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

第21章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21章

小说: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妇人精明的很,知道各路诸侯都已经到了朝歌勤王,诸侯加上他们所带的士兵,饮食可是笔不小花费,她这无心菜价格定高些也不怕没人买。
  “无心菜?”比干喃喃问道:“菜无心可活,人若是无心,该如何?”
  老妇人奇怪,这老头什么意思?
  菜无心和人无心有什么关系?
  难道……
  老妇人警惕的看着比干,比干身着华服,虽然面色有些苍白,但显然身份非凡。
  莫非是哪里的大官?
  老妇人暗自思忖,莫非是诸侯抱怨菜价太高?特意找到了朝中官员来问罪?
  不应该啊!隔壁卖猪肉的坐地起价,前阵子有两个大官大肆囤积猪肉,导致现在价格居高不下,那才叫一个黑心啊!
  等等,黑心?人无心如何?
  老妇人明白过来,这老头是说自己昧着良心赚取黑心钱!
  她当即没好气道回应道:“人若无心,亦可活!”
  我就昧着良心赚钱怎么了?赚了钱才能买米买面,才能吃饱活好!
  一语毕,比干感到腹部有一股暖流,一直升到胸口处,当即大叫一声,胸前伤口自然愈合,面色竟也红润起来。
  比干忽然想起子启自戮前强行塞到自己嘴里的符箓,还说即使行刺失败也要自己保留有用之身,保全成汤社稷。
  这……
  比干面色一阵变换,自己罪无可赦,可纣王仁厚,又有子启殿下嘱托,这条命……
  既然保了下了,那就以此残躯保江山社稷。
  比干不再犹豫,径直往自家庄子走去。
  只有那卖菜老妇暗骂一声,又是个问了价不买菜的。
  ……
  朝歌宋家庄。
  姜子牙得元始天尊之命,下山辅佐明主。
  得师尊相告,他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将兴,正好辅佐西岐。
  姜子牙下山后,第一时间去朝歌投奔了义兄宋异人,然后娶了“花甲年少”的马氏,卖过笊篱,卖过面粉,开过酒馆,卖过活猪活羊。
  虽然干什么赔什么,但就如他所想的一样,渐渐摸清了大商虚实。
  这大商,已经坏到骨子里啦!就连买卖,都有问题,根本没有成体系的交易方式。
  而后他更是遇到了子启,探得子启反意后,赠他仙剑与符箓,想让朝歌大乱。
  可惜子启没能成事,不过也不亏,至少清楚了朝歌的守备力量与军队战斗力。
  刚才姜子牙感应到自己的保命符箓生效,没太在意,反正也只是广撒网中的一条鱼。
  继续摆算命摊收集情报。
  他和师兄云中子一个在朝歌东面集市,一个在朝歌西面集市,各自带着不同目的,瓜分了朝歌所有算命业务。
  ……
  子受与朝中重臣痴痴地看着比干离去,缓了好久才正常起来。
  太富有冲击力了,当面剖心,还跟个没事人一样走了出去,当真不可思议。
  刚才应该把匕首抢过来大喊一声放着我来。
  可惜没意识到。
  子受只好让近卫将比干的心脏跟子启的头颅收起来,继续议事。
  这种情况下本应该退朝,让大家都缓缓,但机会难得,今天上朝的臣子少,反对声音也少,必须抓住机会。
  子受主动提出战俘的安置问题,任由大臣们建言。
  下大夫夏招提议将战俘当做人殉,给在叛乱中战死的大商将士们陪葬,比如南门守将周纪、副将XX、西门将领XXX。
  人殉,是商朝的传统,也是商朝最野蛮的地方。
  不论祭天、祭祖、求雨、过节,每次都要烧杀活人当作祭品,十数人到几百人不等。
  主人死了,杀若干亲友奴隶帮着他扛家财往黄泉赶路;装修个房屋,就要杀人为祭,让房子更坚固。
  现代曾一次出土五百多人的人殉,有的砍了头,有的活埋,有的和狗埋一起,有的跪埋着,相当惨烈。
  但,这是常态。
  至少,在武乙以前是常态。
  武乙囊血射天,因为不敬天被人们骂作暴君,还被有心人称遭到天谴雷击而死。
  只有王族知道,武乙是因为想废除人殉,动了诸侯贵族的蛋糕,诸侯见死不救导致武乙战死,可这死法太难堪了,说不出口,作为大商之主,最后竟是落得个孤立无援的下场。
  在诸侯贵族们看来,死个把贱民、奴隶就能求得心安的事儿,为什么不做?那都不算人命啊!
  不过武乙并非白死,万事开头难,他在位的三十四年中,人殉渐渐减少,平民百姓也终于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所以苏护才会在支援朝歌的路上,用武乙的名义来为出身平民的士兵鼓气。
  子受严词拒绝,他是个三观奇正的穿越者,人殉这种事干不出来,不仅干不出来,他还得把这种事彻底废黜,去做武乙没做完的事。
  反正废除人殉在这个时代很难被人接受,尤其是那些诸侯贵族,妥妥被当做昏君,至于后世怎么看就和他无关了,那时候他早就攒够足够的昏庸值白日飞升咯!
  人殉提议被子受拒绝后,上大夫杨任站了出来,提议将俘虏作为人牲。
  子受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他在天命之论过后,就提议过废除人牲,虽然得到了朝臣们议了几次也没议出个结果,但也基本没人敢提出人牺了,由于需要用到人牲的机会不多,也没翻起多大风浪。
  可今天,杨任却是在跟自己对着干。
  人牲跟人殉不一样,人牲是祭祀上天的。
  杨任是朝中抵制天命之论最积极的一个,从云中子一直住在他府上就可以知道。
  但他并非相信天命,只是因为他是个忠臣,死了都能忠心不灭惊动仙人足下的云朵。
  杨任和子启一样,都认为天命之论会害了大商,除了苏护那种父辈是平民的诸侯和崇侯虎那种毫无底线的诸侯,没有哪个诸侯贵族,会赞同天命之论。
  因为天命让他们生得比普通人更高一等,天命不仅仅是天命,更赋予他们地位与权力,人们就应该相信天命注定,平民就是平民,奴隶就是奴隶,一辈子都不能反抗贵族,如果他们不信命,可就麻烦了。
  为了避免诸侯反商的情况,杨任决意将俘虏当做人牲,甚至搬出了中兴之主武丁。
  ……


第50章 至北方,筑长城
  杨任搬出武丁,事情就变得很严峻了。
  武丁文治武功,但并非没有污点。
  人牲从盘庚时期规模扩大,而武丁继位后,来到巅峰。
  商朝总计1。3万的人殉人牲,百分之七十五都发生在“武丁盛世”。
  因为武丁战功煊赫,开疆扩土,驱鬼方赶土方,而所捉来的战俘绝大多数都杀了作为人牲。
  哪怕有一技之长的羌方战俘,被转化为奴隶去养马的也只是少数,基本全是杀了祭祀上天,每次三人、五十人、三四百人不等。
  被祭祀的人身上还带着箭伤刀伤,意思是祭祀上天的时候,让上天看看自己的丰功伟绩。
  杨任的意思就是,雄才大略的先王武丁都用战俘祭天,作为其继任者的大王您,也应该效仿先贤。
  我效仿你个锤子。
  人为祭牲,与牛羊犬豕同用,这是哪个现代人能接受的事?
  要只是人殉,还有辩解的余地,毕竟有的忠奴就想给主人殉葬,如果子受问尤浑愿不愿意给自己殉葬,尤浑肯定说愿意,好歹人殉殉死的对象,是存在的。
  可人牲呢?祭天用的,你拿活生生的人命去祭虚无缥缈的东西?
  就算封神里有神有仙,如果这些神仙愿意接受人命的祭祀,那这个世界也算是完了,都他妈邪神啊!
  良久,子受平静道:“先祖武丁时期,据记载用人牲计数者有5418次、不计数有247次;先祖祖庚到文丁时期,用人牲计数者有1950次、不计数有189次;至先父帝乙时期,用人牲计数者仅有75人、不计数有29次。”
  “自孤继位八年以来,人牲数为零,今日杨大夫欲开先河否?”
  没什么大道理,纯粹罗列数据。
  我大商的确有过人牲陋习,但在一代又一代君王的努力下,正在慢慢减少。
  冰冷冷的数据一出,杨任说不出话。
  他搬出武丁就是要纣王效仿先祖,以人牲祭天,以安诸侯贵族之心,可历代君王都在减少人牲,那么废除人牲,不才是老祖宗们所希望的吗?
  子受又道:“孤闻楚之南百越中有一部族,为啖人之族,其族长子诞生,则充作人牲,解而食之,谓之宜弟,杨大夫可知?”
  杨任讷讷道:“百越乃化外蛮夷……”
  他话还没说完,子受就打断道:“孤又闻东海有一大妖,喜食人,村民为避免灾祸,每逢月圆便选出人牲,以祭大妖,杨大夫可知?”
  妖族与人族最大的矛盾,在于有的妖族会吃人。
  有道真修会被人推崇,在于他们能除妖,而妖怪吃人。
  人牲这一行为,不就相当于将人类作为食物送给上天来吃吗?
  杨任支支吾吾,他总不能说上天和妖怪一样需要人牲来食用祭祀吧?
  纣王如此坚定,人牲肯定是不行了,但退一步,按照夏招所说,当做人殉也能缓和些许与诸侯贵族间的矛盾,于是他道:“今次平乱,俘虏万余,随时都会暴动,城中将士难以镇压,粮草亦不足供养。”
  杨任倒想看看纣王有什么办法,如此大规模的俘虏,不杀掉根本处理不了。
  子受终于将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送至北方,以筑长城。”
  对付俘虏就让他们去劳改嘛!
  修长城虽是利国利民的千古大业,但这个时候没人知道!
  而且这种大工程劳民伤财耗费国力,大秦都因此不得人心,导致暴乱频生,第一个提出修长城的君王肯定被骂死。
  当然,子受得减少暴乱因素,万一不小心出来几个憨货喊着大周兴,姬昌王,就很麻烦了,必须维持一个界限,让人们觉得自己是昏君,却又不至于造反起事,骂归骂,别打架。
  修到一半还可以派个孟姜女去哭一哭,演场戏,人们最喜欢听这种故事。
  子受觉得自己的计划很完美,往劳民伤财的事情上做,即使后期会变成人皆称道的好事,经过好几个结算期肯定也累计了不少昏庸值,要知道秦始皇只是将长城连在一起,都花了十几年。
  殿下有人发问:“敢问大王,长城为何物?”
  子受解释道:“先祖武丁征朔方驱鬼方,威加四海,曾为抵御羌方、土方的骑兵,在边疆修建土台堡垒,长城便是将这些土台、堡垒连成一片,铸为城墙,从此蛮夷不得南下,保我大商边境安宁。”
  追着苏护回朝的闻仲思考一会儿,似乎明白了什么,眼前一亮,道:“大王圣明,恕臣等愚钝,还请大王细细道来。”
  听着大王圣明,子受心里没来由一阵抗拒,不过这都是暂时的,等长城开始修了,你们就知道这玩意有多伤国力了!
  子受一一道来,必须先给大臣们讲明修长城的好处,他们才会同意,政策才能施行下去,除了修建长城的民夫俘虏,还得有不少军队护卫才行。
  一切都要从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矛盾说起,天灾人祸让牛羊减产,鬼方、土方这种游牧民族就会突发奇想,南下抢一把。
  由于有马,人人擅长骑术,抢完后带着财物跑回草原,而作为农耕民族的大商,则面临着打不着的憋屈。
  这就是骑兵和步兵的差距,也是后世为何人们看到的更多是有马骑兵的原因。
  因为有马就是牛逼。
  有着这样不可化解的矛盾,长城应运而生。
  你们有马很牛逼?
  我让你的马过不来了不就完了!
  沙场宿将鲁雄欣喜道:“大王圣明,此乃一劳永逸之妙计!若是在蛮夷必经之路上修建土墙,并此前设立的烽火台传讯,我大商再无边患!”
  此言一出,武将们赞不绝口,大王神机妙算,烽火台不仅仅是为了引诱叛贼造反,更是为了建造长城以绝边患所做的准备工作!
  参与平叛工作的徐盖忽然想到一件事,问道:“依大王所言,只在必经之路上修建土墙便可御敌于外,可为何崇山峻岭之中,也要修筑长城?”
  朝臣们也纷纷想到这点,对啊,土方、鬼方的骑兵又上不了山,在山上修城墙白费钱粮,根本没啥用!
  “此言差矣。”子受笑眯眯道,如果只是在关键地方修长城,消耗不了多少人力物力,自己又怎么可能挨骂?
  平地上的长城只是长城1。0。
  在崇山峻岭上修长城,才是长城2。0,也是秦始皇修长城惹得百姓怨言的地方。


第51章 大家都没马,谁怕谁?
  一般来说,边疆以山为界,山与山之间的平地,就是游牧民族入侵的地方。
  如果只是在这些地方建设长城,就得在所有地方都布置军队进行警戒,因为没有马,机动性差,补位能力不强。
  西边山头发现敌人了,东边山头的军队如果想要过去阻挡,这路程就远了,必须绕山而行。
  小些的山还好,类似太行、王屋这种大山就没办法了。
  唐僧师徒非得过地狱难度的狮驼岭就是因为这山太特么大了,唐长老没法绕。
  必须蜿蜿蜒蜒的上山,再曲曲折折的从下山。
  这样一来,不仅烽火台成了摆设,人家早把平地上的长城锤烂,大肆掠夺一番跑路。
  但如果在崇山峻岭上,也修上长城,就不会这样了。
  山上的长城与平地的长城连城一片,变成了一条路。
  这样一来,一支游走长城守卫军就能完成安保任务,土方、鬼方什么的刚刚毁坏墙,守卫军就已经赶到,依托长城工事布防反打。
  当然,这都是长期计划,昏庸值要徐徐图之。
  子受给出的计划是,先建土墙,再以土墙为基筑长城。
  就地取材即可,以版筑夯土墙为主,将武丁留下的土台堡垒连成一片。
  一个个武将听了,都是大喜,纣王雄才伟略,竟能想出这种闻所未闻的方法来抵御蛮夷。
  只要一想,就知道绝对行得通。
  土墙拦不住人,蹬腿就能蹦过来,随便过,但马爬不了墙。
  大家都没马,谁怕谁?
  破坏土墙也是个办法,但有纣王英明神武早就搭建成片的烽火台,破坏土墙的功夫烽火就通知传到各地,哪怕守军赶不过来,也能坚壁清野让你啥都抢不到。
  大王圣明啊!
  闻仲山呼,然后武将们拜倒一片。
  不通战事的文臣反应虽慢,但这么简单的事情,随便想想就能明白,这是要彻底绝了北方之患!
  唰唰唰,文臣也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拜倒。
  子受看着下首一个个大商忠臣,心里冷笑,等着,等长城正式开工,你们就该骂我昏君了!
  修筑长城劳民伤财,即使前期只建土墙也是个不小的工程,若是能看见成效,那还好,可如果看不到呢?
  子受可比谁都清楚,演义里只有商周大战,根本没提到什么鬼方、土方、羌方!
  这些游牧民族早被武丁打怕了!
  根本不敢南下!
  也就是说,二十多年内,都不可能有外族入侵!
  大费周章建的长城,就是个摆设!
  鬼方就是最好的证明,北海都乱成那样了,西北都护府就一个黄飞虎,他们也只是蠢蠢欲动,连试探性进攻都不敢,怂的一比!
  想到这里,子受险些忍不住笑出来,不仅如此,修建长城还能帮他处理一大堆能臣猛将。
  “冀州侯之子苏全忠勤王有功,封为戍边将军,自领一军,游戈于长城,以防边患。”
  子受之前在平叛的时候留意了这个看起来话不多又有些憨的傻大个,智商可能有硬伤,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