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

第87章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87章

小说: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办法,不冒点风险不行,虽然能确定羌人劫掠是纣王早就设下的计谋,但众人实在想不通纣王到底准备如何处理西伯侯一脉。
  是置之不理,以柔和手段一点点取缔西伯侯,还是雷厉风行直接兵发西岐?
  如果要兵发西岐,现在姬发、姬旦制造出的表现,就是最好机会。
  姬昌被囚、伯邑考失踪,羌人南下劫掠,西岐百姓东逃,更有姬发称王的传言,讨伐西岐名正言顺。
  表面上来看,商军西进众望所归,哪怕其他诸侯,也说不出话来。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姬旦与姬发已经布置好一切,只要纣王敢西进,抵挡三五年还是没问题的,拖住商军主力部队,中原腹地内迁的外族就真的诚心归附吗?
  哪怕他们真的全都以商人自居,也起码需要三五年才能彻底归顺,这便是引诱他们暴乱的机会。
  加上修路、修长城所带来的不满,以及平复瘟疫后南方百越的威慑,大商有可能内乱。
  而朝歌以东更是最大的底牌。
  纣王自乱阵脚,将晁雷的水师掉了回来,强大的东夷不再有腹背受敌的危险,早在姬昌还在西岐时,就曾与东海平灵王商议好。
  姬发知道,东海平灵王早有反心,一旦找到机会,必然起事,如此一来,东夷、平灵王,再加上陈塘关在李靖的变法下,人心不稳,大事可期。
  谁都知道纣王想处理掉诸侯,将诸侯领地变为大商郡县,难道诸侯就真的任由他宰割吗?
  以前的西岐实力太强,反而不能代表这些弱势诸侯,如今生乱,说不准能鼓动起这些诸侯。
  有了纣王斩杀土方首领的事迹在前,道义礼数什么的都可以放到一边,只要利益足够,诸侯不会善罢甘休。
  反之,如果纣王识破了这一切,按兵不动,西岐就有了喘息之机,所付出的不过是本就因羌人南下而失去的民心。
  甚至,还有伯邑考舍身入羌方,在纣王耳目所不及的外域,合纵连横。
  ……
  三日一朝,子受已经不泼酒了,今天他要玩点新花样。
  还没来得及开口,商容就出列道:“陛下,出大事了!”
  子受心里猛的咯噔了一下,商容如此失态,必然是天大的事。
  难不成西岐怨声道载,伯邑考称王,举兵伐商?
  那这可是天大的喜事!西岐带来的昏庸值更多了!
  闻仲向来沉得住气,他面色凛然道:“陛下勿忧,无论出什么事,自有臣等为陛下分担。”
  商容二话不说开始上奏。
  羌人南下,劫掠西岐,伯邑考失踪,姬发欲立国称王!
  朝中文武,具是脸色大变。
  羌人一次劫掠,竟然让陛下得了西岐民心?
  长城……修得好啊!
  人心所向,姬昌又勾结过土方,更有姬发欲称王,如果兵发西岐,西岐可定!
  翦除西伯侯,大商六百余年的诸侯积弊,不就开了一个好头吗!
  费仲眼睛一转,立即道:“臣近日听闻有不少百姓仰慕陛下,自西岐而来,陛下圣明,民心所向啊!”
  “陛下圣明,民心所向!”
  尤浑附和着,琢磨如果陛下兵发西岐,自己得跟着大将蹭点功劳,以他的身份肯定不用亲上战阵,蹲在大帐里等闻仲、鲁雄把西岐打没就行了。
  群臣也多有附和,鲁雄更是跃跃欲试,请命带兵讨伐西岐。
  子受都听懵了,西岐不是自己这波结算期最大昏庸值来源吗?
  怎么一个个还仰慕起自己了?开玩笑吧?
  因为羌人劫掠,所以念及朝歌的好?
  这特么外族人也学会背刺了?
  子受皱起眉头,昏庸值的事儿,太难过了,先不想。
  现在才纣王九年,姜子牙还在朝歌算命,距离文王渭水聘子牙还有四年,距离封神正式开始,还有六年。
  没有姜子牙,姬发拿什么跟闻仲之流打?
  引不出神仙,难道拿姬昌一百个儿子上封神榜凑数?
  这事儿,总觉得透着股诡异。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只是传言,姬发绝不可能在这时候有真正称王的意思。
  如果姬发真的称王,无异于起兵造反,姬昌都还在羑里呢,西岐一反,铁定挨砍。
  姬发这操作不就等于大商马超了?
  西岐百姓感念姬昌的好,本就因为羌人劫掠有所怨言,姬发不可能自立把姬昌逼死,这只会起内乱。
  别人不知道封神大劫,不知道姬发的能力,子受比谁都清楚,姬发绝不可能如此不智。
  “太师你怎么看?”
  子受决定先问问闻仲,让闻仲给分析分析局势,再看看有没有浑水摸鱼赚取昏庸值的机会。
  ……


第202章 苟他几年
  闻仲,陷入沉思。
  这实在太奇怪了。
  姬昌未死,姬发凭什么称王?
  西岐百姓也极为异常,姬氏早有反心,绝不可能放任西岐百姓称颂纣王。
  百姓就西伯侯一脉的根基,全靠着善待百姓,姬昌才有仁义道德的美名,才有声望。
  即使一切属实,西岐百姓就像传言一般,向往朝歌生活,歌颂着纣王,姬发也绝不可能放任自流,最起码也会捂住消息,并且进行紧急处理,安定民心。
  但这都没有,甚至闻仲还感觉,姬发可能在其中推波助澜。
  毫无疑问,这是阳谋。
  这是在勾引朝歌出兵。
  闻仲有自信倾巢而出一举剿灭西岐,但如果仙道修士按商灭周兴来助周,无论胜负,战争持续时间必然无限延长。
  如此一来腹地恐怕有危险,毕竟东夷、百越都有叛乱前科。
  闻仲有些担心,大劫的事朝中文武都不知情,只知道如今西岐暗弱,是个绝好的机会,可他偏偏又不能直说。
  纣王与朝中文武,真能抵御这么大的诱惑,按兵不动吗?
  这可是名正言顺攻打西岐,废黜西伯侯一脉的机会啊!
  闻仲拱手,只好道:“陛下,此事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天大的阴谋。”
  子受:……
  阴谋还要你说?
  诶,还得自己思考。
  不管怎么说,现在西岐百姓是欢迎自己的,希望商军为西岐提供保护。
  如此一来,他怎么可能带兵打过去?
  那不就迎合百姓的想法了吗?
  这事儿不能干。
  干了昏庸值又得跑,得让姬发好好经营西岐,把西岐民心刷回去,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共同对付自己。
  更关键的是,战事一开,有可能成为封神大劫的开端,风险很大。
  单纯凡人之间的征战,子受觉得商军能一路平推过去,可一旦道门弟子秉承商灭周兴,下山助周,那结果可想而知。
  强势的商军极有可能打不过。
  毕竟原著中,就真的没打过。
  目前大商也没增加什么实质性的战斗力,凡人在神仙面前不够看啊!
  西岐倒是削弱了一些,可问题在于削再多,也就多拖延几年,最后圣人入场,该没还是没。
  说到底,还是实力不够。
  想到这里,子受更加渴望昏庸值了,封神已有苗头,自己得更加努力才行。
  干不过圣人、鸿钧,现在再多变数,结局多半还是一样。
  神话世界,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啊!
  子受斟酌良久,决定放任不管。
  封神不应该现在开始,能拖多久是多久,拖得越久,刷昏庸值的机会越多。
  爱咋咋地,子受也不信他不打西岐,姬发敢反过来带兵打朝歌,敢打他就立即把姬昌砍了刷昏庸值,马超行为不可取。
  “不过是些许流言,朝歌无需出兵。”
  苟一阵子,最起码也得苟到原著中封神大劫开始,不得不开战的时候再打。
  不过朝中文武多有相反意见。
  他们可不知道姬发可能有仙人相助,觉得西岐唾手可得,只认为是纣王的仁义又爆发了。
  文武们明白,如果攻打西岐,虽说是顺应民心,可到底还是打仗。
  打仗,就会死人,西岐将士会死,大商将士也会死。
  而且西岐势弱,无力抵抗,必然强行征兵入伍,兵源还是这些百姓。
  最后这些百姓即使没有死在残暴的姬发手上,也会死在战场上。
  这样一来,商军到底是解放了西岐百姓,还是害了西岐百姓?
  纣王必然是为这些而困扰。
  陛下什么都好,可性格很矛盾,能对诸侯贵族杀伐果断,却又对百姓顾虑良多。
  能够为了百姓,放弃唾手可得的西岐,放弃翦除西伯侯,当得起一代仁王!
  不过,身为大商臣子,他们要为大商的长远利益考虑,如今正是清理诸侯的最好时机,机会错过,下次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如鲁雄、方相、方弼、张桂芳等激进派武将,直接请命带兵征讨。
  杨任倒是保守派,他不想讨伐西岐,饭要一点一点吃,诸侯要一点一点打压。
  早在最开始废除人牲、人殉的时候他就反对过,就是怕引起大量诸侯不满,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不过没用,杨任喷人在行,带兵外行,战事面前没人听他的。
  商容求稳,但激进派声势浩大,他也没辙。
  闻仲轻捋长须,一锤定音:“臣认为,陛下说的有理,攘外必先安内,我大商内部的安定和统一,才是对征讨西岐战的前提条件。”
  闻仲心中暗叹,陛下确实变了,变得成熟稳重,有如此明君,封神大劫必然有变。
  子受惊疑,闻仲竟然也不愿意打西岐?
  原著里闻仲可是妥妥的激进派,刚回朝就马不停蹄的东征西讨。
  不过正好,子受道:“传朕旨意,若姬发小儿立国称王,令西境诸侯讨伐便是。”
  有闻太师出言,再加上君王不愿征战,其他臣子再怎么激进,也改变不了什么。
  一件事了,子受按照原定的安排,继续道:“从今日起,设立御史台,封杨任为御史大夫,太颠、辛甲为御史中丞,下设御史若干,有风闻奏事之权,尽显朝中之恶,上至君王,下至百官,大事奏裁,小事专达。”
  这是早就定好的喷子专职。
  杨任自然不必说,大商第一喷子。
  太颠敢在殿上裸衣骂人,是个敢说话的主,可以当二喷子。
  辛甲是黄飞虎临走前举荐的人才,也是个不畏强权的人,历史上上谏七十五次才罢官,可以当三喷子。
  御史有没有能力无所谓,御史台尽显朝中之恶,听起来很牛逼,实际上只有风闻奏事的权力,他们再有能力,也只能耍嘴皮子,没有半分实权。
  子受也不禁佩服自己的天才想法,专门找一堆人来喷自己带节奏,完美!
  杨任拱手道:“臣谢恩。”
  他陷入了沉思,陛下没有封御史,只有三个当家,下头的官员得他们自己找。
  这样一来,御史台似乎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因为子受早就放出过风声,设立御史台并没闹出什么大动静。
  只有崇侯虎暗自感叹,自己果然又猜中了陛下的想法。
  子受打发杨任后,开始了今天的正戏。
  一名寺人在子受的诏令下,战战兢兢的牵着一条狗,入了殿中。
  ……


第203章 狗官
  这狗是子受特意从西园挑的,毛发锃亮,很干净。
  不过,最与众不同的,还是它穿的衣服。
  给狗穿衣服,本就不同寻常,更令人费解的是,这只狗穿的还是官服。
  子受又在借鉴后辈,汉灵帝的西园抄了,宫市抄了,卖官鬻爵等贵族经商赚钱了再抄,剩下的狗官,自然不能放过。
  汉灵帝喜欢养狗,甚至把狗唤作“爱卿”,当成人打扮,官帽、官服、绶带样样齐全,带着上朝。
  还想方设法让自己身边的宫女们和这些狗进行交配,自己在一旁观赏得不亦乐乎。
  史书上对这种令人发指的人兽行为,也曾有过记载,子受不得不感叹汉灵帝平日里的花招真的非常多,用尽各种招数去糟践自己身边的宫女们,以供自己开心。
  狗子和宫女这反人类的操作,子受做不出来,不过,狗官可以借鉴。
  “爱卿平身。”
  平……平身?
  群臣不解,抬头四顾心茫然,陛下在跟谁说话?
  领着狗的寺人犹如芒刺在背,极为僵硬了举起手。
  随后刚入殿中的狗子,两条后腿直立,摇摇摆摆地走了起来。
  狗子的动作吸引了众人注意,大臣们定眼一看,这狗穿的竟是和他们一模一样的官服?!
  狗子在寺人的带领下,在九间殿中走了一圈。
  经过一根柱子时,还抬腿撒尿,一阵骚味。
  子受有些同情那根柱子,被绕过,被撞过,被尿过,作为一根柱子,这辈子还挺传奇。
  等到狗子走回殿中央的时候,子受突然哈哈大笑,拍手大叫:“好一个狗官!”
  狗……狗官……
  大臣们听了,哭笑不得,感觉受到侮辱,却也无可奈何。
  有几个气盛的,面色涨的通红,这算什么事?
  当朝侮辱大臣?
  陛下是失心疯了?
  大臣们纷纷看向闻仲,太师,快给他一鞭子!
  闻太师皱眉,眉心第三只眼微睁。
  一切正常,没有任何妖媚蛊惑,这说明,是纣王发自内心的举动。
  崇侯虎一开始是懵逼,怎么突然骂人?
  可他想起了今天大殿上的违和感。
  陛下难得和太师达成一致,合力对抗群臣,顶着压力放任自流,不趁机攻打西岐。
  太师还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
  外是诸侯,内是什么?
  朝臣啊!
  崇侯虎回忆起月前伯邑考献宝时的一切。
  散宜生、闳夭是不是朝臣?
  是!
  他们忠的是商吗?
  他们忠的是西伯侯!
  再往前,跟随子启造反的雷开、麦智、麦云,难道不是商臣吗?
  好像漏了一个谁,但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如果不处理掉这些人,又谈什么攻打西岐?
  万一后院起火,又该怎么办?
  大商在陛下的带领下,飞速发展着,可以说,日新月异。
  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内部成员容易被外敌渗透!
  陛下以装醉上朝警醒朝臣,多次鉴别贰臣,如今,更是将这一切摆在了台面上!
  御史台!
  风闻奏事之权,尽显朝中之恶!
  御史台三名长官,杨任向来忠义,太颠喷过贰臣,辛甲虽然声明不显,但他是黄飞虎举荐的外地人,不认识任何朝臣,没有和任何人结交,保证了中立立场!
  御史台不就是专门为了安内而设立的官职吗?
  崇侯虎双目清明,出列道:“陛下圣明,大商既安,诸侯自服,是故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说完,就回列了。
  我就提醒到这里,其他的,你们自己悟。
  必先……安内?
  群臣恍然大悟。
  他们一开始还不明白,但崇侯虎已经出言提醒,再不明白,可就太笨了。
  西园有牛有羊,还有更适合穿官服的猴子,奇葩一些的,诸如蛇、蜈蚣,也是不少。
  可穿官服入殿的,为什么偏偏是狗?
  因为狗很忠诚,而那些心怀二心的臣子肯定是不忠于纣王的,在那些人眼中,只有他们所效忠的人,为了自己与诸侯的利益,没有任何身为商臣的底线。
  西园的狗,不会害人,甚至还会帮百姓们上山打猎,而那些心怀二心的臣子,又怎么会不在暗中搞事呢?
  煽动百信、造反叛乱,甚至在殿上以大义要挟纣王,样样都能做。
  这样一看,将那些怀有二心的臣子,与狗放在一起,根本不算侮辱。
  甚至,那些人连狗都不如!
  给狗穿上朝服,拴条链子,吃喝给上,狗好歹也能看家护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