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笑傲神雕天龙 >

第196章

笑傲神雕天龙-第196章

小说: 笑傲神雕天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疑惑一灯大师达到四品境界后不去转修六脉神剑,如今却终于知道答案了。
    六脉神剑以剑为名,自然和指法大为不通,它所发出的是有质无形的一股剑气,按照功力深浅,可凝出或长或短、或锐或钝的无形气剑,不仅能像一阳指那样或点或戳,还能用出刺、切、削等剑法用法,就是用来和兵器相交,也不见得会吃亏,可以说颇为坚凝。与之相比,方志兴的玄天剑指虽然也有强逼出罡气化作剑气之法,能在指尖凝而不散,但在各方面却都差之远矣,当真可以说是粗陋不堪。或许他武功精进后能够不断完善,未来可能与六脉神剑相比,但有少泽剑作为参照,这个过程却大大缩短了。方志兴得一灯大师提醒,不用一阳指修练六脉神剑,因此更多的和玄天剑指参照,探索其中异同,想要自己创出玄天剑指的剑气凝结方法。
    感受了一会儿,方志兴也知道自己对六脉神剑想的过于简单了。他本以为六脉神剑只有一种凝练剑气之法,但如今揣摩出少泽剑的特性后,却知道六脉神剑是有六种凝练剑气之法。少泽剑是由左手小指发出,忽来忽去,极为灵活快捷,却又变化精微,少商剑、商阳剑等剑法的特点却与其不尽相同,凝练剑气的方法也必然与少泽剑不尽相同,这样才能相互补充。当然,方志兴如今已知道剑气如何凝聚,以他如今的武学境界,假以时日,也未尝不能摸索出独有的剑气凝结之法,以他如今剑法境界使来,定然威力不凡。
    接下来几日,方志兴便不断揣摩少泽剑,并和一灯大师相互探讨,交流这门绝学。一灯大师虽然未曾修习六脉神剑,但有祖上传下来的心得作为参照,也能说出一二。方志兴探讨之下,也是大有所得,初步创出了玄天剑气,虽然离完善还远,却也有了门路。而且他结合弹指诀、弹指神通等创出的弹剑指,在有了凝结剑气方法后,也变的名符其实,能够将罡气转化为剑气以弹指手法发出。虽然比之无形气剑的作用相差甚远,也比之弹出石子远及百步相差许多,却能在三五丈内对敌人有相当威胁,可以说是两者间的一个补充,丰富了各个距离范围的应对方法。

第350章 西行之冰玉神功(五)
    方志兴这次出行目标颇多,也不便在大理耽搁,掌握了剑气凝结方法后,便向一灯大师告别,继续规划行程。临行之前,他还极力邀请一灯大师参与君山会武,镇压场面。但如今大理外有蒙古大军逼迫,内有皇帝生病,眼看便要驾崩,一灯大师为稳固大理局面,并无精力外出,自然难以应下。甚至连年底举行的华山论剑,他也未能确定会不会去,对于方志兴的邀请,也只能表示抱歉了。
    见此情景,方志兴也只能无奈接受,如今的大理内忧外患,一灯大师确实无暇外出。好在方志兴从历史得知大理段氏亡国后仍然受封大理总管,镇守此地,直到明朝朱元璋派沐英攻打,才算结束统治。是以他也劝说一灯大师不必太过担心,事不可为,依附蒙古即可,毕竟大理和蒙古的国力相差太大,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而已。先贤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实在不能抵抗,还是以保全自身为要
    当然,对于能否保全大理段氏,方志兴并不太过担心,毕竟凭借他和一灯大师的实力,改变战争局面固然远远不足,但要说放下顾忌搞刺杀,估计蒙古高层也会心神不宁!因此蒙古方面只要脑子没坏,定然不会短视到灭绝大理段氏,让一灯大师等人毫无顾忌。
    一灯大师听到方志兴的分析,也是点头颔许。大理段氏立国数百年,在大理境内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即使蒙古能打败他们,也难以完全掌控大理,必然还有借助段氏的地方,如此看来。段氏确实不用太过担心。当然,祖宗传下来的基业,还是要尽力抗争的。若能保全,谁又会拱手送人呢?
    两人商议完毕。方志兴经此继续西行,向青藏而去。他曾受灵智上人之托,要将大手印秘法传回青海,事隔多年,也开始想着完成此诺。而且藏地多奇,武学又独具一格,方志兴也想见识一番,加深对大手印的理解。增长武道见识。前些年他一直忙于其它,如今终于走进藏地了。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常年寒冷无比,雪山、冰川密布,对于领悟冰寒性质的武学,可以说是大有帮助。方志兴此番和李莫愁一起出来,其中一大目的便是让李莫愁感受冰寒气息,争取将冰玉神功彻底修至圆满,武功更上一层。到了那时,她就也能跻身天下绝顶之列了。而不像现在这样总是差了一些。
    暮冬初春,入藏之路自然极为难行,但方志兴和李莫愁轻功都是极佳。这点艰难对于他们来说自然不在话下。两人一路指点江山,不时停下欣赏这异域奇景,有时还盘膝冰川之上,吸收其中冰寒气息练功。虽然一路上少有人烟,方志兴和李莫愁心中却是平安喜乐,无有丝毫忧虑。
    心情愉悦,也带动了武功上的进展。方志兴对寒阴属性的武学领悟更多不说,李莫愁的冰玉神功也是稳步前进。并且她这些年结合玉女神掌、五毒神掌、履霜破冰掌、大嵩阳神掌、寒冰神掌、寒阴箭等掌法所创出的冰玉神掌,也有趋于大成之势。加之方志兴在一旁特意提点。不但这几年的积累尽数化为己有,还弥补了以往的诸多不足。武功见识,均是大有长进。渐臻于圆满之境。
    这日,方志兴和李莫愁正在一处雪山观景,李莫愁突然有所感悟,盘膝静坐练功。方志兴见此,便在一旁守护,两人心中互知,虽然不发一言,另一人却也知道如何做,何况一路之上此景也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方志兴也并不以为异。
    不过李莫愁这次练功,显然和以前又有不同,方志兴在一旁等了许久,李莫愁仍没有醒来的迹象。眼看天色将暮,他心中又喜又忧,不知李莫愁这次是否在尝试突破,也不知能否成功,此地条件险恶,又已入夜,可着实不是突破的好地方。
    山顶气候多变,到了夜里,忽然纷纷扬扬的下起大雪来,有如鹅毛般,飘落在两人身上。方志兴对此自然毫不在意,真气微微一震,雪花即在周围飘落,难以落到他的身上,可谓是片雪不染。而李莫愁沉浸于练功之中,就无法主动避开雪花了,而方志兴担心自己出手影响周围气机,打扰了李莫愁突破,也只能在一旁看着,心中更是忧虑。
    大雪下个不停,方志兴眼看李莫愁并无醒来的迹象,正想着是否要唤醒她,却见李莫愁头上身上盖满了一层白雪,犹如棉花一般。他初时还有些惊异,渐渐地心中却满是欢喜,知道李莫愁此时运起功力,将体内热气尽数收在体内,内敛到了极致。如此一来,才会有如死物一般,没有丝毫热气散出。如此景象,显然是功力大有精进,并无丝毫问题。
    估摸着李莫愁此时武功,方志兴知道她一时间难以醒来,也撤去真气护体,任由雪花飘落己身。毕竟他功力虽深,也难以一直支撑,因此便仿照李莫愁将热气尽敛己身,潜心静坐运功。同时分心二用,留下心神警惕周围情景。
    两人静静盘坐,任由雪花飘落,不知不觉间一夜过去,雪停日升,山顶上也毫无人烟踪迹,唯有两个雪坟,隆起在雪地之中。其中一个现出两个孔洞,靠近去看,还能看到其中似有一双幽深的眼睛,望着对面雪坟,显得极为奇异。
    蓦地,那对面雪坟中似乎传来一声清啸,同时积雪纷飞,现出了一个杏黄色的人影。这身影甫一出现,清啸声便即高昂起来,回翔九天,久久不绝。
    方志兴虽然同样沉浸于练功之中,却一直分心二用,观察着对面的李莫愁,见她破雪而出,啸声清亮高昂,当即大喜过望,运功震开体外积雪,现出身形。李莫愁在旁看到,知道他一直在守护自己,心中无比甜蜜。和方志兴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第351章 西行之雪台论法(六)
    “莫愁,你的冰玉神功圆满了吧?”过了良久,方志兴才开口问道。望着李莫愁如冰似玉的脸庞,他心中虽然已经确定,却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李莫愁由于几年前生了孩子,耽误了武功进境,这些年来一直落后于他,到得后来,差距更是越来越大。虽然二人夫妻一体,李莫愁有了孩子后对武功并不如以前那么在意,却也免不了有些失落。方志兴察觉到此,乘着邀请众人参与华山论剑之机,带李莫愁游览散心,并助她突破目前境界,如今看来,这两个目的显然都已经初步达到了。
    李莫愁听到方志兴发问,并不回答,而是向前走了几步,轻轻靠在方志兴怀中,这才点了点头。眼见她不愿多言,方志兴也不再多说,只是静静相拥,享受此刻的温馨。
    此番李莫愁突破,虽然看似突然,却也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李莫愁自小在古墓之中勤修,不到二十岁便已达到了江湖中第一流的境界,可以说天资极为不凡。而且她修练方志兴所传的易筋十二式和《九阴真经》易筋锻骨章后,资质进一步改善,加之自幼在古墓中借助寒玉床练功,根基又是极牢,因此十多年前转修冰玉神功后,进境才极为快速,不过数年,便已达到了许多江湖中人一生都难以企及的境界。若非因为因为生孩子打断了武功进展,只怕比之方志兴,也不见得会落下多少。不过饶是如此,她的功力因为和方志兴阴阳双修。也是颇为不弱,此时积累这么多年。将冰玉神功修至圆满,实在可以说是顺利成章之事。
    两人拥抱了一会儿。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之声,不由心中惊异,不知是何人前来。毕竟他们所出雪山虽然不算极高,却也着实不低,不但普通之人难以来到此处,就是飞鸟走兽,也少有到此。想到此处,方志兴便和李莫愁一起,向着脚步声传来的方向迎去。
    两人脚程极快。不多时便已见到来人,只见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喇嘛和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喇嘛,在雪地中蹒跚前行。方志兴和李莫愁见此,心中既是惊异,又是佩服,高声用藏语喊道:“相逢即是有缘,不知我二人能否有幸结交两位大师?”他记忆力强大,又勤奋好学,精通汉、蒙、藏、梵等数种语言。即使遇到本地喇嘛,也能谈上一谈。如今见到这等雪地苦行的喇嘛,自然想交流一番。
    那两人本就是刚才听到啸声才特意来到这座山头,听到方志兴所言。并不推拒,大声回应了几句,便一前一后。向着方志兴所在之处行来。
    雪山风大,双方又离的较远。方志兴耳里虽佳,却也无法完全听清。只是结合两人行动,猜测他们是应下了。眼见两人步履维艰,又看到不远处有一处地方稍微平坦,又可避风,便喊话让他们到那里稍待,自己则带着李莫愁赶了下去。
    过不多时,双方便已经相见,方志兴和李莫愁虽然离的较远,但却和两人几乎同时到达。此番离的近了,双发自然看的更清,方志兴感受一番,只觉两人身上毫无武功痕迹,见他们都在清理靴子上的雪花,轻轻弹了四下,接连发出四道气劲,将两人四只靴子上的雪花片片震落。
    这两个喇嘛见自己靴子上的雪花无故自落,又见到方志兴手指连弹,知道是他出手相助,躬身表示感谢。但看他们神色,却又毫无异处。
    方志兴见他们看到自己这一手,似乎只看作平常之事,心中更是佩服。知道这两人若非无知无惧,便是心境极为高深,不为自己所慑。而从他们表现来看,显然后一种更为可能,如此人物,当可称之为高僧大德。
    “贫道全真方志兴,这位是拙荆李莫愁,今日得遇两位大师,心中不胜欢喜,冒昧敢问两位大师法号?”方志兴和两人寒暄一番,问道。
    那位老喇嘛闻言还了一礼,说道:“老衲贡噶坚赞,这是我侄儿洛追坚赞。我二人本是路过此地,刚才听到有人长啸,好奇之下便前来查看一番,得见两位中原高人,幸甚!幸甚!”他刚才见方志兴露出一手弹指功夫,又察觉到两人一路上只是在雪地上留下浅浅的脚印,哪还不知道遇到了武功高手,虽然神色并无异常,心中却着实惊异,看方志兴和李莫愁服饰,贡嘎坚赞已经知道他们是从中原而来,但一时之间,却也不知从何处冒出了两位如此年轻的高手。直到听到方志兴自报姓名,才想起通为密教的宁玛派金刚宗金轮法王数次惨败之事,想起了方志兴到底是何人,言语之间,也有些客气起来。
    方志兴听到两人道出名号,一时也不知道他们身份,只是表示欢迎。而李莫愁不懂藏语,更听不懂几人所言,直到方志兴解释之后,才能明白贡嘎坚赞所言。听到对方是因自己啸声而来,又称呼自己和方志兴为“中原高人”,心中不自觉地欢喜起来。随手用袖子一挥,卷起一堆积雪,组成个圆柱模样,而后运起真气,雪花顿时凝结一体,成了个圆台模样,然后向贡嘎坚赞说道:“野外简陋,还请大师不要见怪!”以此向两人表示欢迎。
    方志兴见那圆柱高不过膝,却有尺许方圆,似是个圆台模样,知道李莫愁是以此表示欢迎。他向贡嘎坚赞转述此言,又随手同样做了三个雪台,欢迎两人到来。
    贡嘎坚赞学识渊博,懂的汉语,自然听得懂李莫愁所言。但他出身藏地,同样也乐于用藏语和人交谈,因此并不说破。虽然明白方志兴和李莫愁以此表示欢迎,却也知道两人不乏试探之意,微微一笑,盘膝坐在了雪台之上,神色之间,并无丝毫异色。而他那侄儿洛追坚赞见此,也同样坐上,神情之间,似乎甘之若贻。

第352章 西行之轮涅无别(七)
    方志兴和李莫愁见两人如此作为,不由对视一眼,心中都是极为惊异。他和李莫愁如此,虽然不乏试探之意,却也更多的是表达欢迎罢了,并没想让两人真的坐下。毕竟这雪台虽然被两人用阴寒真气固定凝实,能够暂时坐住,但时间长了,必然会被人体散发的热气所逼,慢慢化去,那时可就不那么好受了,就是出个大丑,也是大为可能,眼前这两位喇嘛明知如此,却又看似并无武功,真不知道为何故意如此。
    不过方志兴也随即想到这两人如此坐下,必然会有所依仗。想到佛教说有苦行僧忍受严寒、酷热之事,常常有些奇异之处,心中不由泛起了一丝疑惑:“这两人雪地跋涉,莫非也是苦行僧?”想到此处,也不刻意提醒,和李莫愁一起,同样坐在了雪台之上。他二人功力内敛,热气丝毫不散于外,自然不担心雪台融化之事。
    方志兴有心试试两人到底有何异处,只是不断寒暄,时而谈些佛法感悟,时而和两人谈些中原、大理、吐蕃等地的风土人情,并不断和李莫愁翻译,拖延时间,想看看两人到底能支撑到什么时候。
    一番交谈之下,方志兴已经知道两人佛法极为精深。特别是贡嘎坚赞,就是与一灯大师和天竺僧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甚至真论起来,可以说是更胜一筹。而且他言语之间,对天竺似乎颇为熟悉,似乎曾去过天竺求法。知道这点后,方志兴更是佩服。吐蕃虽然离天竺较近,但真正能去求法。并且有所得者却并不见得很多,这贡嘎坚赞能够如此。大师之名,可以说是当之无愧!而那洛追坚赞虽然较为年轻,却除了见识稍有不足外,佛法似乎也并不为弱,真可谓少年英才。
    四人泛泛而谈,不知不觉便过了一个时辰,方志兴见两人坐下雪台仍是丝毫没有融化迹象,更加确认了两人便是师法天竺的苦行僧,赞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