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进化之眼 >

第635章

进化之眼-第635章

小说: 进化之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虽然射倒了几名敌人,但黑衣人人数众多,他唯有弃掉弓箭,步行上山。
    沿途中,孙策拔出宝剑,格挡箭矢,身上中了七八根弩箭,鲜血横流。
    孙策感觉伤口麻痒,痛感比较微弱,心中不喜反惊。
    这说明弩箭的箭头带毒!
    “你们不是袁熙的兵马!你们是谁人部下?”
    孙策终于靠近,一剑一个,剁翻黑衣蒙面人。但黑衣蒙面人却是悍不畏死,死了一个还有两个补上,其他人就像是毫无感情的机器一样,只顾拿带毒弩箭射来。

第1377章 并不存在的宴席
    孙策力战刺客,渐渐感觉身躯沉重,头晕目眩。
    他知道是弩箭的毒素开始发挥作用,咬牙苦忍。
    孙策视野中的敌人,渐渐出现重影。
    原本每一剑必定杀死一名敌人,可现在,却是连续几剑落空。
    近战的黑衣蒙面人,使用的是一种像剑但弯曲的兵器,叫做吴钩。在孙策的毒素发作之时,他们的近战攻击,也能劈砍在孙策的身上,造成更严重的伤势。
    孙策背靠一株松树,大笑说道:“早知如此,就不逃了。只恨死在了鼠辈手中!”
    黑衣蒙面人没有任何情绪波动,三三两两,悄然逼近。
    “休伤我主!”
    忽然呐喊声从谷口响起,一队残兵杀来,为首一员大将,头发花白,身材健壮,单手使一柄长刀,虎虎生风,连续斩杀黑衣蒙面刺客。
    这大将正是黄盖,他的肩膀上还有一截折断的箭杆,不过却视若无睹,酣战不休。
    黄盖身边的残兵,也鼓起余勇,冲上山脊,与黑衣蒙面人厮杀。
    孙策猛然来了精神,大叫一声:“天不绝我!”拔掉胸前的两根弩箭,单手捉起一名黑衣蒙面人,喀啦一声拧断对方脖子,当做长兵器挥舞。
    尽管身躯沉重,视线受阻,但孙策凭着神力,抡动尸体大范围攻击,却让黑衣人难以靠近。
    眼看黄盖即将和孙策汇合,忽然一个儒生打扮,约有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从一株大树上跃下,长剑闪烁寒光,拦在了黄盖、孙策之间。
    黄盖又惊又怒,喝道:“你是陆逊!”
    在此前,陆逊陪同陆绩,前往孙策军营,黄盖因此识得。
    陆逊一剑刺倒了一名黄盖亲兵,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平淡说道:“是我。”
    “你竟然要做背主投敌之贼!”黄盖指着陆逊的鼻子痛骂。
    陆逊摇头说道:“此言差矣。孙策借逆贼袁术之兵,以武力兼并江东,驱逐汉官刘繇,本来就是朝廷叛逆。他只是你们的主公而已,江东士族,谁肯认他为主?更不用说孙策以武力强逼,诛除异己,还逼迫陆氏做他内应,背反朝廷。我正要借孙策首级,献于燕王,恢复陆氏清名。”
    一番话,说的黄盖哑口无言。
    孙策喝道:“成王败寇,何须多言!今日唯有死战,方有一线生机。若能得脱,卷土重来之日,我必将夷平陆氏!”
    说话间,孙策抛下手中尸体,双手各自捡起一把吴钩长剑,杀向陆逊。
    陆逊挺剑相迎,嗤嗤连声,在孙策的体表凿出了两道血痕。而孙策的攻击,却尽数落在空处。
    孙策已经势穷力竭,除了狂暴的负面状态,全属性降低20之外,还中了十层弩箭毒素,行动迟缓了三成,视线模糊不清。
    幸好他还是领主的模板,否则弩箭毒素的负面影响更重。
    陆逊并不擅长骑马作战,但剑术当真了得;他本来就是东吴第四任大都督,擅长统兵作战,不是单纯的文质名士。
    以逸待劳,欺负半废的孙策,还是没问题的。
    黄盖见势不妙,奋勇上前,大声叫道:“主公上马快走!我来断后!”
    不顾黑衣蒙面人的阻挠,黄盖长刀劈向陆逊,战成一团。
    黄盖亲兵,护持孙策逃生。
    黑衣人要追,陆逊制止,说道:“追之不及,不过取得黄盖首级,也足以证明我们江东士族的清白了。”当即喝令黑衣蒙面人,上前围杀黄盖。
    黄盖力战而死,血流遍地,气绝之时,身躯还挺立不倒。
    看着身边只剩下二十来个黑衣人,陆逊微微摇头,自言自语道:“若是能多一两百死士,伏于谷口,孙策也难以逃脱。”
    一名黑衣蒙面人摘下蒙面巾,露出了一个略显苍老的面孔,说道:“公子此行已经带出了陆氏的所有死士,还从顾氏借了一批人手,实在没有多余的力量了。”
    陆逊点头说道:“孙策对我们江东士族的打压,也算卓有成效。如果再给他几年时间,江东士族恐怕再无一丝反抗之力,都要成为他的门下走狗。”
    孙策在几十名残兵的护持下,逃出匡山。
    考虑到吴郡是江东陆氏等世家的根基,孙策不敢再去,便转道投南方,前往庐陵。
    在庐陵,尚有韩当、周泰率领的三千精兵,本来是防守张郃、贾诩的佯攻部队,现在倒是成了孙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此时白晓文正指挥大军,在江南六郡铺展攻势。
    至于孙策,白晓文用山河地理图,查出他的位置动向之后,就让塞西莉亚、李淑仪和韩旭三人,带着翼骑兵追击。
    孙策也知道危险,并没有放松警惕。挺过了弩箭毒素的残余药力后,他日夜兼程,终于先一步赶到庐陵。
    在庐陵城,孙策见到了韩当和周泰,两将听说了三江口兵败的消息,都是大惊失色。
    在殷勤问过孙策的身体状况之后,韩当、周泰两人,便询问孙策下一步的计划。
    孙策无比怀念周瑜,但现在只有他自己拿主意了。
    “如今庐陵是守不住了,袁熙大军横扫江南,不日就会来到庐陵郡,到时候庐陵腹背受敌,早晚是个死字。”
    孙策的思路还是挺清晰的,看着地图说道:“如今天下诸侯,都已经被袁熙扫平,只剩下了交州士燮尚存。我等只能带着三千士卒,赶赴交州,投靠士燮;借得兵马,再图反攻。”
    周泰说道:“若士燮不借兵,该当如何?”
    孙策哼声:“士燮这等庸碌之辈,我视之如土鸡瓦狗。若不借兵,我便在宴席之间杀之,夺他交州,作为根基。”
    孙策提到宴席,倒也不是无的放矢。三国乱世,各家诸侯对于投奔到自己地盘上的落难诸侯,至少都会设宴接待,这是基本礼节。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惨淡。
    孙策一行孤军,来到交州境内,并没有预想中的宴席,士燮连门都不让他进。
    孙策在城下喊门,士燮命人在城头上回答道:“天下之势已经明朗。我家主公已经遣使拜访燕王,商议归顺事宜。将军是朝廷通缉要犯,请恕不能接待了。”

第1378章 南方平定
    孙策无奈,想要攻城,但首先兵力不足,其次还惧怕袁熙追兵。
    周泰说道:“此行向南,有一座大岛,名叫朱崖州,有数郡之地。主公不如索要一艘大船,前往朱崖州。士燮无胆之人,惧怕我军攻城,必然应允。”
    孙策皱眉说道:“我孙氏世居华夏,岂能逃往蛮夷之地?”
    周泰道:“主公只是暂居朱崖州,作为权宜之计。”
    孙策只能同意。
    果然如周泰所料,士燮也不想惹孙策,便同意送一艘船,并赠送粮草,像是送瘟神一样,将孙策礼送出境。
    在孙策奔庐陵、走交州,扬帆出海之时,白晓文也在率领大军,兵分三路,扫平江南。
    现在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大一统,白晓文就给队友继续创造机会,让他们率军攻城略地,刷大一统贡献。
    这就是势力之主的好处,以白晓文如今的威望,稍稍偏袒一些队友,给他们刷战功的机会,也不会有原住民武将反对,即便有意见也会憋在心里。
    如果不是势力之主,就得靠觉醒者自己想办法获得统兵攻城的权限,肯定不如现在一声令下,来得方便。
    其实几名队友在大一统过程的估计,就连韩旭也能混到一个英雄职业进化者典籍。
    这是人数少的好处。
    白凰战队只有五人,就主导了三国位面的大一统。就算分摊了一小部分贡献给卡蜜儿小队,但蛋糕实在太大,分享人数又少,所以每个人获得的大一统贡献,就多得惊人。
    这和神庭不一样,神庭一个班动辄三四十人,还要把主要贡献分给班长、副班长和几个组长,自然而然分到每个神庭觉醒者头上的贡献就很少了。
    按照卡蜜儿的讲述,那种难度较低的位面大一统,神庭也就能出两三个英雄模板进化者,十来个精英进化者,其他都是普通模板的进化者。
    当然如果神庭统一三国的话,情况会好很多,英雄模板、精英模板进化者的数目,至少能翻一倍,还有很大希望出现领主进化者。
    这也是理查德能够迅速坐稳神庭训练营班长宝座的原因,他画下了一张大饼。
    只是不知道,理查德这次铩羽而归,会面临怎样的责难。
    再说平定江南,李淑仪等人的进攻,都很顺利。
    各郡各县的守官,有不少是江东士族出身,争先恐后,投靠白晓文,几乎是兵不血刃。
    尤其是陆逊亲自到访,送来了黄盖的首级之后,吴郡、丹阳郡等等东面郡城,都不用打了,自动归附。
    至于庐陵,也被张郃、贾诩攻克,原因很简单,韩当、周泰弃城而走,张郃贾诩白捡了一座城池。
    白晓文随后见到了交州士燮的使者。
    这使者不是别人,正是士燮的亲儿子士徽。让亲儿子出使,足以看出士燮的诚意。
    白晓文好言安抚士徽,许诺:“若你父亲归顺,孤保举他为南越王,世代永为国家屏藩。”
    士徽大喜,跪地叩谢:“我士家必定世代忠于燕王,忠于朝廷!臣愿为质,以证明士家忠心。”
    士徽也很通透,先说忠于燕王,再说朝廷。是什么用意,不言自明。
    白晓文原以为,还要换一拨交州土官,掌握实际统治权才算数,不过他很快就得到了灵界规则提示信息,已经取得了荆州、扬州、交州的实际统治权,大一统主线任务4已经宣告完成,随时可以提交任务。
    白晓文随后得知,孙策带着韩当、周泰,已经出海,前往朱崖州,也就是后世的海南岛了。
    “海南岛不算在大一统的范围内。这样倒也不错,刘备去了东瀛,孙策去了海南。”白晓文笑了笑,命人将孙策的家眷,连同周瑜在内,一同带到邺都。
    这倒不是说白晓文对大小乔有什么觊觎之心,如果可以的话,他其实并不介意把孙策的家眷送往朱崖州,归还给孙策。
    但这样做,只会让麾下文武众将觉得奇怪,因为正常来说,孙策的家眷是有利用价值的,作为君主,脑子瓦特了才会白给。
    白晓文也不担心孙策的报复。
    反正大一统主线任务4已经完成,接下来就算孙策、刘备重新杀回提交任务。已经完成的任务,是不会变回未完成状态的,这也是灵界规则运转,避免一些觉醒者反复横跳的投机行为。
    至于赵云,白晓文也履行约定,用一艘快船,将他连同刘备的家小,一同送往东瀛。
    白晓文暂时没有选择提交大一统主线任务4,而是打算在回到邺都,登基称帝,拿到最后一笔贡献之后再提交。
    在占领江南之地后,白晓文便任命荀攸出任扬州刺史,提拔陆逊为扬州别驾,张郃为扬州都督,主管扬州军务,军政分离;各地郡县的属官,投降者都原职任用,又安排都尉主管各地防务。
    巩固江南之地后,白晓文便班师回朝。
    不过,在回朝之前,白晓文却是接到了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消息:
    邺都发生火灾。
    这场火灾,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幽居深宫的皇帝刘协,在白晓文下江南之后,便传出密诏,纠集仍然忠于汉室的臣子,火烧邺都,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不过,白晓文在出征之前,已经做了两手准备。
    首先是沮授、沮鹄父子,一文一武,配合田丰,封锁了邺都城门,巡城救火,安定了民心。
    然后是作为侧妃的西凉侯之女韩绮,也就是卡蜜儿,带着她的亲信部众莫妮卡、路洛克,截获了密诏。
    其实也是白晓文的安排,让卡蜜儿密切注意几个演义之中留名的汉臣,是有很大可能捞取一笔不错的大一统贡献的。
    卡蜜儿小队,带着西凉亲兵百人,生擒了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击杀纵火的金祎,平定了祸乱。
    然后沮授、沮鹄带着邺都守军,将这几家作乱汉臣的家小全部收押。
    白晓文得到这一消息的时候,邺都的这次动乱已经平定。

第1379章 登基称帝!
    这一次,白晓文并没有手下留情。
    泰始二年四月,燕王携大胜之威班师,回到邺都。
    即日颁下王命诏书,将耿纪、韦晃、金祎等人,夷平三族,全部斩于菜市口。
    这也是立威,为了接下来称帝铺路。
    果然,群臣惕惧,不敢有人发一言。
    董昭、华歆联名上表,称燕王“德布四方,仁及万物”,就是唐尧虞舜,也有所不及;经过群臣商议,希望汉帝效法尧舜,把江山社稷,禅与燕王,自己还能保有清平之福,天下幸甚。
    皇帝大惊哭泣,自言没有作恶过失,不忍舍弃祖宗江山基业。
    华歆引两人:李伏、许芝上前奏对:“陛下可问这二人,便知天数。”
    李伏说道:“自燕王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嘉禾蔚生,甘露下降。陛下,这是上天赐下的祥瑞,证明燕王应当替代炎汉。”
    许芝又说他执掌司天监,夜观天象,炎汉气数已尽,燕之乾象,极天际地。
    随后华歆总结:“臣听闻在征江南之时,燕王大军遭遇贼兵已经完成了事实上的大一统,刘协没有半点希望。
    又有耿纪、韦晃等人被抄家灭族的血淋淋惨案在前,刘协心中畏惧。
    他也不是不明白大局。如今西川、荆州、江南皆平,天下归燕,他这个名义上的皇帝,已经没有丝毫用处。
    说句残酷的话,燕王袁熙就算杀了他,踩着他的尸体登基上位,也不会有人敢于反对了。
    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皇帝就认命了,让陈群草禅国之诏、华歆捧传国玉玺;董昭为使者,前往大司马府宣诏。
    接下来又是三辞三让的戏码,然后皇帝在贾诩的“劝说”下,命人建造了一座受禅台,在受禅台上宣读禅国诏书。
    白晓文站在受禅台上,受大礼,登帝位。
    当即改泰始二年为太初元年,国号大燕,传旨大赦天下,追谥逝父袁绍为太祖皇帝,是为燕太祖。
    大小官僚四百余人,在受禅台下跪拜。
    华歆请问如何安置刘氏。白晓文便依托演义,封废帝为山阳公。
    白晓文受禅结束,便回到邺都朝廷,接受百官朝贺,然后大封官职,旧大司马府属官,尽数成为朝臣,原本朝堂上的旧臣,又是一番大换血。
    甄宓被封为正宫,之前甄选的侧妃十五人,悉数纳入宫廷,充实后宫。
    白晓文初次上朝,便传诏天下,大意是华夏久经战乱,百姓苦难。如今大燕皇帝即位,当鼓励垦荒,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减免赋税等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善政。
    退朝之后,白晓文正在思考要不要提交了大一统任务,却是迎来了一个客人。
    葛玄。
    白晓文大喜,当即命近臣设宴,与葛玄对坐。
    葛玄看到白晓文龙袍玉带,笑道:“陛下即位称帝,已经是天下第一人,贫道岂敢与陛下对饮?”
    白晓文笑道:“道长是我的旧友,也是我的道友。在他人面前,朕是皇帝;在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