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夺……夺城了?
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和意外,子受完全惊呆了,好像失音了一般,整个人都麻木了,既说不出话,也没有力量。
半晌他才对这身边的晁雷喃喃道:“鸿浅?朝中有这么个将军吗?”
晁雷也愣住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道:“这……末将记得,似乎是越王。”
子受发觉局势越来越迷了,被自己背后捅刀的越王,竟然在背后捅了鄂顺一刀。
反补队友就这么好玩?
成功率倒是蛮高,任何名将都很难轻易攻破的鄂城,被越王以友军的名义轻易占了。
更让子受心中发寒的是,都到了这种程度,抢了越王的船,杀了越王的大将,越王依旧向自己俯首称臣,一点廉耻之心都没有吗???
另一边的鄂顺则已经气急,他面容狰狞身高九尺,但脑子里不全是肌肉,瞬间明白了。
鄂顺愤怒的脸扭曲得更为狰狞:“好一个纣王,好一个越王!”
“我说汉水之战怎么显着一股诡异,本来还有所怀疑,但越王损兵折将,我便不疑有他,没想到你们竟是不惜以越军将士的性命、船只的损失为代价,也要骗取我的信任,从而诈取鄂城,好算计,好算计啊!”
一时间周遭惊人的安静,只有鄂顺狂暴的怒吼撕扯着空气,仿佛牵动着每个人的心跳。
子受缓过劲来,有鄂顺的解说,就容易明白得多。
合着在别人眼里越王和自己窜通好了。
不过……这算什么事?我特么至始至终根本没对越王做什么,就是臭骂了他一通,仅此而已。
越王在城墙上冷冷看着,没错,一切的事实,和鄂顺说的差不多。
虽然没有和纣王商议过,但毫无疑问,这就是纣王的计策。
先让商军倒戈一击,与越军大战一场,迫使他做出决定,进而壮士断腕,弃船损兵,更是折了大将。
这样一来,越军对商军不再形成威胁,又以一场恶战博得了鄂顺的信任,此时再投靠鄂顺,与鄂顺合兵一处,随后在纣王引诱鄂顺出击袭营之时,趁着鄂城空虚,以友军的身份窃取城池。
夺取鄂城唯一所付出的代价,不过是越军将士的性命,但得利的却是所有人。
纣王初次亲征,就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战果,而有此功劳,更付出了极大代价,越王也不担心纣王弃自己不顾。
越王不是没想过假戏真做真心投靠鄂顺,毕竟他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能协助他抵抗吴王的人,鄂顺统整好鄂城后,也是一方巨擘,有着这个能力。
但再一想,就被这个愚蠢的想法笑到了,商军攻打鄂城,朝歌还有援军赶来,鄂顺哪来的兵马分兵助他抵御吴王?作为守城方,身不由已。
唯有纣王兵多将广,才能帮到自己。
“鄂顺贼子,还不俯首?”
越王令人打开城门,鄂顺不敢入内,咆哮一声,带着本就不多的残部速速退走。
但他走不了,越王要赶尽杀绝,早就布置下了埋伏。
望着四周提着火把喊杀而来的士兵,鄂顺脸色铁青,鏖战好一阵,才又有了喘息之机。
大败亏输。
整个鄂城周围,丢下了无数尸体,不仅有鄂顺带回来的兵马,还有不断汇聚而来的鄂军残部,那些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也没有人给他们传信,因而便是死的时候,也很迷茫。
越军不是友军吗?为何会和商军一同攻打自己,还占了城池?
成百具尸身压草地上,夜晚的风偶尔吹动没有被甲胄压紧的衣角。
血水不断流淌而下,在震天的喊杀声中,被杂乱的脚步扯成一缕缕血痕。
伤亡颇为惨重,但鄂顺心疼的不仅仅是伤亡,还有不甘与愤怒。
将士死伤无数,这点他倒是能接受,毕竟打仗没有不死人,即便是兵败,他也展现了足够的勇武,下次再有战事,凝聚力必然更高。
但来自越王的背叛,来自纣王的算计,却让鄂顺只觉得触目惊心!
即使他手中已经斩下数百人头,也洗不净这分屈辱。
甚至隐隐升起了一阵无力感。
好一阵过后,鄂顺才带着人杀出重围,渐渐退走。
子受没有勒令加大包围力度,也不允许李烈出手拦住鄂顺,不然鄂顺今天多半得死在这儿。
本来就已是大胜,如果把敌军主将也拿下了,就真的是一场教科书般的辉煌胜利。
现在基本可以宣告大局已定。
无论是战损,还是战果,都称得上前所未有的大胜,由于是攻城战,甚至比此前攻打蛮夷更为辉煌。
便是说这场战役会记载在史册上,也没有任何人反对。
子受带着商军进入鄂城,没有埋伏,越王是真的臣服了,鄂城真的纳入了自己手中。
方相、方弼看着面无表情的纣王,以及纣王身边的杨贵妃,猛然想起马嵬坡扎营时,中军大营中的对话。
“可陛下为何用臣妾的士吃掉了臣妾的将?”
“这是朕培养多年的密探,特意派去做卧底的。”
竟是早在那时候,纣王就已经布下了恐怖如斯的战略,越王就是那吃掉将帅的士啊!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个士的分量太大了,竟是一国之君。
可这不就是身为天下共主的格局吗?
以天下为棋盘,以万物落子,任你是贤臣良将还是诸侯贵族,也不过是一隅。
越王低声下气地将子受迎入府邸,对于纣王,了解的越多,越是觉得恐怖。
他背后捅刀占了城,鄂顺深恨,所以他想趁机赶尽杀绝,永绝后患。
但纣王却在最后的围剿中勒令商军放水,虽说让鄂顺逃脱,但减少了商军将士的损失,更是暗中防了他一手。
要知道,这里是鄂城,越王随后想回越地,必然得独自行军,若是那时鄂顺领人冲来报仇怎么办?
越王一点都不怀疑鄂顺残部的战斗力,光是鄂顺一个人,他的兵马都已经拦不住了,这也是鄂顺当时放心接纳越军的原因之一——战斗力太差,不足为虑。
到时候,他想回越地必须依赖商军,捏扁揉圆,全在纣王的掌握之中!
现在,越王终于明白侯崇虎身为堂堂北伯侯,为何会如同家仆一样,整日在朝歌跪舔。
原因无他,这样一个心思深沉、智计无双的纣王,即便生得起对抗之心,但事实摆在眼前,寻常人根本不是对手。
第336章 高粱河战神
军中已经流传着高粱河驴车战神的美名。
谁不知道纣王英明神武神机妙算,轻而易举就夺得了鄂城,几乎没有折损。
便是闻太师,也不一定能做到吧?
纣王就是纣王,哪怕坐的是驴车,他也是纣王,也能算计高头大马上的诸侯。
子受得知后,将拉车的驴子给宰了,送给将士分食。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味道不错,还挺解恨。
但流言没有停止的趋势,子受为他们感到遗憾。
你们一个个在吃驴肉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自己错过了一次飞升成仙的机会吗?
那是天兵天将啊!
越军、鄂军能不能成不知道,你们这些大商的应劫小兵,战死了全是天兵天将!
比起不知道什么时候老死了,当天庭公务员他不香吗?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小兵们不知道死了能封神。
休息几天后,闻仲与张友仁带着援军赶来了,顺路捎来的还有张桂芳。
张桂芳虽然比不上杨戬,但也比苏全忠正常得多,是朝中少有被闻仲看上的将领。
这次闻仲本打算带着张桂芳攻打鄂城,历练一番,前一阵子听到纣王痛击来援的越军时,还曾有过心绞痛,再三加快行军速度,没想到即使日夜行军也没能赶上,在他们攻城之前,鄂城就已经破了。
“陛下……陛下当真神机妙算。”
此刻已是八月末,闻仲身着一件单衣,花白的头发略显凌乱。
以常理来说,纣王不可能这么牛逼,但事实不符合常理。
无论是最开始的设局,还是遣使令越王入局,直到最后背水扎营,挑衅诱敌,反间夺城,每一步,都没有任何疏漏。
就连最后特意放走鄂顺,也是为了进一步挟制越王。
子受以手抚额,倒吸几口气,虽是八月,却觉得身心寒的瑟瑟发抖。
“陛下!”张友仁拱手道:“陛下,如今我军新得鄂城,大军粮草辎重皆可以在鄂城就地补充,足以供给一年以上,鄂顺虽然以地利躲入其他城池,但无一城池有鄂城之坚,还望陛下速速发兵,尽早平定南方。”
“发兵……”听了张友仁的话,子受一个激灵,鄂顺已经很惨了,不能再追杀了。
他将目光放到张友仁身上,很好,由你来背这个锅。
子受用力握紧张友仁的手:“张卿家大才啊!”
“嗯?”张友仁被这一咋呼惊得微微后退。
“若没有张卿献计,如何能夺得鄂城?!张卿真乃朕之子房……朕之伊尹啊!”
“当不得陛下厚爱!”张友仁连忙拜下,他真的没做什么。
“张卿莫要推辞,等战事结束回了朝歌,必然为卿封侯拜相!”
一边的闻仲微微点头,这么说,就能说得过去了,纣王可能不具备这么精妙的算计,但张友仁说不准能从中做一些补充,进而才有了如此出彩的一场战役。
毕竟张友仁出使越地的事迹已经流传开来,任谁听到张友仁的名字,都得说出一个服字。
而且经此一役之后,闻仲隐隐看出张友仁身具大气运,并非普通人。
不过闻仲看向纣王的眼神之中,赞许之情更多了几分,君王不需要有多么强大的武力或是谋略,为君者不宜亲征,这次只是个例,像纣王这样有识人之明的才能,才是最好的为君之人。
闻仲犹记得当初在九间大殿上,群臣听闻纣王派张友仁出使后,是怎样一副画面。
陛下慧眼独具!
子受将锅甩给张友仁之后,觉得不够,还得做些后期弥补。
“对于接下来的战事,诸卿有何建议?”
府内就只有闻仲、张友仁、张桂芳、晁雷和方家两兄弟,张友仁只知道要出兵,而有能力做出接下来战略部署的,只有闻仲一人。
陛下这是在问自己了,君王就是要有这样的态度。
闻仲很是满意,纣王并没有因为一时的胜利而冲昏头脑擅自决定接下来的战事,于是他拱手道:“陛下,老臣认为鄂顺虽然新败,却也要慎重对待。”
“为何慎重对待?”子受目光灼灼的看着闻仲,老大爷又来给他排除错误选项了。
闻仲扶须说道:“陛下,如今我军新得鄂城,但并非平定全境,鄂顺仍有不小影响力,其残部虽然不多,却也如鲠在喉,不得不防,稍有差池,便会出乱子。”
“眼下各路诸侯都与我大商离心离德,一旦鄂顺彻底放弃王号,以楚地为诱,顷刻间便可让诸侯来攻,甚至还有更南方的百越,也会伺机而动,到时候,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子受深以为然点了点头,道:“不错,老太师说的没错,不知有何计策?”
闻仲拱手道:“臣有四策,可解鄂顺之患,楚地之忧!”
“老太师可速速道来!”子受闻言大喜,闻仲果然牛逼,不一会儿就能给自己选出四个错误选项,只要全都反着来,啥事都解决了!
闻仲侃侃而谈道:“其一,引诱多路诸侯前来楚地,哪怕鄂顺要与诸侯联手,为了保全自身不被吞并,至多也只会选择一路,我军则可诱惑三、四路诸侯来此,必然因利益不匀,而自乱阵脚!”
张友仁眼前一亮,这条妙计与驱吴吞越之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诸侯虽然身怀异心,但并非齐心,让他们内乱是缓解大商压力的最好办法。
可仔细想了想,他又摇了摇头道:“太师,此举只怕不妥,我军镇守鄂城,既有声势大涨的陛下,又有老太师压阵,哪路诸侯敢轻易来此,除非付诸利益,可……”
不待张友仁说完,闻仲便笑道:“若我与陛下离开鄂城呢?”
张友仁疑惑道:“为何要离开鄂城?”
张桂芳、晁雷一干人等也不明白,哪有刚夺了城就走人的道理,这不是白打了吗?!
闻仲继续说道:“这就关系第二条计策了,陛下可命三山关邓总兵伺机而动,策应楚地留守将士,以缓解压力。”
张友仁面露犹豫之色:“太师之计太过冒险,若是诸侯齐心,拿下楚地该如何是好?即使有邓总兵策应,但诸侯人多势众,一旦战事失利,便功亏一篑。”
第337章 风大闪了舌头,贼爽
子受皱起眉头,闻仲和张友仁起了分歧,这岂不是说,两个选项怎么选都有可能对?
闻仲笑着继续道:“莫要忘了张山将军。”
“虎方的张山将军?”
“不错。”闻仲笑吟吟道:“虎方首领入朝歌为虎侯,此后虎方一应事务,皆由张将军执掌,如今已颇得人心,可令其密切关注诸侯动向,伺机侵入诸侯领地。”
“如此一来,只等诸侯在楚地之中相争,张山将军便可攻城夺地,若是楚地局势乐观,不仅能保住鄂城,更能趁虚而入占据其他诸侯城池,若是楚地不稳,也消耗了各路诸侯的力量,同样能趁诸侯在楚地混战时掠夺新的土地,即便丢了鄂城,也得了新城。”
尽管闻仲说了应对之策,但张友仁还是觉得不妥,向着子受拱手道:“陛下,事关重大,还请三思啊!”
对对对!必须得三思!
子受心惊不已,闻大爷真的脏,这特么换家流战术都出来了!
这条计策的确不错,一但成功,最好的情况在守下鄂城的同时让诸侯内乱,还能扩大一些疆土,最差的情况,也不过是丢了鄂城。
换家不亏,诸侯消耗有生力量白赚!
闻仲见子受犹豫不决,继续说道:“令邓总兵出兵,可策应鄂城,更有把握保住鄂城,而以鄂城为诱,可令诸侯自顾不暇,此二策联合使用,朝歌压力大减,一举多得,还请陛下莫要迟疑!”
闻仲这么一说,子受更不敢采纳了,他摆了摆手,询问道:“太师,你不是说你有四策吗,剩下两策如何?”
闻仲微微低下头,这么问,肯定是不打算用前两策了,此策虽好,却也有不妥之处,无论计策成败,鄂城将士的处境都将无比艰难,看来纣王不愿意拿鄂城留守将士的性命冒险啊……
闻仲拱手道:“除此两策外,还可联系百越诸族,让其各部北上相助!”
“南方大疫时,百越各部族受我大商恩情,方才好转,如今只需派人许以重利,他们必然北上楚地。”
子受拍案大喝:“朕之军士,怎能与南方蛮夷为伍?百越之中,于越首领曾再三反复,不仅伏杀三山关将士,更让邓秀陷于险地,如何能信?除非百越臣服,不然绝不让他们踏入疆界半步!”
方相、方弼被这句话激得有些热血,大商男儿,凭什么要依靠反复无常的蛮夷?
虎方可用,是因为虎方已经俯首称臣,百越一日不称臣,那便一日为敌!
而闻仲却在心底暗自摇头叹息。
这四策如果一起用,绝对是上上之策,不仅能最大程度守住鄂城,更能进一步开疆扩土,打压诸侯,使得诸侯内乱。
到时候大商一家独大,即使西岐联合各路诸侯来讨,也能占个上风,如果不将仙人与大劫算在其中,只需十数年,便可使西岐覆灭。
子受沉默良久,得想个办法把大军和闻仲拖住。
“太师既然说要诱敌,那便都走,朕与太师带着大军,一起离开,鄂城之中,不留一兵一卒。”
张友仁惊疑道:“陛下……这是何意?直接弃了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