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良笑笑:“这是陛下的惑敌之策,一方面,可以以此吸引山贼,借着我那兄弟的识人神通,收揽人手,顺便铲除那些真正的作恶之人,另一方面,则是以山贼势大的表象,让天下诸侯认为大商不得人心,让他人摸不着虚实。”
“这……”杨戬张着嘴巴,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
他瞥见上山的旗帜,问道:“那你们的旗号为何是替天行道?当今陛下最不敬的就是天神……”
他仍有怀疑,觉得这些人只是打着纣王的旗号忽悠人而已。
温良笑着解释道:“那个啊,你只看见了一面,正面是替天行道,反面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也是我们头上黄巾的由来,替天行道的天,是黄天,是我们自己的天,是……纣王。”
“还是那样,因为有很多事是纣王与朝廷不便插手的,所以要有我们这样一个民间组织,来‘替天行道’。”
“若是你还不信,就先随我来,我领你去见几位哥哥。”
杨戬半信半疑的随着温良往更高处走去,走了一半,不等温良说话,他就减轻了对辛环四兄弟不忠不义的怀疑。
因为眼前的梁山,“山贼”一称,确实是对外的表现,真正看到的时候,任谁都想不到这里是凶名在外的梁山贼窝。
杨戬甚至有些不习惯。
他完全没想到,那一个个头戴黄巾,嘴里叫骂着腌臜泼皮、直娘贼、破落户、鸟人畜生的粗汉子,实际上却态度和善、微笑待人。
抛开嘴里的山贼黑话,全是良民,嘴上说着一套,手里做着的是另一套。
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于温良与马善这对结义兄弟。
马善是燃灯道人法宝琉璃灯的灯焰所化,在琉璃灯被人族气运锤报废之后,逃了出来。
和原著一样,他遇到了温良,两人结义,占山为王。
可虽然是山贼,他们干的却不是山贼的事,俩人的名字一合,就是善良,所以他们是善良的山贼。
继续往上走,杨戬不禁又疑惑起来。
因为沿路有不少待修建的建筑,而其中的工人则是一群面带苦色的男人,旁边还有梁山黄巾山贼拿着刀威吓催促,看起来有些惨,又有些暴虐。
杨戬见的多了,这些工人看起来和贵族家中的奴隶没有两样,和刚才见到的那一幕,又截然不同。
这怎么还带人格分裂的呢?一边是这样的,另一边又是那样的?
“这是怎么回事?”
杨戬忍不住出声问道。
“劳改犯。”
温良叹了口气:“这些也是来投的山贼,只不过他们被我那义弟识破,都是些手上有人命,真正的匪类,我们自然不能将这些人收入伙,也不能放任他们继续作恶拦路打劫,动用私刑也有些不妥,只好让他们劳动改造试试。”
“原来如此。”
杨戬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温良刚才所说,诈称“山贼王”的深意之一吗!
山贼都躲在山里,若是围剿,往山里一躲就很容易接着熟悉地形的优势逃出生天,而让这些匪类主动来投,再进行整治,不就容易得多吗!
温良不知是怎得,感慨道:
“山贼是山贼,不是强盗,也不是恶霸……”
同时他也有些无奈:
“可惜大当家的虽然是受了陛下命令,但我们依旧只是民间组织,所以我们没有立法、行刑的能力,只希望这些人能通过劳动,体会到人们的不易,改过自新吧……”
杨戬又问:“这有用吗?”
温良点头:“有用,当家的正准备和朝歌中的晋王沟通,好让晋王身边的异族侯爷暗中派些改过自新异族过来。”
“那些桀骜不驯的异族都能归心,臣服大商,想来教导这些匪类也不成问题。”
杨戬微微点头,这一步倒是做的不错,他深知异族的难以教化,但朝歌之中的异族,包括异族的首领,在入朝歌和崇侯虎待过一阵后,都真心臣服,听说前阵子还捐了不少钱财,放在以前,谁能想到?
兴许这样的教导,还真有用。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间,温良就将杨戬引到了水浒寨的忠义堂。
第434章 善良的山贼
“杨……杨将军?!”
正在和几个兄弟议事的辛环一眼就认出了杨戬,虽然只在朝歌中有过几面之缘,但像杨戬这么帅的天底下也找不出几个。
杨戬也认出了辛环,天底下长着鸟嘴插着翅膀的也没几个,那些山贼对着别人喊你这鸟人可能是在骂人,对着辛环喊,却是在说实话。
“见过辛……”
杨戬顿了顿,他本来是想喊将军的,可想到纣王的计划,想到这颇有成效的梁山,便改了口:“见过辛二当家。”
这也是对辛环四兄弟的一种认可,他们贯彻落实了纣王的计划,没有在离开朝歌失了束缚后,就放飞自我,也没有仗着山贼之名,做些恶事。
毕竟顶着山贼的名头,少许为祸乡里,恐怕纣王为了大局计划考虑,也不会怪罪,可辛环等人并没有,而是严于律己,让人心生佩服。
这次惊讶的是温良,他没想到这个新入伙的兄弟竟然和当家的认识。
杨戬则和几人打起招呼:“上次相见,几位兄弟还是将军,把守着朝歌四门,这次相见,却成了赫赫有名的梁山贼寇。”
四兄弟之中的老大邓忠出面,摆手说道:“杨将军说的哪里话?将军也好,贼寇也好,山贼也好,黄巾也好,都只是一个名号,给外人看的,真正在于我们在做什么,在于我们手中做的事。”
说着,他又沉声道:“将军的名号,听起来,光鲜不少,说出去也有人佩服,山贼名声不好,说出去令人生厌,可我们原来就是山贼,甚至还是反贼,幸赖陛下未有追究,还重用我等,又怎会在意一个名头?”
双反寒暄几句,随后杨戬说出自己的担忧:“马善能够辩善恶,可如何保证入伙的弟兄,能一直保持初心不变呢?”
这是极为严重的问题,一个人在入伙的时候没干坏事,谁能保证他以后也不干坏事?
邓忠顿时明白杨戬是来探听虚实的,他倒也不怕,身正不怕影子斜,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由我们这些当家的共同监督,这也是陛下信赖我们,让我们前来的原因。”
“杨将军身为荡魔大将军,若是不信,也可以来山上监督我们几个当家的,如若我们入了魔,走了歪道,那将军便替陛下,将我们除了。”
“这倒不必……”杨戬连连摆手,他只是来探听虚实的,这事是纣王所托,他可不敢随意插手。
邓忠却是极为认真的道:“温良将将军带入梁山,另有目的。”
“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对象,现在是山贼,下一步则是民间百姓,将军若是不愿与我等匪类为伍,但还请暂留数日,助我等一臂之力。”
杨戬有些听不懂了,按理说他弄清楚事情时候,就可以走人了,可看邓忠的意思,似是不愿意,甚至还想留他一阵子。
他这么个“荡魔大将军”,如果没有人发现倒还好,可如果被发现了,荡魔大将军入了贼窝,却一个贼都没杀,不是白白暴露了纣王的梁山惑敌之计吗?
邓忠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温良之所以急着将将军带来,是因为将军适合与他人交流,咱们几个当家的……面相都不太好。”
杨戬看了看堂中几人,顿时了然。
辛环就不用说了,鸟人一个,温良也是个蓝脸怪,梁山几个当家甚至都不能用面相不好来形容,一个个全是歪瓜裂枣,出去闲逛都会吓着下孩子。
联系起邓忠那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对象”就明白了,梁山在吸纳完山贼之后,是吸纳百姓,百姓之中有着更多的能人,也有着更多不愿仕官,或是家眷都在诸侯领地,不便入商的人。
这些人只有加入梁山这种民间组织,才能一展所长,但梁山几个当家的面目吓人,不好出面接洽。
杨戬深深地望了几人一眼,沉吟片刻后,道:“梁山所图之大……如果能在收拢山贼后,进一步团结百姓之中的能人、有威望之人,定能更进一步,兴许不能帮助陛下在乱世中一统天下,却能让民间百姓在乱世中有一个依靠,得以苟活。”
“这一切虽然是陛下所托,但陛下嘱托几位时,却不是以商王的身份,而是一个心怀天下的普通人,大臣也不会支持,你们身处暗中,无法得到朝廷的帮助,一旦扩张,必会引来各地诸侯重视,甚至是围剿,到时候又该如何面对?”
“就连陛下,说不定也会迫于压力,反过来派兵征讨,便是你们几人,也有性命之忧。”
邓辛张陶四兄弟都是直肠子,却也能清晰地认识到扩大势力的危险性。
固然能帮助纣王实现各地百姓安定,但一个不慎,就是身死。
而且他们现在已经团结了山贼,实行了惑敌之策,足够诸侯们喝上一壶,虽然还不能更进一步在乱世时保全各地百姓,但也做得足够好了。
可几人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头。
除了四兄弟外,温良也是如此。
善良的山贼,是有追求有梦想的山贼。
这时候,应该有些匪气。
邓忠继续道:“我们知道,死了便死了,若能功成,活下来的人更多。”
杨戬沉默一会儿,点了点头。
邓忠笑起来:“杨将军肯相助,便容易了许多。”
杨戬道:“该如何行事?”
“飞凤山的闻聘、崔英、蒋雄三位当家入伙后,已经可以开始第一步行动,我等已有安排,在各个山头开设分寨,不只是大商境内,其他诸侯领地之中也要遍及。”
“可能会受到诸侯围剿,可能会遭到百姓冷眼,但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贼民一家亲。”
“贼民一家亲?”
“让百姓们看看山贼王的能耐,乱世一到,若是受到乱军欺压,还能上山找到组织,日子苦一些,也好过没了命。”
“只要在山里躲上一阵子,等到天下安定,就能重新过上平静日子了。”
“天下安定……那是怎样的天下?”
“是纣王的天下。”
说话的确实半天没有出声的温良。
他目光中透着一股别样的锐气。
人人都想着争权夺利,想着一统天下,想着称王称霸。
无论如何,乱世之时,苦的都是百姓。
唯有纣王一人,在乱世来临之际,安插下了山贼王,好让人们能够在乱世之时上山入伙,乱世之中,一家一户的自保能力可远远不如抱团的山贼。
温良其实对纣王统一天下并不抱多少期望,他那义弟马善也曾透露过,有仙人说过商灭周兴是大势所趋天命所定。
可他觉得,不管天命如何,纣王最值得一统天下。
第435章 自我学习,自我提升
朝歌。
这一两年间入朝为官的人,基本都是些庸碌无能之辈,有能力的都被张大刷了个干净。
老臣对这些新官早有不满,要是拿着高额俸禄干实事,那也就算了,可拿着钱啥事也不干,成天混日子,这是哪门子事?
不过不满也没用,老臣们弹劾了无数遍新官,甚至还弹劾识人不明的张大,可全都被子受压了下去。
因为这些以玄鸟卫为代表的新官,确实是在混日子,也没啥太大贡献。
但他们也没啥太大缺点啊!
除了白嫖俸禄外,找不到作奸犯科、以下犯上之类的罪名,挑不出毛病,怎么惩治?
不入朝倒好,入了朝廷当了官,想再扔出去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段饱受弹劾的时间里,张大一直都很迷茫,甚至怀疑起了自己的能力,为什么经由自己之手挑出来的,都是这么些个混子呢?
莫非是陛下定下的招贤方针有误?故意做出了什么误导?
但是很快,他就没有这种疑惑了。
因为从各地来到朝歌的贵族,带来了新官所需要的一切。
贵族们为了宣扬先祖的功绩,绞尽脑汁写出了各种事迹,为了让人们更容易理解,还加上了不少细节。
好比混凝土、算盘。
而这些都是被历史尘封,寻常人所不知道的“新鲜”知识。
这些内容,正适合这群混日子,没什么能力的新官啊!
平庸,代表着如同白纸一张,可以在上头随意写写画画。
像那些有能耐的人,他们都已经是五颜六色,有着自己的思想,形成了独有的思维模式,怎么能接受那些新鲜的东西呢?
于是,张大也不含糊,他是眼瞎,但能力没问题,立即便为新官统一安排好了学习任务。
各家贵族出的报纸都被收藏、剪裁,当做教科书使用,为那些新官的空白脑子填塞内容,每天了解、研究一位人族先祖的事迹,每周做一个大方向的总结,写下自己的感想,再通过休沐日交流心得体验等等。
这其中所耗费的资金,在新官的高额俸禄下根本不成问题。
至于新官们愿不愿意?
还能有不愿意的人?
一个个都是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日子过得去啥也不重要,再说了,他们也知道纣王在老臣的弹劾中力保,总得做点什么吧?
以前是真的没能力,也没机会,过一天是一天,现在机会就放在眼前,哪有不干的道理?
俗话说,德不配位、必有余殃。
即使他们可以不在乎朝中的弹劾,但他们摸不准什么时候纣王会顶不住压力,到时候官没了,钱也没了,一朝好日子就没了!
简单的道理谁都懂,过惯了好日子,意味着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变高了,更加担心失去这种好日子,因为新官们都知道他们自己根本不具备相匹配的能力。
就像以前玄鸟卫们一有机会就想立功一样,六部新官开始行动。
以往的忐忑不安导致了现在的脚踏实地。
只要努力学习,吸收知识,老臣们就不能继续弹劾,他们就能继续心安理得的享受高额俸禄。
于是,沉寂了许久的新官们,终于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看着一个个接受新知识的新官们,张大无比感慨,陛下这招,简直神了。
甚至,只有这样的官员,才是最适合大商的官员。
纣王早就提出了郡县制,可只有一两处地方在施行,姜文焕更是只能靠着个人勇武镇压黎郡,行政无比困难,这其中的问题在哪里?
在于基层官员不够。
这些官员,需要的不是多么强的能力,而是“可批量培养”。
因为所需要的数目太大了,等到日后纣王一统天下,将需要多少这样的底层官员?
就算有十七八个招贤馆,也不够用啊!
唯有自己培养。
而现在已经做到了,贵族们所宣扬的先祖事迹,成了新官成长的最良土壤。
张大觉得,应该上奏一下。
虽然纣王已经有阵子没有过问招贤馆的事情,表现出了对自己的极大信任,但张大觉得毕竟是件大事,还是上奏一下比较好。
毕竟纣王为这些人担了那么久的压力,现在终于看到了成果,怎么也得报报喜。
想到这里,张大立刻提笔。
……
“左边一点……”
“右边一点……”
“对对,再用点力!”
现年一岁半的义子一号黄天祥,正在子受背上踩着。
义子二号高明则在一边等着轮换,义子三号高觉则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妲己怀里的武庚才半岁月,体重不够,不过等他长大了,也得学学。
昏庸值掰正之后,子受已经重拾信心,甚至有些膨胀,只是时不时能感到背后有阴风吹过。
然后他看到了张大的奏疏。
怎么办?
一群混子开始自我学习了!
子受想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