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如今子衍在朝歌富有盛名,如果戏曲能传承千年,只怕子衍也将被后世铭记,尊为将戏曲发扬光大的祖师爷,身前这些许骂名,又算得了什么?
想到这里,箕子再也按奈不住,迫不及待地问道:“王兄,明日,明日就随我一同将这造纸之术献于陛下!”
比干没有理会,静静将造纸的一切工艺以及注意事项写完。
“不必,造纸是你所发明,与我无关。”
箕子看着桌案上宛若珍宝的造纸术,呐呐不言:“这……”
“比干是罪人,些许名声,要之无用。”
“我随子启殿下反叛,也只是为了让大商更好。”
“而今大商在陛下的带领下,日益强盛,我还有什么不知足呢?”
“造纸虽有功,但谋逆却也是大罪。”
“陛下仁德,没有追究,若说功过相抵,造纸之功真的能抵偿谋逆之过吗?”
“便是陛下认为功过可相抵,朝臣怎么认为?百姓又怎么认为?”
“雷开、麦智、麦云无甚名声,陛下大义赦免也就罢了,我却是王室,以前有过一些名声,若是复起,必将受人非议,舍去造纸的名声,让陛下少些非议,让大商更加安稳,何乐而不为呢?”
“我受陛下恩德方能苟活至今,以又怎能让陛下因我而恼。”
箕子不禁动容,拿着造纸术的双手微微颤抖。
“何况,我还有一些事要做。”
比干淡然一笑,手中拿着一块刚从市集中购入的石涅,将石涅摁在了纸上。
……
第261章 常规操作
石涅是西北都护府遣人运来的稀罕物,漆黑如墨,还能发热。
现在量少,价格偏高,但仍比一斤百文的木炭便宜得多。
比干作为王室,向来生活优渥,人又上了年纪,大冬天怕冷,市面上出现石涅后,第一时间就遣人购入了些石涅。
不巧下人将一块石涅掉落在了刚制好的纸上,沾得满纸都是。
这件事启发了比干。
承载文字的东西,可以是龟甲,可以是竹简,可以是纸。
那么写下文字的东西,就一定是毛笔吗?
就一定要用手写吗?
箕子发现白纸上因为石涅而印下的淡淡痕迹,隐隐约约能看见一个“商”字。
“王兄,这是……”
比干答道:“在石涅上雕刻出反体文字,便能在纸上印出字迹,那么多个石涅就能在纸上印出文章,不断将石涅排列组合,不就能印出千千万万的书册?”
“不过石涅还不足以应用,但只要多研究,总能找出适合的材料。”
箕子瞠目结舌,如果真如比干所说,有了造价低廉的纸,又有了轻松便能印出成百上千字的方法,这天下该是怎样的天下啊?!
箕子羡慕起比干,忽然灵机一动,道:“王兄,我负责宗庙祭祀,祭祀所用的青铜器,多半刻印有铭文,想要在青铜器上刻印铭文,必须在浇铸前刻制字范,这种字范便是凸起的反体文字,有的铭文,便是由单个字范拼组而成,王兄何不尝试以青铜为基,蘸好墨,覆于纸上……”
俩老头聊着聊着,硬生生聊出了活字印刷术的雏形。
毕竟俩人都是王室,思想眼界处于这个时代的顶端,平时也不用干活,没事儿闲的。
加之这时代的人们,思想无拘无束,天马行空。
石涅被独孤氏当做印章用过,而印章本就是雕版印刷的雏形,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把纸铺到版上印刷,就成了。
只是比干因为箕子提起铭刻青铜铭文的单个字范,直接从雕版印刷跳到活字印刷了。
其实也挺正常,老祖宗们从来都不缺少创造的智慧,差的只是机缘巧合下的灵光一现。
……
九间殿里,群臣以抱怨居多。
没事休沐干什么?
朝中公务繁多,又正值改革官制以及变法时期,陛下在腊祭时赏赐休沐日,这不是添堵么?
陛下统领大局,三日一朝修养身体倒是没什么,可臣子不行啊!
他们恨不得睡在殿里,把自己掰成两个人用。
在得知陛下要强行让他们休沐后,更是个个废寝忘食,希望能在休沐日来临前完成手头上的政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是常规操作。
今天,箕子抱来了一叠纸,放在桌案上。
不过没能吸引到群臣注意力,一个个专注处理政务,哪来闲暇关注他人?
箕子有些尴尬,本打算在群臣面前装个逼逼。
他轻咳一声,才有几个人抬头。
“王叔是有何事?”
杨任有些不满,昨夜有寺人来通知,明天他就要被强制休沐,今天不处理好事情,只怕下头要出乱子,御史台的公务繁忙啊,想要喷的好,喷到点上,必须搜集更多素材。
箕子道:“诸位可自取。”
啥玩意啊,取啥呢?别耽误事,再不抓紧时间就要放假了!
要不是箕子年老又是王叔,群臣可不给他这个面子。
大家纷纷靠了近去,拿起桌案上的东西,初一摸,倒是极轻,手感也不错,黄黄的,倒是看不出作何用处。
众人都是一脸懵逼,但也没有随便议论,议论只会耽误时间。
他们全都注视着箕子,别耽误事,有事快说。
箕子对着辛甲道:“我听闻辛大夫有一支笔,可否借予在下?”
辛甲手中有支上好的兔毫笔,兔毫包扎在笔杆外围,以麻丝缠紧,外面再涂漆粘牢,笔锋尖挺,是他平日里用来记事抄写木牍竹简的好帮手。
御史台三巨头杨任喷,太颠狂,辛甲写,玩得就是笔杆子。
箕子接过笔,道谢一番,便蘸墨书写。
在这黄黄的东西上书写?
群臣不解,他们认为箕子拿来的这东西多半也是锦帛之类的丝织物,刚才的墨有些浓郁,写在竹简上倒没什么,如果写在锦帛之上,必然化开,模糊一片。
有的人心疼起来,好好地浪费锦帛干什么?
却见箕子将笔豪入墨,缓缓一拖,轻轻一点,笔锋顷刻转向纸上。
箕子神情肃穆,比干做不了的事,他来做。
落笔,笔锋如刀,手腕微抖,纸上便多了黝黑的一横。
所有人都愣住了。
箕子浑然不觉,又是一横。
这两横粗墨,宛如李靖挑起的浓眉,一看就知道是个忠君爱国的笔划。
两横极为寻常,却又不寻常,没有出现墨迹化开,凝成一团的情况,而是轮廓分明的一横!
箕子停手了,讪讪一笑,他一开始就没打算好要写什么,只是心血来潮。
最近都在议论变法,一直想着变法变法,想着想着就会想到李靖的浓眉大眼,下意识的就将那两条两条眉毛给画上去了。
再往下,只怕还会顺手画出鼻子嘴巴来。
箕子道:“此物为纸,造价低廉,制作简单,用作书写,堪称不世之宝。”
一下子,整间殿内鸦雀无声。
纸,居然是用来书写的!
所有人都被这么给惊得目瞪口呆,有些人已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
不得了,不得了!
这么说来,此物如果用作书写,无疑是最好的材料,什么绢布、竹简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
箕子有些得意,群臣的表现和昨天的自己一样,看来大家都是能臣干吏嘛!
箕子将笔还给了震惊中的辛甲:“诸卿可取纸一试,用来处理政事,应当事半功倍。”
这下子群臣再不抱怨休沐,纷纷取纸一试。
有了纸,处理政事速度加快,一天的政务只需要半天就能完成,哪怕在休沐,甚至外出时,也能随身带着纸张处理政务。
毕竟这纸比竹简轻得多,没人会带着几十份竹简出去玩,但带着几十张纸,就简单许多了。
而且那些获赏陈塘关观潮、灌江口日光浴的臣子也不再担心,路已修好,又有轻便的纸,往来消息迅速,人在外地,一样能处理朝政。
写着写着,群臣纷纷意识到了另一件事。
纸的出现,远不只是让他们在休沐中也能处理朝政,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
……
第262章 你写错别字了!
纣王多次强调先祖的伟大,强调人们应该崇敬先祖而不是祭祀天神。
为此甚至还有制天命而用、神权人授、商之命大于皇天上帝等在常人看来大逆不道的狂言。
百姓诸侯等,都不太能接受,但群臣却能接受。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知道更多世间的事,掌握更多的知识。
而老祖宗们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智慧,在于知识!
纸,这种无比便捷而又便宜的东西出现,无疑为知识的传播普及带来了可能性。
人人都能了解到老祖宗们的知识智慧,认识到人族想要成长,需要依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祷告上苍,这样的天下,恐怕才是纣王期望的天下。
多年后有人以学富五车来赞美一个人懂得学问多。
学到的知识足有五辆马车承载的书册那么多,那么五车的书,究竟有多少字呢?
问,一册竹简长二十五厘米,宽两厘米,高五厘米,其中有三十字,马车长两米,宽两米,深半米,求五辆马车能承载多少文字。
这是一个简单数学题,答案应该是几十万字。
那么在座的各位都是学富五车。
可如果将竹简换做纸,所能承载的文字呈几何上升,这就是纸张和竹简之间的巨大差距。
群臣纷纷意识到,有了纸,知识与信息的传播就能够大大加快,对于大商的发展有着极大意义,甚至在可能到来的战争中,也能起到不小作用。
他们甚至想到了一件更为严肃的事情。
纣王任用小臣,从奴隶、平民之中启用人才,这一行为为人诟病的原因,不就在于小臣之中参差不齐,的确没有太多才能的人吗?
如今大商要依靠着贵族,不能将贵族得罪太狠,还不是因为贵族人才多吗?
平民百姓中是有人才,但几千几万人之中,才能出一个人才,贵族则不同,十几个人中,就能出一个。
朝中的官员也是,为什么现在朝中的官员有许多都是父死子继,代代相承?
因为他们传承着知识。
这是群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时候贵族与诸侯掌握大权,除了土地、出身,就是手中的知识。
在此之前,朝中例如杨任等保守派臣子,不愿纣王与诸侯贵族彻底撕破脸,原因无他,理政治天下都要靠他们,步子大容易扯着蛋。
在官制朝六部制变革时,杨任更是担忧。
六部之中添加了许多新的官位,但是有知识有能力胜任这些官位的人少,如此更加得向贵族诸侯屈尊纡贵,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
可如果有纸呢?
如果能够自行培养出大量的官员,哪怕只是识文断字也好,都能减少许多麻烦。
如果再从这些人之中选拔官吏,必然又是一批人才,十几二十年后,哪里还需要顾及诸侯贵族?
群臣颇为激动,一切问题迎刃而解,甚至还为大商的未来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杨任赞道:“老王叔可比古之先贤!”
箕子摇头,虽然都是王叔,没什么不同,但实际上发明纸的是比干。
只在群臣面前装装逼倒也没什么,可这等赞美他却承不起。
箕子受比干所托,为了不让纣王苦恼而顶着纸之发明者的头衔,但他分得清到底是谁的功劳。
别人可以不知道,他必须一辈子都清清楚楚。
这是比干对他的信任,也是纣王对他的信任。
箕子道:“杨大夫明日就要休沐,还是趁着今日,用这纸多处理些政务吧!”
众人一听,对,正事要紧,纸的事之后在说。
此时崇侯虎忽然道:“陛下应该还不知道王叔发明了纸吧?”
北伯侯其实不用处理政事,整天游手好闲就行了,但并不妨碍他出入大殿,为群臣解惑。
箕子点头,纣王三日一朝,他还没机会上谏。
崇侯虎道:“纸乃国之重器,陛下定然重视,明日便是陛下上朝之时,不若我等便以纸为载,上谏朝事。”
众人闻言,纷纷抚须:“北伯侯所言极是!”
刚才群臣还只是试着写写,现在在崇侯虎的提议下,便是直接用纸来处理公务了。
在竹简上写一个字的功夫,都够在纸上写十个字,大家为了在休沐之前处理好政事,当然争分夺秒,怎么快怎么来。
越写,越是觉得这纸好用。
辛甲更是写着写着,一脸陶醉之色,堪堪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忽然想到自己的休沐就在七日之后。
休沐日干什么呢?以前在北海,没事干,在山里玩也玩够了。
闲着也是闲着,做点喜欢做的事吧。
辛甲决定以纸著书,这么好的纸,不拿来写字真是太浪费了。
杨任下笔如有神助,笔走游龙,幸甚至哉。
甚至还有闲工夫和同僚比对,看看谁写的字好。
字有好坏,以前分不太清。
因为以往基本都写在竹简上,木头片子就那么大,不好发挥,而龟甲铭文就更不用说,不是写的,是刻的。
而现在,以麻为主要材料制作的黄纸,虽然没以后一堆精加工工艺制造的白纸好看,但写起畅快舒坦,扬扬洒洒一份公文,很是漂亮。
可比着比着,杨任渐渐觉得了不对劲。
你这个字咋写的和我不一样啊?
啥?不该这么写吗?
你这是错别字!
拉倒吧,你才是错别字!
我这字师承傅说!
我这字师承伊尹!
我这字还师承仓颉呢!
木牍竹简上没有的问题,在纸上变成了问题。
以往笔划不清,看不懂的跳过去,大体看明白啥意思,就没事了,纸一出现,笔划分明,问题来了。
该怎么做呢?
杨任陷入沉思,刚好明日休沐,在家里闲着没事,修养身体的同时琢磨琢磨吧!
有了纸,书写迅速,理政效率大增,竟是提前处理完了政务。
不过,因为竹简换成了纸张,之前用来盛放竹简的车反倒有些不合时宜,满满铺上去,也就铺得车底一层,怎么看都觉得小题大作。
于是,商容找来了一个铜盘,最后将文书奏章放置于盘中。
群臣面色都有些怪异,以往上朝,殿上都是几车几车的竹简,现在变成盘中纸,倒是……
崇侯虎又道:“明日便用纸来上奏,陛下必然惊喜交加,此物真乃社稷至宝啊!”
……
第263章 君臣之谊
城外庄子里,箕子将大臣们的反应告诉了比干。
比干立即放下手中四四方方刻有反体字的铜印,呼吸急促起来。
两年了,他终于做到了。
虽然因为谋逆,只能退居幕后,但名利并不重要,他想在有限的生命中,看到大商的无限未来。
而现在,他已经看到了。
想到这里,比干面色通红,激动难忍。
明日朝会上,陛下一定也会像这些大臣们一样,感到惊喜。
他深深看了箕子一眼,一切就交给你了。
……
次日早朝来临,群臣纷纷赶往九间殿。
子受早就到了九间殿,看着散宜生在柱子上连撞三下。
他寻思着干脆再建些宫殿。
哪个昏君不大兴土木?
摘星楼建好之后工程就停了,这不是好现象。
六部之中,每部都得配一个殿。
三省每省起码一个殿。
九间殿用太久了,名字也不好听,建新的。
鹿台不能建,晦气,阿房宫得建俩,一个念e…pang…宫,一个念a…fang…宫。
子受看着下首,第一句不是问有没有奏章,而是让节令官查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