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笑傲神雕天龙 >

第210章

笑傲神雕天龙-第210章

小说: 笑傲神雕天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天资不凡,但此时的张君宝还不到五岁,又能懂得多少,听到师父话中让自己拜方志兴为师,他自然不疑有它,向方志兴磕了个头,说道:“拜见师父!”
    方志兴见此大喜,连道几声“好”字。向张君宝道:“你既拜我为师,今后便是我的弟子了,等到回山之后,我便正式收你入门。做我门下弟子!”他自收杨过为徒后,多年来一直未在收徒,谁知在年初答应收下郭襄和郭破虏后。又收下了张君宝这个徒弟。尤其是张君宝,可以说是真正传承自己武功、学识之人。方志兴对其也寄望甚高。
    觉远见到自己抚养了四五年的孩童拜入了别人门下,心中也有不舍。他虽然修佛。却并非毫无感情,张君宝和他相处数年,哪里会没有情谊呢!不过这也不过一瞬,觉远心中旋即便为张君宝欢喜起来。有方志兴教导,也不会荒废了他。
    “回山?我们如今不就在嵩山吗?还要去哪里?”张君宝听到方志兴话中说到“回山”,疑惑道。他年纪幼小,又一直在藏经阁不出出,虽然知道自己所在是嵩山少林寺,却不懂外界如何了。
    觉远见此说道:“方居士是全真教之人,你拜他为师后,自然要随着到终南山。”他在藏经阁中几乎从不外出,只知道方志兴是全真教之人,猜测他住在终南山。
    “贫道如今在洞庭湖赤霞山居住,却不在终南山了,大师若是有暇,也可到赤霞山庄一行!”方志兴向觉远说道。
    觉远心中对张君宝颇有感情,听到方志兴所言,自然心中欢喜,连连应是。他虽然在藏经阁,却也不是不能申请外出,有时间时,自然可以去看张君宝。
    张君宝听到这里,才明白自己要离开师父了,他心中极为不舍,问道:“洞庭湖在那儿?我能常回来看师父吗?”他虽然拜方志兴为师,却下意识的仍然叫觉远师父,毕竟是数年习惯,一时改不过来。
    方志兴对此也不在意,解释道:“洞庭湖在此向南约有两千里,你若是想念觉远大师的话,我自会遣人护送你回来看望。”他心知收下郭襄、郭破虏后,免不了要经常送回襄阳,到时顺道将张君宝送回,也费不了多大功夫。
    张君宝“嗯”了一声,不再多问。两千里路,以他年龄的确想不出有多远,又要走多长时间,听到方志兴保证,自然认了下来。
    不过觉远却是知晓路途艰难,只怕每次打个来回都要两三个月,说道:“居士莫要如此,君宝既随你学艺,自然要专心致志,莫要让他在路途中荒废功夫。”然后向张君宝斥道:“你随方居士学艺,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要总想着我,荒废了学业!”
    方志兴见觉远神色严肃,张君宝也有些懵然,说道:“大师言重了,我全真教功夫崇尚天地自然。君宝回来看您,一路上也是一种修行,并不会耽搁了进度。”
    觉远听到解释,仍是摇了摇头,说道:“方居士,君宝今后就教给您了,如何教导,自然由居士做主,千万不要太过宠溺,荒废了他的天资!”
    见此,方志兴也不再多说。不过他心中却打定了主意隔几年便让张君宝回来看一趟,免得张君宝心中思念不得疏导,郁积心中。
    接下来方志兴也不去藏经阁中阅览,带着张君宝,开始传授起了先天功。张君宝虽然天赋异禀,一口先天之气至今未散,但随着他年岁渐长,体内的先天之气也已经有许多转化为了后天之气。方志兴心知稍不注意,张君宝体内的先天之气便可能消散一空,当即便用针法锁住张君宝体内的先天纯阳之气,又传下金关玉锁诀,让他好好修习。

第382章 达摩一掌经
    接下来几日,方志兴便在阅览少林藏经之余,教导张君宝先天功的基础功夫。先天功和其它内功不同,它要求凝聚先天真气后,首先便要打通小周天,使人体内的后天之气转化为先天之气,让先天真气有根可依。这一步通俗来说,便是武林中人通常所说的打通任督二脉、迈入先天境界,一旦成功,人身便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当今武林虽然称得上繁盛,但能达到这一步的,却也不过寥寥十余人而已,其中艰难,自然可想而知。依照方志兴估计,即使有自己为张君宝伐毛洗髓,并用药浴等方法疏通经脉,想要将先天真气凝聚到可以打通任督二脉的程度,也至少需要三至五年,甚至可能还会更长。当然,若是张君宝能用三年时间奠定先天境界的根基,也是颇为不凡了。一旦成功,只怕他不到成年,内功上便可与江湖上第一流高手相比了,追寻武道之时,根基也更坚实。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之事,如今张君宝年纪还小,方志兴所能做的,也只是传下金关玉锁诀,让张君宝锁住体内的先天纯阳之气而已。如此不断凝聚纯化,才能在来日凝聚先天真气之时,达到贯通小周天的要求。否则的话,即便先天真气凝聚成功,也只是无根浮萍。
    如此过了**日,张君宝已经将金关玉锁诀完全记下,也初步达到入门。此时方志兴已经将九阳神功练成了三卷,体内的真气已经恢复了三四成。感受到此,他便为张君宝第一次伐毛洗髓。疏通经脉。张君宝年岁尚幼,身躯也小。方志兴为他伐毛洗髓,并不会消耗多少功力。因此即便功力未复,也能勉力施为。经此一番,张君宝体内气息再度纯净起来,先天之气化为后天之气的速度更慢,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修习金关玉锁诀。
    见此情景,方志兴也总算放下心来,让张君宝努力修习,争取早日修成金关玉锁诀,培育体内先天纯阳之气。他自己则收起经书。再到藏经阁中查阅其它典籍。
    这**日间,方志兴除了恢复功力和教导弟子外,已经将觉远找出的禅宗祖师的手稿从藏经阁中取出,自己尽数阅览了一遍。通过这些手稿,他对禅宗关于精神、心性的认识更深一层,结合道家修练之法,也算是有所所获。不过即使如此,方志兴却也未能得到想要的修练秘法,能够助自己突破现有境界。想来也是。少林寺传承千百年,不说佛法高僧,便是达到方志兴这般境界的武功高手也不知凡几,这些人中必有翻阅过祖师手稿之人。若是其中真的蕴含有什么修练秘法,只怕早就轮不到方志兴来看了。
    只是想到《易筋经》中隐藏有《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经》之事,方志兴却也并不放弃。明面上找不到也是正常。但武林中多有隐秘之事,或有人真的用什么秘密方法将一些内容隐藏在经书之中也未可知。思及此处。方志兴便又仔细探察这些经书的材质,想要看看其中是否另有奥妙。得到一些收获。
    方志兴这些年来精修灵犀**,五感六识皆是敏锐之极,而且他医术精深、见识不凡,一旦用心探察,书上用了什么特殊药水、墨水,也必瞒不过他的感知。不过他重新翻阅一遍之后,却没确认其中哪部经书藏有什么隐秘。虽然有几本经书的纸张年代引起了他的怀疑,但经过研究之后,方志兴却发现这些只是后人伪托古人的作品,并无其它隐秘。
    想着要将这些经书还给觉远,方志兴将这几本经书摩挲良久,然后放下,重又拾起了一本经书。这经书名为《达摩一掌经》,并非什么武功秘笈、佛法典籍,而是佛门弟子辨别想要出家之人的善恶智慧、是否有佛缘的法门,可以说是一种算命之术。虽然经书中有“达摩”二字,其实却是唐代的高僧一行所做。经书中的“一掌”,则是指此法以手掌为要,号称“掌中秘诀,手掐前世今生”,和民间相传一掌金算法,颇有相似之处。方志兴因岱宗如何之故,对于掐指计算颇有涉猎,早已掌握了一掌金算法,并将其与珠算结合,推导出了一门速算方法。因此这《达摩一掌经》的内容虽然有些奇特,方志兴却也能看的清楚,并未发现经书有什么异常。只是他心中却总是觉得其中隐藏着什么奇妙,等着人去发现。
    “五、十一、十七,这三个数字各自出现了五十次,其中颇有牵强之处,这又代表着什么呢?”方志兴心中想道。他将这本《达摩一掌经》诵读了不下数百遍,才发现了这点异常。想到一行曾经受命编纂《大衍历》,而大衍之数正是五十,由不得他心中不想。不过他
    再次翻看《达摩一掌经》的第五、十一、十七页,方志兴仍未发现丝毫端倪。见此,他也只得无奈放下,想着从其它方面寻些线索。
    觉远一直待在藏经阁中,见到方志兴过来归还经书,惊讶道:“居士这么快便看完了?列位祖师所传,皆是金训圣言,务必要牢记在心,身体力行才是!”
    方志兴听到觉远这番话,眉头微微一皱。不过相处数日,他也知道这觉远虽然学识渊博,为人却有些迂腐,因此也不争论什么,从经书中抽出《达摩一掌经》,向觉远问道:“听闻一行大师是算学大家,贫道对此亦颇为喜好,不知贵寺是否还有他的著作,也让贫道一观!”
    觉远闻言,眉头微微一皱,说道:“一行大师?莫非便是大慧禅师?他虽然曾随普寂大师习禅,后来却又转入了密宗。我少林寺中,所藏他的原稿,也只有这《达摩一掌经》一部而已。”他是禅宗之人,对于一行这个叛出禅宗的僧人,自然没有什么好看法了。不过作为看守藏经阁之人,觉远对于藏经阁中的藏书还是极为熟悉的,又补充道:“虽然没有他的原稿,但阁中《大日经义释》和《心机算术》、《大衍论》,却是一行大师的弟子整理而来,居士若是有意,小僧这便取来!”

第383章 大衍筮法
    “密宗?《大日经义释》?难道一行大师是真言宗之人?”方志兴疑惑道。他因为修习大手印的关系,对密宗也算了解颇多,知道密宗在中原通常被称作真言宗,以《大日经》为根本经典,一行既作《大日经义释》,想来便是真言宗之人了。方志兴知道一行的名字,更多的是因为此人曾作《大衍历》,是一位数学大家,对于他的佛法传承,则是所知不多。
    觉远回道:“正是,中土密宗是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位大师所传。一行大师初时随神秀大师的弟子普寂大师在嵩山修习禅法,后来遇到善无畏、金刚智两位大师,又随他们修习胎藏、金刚两部密法,因此也就入了密宗。如今中土所传《大日经》,便是善无畏大师和一行大师所译,《大日经义释》也是一行大师对《大日经》的注解,又称为《大日经疏》,中土密宗,多是依照此经。”
    闻听此言,方志兴不觉点了点头,没想到一行竟与少林寺有此渊源。神秀大师自不必说,五祖弘忍的大弟子、六祖慧能的师兄、北宗禅的创始者……过世之后,更是曾被尊为禅宗六祖。而他的弟子普寂,也曾被尊为禅宗七祖,可谓是佛学大家。只是后来六祖慧能所传南宗禅兴起,北宗禅也渐渐湮没不闻,世人对其所知,也多是从《坛经》而来。一行随普寂习禅,可以说是北宗禅之人,当时六祖慧能的弟子神会北上,经常与北宗禅传人辩法。一行之所以由禅入密,只怕也可能与禅宗内部斗争有关。当然。这些多是方志兴的猜测,具体如何。后人也难以尽知了。
    两人边走边谈,不一会儿,觉远已经从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行的作品,拍掉上面的尘土,递给方志兴。见此,方志兴更是猜测只怕少林寺中除了觉远之外,只怕少有人学习一行的作品,甚至除了觉远之外,只怕有没有人知道一行的著作在此也未可知。毕竟如今南宗禅是主流。而一行不说曾经学习的是北宗禅,就是他由禅入密,著作不受少林僧人重视也是正常。
    方志兴谢过觉远,自己抱起这些经文,仔细研读。密宗上等传承均是通过灌顶,从不会落于文字,方志兴得到大手印秘传已是机缘巧合,并不对其它密教修习方法有所幻想,因此更多的是观看《心机算术》和《大衍论》。学习一行的数学方法。
    这两本书外界早已失传,方志兴也是首次得见。因为是数学典籍,各种算法规则颇难懂,方志兴纵然数学精深。也花了不少功夫才大体读通,暗道:“这《心机算术》作为一种心算法门,也算极为精妙了。只是我已经有周天算法,这门方法除了一些衍算天机的内容外。对我的用处并不大。”他的周天算法是由珠心算而来,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出一个三百六十轴的圆形算盘。快速计算出极为复杂的运算,自然不需要学习其它心算方法了。
    不过对于《大衍论》,方志兴却是极为佩服:“以七曜行度互相证明,推《周易》大衍之数,这位一行大师,果然不愧为数学大家!”全真教护教阵法便是天罡北斗阵,方志兴对北斗七星自是熟知,见到一行以北斗七星推导大衍之数,也是极为赞叹,其中许多方法,让他也是大开眼界,瞬间联想到了天罡北斗阵的许多变化。
    “但这些只是纯粹的数学方法,是否隐藏有其它传承,还是要看这三个数字代表的是什么了。”方志兴心中又道。他翻阅数遍,也没从中发现什么异常,只得尝试思索“五、十一、十七”这三个数字代表的含意了。这三个数字合大衍之数,若是有用的话,当是在这《大衍论》中了。
    想到这里,方志兴便开始翻看起了三卷《大衍论》中第五、十一、十七页,不过却仍没有什么发现。见此,他也并不失望,又试验了查看第五、十一、十七列等方法,却仍无法读通。思考良久,方志兴心中暗道:“莫不是隔字之法,这样可麻烦了。”心中想着,他也只得找出笔墨,在纸上记诵。
    略去“大衍论”“一行”五字,后面是“大衍之数”,方志兴将其记下。隔了十一个字,看到“五十”,又是记下。又隔十七个字,看到“其用”。隔五个字,又看到“四十有九”。方志兴连起来默诵“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语句颇为连贯,当即哈哈大笑,知道自己找出了正确方法。旋即以此向后,继续记诵文字。
    如此不知过了多久,方志兴终于整理出了一段文稿,默诵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气通,五行减五,大衍又减一,故四十九。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这是……《易经》?不……是筮法!”方志兴心中讶异道。他随郝大通学习《易经》,也学过一些卜筮之法,自然知道这段话中许多都是从《周易》而来,多用于卜筮。一行特意在《大衍论》中暗藏这段文字,显然不是为了写下《易经》那么简单。其中所留,多半便是一种筮法。
    想到一行曾经入朝为官,方志兴心中暗道:“看来这这多半便是传说中的大衍筮法了,也不知一行从哪里学到的。这大衍筮法作为一种大规模的推衍方法,绝非一个人能够完成,一行若是为了借助朝廷力量入朝为官,只怕也有可能。”想到一行英年早逝,方志兴心中暗叹,猜测他朝廷力量推导,只怕做出了许多不得不为之事,才会落得如此结果。

第384章 大日经义释
    方志兴随郝大通主要学习的便是《易经》,对于其中衍化出来的卜筮方法自然也多有涉猎。大衍筮法之名,他也多有耳闻,知道这是一种以天地之数为基的大规模推衍方法,其中颇有隐秘。不过方志兴修习武道,更多的是相信凭借自己能力得到想要结果,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