱,那就需要更多的田地。然后是从低处让水到高处的,这个需要有人去踩,但绝对比背身省力。”
一架水车,直接秒杀墨家门徒。
这水车简图让墨家门徒根本就移不开双眼,好几人都快步走到了黑板前。
第三十二节 小范围新政
给墨家门徒讲完水车后,白晖转过身来对其余的人说道:“你们之中,能写会读的人不少,有一条政令我已经得到了王上的允许,河东之地虽然魏国割让给我大秦,为安民,暂将所有肉刑,全部以劳役代替。”
“我需要有人会写,会说,让整个河东百姓都明白这一条政令。”
“还有,新的规矩,以村为单位实施集体农业的方略,这一条的理论根本就是多劳多得,按须分配。什么叫按须分配。伤残者,老弱者,怀孕的妇人,那么应该得到的比他们劳动所付出的多,这是我大秦王上爱民之举,关爱河东百姓。”
公孙龙上前:“敢问左庶长,什么叫肉刑。”
白晖心里骂道,他娘的,你们战国这些人整天割鼻子砍腿,竟然不知道什么叫肉刑。
事实上,公孙龙只是不理解肉刑这两个字。
解释了肉刑的意思好,白晖说道:“鞭打不算,就是所有的让人身上少点东西的刑罚,比如割鼻子,砍腿,还有刺字也算,非重罪不能刺字。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
白晖说完,又有人问道:“请问左庶长,那么若以一村土地的产出,有人被征劳役不在,如何分配。还有,给老弱应该分多少,给怀孕不能作工的妇人可以分多少,怀孕的妇人不能作辛劳的活,却依然可以绣、织,这个如何算。”
白晖很无奈的苦笑两声:“这些细节我都考虑好了,还要你们干什么,在这里吃白饭现在你们是战俘,想恢复自由身就要给我作事,去走乡串村,给我把这件事情的细节落实好,然后让整个河东五城半的新秦人懂这些规矩,听懂没有。”
“诺”
“都站着干什么,领干粮领钱,给我干活去。”白晖指着这些士子骂道。
众人正准备往外走,白晖突然又喊了一句:“都站住”
所有人立即停下脚步,只听白晖说道:“河东那五城半,所有贵族的土地没收为秦国田地,受我秦王认可的贵族,才可以保留土地,所有的土地全部分给普通百姓,还有就是,有战俘,有犯人,没有奴隶。所有奴隶只要作工三年,就可以成为平民。”
“诺”
“还有,眼下就活不下去的河东百姓,调官粮去救济一下,饿死一人,病死一人,你们自己选人出来领鞭子,去吧。”
“诺。”
出了白晖的院子,这些被俘的士子们以公孙龙为首,因为白晖对公孙龙有一礼,而且口称先生,这是一种尊敬,所以公孙龙就成了他们的头。
门外,公孙龙说道:“这位白左庶长虽然脾气不好,但这次秦军没有埋杀战俘。再看左庶长这些政令,并非传闻之中的秦人暴政。”
“何止不是暴政,这是仁义之政,纵观天下七国,那一国有此仁政。多劳多得,按须分配这八个字,左庶长当称白子。”
“恩,有理。我们去尝试着执行这样的政令,若有奇妙之处在政令执行的过程之中会有体现,这怕是一种远高于我等所学的理念。综合左庶长刚才的话,在下以为,应该改为,多劳多得,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公孙先生讲的好,加上这各尽所能,才尽显仁、德、礼、义。”
“不,不”公孙龙连连摆手:“只怕是左庶长就是此意,只是说的不够详尽,切不可有我公孙龙狂妄添加。”
“那么,我等就先去走乡入村,实地研究一下按何种比例给老弱分配等。”
“好,我们安排一下,分头行动,半月后在北屈城合议。”
白晖说的那八个字,只是自己读大学时课本的东西。
可就这八个字,如一枚核弹落在太平洋,激起百丈巨浪。
河东五城半炸锅了,仅一条暂不施肉刑,就远远的超出普通百姓的理解。再加上全村合力经营,照顾老弱,这是何等仁政。最让普通百姓没想到的是,虽然土地变成以村为单位的土地,每村还要补足一百户人,但却没有贵族多收一份租。
半个月后,北屈城黄河边。
数以千计的人都围在这里,两座高达数丈的巨大木轮由上百士兵抬着,正准备架起来。
这巨大的木轮对于还在靠人力的时代,绝对是一个奇迹。
一件小东西,白晖彻底绑住了墨门,不仅他抓来的这些,还有许多原本在魏韩的墨门也闻风而至,加入到了白晖的兴民机械创造当中。
这一件小东西,就是滑轮,滑轮组。
白晖高呼:“秦军将士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今天就是黄河之水造福百姓的日子,再加一把力气,上”
又有几十人冲了上去,数位百将也脱了衣甲上去帮手。
紧接着,好几十个原魏国河东的百姓也一起去扶木架,拉缆绳。
大半天时间,这才将两只巨大的水车架在早已经准备好的石台木架上,第一架水车调试好开始转动,水车由黄河水带着动,然后一桶又一桶的水倒在水渠内。
根本就需要人力,水从悬崖旁的黄河之中,流到了水渠,流进了早就挖好的水坑之中。
第二个水车架好,白晖拉了身旁的白起一把:“哥,作为这次最大的官,这个要你亲自来试,你在军中是磨过豆粉的。”
“好。”白起明白,想让这些河东原魏国的百姓接受秦国统治,上位者就要学会亲民。
白起脱去衣甲走到一处平台上。
旁边的墨家门徒冲着白起轻轻的一点头,然后一拉把手,只见白起面前那足有四尺直径的巨大石磨开始转运。
白起抓起一把黄豆放在石磨上。
不需要白起去摇石磨,仅仅只是倒入黄豆,然后旁边的大桶内很快就流出了磨好的黄豆。
白晖站在高台上:“百姓们,各位乡老。我保证给每个村子建一座磨坊,没水不怕。我刚才讲了,世人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墨家门徒告诉我,最多再有一个月,他们就能制作出利用风,来帮我们磨豆子的磨坊。”
第三十三节 郁闷的秦王
白晖看着已经停止了往石磨之中放豆子,高声喊道:
“现在,各位乡老可以亲自上来一试。如果感觉好,请各位对辛苦了半个月的墨家门徒说一句,辛苦了。”
白起走下高台,第一个来到满脸是汗,满身是灰的墨家门徒面前长躬一礼:“辛苦各位,白起谢过。”
墨家门徒赶紧回礼。
白晖拉着白起站在高台上,低声问道:“昨晚我说的,哥你背下了吧。”
“恩。”
“现在,讲话。按昨天背下的讲话。”
白起可没有白晖这种口才,也没有那样的煽动性,白起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我白起是军人,我白起不太会说话。但河东这五城半还有河西定阳城,我白起和我弟弟白晖,同为左庶长,我们管理这六城半之地,我白起对各位乡老说一句,只会过的更好,有更多的粮,更厚的衣。”
河东百姓无人回应,倒是几位乡老联手上前施了一礼。
白起又说道:“好还不好,年底就见分晓。”
白晖上前:“各位乡老,有没有更好,秋收见分晓。”
几位乡老再次一礼,然后带着众乡民对着墨家门徒一礼,上千人高喊:“辛苦了。”
墨家门徒帮人守城,发明过攻城打仗的机械,被天下人骂,被天下诸侯骂,此时受这千人一礼,好些年龄都四十多岁的人眼泪忍不住的流下来。
北屈城。
白晖和白起坐在一屋,公孙龙等人在汇报着新政令的具体细则。
“两位左庶长,我们查过,与秦律没有冲突。还有些细节会在实施的过程中再调整,眼下当务之急是集结人力整修水渠,有了新式人踩水车,那么我们可以开荒梯田近十万亩。”
白晖说道:“我突然想到,发展畜牧业。然后将人畜的粪与干草等物一同挖一个深坑保存,用于田地,有助于增产。别问我为什么,你们可以找些地去尝试,有没有比其他的产量高,你们自己看。”
“我们信。”
公孙龙已经没什么不信的,白晖知识层次明显高他数级。
白晖又说道:“我要求,木稷十万亩,必须保证。”
“诺。”公孙龙赶紧起身施大礼。
“还有,楚国的犁,每村保证三只耕牛,没困难要办,有困难克服困难也要办好。”
“诺”
木稷是战国时代的名称,后世叫高粱。
公孙龙退离之后,白起问白晖:“种什么不是种,粟的产量似乎更高些。”
“哥,你想过冬天让你的战马有青料吃吗。我听说高粱混和一些草,然后混入牛粪,可以保存到冬天。我不知道细节,但咱们找些人去试试,用不同的办法去尝试,总会有一种能够真正存到冬天。”
“若有一种办法能成,那么明年冬天战马就有青料。”
白起认可这话:“是这话,一年不行两年,总是能试出来的。”
白晖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王上要求我们两年内拿下半个河东郡,可咸阳城没有足够的粮食军械,我们苦。”
白起说道:“正如你刚才所说,没困难要办,有困难也要克服困难上,这是王令,王上希望拿到半个河东郡,那么你我兄弟只有战,打下河东以报王上之信任。”
白晖能说什么,白起这已经表态了。
想了想之后,白晖又说道:“还有就是哥,俘兵的军垦农场这边,我就不管了,哥你多操心。我拿咱们兄弟的脑袋保证,两年内拿下河东郡,这事依然靠哥的本事了。我估摸着,有可能会遇到二十多万魏军。”
白起沉默不语,这一场是硬仗。
思考良久,白起也不认为靠自己的七万兵马能对付魏军二十万。
“先练兵,等机会。”白起想来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