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结实继续道:“俺十七岁,家中有父有母,还有个弟弟,本来俺们在家里干活,用着先王发明的农具,去年收成很好,后来听说大王天命所归,纣王又是个无道昏君,俺琢磨着,就来参军了。”
姬发在西岐的人心没的说,加上姬氏世代经营,如果不是姬昌没修长城让羌人劫掠了一番,现在如牛结实一般的西岐百姓,只会更多。
他们是听着姬昌、姬发乃至姬亶、太妊等人的故事长大,对这些上位之人有着几分崇拜,自紫气东来称周天子之后,更是对姬发尊崇无比。
他们参军,他们纳粮,他们做民夫,他们上战场,因为他们以为,纣王十罪十恶不赦,周天子承天命,他们做的,是替天行道的事,不但能帮助周天子夺得天下,还能杀了昏君,解救大商的苦难百姓。
所以,他们士气高昂,心情迫切,屡次攻打汜水关失败,也不会气馁,他们坚信周天子天命所归。
所以,他们会对纣王遭了天谴的说法深信不疑。
所以,当他们尝到第一场惨痛的败仗时,会另有感触。
为什么,会败呢?
第569章 内忧外患
周军一路打来,顺风顺水,夺下了汜水关,又大败鲁雄,更兼有仙道异人相助,而这一败后,和牛结实一样疑惑的人可不少。
这时候他们才发现,没有什么天命所归,没有什么战无不胜,只有两军交战血肉相搏不断倒下的人。
就算是姬发,也不例外。
这场败仗所带来的阴霾,笼罩了每个人,原本替天行道一往无前的坚定,就和脚下的鞋履一样,在撤军的过程中逐渐瓦解。
牛结实觉得肚子饿,又觉得有些冷。
他能清楚感觉到生命在一点点流逝,这时候,反而不那么怕了。
他回忆起奋力攻城的弟兄,他见过坚守不屈的弟兄,也见过被万箭穿心、捅穿身体的弟兄……
这时候,心里便产生了更多疑问。
他们为什么而战?
他们为周天子而战,又为周天子而死,可承天之命的姬发,堂堂天子,为什么会败?
这不合理啊!
姬发无法面对这小卒眼中的迷茫,因为,他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而战。
他是为了翦商大计,是为了帮姬历报仇,完成姬昌的意愿,再就是扩充地盘,打倒纣王,为贵族阶级出口气。
姬历是他爷爷,姬昌是他老爹,底盘多他的权柄就大,而他本身就是天下最大的贵族。
说白了,都是为了他自己。
那这些士卒呢?
以前人们入伍参军,是因为可以填饱肚子,谁给他们吃喝,他们就给谁卖命。
往前推个几十、几百年,入伍就代表有吃喝,能活下来。
可现在呢?
成也姬昌,败也姬昌。
姬昌靠着发明出的新式农具一转颓势,声望大涨,得以安全回归西岐,可新式农具加上推广的水稻、麦子、粪肥,使得填饱肚子变得简单起来。
西岐的小卒子根本没有上升途径,军功制度对贵族而言无异于一剂毒药,即便姬发有想法,贵族也不可能坐视平民百姓通过军功威胁自己的地位,西岐士卒除了粮饷外,没有别的任何收益,更不用说封妻荫子。
如此一来,士卒们入伍的动力又是什么?放着吃喝不愁的简单生活不过,要拼了性命上战场?
是因为姬发,是因为周天子。
紫气东来称天子之后,西岐就开始了爆兵模式,西岐的平民百姓相信天命在周,自然就投军了。
可现在,这种天命在周的话,已经不再有人深信不疑了,每个人都陷入了怀疑之中。
周军的士卒都曾想过顺应天命,哪怕没有太多好处,哪怕会死在战场上,至少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是为了天命在身的周天子而战,是为了信仰。
然而局势变了。
这场大败,成了导火索,不计其数的兵将相继战死,无数缺胳膊少腿的残兵躺在干草堆上等待死亡。
他们没有受到天命眷顾,没有理所应当的击败冒犯天威之人,却被逆天的罪人给打的大败。
就在姬发久久无言时,一个厚重的声音响了起来: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无声,风挠之鸣,水浪无声,风荡之鸣,金石无声,器击之鸣,如今昏君当道,人不得其平,亦亦鸣,自当仗剑除暴!”
说话的是南宫适,他左肋下有一道可怖的伤口,若是再深几分,必然伤及筋骨。
他三两步走来,一刀抹过牛结实的脖子,给他了个痛快,要死就快点死,别生出些扰乱军心的想法。
作为一代名将,南宫适很清楚,似牛结实的这种情绪,就是军队哗变之始。
和将领们不同,周军的所有将领是因为利益冲突而战,本质上也是为他们自己而战,而下面的小卒却和大商没什么利益冲突,说实在点,这些小卒子都是冲着周天子代表天命的名头,才拿起了兵刃。
若是让这种对“天子”的质疑扩散开来,周军不战自溃。
南宫适振臂一呼:“我大周世代贤德,先王之父却被以莫须有之罪弑于异乡,先王亦是受到毒害,本将眼见昏君无道,天下大乱,竟以严法治天下,苛待百姓,待万民犹如猪羊,心中为之不平,故起兵助大王伐纣,力图还一个天下太平!”
说罢,南宫适大吼道:“昏君当道,为何不除?”
南宫适这番话,也是出于无奈。
现在只能想方设法将士卒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纣王身上,如果继续任由他们思考为何而战、天子是否承天命这个问题,绝对会哗变。
至于昏君当道应不应该除的问题,根本不是这些出身平民的百姓应该想的,他们才不会有那么伟大的想法,再说了,纣王是大商的王,他们是西岐的民,纣王的政令下不到西岐,法度再严,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南宫适知道,这些话还不够,他扫视众人,继续道:
“不鸣则平,我军讨伐纣王,已是顺应天命,天定商灭周兴,众望所归,然而这同时是一场磨砺,考验我等是否足够坚定,眼下我军新败,可有人欲降?”
“若有,可自去。”
一阵沉默,只有缺胳膊少腿的伤兵们隐隐约约的呻吟声。
南宫适话语中的强烈自信,感染了不少人,而且他将败仗转化成了磨砺,天命是天命,但天命不一定一帆风顺,偶尔的失败,是考验,这样的说法相比起正面溃败,更加让这群人信服。
随着南宫适安排做托的亲兵大声呼喝回应,军心稍稍稳定了起来,不再有哗变之危。
姬发也松了口气。
而这时,传令兵来报:“雷震子将军回来了!”
为了从汜水关中撤军,姬发留下了姬叔乾与雷震子二人领军断后,而现在回来的,只有雷震子。
姬发连忙问道:“十二弟为何没有回来?”
雷震子摇了摇头。
南宫适见此,便知道姬叔乾必是九死一生,立即皱紧了眉头。
姬昌百子,像姬叔乾一样武艺高强的不少,死上一个,问题不大。
可问题并不在于死去的人,而是活着的人。
他知道姬旦早就对雷震子这些仙人有所不满,而今自家弟弟和雷震子一同断后,一人回来了,一人没回来,谁知道会结下怎样的疙瘩?
在外,大败一场,在内,似乎也不好过啊……
第570章 维天之命
话说回到汜水关内断后的姬叔乾。
姬叔乾所部只剩下了亲兵,人人手持刀兵,结成阵列,缓缓向后退,试图退至西门,杀出重围。
鲁雄担心周军拼死反击造成过大伤亡,特意让大部分周军通过西门跑出去,而城内有汜水关牺牲的英烈照亮,城外没有,依然漆黑一片,所以也不能冒然追击。
于是乎,剩下能赚取军功的地方,也就只有姬叔乾所部的断后兵马,这是决不能放走的香饽饽。
姬叔乾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境遇,雷震子已经再一次挥动小翅膀飞走了,他则陷入了插翅难飞的困境。
身边的亲兵们也沉默了下来,自幼培养的亲兵与平民出身的小卒不同,他们和姬叔乾同生同死,此等险境之下,已心存死志。
“还剩多少人?”
不等亲卫回答,姬叔乾就数了起来,似乎嘴里喃喃念叨着的数字,能让他安心一些:“百八十二、百九十七……”
“四舍五入,我们有百万人!”
姬叔乾深吸一口气,看向越来越近,越来越多的商军,大笑道:“杀敌!哪怕是死,也要拉一个垫背!”
姬叔乾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一流武将到底不是寻常士卒能够媲美的,手中长枪如龙,三下五除二便扫开了一大片。
无奈商军这边多打一,都不用敖烈出手,鲁仁杰与殷破败就让姬叔乾疲于防守。
至于姬叔乾的亲卫们虽然已经列阵,互为照应,但无奈经过数次厮杀,人数太少,不一会儿便被数倍于己的商军团团包围,一圈圈围杀。
韩变趁着姬叔乾被鲁仁杰与殷破败围攻得险象环生之际,打马上前就是一刀,迎面将其劈落下马,身负弑兄之仇,他才不管什么武德,偷袭又怎么了?解气就行。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被劈落的姬叔乾却没有立即倒地,而是扶着枪杆,唱出声来:“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这时候,他有些想自家老爹了。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
姬叔乾的声音越来越高亢,面上也浮现几丝不自然的潮红,忽的喷出一口鲜血。
有小卒见此,想靠近捡个便宜,这可是敌军主将,要是拿下来了,谁知道是多少军功啊!
一个小卒大着胆子上前,一步之遥,几乎能看到姬叔乾身上甲胄华美纹路,让人不由得咽了口口水。
可这小卒发现,自己竟是无法再前进半步,到了姬叔乾面前,双腿便止不住地发抖,而姬叔乾手中的长枪,虽然杵在地上,却让他感觉下一刻就会刺进自己心口,那红缨上不断滴落的鲜血,就好像自己的血一样。
姬叔乾则将周围蠢蠢欲动的商军视若无物,依然轻歌:
“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这是一首很寻常的诗歌,是姬昌死后,周人唱来祭祀他的。
内容也很简单,姬昌上应天命,品德纯美,德业泽被后代,后代当遵其遗教,发扬光大。
这大概是姬叔乾最后的遗言,他想要的,是父亲、兄长身承天命,泽被后代,而不是被仙人们说,他们代表天命。
最后一句歌声过后,就再没有了声音,但是依然无人敢接近他。
韩变提着鲜血染红的长刀,几步上前,一刀砍下了姬叔乾的头颅,对待敌人,可没有什么同情的说法。
姬叔乾授首,鲁雄这边也不慢,挥手下令,鼓声号角声齐响,发起最后的进攻。
最后的周军瞬间便淹没在了人海之中,如同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被巨浪无情吞没。
汜水关内的厮杀声终于停下了,大火过后被南宫适稍作整理,好不容易恢复了些生气的关隘,再次变作了一片废墟,稍一呼吸,就能闻到空气中浓厚的血腥味,残肢断臂,更是随处可见。
即便是顺风仗,也避免不了牺牲与阵亡。
正待鲁雄整军之时,醒来的子受入了关。
“军功统计一下,按功劳封赏!”
子受没想到鲁雄能夺回汜水关,不过这也不是坏事,之前的两次胜仗,都是趁着敌军袭营防守反击得以获胜,看似士气大涨,实质上击杀的都是小股兵马,并不多,将士们也没有什么军功。
这次不一样,夺关,杀敌,都是大功,而且为这些出身低微的士卒升官封爵,又能好好收割一波。
让这些原本是贵族奴隶的家伙,住在贵族隔壁的豪华府邸,肯定是一笔昏庸值。
至于会不会因此涌现大量人才,也不用太过担心,似乎历史上从大头兵靠砍人混到高层的名将也就李广,狄青这俩而已。
而且子受统计军功,和寻常军功制不一样,不需要砍头割鼻子割耳朵来统计,拒绝人为性刻意损害尸体。
生前是敌人,怎么打怎么砍,那随你,死后尘归尘,土归土,不管活着的时候有什么恩怨,死了就得恩怨两消。
那军功怎么统计呢?简单,头断了手断了脚断了的,先找着拼在一起,争取拼完整,拼好了,这份军功就归你了。
这些繁琐的工作做完后,最后还得将尸体焚烧,一套流程走完,得花上好几天功夫。
这样,便能有效防止鲁雄再次带兵出击,原著中就是鲁雄胜了一场被姜子牙来了个冰冻岐山,现在姬发败成这样,姜子牙肯定马上就要出手了,龟缩防守能有效防止大军被冻成冰块。
至于不知情的人会不会说迂腐、妇人之仁、耽误战机之类,那值得封赏!
子受盘算的很好,留个全尸而已,死人是不会感激自己的,不会导致昏庸值倒扣,反而是焚烧尸体化作骨灰,说不定会引来这些周军的亲人怨恨。
商军将士们立即行动起来,打扫战场拼接尸体,这都是军功。
“西征……西征啊……”
很快,天渐破晓,空气里弥漫着寒气,草上也已盖上露水,对于纣王下令统计军功而不是乘胜追击,鲁雄没有任何异议,毕竟西征大军分为了三路,还有高继能与石不凡的南北两路等着。
纣王没提这两路兵马,肯定不是忘了,而是对他们有信心。
鲁雄策马走在汜水关内,随着天空逐渐明朗,关内的白芒也渐渐碎作星星点点,他颇有些感叹,伸手想要触碰那些星点,可惜触碰不着,复又抬起头,随即眼神变得无比坚毅。
与为天子而战的周军不同,商军为国家而战,为军功而战,格外刚强。
第571章 一日一舞,两日一歌
姬发等人整顿败军后,便安营扎寨,并没有走得太远。
毕竟打着替天行道讨伐昏君的旗号,若是因为一场失利就退走,好不容易积攒的威望肯定会大损。
而且姬发也很有信心,等到姜子牙和大军抵达后,仍旧有一战之力,因而,他不断派遣探马,打探商军的动向。
探马还没回来,姬高回来了。
这也是姬发留下的后手之一。
姬高、太姬以及间人内人、普通百姓、无心菜老妇等,因为窦荣的彻底封关而被关押在牢狱之中,之前只是撤走了关内的百姓,这些人仍旧留在牢中。
南宫适占据汜水关后,也没有将他们从牢中放出来,只是给些饭食维持温饱,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没想到这些人比预想中更早的发挥了作用,纣王竟连盘查都不做,直接将他们给放了,离开汜水关的姬高带来了第一手消息。
“兄长,纣王除了下令收殓尸体、统计军功外,似乎还打算让御林军与近卫收拾行装,疑似想要退兵!”
“退兵?”姬发眉头紧皱:“刚大胜一场就要退兵?这时候纣王正是声望高涨之时,按常理,定会一鼓作气攻向我西岐,为何会想要退兵,再度将西征大事完全交给鲁雄?莫不是又在酝酿什么阴谋?”
姬发已有过反思,两方交手,排除诱敌不算,周军一共败了三次,两次小规模战斗,一次大规模血战,而这三次都败在纣王手上,纣王屡屡不按常理行动,的确有些谋略,不能轻视。
如今莫名撤军,莫不是想故技重施?
姬发思来想去,这件事,必须慎重,他看向南宫适。
南宫适沉吟道:“要说有什么计谋,应当是不可能了,我军刚吃过一次亏,不会轻易交战,任他千般算计我自巍然不动,现在急迫的反而是商军,他们想要趁着大胜一鼓作气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