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陛下会给我们一些提醒,让我们能猜到第二层,第三层。”
“可事实上,陛下的意思何止三层?怕是五层也不止!”
申公豹哂笑:“这也正常,如果人人都能揣测到圣意,那陛下的心思岂不是都被看穿了?那可是陛下啊!”
乌术双眼瞪的老大,这就是传说中的五光十色了吧?
你以为只有五道光,实际上却有十种颜色,纣王真是深居浅出!
他静下心来,继续听着。
崇侯虎低声道:“公开处刑,而且特意创造出需要历时三天三夜才能完成的行刑,除了立威,只怕更是在暗中对付诸侯。”
“三天的时间,足够诸侯听到风声派探子前来一观。”
“基本上每个诸侯的心腹,都已经来到了朝歌。”
“而且,国师,你就是这公开行刑的重中之重。”
申公豹一怔:“贫、贫道也被陛下算进去了?”
崇侯虎郑重点头:“没错,国师可别忘了,你是为什么现在才回到朝歌。”
申公豹面色一肃:“平灵王叛乱?”
崇侯虎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没错,平灵王叛乱,而且是以大商郡守的名号发起叛乱,如果让他成功,只怕大商威信尽失,甚至面临多方诸侯围攻的危险。”
“而这等危机,被陛下与国师轻易破解,必须要大肆声张。”
“诸侯可以叛,可以乱,但不能让他们齐心。”
“陛下这公开处刑,实际上也是在为国师造势,医闹可没那么简单,背后必有诸侯指使,那些诸侯的耳目见此,必然畏首畏尾。”
申公豹思虑片刻,神色渐渐认真起来。
不得不说,顺着崇侯虎的思路去想,一切都对上了。
改革官制,变法,很容易发生内乱。
在一切稳定之前,必须稳住外部诸侯。
如果内乱外乱一起出,那可就玩完了。
而陛下一手公开凌迟,加上平定平灵王的声势,诸侯想干什么,也得多掂量掂量。
申公豹又问道:“不知贫道该怎么做?”
崇侯虎想了想,目光停留在乌术身上:“听说跟随国师回朝的蛮人有近万?”
“没错。”
“将这些人散布在南市,如果我所料不错,陛下必然在将凌迟的最后一刻,登上行刑台,到时候,只需要如此这般……”
很快,邢台上的余化剜下了最后一刀。
这一刀,麻子刚好断气。
“陛下,凌迟结束了。”
尤浑奸细的声音在子受耳边响起。
子受强忍内心不适,一挥手:“把尸体带走,刑台清理一下,朕要上去。”
不一会儿,子受带着人形话筒张桂芳登上行刑台。
“朕乃大商之主。”
这句话,张桂芳没敢传达。
不过子受的这句话,声音够大,看完热闹刚准备离开的百姓们,纷纷停下脚步。
一看,竟是纣王亲上行刑台,眼中神色有些复杂,又是畏,又是敬。
子受将一切看的分明,也许还没达到最终目标,但至少,没有欢呼出声就是好的开始。
“大商自今日起,有法依君,执法必严。”
看看,有法依君,成汤定下的汤刑不算了,都得按我的想法来,不顾祖宗之法,昏君!
子受示意张桂芳开吼。
崇侯虎一脸自得之色,对身边的申公豹道:“国师,陛下的意思是从今日起开始变法,既然有了新法,那么以往的汤刑、旧刑罚,自然就不管用了,这就是凌迟立威。”
子受又道:“上至诸侯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例外!”
张桂芳高吼,看看,这么残酷的凌迟,可不止会用在麻子身上,麻子不是个例,你们每个人都会遭受如此酷刑!
崇侯虎继续悄声道:“陛下的意思,是新的法规无论是贵族诸侯,还是平民百姓,无一例外,绝不法外开恩,解释了上一句中的执法必严,而且,这也是立威的一种,上至诸侯贵族,却没有进一步再上至君王,无形中,让人们下意识认为,商王地位远高于诸侯王。”
为防万一,以免有人会错意,子受特意又补充了一句:“朕今日之言,发自肺腑,勿要曲解。”
这句他是对着台下人群中的文武百官所说。
有了这句话兜底,群臣就不会多想,他真的只是想用酷刑刷刷昏庸值,顺便留个让诸侯贵族攻讦自己的污名。
一语毕,子受下了行刑台。
乌术等一票混入人群的蛮子动手。
先是微弱的几句,接着声音越来越大。
“陛下圣明!”
一开始只有记不住其他词的蛮子们,而后不明就里的百姓,也跟着喊起来了。
子受一懵,这是谁干的?
这种酷刑还能喊出陛下圣明?
肯定有人在背后搞鬼,想减少负面影响。
好在子受早有预计,群臣不可能对如此恶劣的事件坐视不理。
不过这样一来,也能说明公开凌迟加上最后几句话所造成的影响,确实很严重。
先回宫,等凌迟慢慢发酵,然后继续。
崇侯虎半晌不语。
申公豹双手还在袖子里,不解问道:“北伯侯?”
这时,崇侯虎才面色大变,心事重重,极为焦虑:“勿要曲解……这句话是陛下对我等臣子说的。”
“何解?”
“陛下在提醒我们,今日的两句话并没有那么简单,不能只流于表面,如果只是表面上的意思,那就是曲解了陛下的意思,我们得深入理解,得到正解,领悟陛下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申公豹惊道:“还有更深的意思?”
崇侯虎苦思冥想,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才再度开口:
“我明白了,今日的凌迟立威只是第一步,恐怕几日后,陛下就会以某种方式来进行更进一步——立信,国师,将那些蛮人乔装打扮一番,陛下刻意说出勿要曲解,就是要我们揣度出深意后配合行动!”
……
第239章 想要跌得更深,就得跳进前人挖的坑里
行刑台上的陛下圣明仿佛还在耳边萦绕。
虽然子受也知道这只是吃瓜群众随便喊喊,多半不会放在心里,但问题是想着就膈应。
想要成功,就得站在巨人……不对。
想要跌得更深,就得跳进前人挖的坑里。
历朝历代的昏君们早就身体力行挖好了坑。
学吧,学无止境,太深了。
子受思考了半天,最终选择了嘉靖。
明世宗嘉靖皇帝。
武宗正德朱厚照,子受已经学了个差不多,该轮到他老弟了。
对于嘉靖,褒贬不一,这是个好事坏事都干过的皇帝。
除了之前提过,曾把太医院一锅端,是个医闹好手外,还有一条,绝对属于昏庸之举。
养猫。
和讨厌猫的武则天不同,嘉靖爱猫甚于爱人。
他最爱的两只猫,分别名为“画眉”、“狮猫”,虽然没有像高纬那样齐鸡开府,也没像汉灵帝那般整出个狗官,但他将爱猫册封为“虬龙”,仪式隆重。
和正德的豹房一样,嘉靖有自己的猫房,猫房有侍者若干,专饲御前有名分之猫,加升管事职衔。
而重中之重的一点,也是子受最想借鉴的一点,是葬猫。
猫主子去世后,嘉靖伤心欲绝,命人用黄金打造了黄金棺,还将猫埋葬在万岁山,也就是皇家御苑,并且邀请大臣为爱宠写祭文,还亲自题字,为爱猫刻上了“虬龙墓”三个大字。
当真是人不如猫。
嘉靖二十年不上朝,沉迷撸猫多半其中一个原因。
这时代有猫,子受曾听过师延演奏的一首曲子,记得这么一句“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不过这个猫和后世的猫差距有些大,与熊虎并列,多半是猞猁之类的。
即使有猫,也是未经驯化野性难驯的野猫,而非家猫。
家猫出现还得是丝绸之路那会儿的事,唐朝才开始有正式的家猫,而最早的中国本土猫可追溯到宋朝的狸花猫。
子受想了想,猫不能养,西园的翻车之鉴还在前头。
万一有大佬直接把野猫驯化了怎么办?
那恐怕将是一场大危机,直接就捕鼠护田万民歌颂了。
直接葬猫也不行,人们一看皇帝这么爱猫,万一跟风怎么办?
跟风之后,又把野猫驯化了怎么办?
子受将主意打在了大猫身上,也就是老虎。
养老虎肯定也不能养。
万一有个大佬蹦出来,努力努力整成了大规模养殖,也是个麻烦。
子受他觉得朝中所有人都有可能刺自己一刀,已经没几个可靠之人了。
闭着眼睛也能想到大规模养殖老虎带来的利益,虎鞭、虎骨就不说,弄不好还能风靡贵族圈,顺带整出个真·虎豹骑,比驯化猫恐怖多了。
但老虎比猫好在一个地方,老虎能跳过养,直接葬。
在虎患频发的时代,敢跟风养老虎的人一定比跟风养猫的人少,背刺几率大大降低。
而且老虎体型大,啸声大,如果有人偷偷养,玄鸟卫很容易查出来,直接罚金,即使玄鸟卫很无能查不出,也不用担心。
一旦养虎,邻里必然注意到,谁愿意临近的人家养老虎?
至于贵族……
子受打算过几天再锤一波贵族,贵族都看自己不爽了,还会跟风抱腿养老虎?
不可能!
嘉靖的猫有黄金棺、万岁山、虬龙墓。
自己来个更高档次的,九龙棺、云梦山、霸天虎墓。
子受想起多年前跑死的那位传令兵。
因为修了个好墓感谢我?你想多了,老虎都比你葬的好。
最近因为麻子等人为了挖坟盗尸,人死了怎么埋,埋哪儿,墓葬之事正好上了热搜。
给老虎来个风光大葬,必然引起争议。
几天后,子受带着三百近卫,大剌剌的出了宫。
这次出宫比想象中容易,竟然没有朝臣阻拦。
因为与子受同时行动的,还有朝中重臣以及乌术那近万散布在朝歌各处的蛮夷。
他们都直到崇侯虎揣测出了纣王的深意,这次出宫,必然是要进行继凌迟立威之后的下一步大动作。
“卖无心菜咯!三文一斤!”
市集上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子受饶有兴致的逛着。
他其实很注意市集,每隔一月,都会让下头的人在市集里挑选小贩,入上林苑宫室替换上一批小贩。
既然贵族们要经商,那他就稍稍配合一下。
反正最后你们经商赚的钱,要收取巨额商税。
估摸着伯夷已经把路修得差不多了,这年头虽然修路水平不算高明,但如果不是修那种能肆无忌惮跑马,专门用来传输军、政要件的高速公路,只是普通行车走马,弄个四横四纵的平坦大路也不算特别难。
异族不满待遇以及修路的辛苦,多半就会在最近爆发,加上路修完贵族经商收取大笔商税,这两笔昏庸值,子受可是期待已久。
这次他没遮掩,身后三百胖子也实属惹人注意,谁都能猜出他的身份。
子受细致观察着行人的态度,大体上比较满意。
公开凌迟是有效果的。
百姓从以前的敬,变成了惧,甚至目光躲闪,有些不信任。
生怕突然就被抓了。
子受内心窃喜,一切如计划发展,已经走向正轨。
毕竟前几天直接说了汤刑不管用,一切按照他的想法来,又正好目睹了凌迟与腰斩,哪个寻常百姓能踏实过日子?
全都心有戚戚,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陛下,要不要臣带人将路人稍微……驱赶一下?”
殷破败说的很含蓄,子受也清楚原因,路人之中,有许多人在窃窃私语。
窃窃私语的内容虽然听不太清,但都猜的到,肯定是以自己这个皇帝为话题中心。
毕竟前阵子才刚弄出了那么大阵仗,这个结算期从摘星楼宴饮起,就一直在搞事,百姓们议论议论,也是正常的。
子受摆摆手,摇头道:“何必理睬他人的评判?这些人只不过是平民百姓,而朕,乃大商之主。”
他一副淡然自若的样子,看似满不在乎,实际上早已竖起耳朵,试图听到百姓们的对话。
我就喜欢你们议论,最好更进一步,直接非议!甚至暗骂!
纣王不似人君什么的可比什么陛下圣明顺耳多了!
“卖炭咯!卖炭咯!”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子受寻声望去,卖炭翁。
祖宗在天有灵,找到了。
商周时期是青铜工艺巅峰,炼铜所用的必需品,便是木炭。
所以现在已经有了窑烧法烧炭,宫里也有专门的炭窑。
子受授予罗宣的官职,通俗点来说,就是给宫里烧炭的。
现在快要入冬,黄河边上跑大象的年代,到了冬天也不好挨。
普通人家烧的秸秆柴禾基本免费,靠捡。
贵族诸侯就是烧木炭,好木炭不生烟,能够满足贵族冬日室内取暖的需求。
他打算在木炭上做做文章,降低贵族好感度,减少葬虎背刺可能,顺带赚一波贵族的昏庸值,就靠这个了。
“老翁,这炭价几何?”
……
第240章 哄抬……价
“啊?”
卖炭翁抬头一看,怔在原地。
子受又道:“这炭怎么卖。”
“这、这……”
卖炭翁磕磕巴巴,让子受不禁想起了半年前的申公豹。
“这炭几文?”
卖炭翁打了个激灵:“草……”
子受皱眉,你咋还骂人呢?
“草……草民送给陛下!这炭,不要钱,不要钱!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自从丁策将草民这个词创出来,人们逐渐接受了这个词。
草好啊!坚韧,春风吹又生。
子受眉头轻舒,公开行刑的负面效果从卖炭翁身上就可见一斑。
陛下圣明?
是人都听得出,这几个字里带着的畏惧。
而这种畏惧,很容易在挑拨之下,变成怨恨。
子受正色道:“朕问你,这炭一斤几文。”
卖炭翁半晌不敢言,难不成真要向纣王收钱?
他不敢拿啊!拿了……还有命活吗?
会不会被送去凌迟或是腰斩?
殷破败看卖炭翁都快尿了裤子,有些不忍,上前解围道:“这炭一斤两文。”
子受一愣:“两文?怎么才两文?”
这特么炭比无心菜还便宜?
子受目光落在了殷破败歪七竖八的步子上。
殷破败也意识到了问题:“应该是三文一斤吧,臣懂这忠义步,买的时候总是便宜些。”
话语之中极是骄傲。
子受点头:“嗯,五文一斤啊,四舍五入就是十文一斤,再约个分,就是一百文一斤。”
“来,老殷,把这车炭称了,不准缺斤短两,一斤一百文,宫里缺炭,朕全要了。”
殷破败当场懵圈,这是缺的炭吗?
自己明明说的三文一斤,陛下不仅听成了五文,还四舍五入,还约分,这都是什么东西?
三文直接变成了一百文?
炭哪有这么贵的?
子受示意殷破败快点称。
这是他早就定下的计划。
白居易写过一篇卖炭翁。
讲的是当时底层人们被剥削的凄惨生活。
通过描写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皇宫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
按理来说,自己如果学着卖炭翁中写的宫人所做,随便扯块破布换上一车炭,确实是一份昏庸值。
但,划不来,太亏了。
子受在前几次的昏庸值结算中就总结出了权重,不同地位的人有不同权重,让十个百姓骂自己昏君也不如让一个贵族骂自己昏君。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