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卷善恶天书-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常来说,似这等关乎日后仙途的晋升,应当沐浴净身,向祖师焚香祷告,诵读道经,以确保心神宁静。
但这些都没有,他以一种颇为狼狈的姿态,被一尊完全看不出底细的存在,扔进了仙葫中,而当他顺着葫芦的裂口,进入其间之时,一团温暖的“炁”便将他包裹。
几乎是在刹那之间,风秉文眼前的一切都变了,初时,一片黑暗,可是伴随着璀璨耀眼道极致的仙光闪过,黑暗被撕开了,无尽的混沌汹涌而来,将他吞没。
他在混沌海中沉浮,感受到了开天辟地之前的太初气息,在这一刻,风秉文甚至都感受不到身体的存在。
只觉得自己的意识是如此清灵畅快,能够肆意地在这混沌海中遨游。
但很快,伴随一道道五色神光闪耀,风秉文看到了一枚又一枚字符混沌海中沉浮,似飞龙腾跃,又是彩凤翱翔,麒麟盘卧……
那是一种无比古老的文字,蕴含大道神意,仅仅只是看到,便让风秉文收到了强烈的冲击,整个人不受控制的,进入到了一只玄之又玄的悟道状态。
而在被迫进入到悟道状态之前,风秉文明白了,这数百枚仿佛先天神魔所书写的古字是什么,那是一篇经文,只不过是一篇残缺的经文。
只不过这经文乃是先天有缺,需要修行者通过后天积攒的底蕴,将之补足,将其演化变成最适合自己的经文。
大机缘!
风秉文此刻终于明白了,自己那耗费了近五十万的善功,究竟有多么恐怖的效果。
半部残缺的先天经文?不,不是,那是一部可以完美的融入修行者所有见识以底蕴的仙经框架。
理论上,若是见识足够,借着这奇妙的顿悟状态,甚至可以当场推演出一部震古烁今的绝世经文。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虽然,风秉文这些年已经很努力了,但也只是堪堪的将他师傅赠送给他的那些道藏过了一遍,只是明悟了其中一小部分,其中绝大部分都像是牛嚼杜丹一样,死记硬背,记了下来,还没有明悟其中的关键。
只不过此时在这种特殊的状态之下,那些平日间让风秉文百思不得其解的关键,茅塞顿开,以前的一切都豁然开朗,看到了全新的世界。
但是风秉文很快就醒转,现在不是借着顿悟的状态研究道藏的时候。
他现在才明白,自创经文这种事情只适合他那一位便宜师傅,那种惊才绝艳的绝世天骄,他这种资质只能算是中上的人,还是老老实实的走捷径,抄近道吧。
以半步先天经文为框架,在揉杂诸多经文要义,不奢望推演出一部能够直达仙道的经文,哪怕只是推演出一部分筑基修行法,能够正式修行就行了。
主要是也推演不出来,他那位师傅虽然大方,直接塞给了他十万道藏,但是那些真正关键的经文都是残缺的,只有基础部分。
他若想见到全篇,恐怕就只有去寻那师傅,找到太上道的宗门所在,然后拜入山门,取得真传弟子的席位。
“先天五行道体,我若得了好处,应该就会蜕变成这种体质,所以,我推演经文的方向,应当是向五行靠拢。”
风秉文没忘记他被扔进这仙葫芦之前,那位青衣少年跟他说的话,明确自己的起点是什么后,推演道路就简单一些。
“五行相关的经文,我找找。”
“有了。”
“五灵五帝,《皓灵白皇真经》《元灵青帝真经》《五灵玄帝真经》《丹灵赤帝真经》《元灵黄帝真经》。”
“还有《太渊龙变真经》《八荒覆海真法》《赤明元阳真经》《天地一炁镇元金章》……”
这么一翻找,风秉文顿时就更加沉浸其中了,五行相关的经文简直不要太多,或者说这天地万物之中,几乎没有什么是能够不与五行牵扯到一起的。
便是那些所谓的超脱五行之物,其真的超脱了吗?起源于五行,只要跟脚没有变化,便永远都是归属五行,最多也就不算是后天五行,但是逃得过先天五行吗?
在这样特殊的悟道状态下,风秉文将脑子里那所有近乎大杂烩一样的诸多经文要义,尽数填在了那先天古经之中,并且开始尝试初步的修行。
修行之基,便是“炁”。
不论是仙道,还是人族,自己摸索出来的武道。当修炼出来了第一缕“炁”时,才算是踏进了修行的门槛。
武道的第一口“炁”,是从人体的血肉精气中诞生的。
但是仙道修行的第一口“炁”,却是从外界引入的。
在这虽然看似简单轻松,只需要从外面引进就行了,但是其中的凶险程度,更胜于武道修行,稍有不慎便是功体尽废的下场。
因为武道修行只需要一定的毅力,再加上长期的坚持与外物的补充,再怎么平庸的人再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也能练出一口“炁”。
但是仙道不行,相较于游离于天地中的千万种灵气,人的躯体实在是过于脆弱了,绝大多数的修行之士,只能小心而又谨慎的接引其中那一小部分相对而言较为温和的灵气。
可即便如此,往往也需要花费数年甚至是数十年的时间做准备,通过呼吸法,或者是服用丹药之类的手段,使自己的身躯更加贴合想要接应的灵气。
简单来说,普通的修行者在最初的修行之时,就只能千方百计的把自己的身体变成最适合灵气的模样,方便接引灵气入体。
只有等到修行到境界更加高深之后,还能够进一步的磨练萃取灵气,运转相应的法门,将灵气变成自己的模样。
但,那是寻常的修行者而言。
对于借助天书的力量,取得了无上仙缘的风秉文来说,修行就没有那么麻烦。
以那半部先天经文为核心,将这三年来的所学尽数融汇其中,顿时就推演出了一篇在风秉文看来堪称完美的筑基法门。
他仅仅只是初次运转真法,感觉到那始终都将自己的身躯包裹的“炁”,顺着十万八千毛孔,无比顺畅地进入他的身体,顺着真法的运转,化作一口先天五行仙灵气。
这不是任何一种存在于天地间的灵气,而是依照风秉文如今推演出来的真法,才能够修出来的真气。
换而言之,风秉文仅仅只是第一步,就取得了万千修士,耗尽半生心血,才能够取得的成就——将入体的灵气变成自己想要的形状,随心驾驭。
而寻常的修士修炼到了这一步之后,所需要做的,自然是依照所修行的法决,增加体内真气的数量与质量。
因为真气的精粹与否与数量多少,将决定下一境界,开脉,所能开出脉象,直接决定能够在修行道途中能够走多远。
一位资质上佳的修士修行到这一步,根据所修法决的不同,再加上自身悟性与体质的影响,所能够凝练的真气也都不一样。
寻常的散修,若是修行不入流的法诀,所能凝练的尽是松散凌乱的真气,而且真气的数量大多只有几道,难过十数。开出的脉象自然是下品中的下品。
若是有大派道统传承的修士,资质不差的情况下,基本都能凝练双十之数的真气,若无意外,都能开出中品脉象,若是有特殊体质,修出上百道真气,侥幸开出上品脉象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真要说,能够稳定修出上品脉象的道统,也就只有那些顶尖的玄门正宗,因为持有直通仙道的功法。
最好的功法,再加上对门人弟子心性的培养……至于悟性,体质,在入门前就筛选过了,差的就不可能拜进山门。
在种种条件的加持之下,类似于太上道,玄天道这一等道门顶尖大派,每一代弟子都能有几位甚至是上十位,在凝气阶段就能够练出数百道真气,进而开出上品脉象的天骄。
风秉文自然是不知道这些的,而他当初拜的那一位师傅,虽然给他讲解了不少修行上的事情,但是也没跟他说这些,为的就是避免他伸出攀比心,乱了自身的心性。
不过也正是因此,此时的风秉文也没有乱想,只是一门心思地运转“自创”的仙经,汲取环绕周身,好似源源不绝的先天之气。
伴随着这些主动涌入的先天之气,风秉文凭借仙经炼出的五行仙灵气的数量越来越多,直接在腹中化出了一片磅礴的气海,云蒸蔚霞,五色光华弥漫。
至于这片气海之中有多少道仙灵气,风秉文此时也没这心思去关注,粗略一扫之下,八九百道是有的,还没有到极限,他还能继续炼。
即便是那便宜师傅也没跟他细说,他也知道,开辟仙品脉象,必然是真气越多越好。
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地所钟,先天五灵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风秉文入仙葫,得授半篇先天经文,借助后天逆反先天之大机缘与顿悟之中,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修行法门,终于踏足修行之路。
他压抑了数年之久,再加上夺天地造化之机缘,初一引气修行,便是一发不可收拾,一日之功便抵得上寻常修行者数载乃至数十载之功。
他的修行之快,可谓是一日千里,不过即便是再快,他也依旧是停留在凝气阶段,只不过省略了“聚炁化灵”“淬灵去芜”这两步几乎所有的修行者都必须经历的步骤,直接进入最后一步,“凝气成真”。
而这一步,就是不断累积真气,在达到所能承受的极限之后,便一鼓作气开辟仙脉,显化脉象,奠定日后的修行之基。
虽然没有人与他言说其中的关窍,但是封炳文也知晓其中的关键,是以,他不断炼化萦绕周深的先天之炁,不知疲倦,毫不懈怠,直到,身体渐渐的感觉到了压力。
“差不多了!”
不仅仅是风秉文感觉自己快要抵达极限,更重要的是他也感觉到了,一直缠绕着他的身体,给予他一种难以形容的舒适温暖感的先天之炁,也快耗尽了。
就这般,又过了些许时日,混沌之中,不辨日月,难以察觉时光的流逝,风秉文缓缓睁开眼睛,一刹那间,五色仙光映照混沌,一股前所未有的圆满之感涌上心头。
功行圆满!
不需要外人与他说,风秉文也知道,自己已经得了这仙葫中所有好处,也可以说,他承接了那一位有大毅力的“五妹”因果,就此成了她的护道人。
内视自身,自然而然便已经衍生出来的灵识扫视丹田,只见一轮五色光闪耀,绚烂非凡的气海翻涌,一道道如龙似蛇的先天五行仙灵气在其中穿梭。
一千两百九十六道!
灵识扫过,风秉文立刻就知晓了,自己这一段时间,不眠不休,从未间断,一口气练出了多少道仙灵气。
嗯,怎么说呢,即便是那位便宜师傅没有跟他说,一名大派弟子到底炼出多少道真气才算合格,但是风秉文觉得自己这近一千三百之数的仙灵气,应该也算是多的了。
毕竟他各项条件都拉满了,修行功法就是以先天经文为核心,至于体质,在他凝气修行的这段时间,就已经脱胎换骨了。
虽然他大部分心神都沉浸在引气练真之中,但是他也察觉到了自己的身体在这个过程中无声无息间发生的蜕变,他的样子可能没什么变化,但是其内的根骨可谓是翻天覆地。
“下一步,就是开脉了!”
明悟自己修行的第一步已然圆满之后,风秉文就准备再接再厉,开辟仙脉,演化脉象,可是还没有等他重新入定,便听到一道清脆的破碎声。
咔嚓!
风秉文瞪大了眼睛,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头顶上方裂开了一道,几乎将整片混沌撕裂的豁口,无量光明从其中洒落。
虚无收缩,混沌崩塌,一切都在消失,回归最原始的模样,风秉文甚至都看到了光滑如玉的葫芦内壁。
而当他看到葫芦内壁的时候,便感觉到自己的周遭生出一股排斥之力,他整个人就这么飞向头顶上方的豁口。
哗!
就如同先前毫无准备的被扔进仙葫中一样,当他功行圆满后,又毫无准备地就被排斥出来。
轰!
而此时已然脱胎换骨的风秉文脚踏实力,都没有心思去关注那些落到他身上,充满了审视与好奇的目光,因为,这一方天地变得不一样了。
对于先前只是肉体凡胎的风秉文而言,他有了一种非常恐怖的感觉。
他好似成了天地的宠儿,成了游离于天地五行灵气的主宰,他仅仅只是站在那里,并没有刻意去做什么,他所能感知到的灵气便向他蜂拥而来。
目之所及,风起云涌,这云锁雾绕的神山率先受到了从四面八方而来的灵潮冲击,浓云厚雾被撕扯成了流苏状,支离破碎,好不狼狈,就像是一位优雅的仕女,被粗暴的扯去衣衫。
风秉文站在原地,看着那明显就是因为他的出现而涌动的灵潮,以他为中心,渐渐地形成了一道庞大的气旋。
这是一道瑰丽绚烂而又宏大的绝世之景,若是能够置身事外,风秉文倒是不介意飞至高天之中,带着见世面的心思欣赏这一幕。
可此时的风秉文哪有这心思,他亲眼见到这磅礴的灵潮涌到自己的眼前,化作灵气风暴,将自己给围在正中心。
浓厚到了成雾状,近乎液化的灵雾将他包裹,那其中因为风暴的凝练碾压而纯粹到极致的灵气欢呼雀跃,就像是看到了至高的圣殿,想要进入他的身体。
风秉文此时的身体已然是满满当当,容不下其它,而且,对于他体内的先天五行仙灵气来说,这对于寻常修行中人来说梦寐以求的灵粹,完全就是杂质。
是以,依旧是在风秉文没有主动施法的情况下,一道五行仙光自他的身体迸发,将所有因为风暴而凝聚的五行灵粹尽数排斥在外,一点缝隙都不留,压根就不给进入风秉文身躯的机会。
于是,风秉文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因他的存在,规模越发庞大的灵气风暴凝练出越来越多的五行灵粹,在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的间隙中,就将他淹没。
若是有修行中人见到了此时发生在风秉文身上的这一幕,只怕要羡慕到要发疯。
因为,五行灵粹就是修行者之间用于互通有无的基础“货币”。至少得是开辟脉象,明悟蕴灵之意的修士,在牺牲修行时间的情况下,才能够凝练出来的事物。
其用处极多,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可以帮助修行之士快速完成凝气阶段的真气积累,节省筑基时间,其次就是可以用于布阵,炼丹,培养灵兽灵草等的杂项。
所以,五行灵粹就是一种不论在何时何地都会被认可的万能货币,因为其本身就具有能够应用在修行各项的价值。
风秉文自然是不知道这灵粹的妙用,因为他接触过的修行者都是为官府服务的散修,基本都是不入流之辈,哪里用得起五行灵粹,即便是侥幸得到了一两滴,也是当做宝贝藏起来,根本不会用于交易。
“不必惊慌,安心等待,此乃道体异象,待到结束之后,自有玄妙。”
正当风秉文不知该如何做时,一道温和的声音在耳畔边响起。
青衣少年
虽然连对方的来历名字都不曾知晓,只知道他在那一群存在中排行第二的风秉文不知为何,竟莫名安下心来,干脆盘膝坐在原地。
“你已将我五妹留下的先天本源完美继承,若是觉得无聊,可以现在破境。”
风秉文琢磨要不要干些什么的时候,那青衣少年的声音继续响起。
“这不会对我开脉造成什么影响吗?”
虽然眼前尽是闪耀的璀璨灵光,但是风秉文还是能够感受到那因他而动的灵潮仍在涌动,肆虐的风暴一刻也不曾停歇。
不过虽然是这么问,但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