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鬼怪入我图-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青羌比起姬湛,又完全不够看了。
两者如果真刀真枪,青羌或许一碰就要被姬湛所杀。
姬湛那是什么来历?
他师父是青城山三大掌门之一的「圣灯居士」姜虞,姜真人执掌「圣灯亭」,能让门人突破境界变得较为容易,更强于丹药。
姬湛手里更是持有「松云虎篪」、「暮鼓朝钟」、「雷火锏」三大法宝,品秩都不低,掌握多种术法作为底牌。
有无名师与宗门依仗,差距就是这么大。
吴奇想过。
若是返回浮云观,那么除去观内很少的支持,想要获取丹药与法宝都得仰仗于成都府。
戢水龙女是很不错,可她毕竟不是真正的大唐官员,本身是珉水龙王部曲,两年任期一到多半就会离开。
到时候一切又将变得扑朔迷离。
可武当山不同。
若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武当山弟子,不论修行环境还是可获取的资源,都远超此前蜀县配给。
殷罗浮特地强调,让自己务必拿下年底大比。
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留下。
这么好的机会,吴奇不会放过。
不过在此之前,他要回蜀县一趟。
……
殷罗浮听得微微皱眉:“明年初大比在即,你如今只有一月时间备战,为何还要东奔西跑?”
“实在是家里有要事,必须得回去一趟。”
吴奇解释说:“弟子本是戢水龙女所契的成都府编外舍人,如今离开成都许久,短时间再难以回去。因此去办理手续,撤除这职务,也算好聚好散。”
事关大唐地方官府,殷罗浮还是给予了尊重:“既然如此,你速去速回,不要耽搁修行。”
“是,师叔。”
吴奇松了口气。
就怕武当不放人,那倒是麻烦了。
此次返回蜀县,不仅要就编外舍人一事解决,还得完成此前给黄父的承诺,带他去看鬼王旌节。
吴奇又问道:“还有,崔师兄死于梯仙国主之手……不知宗门有没有决定,如何处理?”
“宗门外斗法被杀,技不如人。”
殷罗浮表现出一种冷酷的克制:“武当规矩,不会进行后续报复。”
“当然,若是你们有恩怨,那尽可以去解决。”
吴奇听懂,当即表示:“那么弟子斗胆,揽下此事。”
“哦?”
殷罗浮目光灼灼:“你要结婴了么?”
吴奇平静道:“弟子只想斩那梯仙国主罢了。”
第211章 原是故人来
成都府,监幽卫衙门。
许叔静抬手一拍手背,碾死了一只腿脚细长的花斑蚊。
明明已是十二月,中秋过了许久,天气见凉,蚊虫却不见得少,反而有不断增多的态势。
他下意识朝外喊道:“三元。”
一开口,许叔静才想到,程三元已经随戢水龙女去了简州。
他又说:“石头,挂上一些艾草驱赶蚊虫。”
守在门口的少年哦了一声,出去找艾草了。
结果才出去几步,石头又回来,一脸神神秘秘:“许大人,来客人了。”
“客人?”
许叔静摆摆手:“还卖什么关子,干活去。”
石头身后,走出一名身披灰袍的年轻道士。
这道士一头长发挽了个发髻,以木簪系住,他背负一柄长柄剑,面容俊秀,眉眼间有几分冷淡。
道士拱手道:“许久不见,许参军近来可好?”
许叔静大喜,放下手里毛笔,过去一把抓住对方手臂:“吴道长,你终于回来了!”
被对方观察时,吴奇也在打量许叔静。
他如今看起来精神不错,脸上也没了此前的心力憔悴,显然已适应了戢水龙女的公务节奏。
人的适应力一向很强,只要熬过了转变阶段,后面就会容易许多。
“听说吴道长去了龙虎山观礼,还在那边击败了诸多强敌。”
许叔静笑呵呵道:“许某一早就说,道长必定是前途无量,此去武当,以后必定还会大放光彩。”
“只是寻常切磋罢了,彼此都点到即止,做不得数的。”
吴奇摆手。
他这话也不全是谦虚。
白虎坛这种地方,斗法必定是点到即止,不可能众目睽睽之下重伤乃至杀人弟子。来者都是五道七寺门人,没有任何二三流宗门人物。
更多的是彼此切磋试探。
“青城山与龙虎山之争,才是真正的斗法。”
许叔静顿时目光泛亮:“只听说是青城山姚掌门赢了,但却不知道具体如何,道长快给我说说。”
听到两大巨头真刀真枪斗法,躲在后面的少年石头也不由竖起耳朵。
这种大事拿出去吹牛,那也是不可多得的谈资。
“先去鬼市看看,路上慢慢谈,我这鬼市巡监也有一阵子没来了。”吴奇笑道。
“也是,道长该去看看鬼市了。”
东市明德坊外,一条笔直的小巷通往里面深处。
巷子口做了一个扇形木牌匾,上面以红漆写有「成都府鬼市」五字。
“司都尉大人说,既然要开放鬼市,不妨开门迎客,也让普通百姓知晓,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恐惧。”
许叔静在前面带路,从两个卖斗笠与花的女鬼身边经过。
两人属于公务出入,因此不需要缴纳入场费。
时隔半个多月,吴奇再次踏足鬼市,发现里面人流量骤然增多。
“阴骱山那边试图造出一个鬼市来,但终究是不行。”
许叔静不无得意道:“要说修行斗法,青城山是内行,可要说管辖维系坊市交易,他们却是外行了。鬼市不是什么地方都能运转得开的。”
“确实。”吴奇赞同。
以武当山来说,武当门人约束较少,七十二峰之间可自由来去。但宗门风气崇尚斗法对抗,考核奖励都是年底大比、四年一届剑山问剑以及下山历练任务这般形式,因此哪怕是才来的新人也不得不频繁参与斗法,以适应这一方环境。
说对抗斗法,武当剑修没在怕的,可要说其他,那就是问题多多了。
不提其他,住见峰那众多洞府直接与武当上各种书籍挂钩,没有开洞符就没法获取知识与方法。这一点在吴奇看来就问题很大,还是老派势力保守垄断知识的路子。
所有门人都不得不疯狂提升境界,为求大比胜利,参与历练斗法,在斗法这一层面上竞争远超外界。
吴奇此前还问过吕青青,年底大比到底难度如何。
吕青青说:“你大概有五成机会登顶。”
她对武当道门弟子是了解的,也只能说五成机会,可见还有许多强力结丹修士,平时隐匿或是潜修不出。
武当剑修数量不多,但威慑力十足,也是源自内部残酷常态化淘汰而来。
可惜,擅长斗法的武当山剑修,在其他方面就乏善可陈了。
既没有拿得出手的宗门产业,也没有在世俗广收弟子,经营层面可以说极其薄弱。
这也是因为大唐朝廷给予了相当大力度的补贴,让武当山可以专注于剑修领域。
但隐患依旧很大。
相比起来,阁皂山以丹药交易闻达于世,经营世俗这方面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都是五大道门标杆。
奈何如今幽劫将至,缺少顶层真人战力的他们反而最为惊慌不安,四处寻找援手,以应付这一千年到期的劫数。
“许参军,贫道想再去看一看鬼王旌节,不知可否?”
许叔静有几分意外:“道长这是……”
“实不相瞒,贫道这次是要辞去编外舍人一职……只是此前见过魑敛鬼王留下孽龙之躯的残影,想要再看看,试试能否得那一线机缘。”
吴奇说的九分真一分假。
许叔静更多的是遗憾:“是了,道长如今在武当修行,不可能经常回来,唉,聚散离合,总是不可避免。”
“这事倒也不算违反原则。不过按规矩,许某必须在场,道长还请理解。”
“明白。”
许叔静一手抚墙,身上文光冉冉,他口念:“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霎时,两人置身于鬼市中那一方奇妙灰色地带。
半空中悬浮着一七尺长杆,白玉角枪被羽毛团簇,形如伞朵。
这便是魑敛鬼王留下的角。
“贫道想要触碰一下旌节,可以么?”
“道长请便,只是不能带走。”许叔静笑道。
吴奇御剑而起,手指轻轻摸上鬼王旌节。
此前他就询问过黄天,得知只需自己躯体触碰,黄天便能以秘法引动这信物,获取里面留言。
若真有的话。
鬼王旌节触感微凉粗粝,上面有许多极其细小的空隙,角上有一层奇怪的力量萦绕,让人无法完全握住这只角。
“就这样,借你身体一用。”黄天道。
片刻间,吴奇只觉得自己失去了身体控制权,双目能视,耳朵能听,大脑能想,但仅仅是一个旁观者。
黄天口诵一段听不懂的拗口咒语。
鬼王旌节里流出一道意念,直冲吴奇意识深处。
他被这突如其来的冲击弄得头晕眼花,落地后,好一阵子没有回过神。
“道长没事吧?”许叔静见不对劲走过来,一脸关切。
“无事……看来没有这个福缘。”
吴奇尴尬笑笑。
“道长这也难免,鬼王虽已消失,但旌节中留有余威,想要探知其中就会被鬼王留下的术法所伤。”许叔静解释道:“不过只要不是恶意,倒是问题不大,此前听闻也有修士来尝试过。”
“原来如此。”
吴奇一脸恍然。
离开鬼市,吴奇回头看了一眼这熟悉的小巷。
就此一别,不知下次回来又是什么时候了。
吴奇将精力用于梳理鬼王的意念。
这道念头里只有一句话。
「鸩杀吾主者,寇先与虚空藏菩萨。」
第212章 虫祸
“道长真的没事么?”
许叔静见吴奇有些神不守舍,关切说:“道长机缘已远超大多修士,鬼王旌节倒是不必在意。武当为五大道门之一,宗门之中法宝与神通不会少,鬼王终究是妖鬼之属,哪怕有功法神通留下,也不适用于大多修士。”
吴奇回过神,笑了笑:“许参军说的是,倒是贫道过于患得患失了。”
许叔静见状放下心来:“司都尉大人带程三元一同去了翼州,要明后天才会回来,道长且稍等两日。”
“简州出事了?”
“今年秋日天冷,但如今十二月,降雨稀少,蚊虫却多得厉害,很不正常。”
许叔静叹了口气:“大人担心的是蝗灾大肆入境。”
“此前左相已亲自赶赴武当山「祈雨祠」与武当张维仁张掌教祷祈祭祀,右相也到青城山「风云坛」去请叶静庵叶掌教以龙跻之术驾驭风云,就是为了祈雨以遏制飞蝗。”
“青羌妖帅带了水中兵将,伏击简州蝗妖于农田边,歼敌二十八,蝗妖所煽动的数百万蝗虫四散,当地农田得以保留。”
“蝗灾多发生夏秋两季,历来难以避免,剑南道这边还是小股飞蝗流窜,黄淮流域才是主要肆虐地。”
“即使如此,若是没能在最初截断蝗群,引得飞蝗合流,就会形成大规模蝗灾,对百姓与修士都会造成巨大损失。”
吴奇在浮云观的书阁里也看过对蝗群的描述,说是“民穷财尽,饿殍盈途,盗贼充斥,尸骸横野”,为最严峻的天灾之一。
可他一直觉得费解。
婆娑世界中,朝廷众多儒士可以文光显神通,更有国运加持,三教修士各有术法,为何处理不了飞蝗?
飞蝗背后时常有妖鬼和幽的影子,但它们也并非不可消除。
可实际情况中,历代王朝面对蝗灾都非常被动,动辄损失重大,十分狼狈。
面对吴奇的提问,许叔静只是苦笑了一声:“道长,蝗灾可不只是一群蝗虫。”
“它们得天道之力,其实是对婆娑世界内万千生灵的定期劫难。”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万物皆有灵异,万物也皆有劫数。”
许叔静道:“历朝太史局博士都以天文、历法、视祲、漏刻观摩推算天道,与三教真人得出同样的结论:越是国朝与修行者强盛,引来的天劫越是频繁强力。”
大多人眼里,所谓天劫就是专指修行者修行所遭到的天道阻遏。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常人也会面临天劫,只是这天劫并非针对任何一人,而是对婆娑世界万千生灵一视同仁地降下天灾。
因天道难测,蝗灾背后成因有一个确切定论。
此前也有数个王朝,一直到处清剿蝗虫,以试图将其扼杀于萌芽。
但飞蝗还是毫无征兆地出现,肆虐大片土地,造成众多百姓流离失所。
唯一能确定的是,天灾不会消失。
它只会一次次卷土重来,周而复始,犹如海浪。
道门讲「天道无情,常与善人」。
这句话是说,上天不分亲疏,眷顾善于顺应天道的人。
天道难以改变,只能顺应其道。
“因蝗灾本就是天道之劫外在显化,若是一味去堵,反而会引起一系列不可知反应,带来更多的劫数。”
许叔静无奈道:“目前能做的便是提早发现,将飞蝗群控制疏导,最终送入大海,海中妖鬼众多,生冷不忌,倒是不怕飞蝗作乱。”
吴奇则是想到了一个可能:“也就是说,乘蝗灾东风而来的妖鬼与幽……这么看来,更像是顺应天道?”
“虽然不想承认,但这的确是事实。”
许叔静脸上显出几分无奈:“天灾,或者说蝗灾对大多人都是一场巨大灾祸,但在一些修行者眼里,却是他们触碰与领悟天道的契机。哪怕朝廷和三教如何禁止与格杀,后续依旧有修行者会忍不住试一试。”
吴奇这下脑里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
蝗灾是天道外在表现,难以彻底消除。
其背后,分成三个群体。
第一个群体是受灾人,这一部分大多是普通生灵,包括百姓与尚未化形的妖类甚至是部分鬼魅。
第二个群体是救灾人,包括大唐朝廷与三教大多数修士,面对蝗灾都是采取各种手段,以确保百姓能够保存性命,减少损失。
第三个群体是助灾人,修行者借蝗灾契机,顺应天道,从而去寻找那一线机缘。
因此,蝗灾不仅仅是天灾,也包含人祸,又由于有天道在侧,因此处理蝗灾时需要格外小心,避免引出其他天道之劫。
“许参军,今年蝗灾已爆发了么?”
“还未。”
许叔静摇头:“目前是河北、河南两地最严重,朝廷正将部分蝗群往山东海域引,目前形势不容乐观。”
吴奇突然脑子里一亮。
若是能处理蝗群,这不就是一个获取大量香火的好机会!
但要怎么应对这一群天道之劫化身的族类,这可不是普通的虫子……简单粗暴地绞杀还需要慎重。
他陷入沉思。
不知道蝗虫能不能炼丹……若是能炼丹,那么不如将这些蝗虫收集起来让丹灵炼制丹药。
蝗虫丹?
可惜要用丹灵炼丹,需要它现身婆娑世界,它一现身又要被天劫锁定,前提需要有几百年的香火灌注,让丹灵至少能度过初生之劫。
后续的尝试才有一个前提。
辗转又回到了香火问题上。
奈何吴奇现在无常图里一份香火都没了。
……
回到浮云观时,吴奇受到了热烈欢迎。
白玉箫和红绫拉着他问个不停,对龙虎山一战充满兴趣和好奇。
两位师兄,赵晟与戴奕也从山上折返,他们见小师弟回来,脸上也不由露出笑容,只是比白玉箫两人要内敛许多。
东庙的黄四郎也得令,一路从庙里赶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