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路易十四-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场赌博中大赢特赢的除了孔代之外,就是卢森堡公爵,还有布荣公爵夫人了,据说她在波尔多已经担忧得几乎要倒下去死掉,但有了国王的明示,无论是宗教裁判所还是高等法院的判决都来得很快,勒萨热神父和他同伙拉瓦赞,还有那个鲁莽额度的波纳尔,甚至没能回到巴黎,直接就在波尔多行了刑,也因为这个原因,以拉略远赴波尔多,与曾经的上司与导师巴拉斯擦身而过。
一连经过了好几个城市之后,巴拉斯才知道,他在马赛受到的优待并非极致,甚至可以说不甚符合对一个教皇特使的标准——无论有没有他,它们都是整洁、富裕并且有秩序的,并不是特意展示给他们看的华丽外罩——他敏锐地觉察到,虽然法兰西依然是个天主教国家,但教皇的影响力已经降低到了最低点。
譬如马赛的市长会坦诚,他还没有让整座城市为他运转起来的资格;譬如普利瓦的男爵先生可以一点都不顾忌地将棘手的案件转嫁到他,一个教皇特使身上;也譬如,和他一同跋涉过半个法兰西的胡格诺派教徒,他半是不解半是质问地问过押送他们的官员和军官——他的意思是,如果这些都是不愿意改信,也不愿意去死,甚至想要逃走的异教徒,那么他们为什么不索性杀死这些可恶的囚徒呢?
这些人的回答不尽相同,有些人说,他们要听从国王的旨意,有些人说,这些胡格诺派教徒会在奥尔良为法兰西做工,还有人说,他们的信仰是受南特敕令保护的,而路易十四最新颁发的限制迁移令,违反了它的人并不至于去死。
这三个回答看似相似,却有不同,第一种就是巴拉斯最常见到的人,他们无知并且盲从,只是他们在这里盲从的不是教会而是国王;第二种却是因为利益;第三种人是教会最讨厌的那种人——他们会思考,也有足够的理智来避免自己陷入不必要的狂热。
但不管是哪一种,让任何一个罗马的红衣亲王来看,都要比异端更可恶,没有什么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天主最虔诚的信徒,是教会最忠诚的战士,一边却时刻想着将教会取而代之更罪恶的事情了——尤其是巴拉斯看到了……就算是那些最贫苦的农民,也能够如同一个老爷般的生活时,他就生出了浓厚的嫉妒之心。
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因为当一个人牺牲了很多珍贵的东西,只为了能够跃到另一根高枝上去,多年后,回首一望,却发现自己抛弃的那根枝条反而变得更加茁壮,更加丰美的时候,就会滋生出恶毒的汁液来,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付出全都做了无用功,甚至相反,这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
只是现实并不会因为巴拉斯的诅咒而改变,他一路而来,看到的都是在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世界里人们所能看到的东西,仿佛他离开的不是二十年,而是两百年那样,即便接近巴黎,他都认不出他曾经白白耗费了多年时光的城市了——它就像是一座围绕着绿丝绒的王冠,在每条大道上耸起的白色大理石门就是王冠的饰板,每条大道都贯穿了巴黎城,当然,人们最热衷地还是从往王后门穿过,因为它连接着皇后林荫大道,这条大道连接着卢浮宫与巴士底狱广场。
巴拉斯的马车碌碌前行的时候,巴拉斯仿佛觉得自己回到了罗马,因为罗马在很久之前就在街道边建造起了三到四层的小楼,它们形式统一,风格相近,平整的道路上人流如梭,玻璃橱窗——请注意,这里竟还不是一个集市,却已经有着诸多的餐厅、成衣行、珠宝和古董铺子、假发与理发店等等……前来迎接他的使者不无骄傲地说,国王在重建了巴黎之后,就认为原先只在几个地方开设集市并不合理,在巴黎的访客日益增多的时候,店家再集中在一起,不但只会徒然地增加某个大区的压力,也会造成许多负面的事故与意外,所以他颁布了特别法令,在巴黎、凡尔赛与附近的几座城市,都可以不受街区与行业的限制,人们尽可以选择他们中意的地方做买卖。
但能够出现这样的需求,只能意味着一件事情,那就是法兰西人的购买力正在飞快地增长,不然哪怕是在巴黎,也不会出现这种触目所及之处满是商铺的状况——过去的巴黎为什么会有固定的集市?是因为这么一两个集市就能满足整个巴黎人的需要,现在,数倍,甚至数十个相似的集市就像是雨后的蘑菇那样出现在了巴拉斯的面前,而且每个商店里都有顾客进出,餐厅里人满为患,就连路边的小摊贩也都快要忙不过来了。
巴拉斯就算没有什么财政天分,也知道法兰西正在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在路易十四悍然发动了对佛兰德尔与荷兰的战争时,看好他的人没几个,战争是最耗费钱财的,人们认为,就算是这位年轻的国王可以获得几次胜利,占据几座城市,最后还是要因为如同无底深渊般的军费支出而破产,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有很多国王,需要好几代才能用矿产和税钱还清他们在银行家那儿欠下的债务。
而且巴拉斯还听说,路易十四居然抵押了枫丹白露才能支持对荷兰的战争,只差抵押卢浮宫了——那时候,巴拉斯和罗马教士们有着相同的想法,他们只要静静地等待路易十四自己把自己绞死就成了,谁知道路易十四竟然就肩负着这样的枷锁,一路往前,以一种无以复加的幸运和勇气,连着摘下了佛兰德尔与荷兰这两颗璀璨的宝石呢。
想到就连利奥波德一世也在等待法国自行崩溃——巴拉斯苦涩地笑了笑,如果利奥波德一世知道自己竟然落入到了这样尴尬的局面,即便不顾特兰西瓦尼亚大公与奥斯曼土耳其的威胁,他也一定要抢先一步,将太阳王扼杀在强者的襁褓里的。
不过这世上,又有谁能未卜先知呢,就算是他也不能,巴拉斯来到巴黎,因为国王已经回到了凡尔赛,他决定要在这里略微停留几天,才会去请求觐见国王陛下,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他在犹豫,就像是一个犯了罪的人不愿面对受害者,又像是一个悲哀的失败者被迫向他曾经轻蔑过的人屈膝……
他去了圣犹士坦教堂,圣犹士坦教堂就是巴黎宗教裁判所的所在地,巴拉斯离开的时候是它的主人,回来的时候就是客人了,他惊讶地发现,这里进出的教士与修士已经不再有几个他熟悉的面孔了,想必以拉略在他离开后就好好地“清洗”了一番这里——他百感交集地走进教堂,而后兴味索然地走了出来。
人们注意到一个腰系紫红色腰带(主教特有)的黑衣教士在街上走,不禁纷纷地投去了好奇的目光,不过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也只是多看了几眼罢了,但巴拉斯看到的要比旁人更多,他发现,在巴黎街头走动的女人也要比其他地方更多,她们不是如人们想象的那样都是娼妓——娼妓不会如她们那样有着坚定的脚步与锐利的眼神,巴拉斯还看到了几个女巫——真的是女巫!她们没有打扮的奇形怪状,没有疯疯癫癫,蓬头垢面,只在漂亮的裙子外面套着一件女仆围裙。
但什么样的人会让几个女巫来做仆人?
巴拉斯忍耐了很久,才向一个经过身边的教士打听,那个教士先是看了一眼他的主教服,行了礼,才说:“大人,”他恭敬地说:“您见到的那些女士,都是国王医院里的护士。”
“国王医院?”巴拉斯问道:“国王的医院?”
这个问题让教士露出了为难之色,当然,从理论上来说,他的灵魂是属于教会但躯体是不折不扣地属于国王的,只是对一位……应该是非法兰西的主教大人来说,这种行为近似于僭越。
医院的概念出现的很早,早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就知道应该到神庙里去祈求药房和草药,但那时候,神庙多半只会服务长老与军人。但自从基督教兴起之后,信徒们时常将与自己同信仰的病人带回到家里治疗——他们多半都因为信仰遭受了追捕和折磨。那时候这些信徒的家里就被称之为“收容所”。
在313年,基督教被君士坦丁大帝承认合法后,这样的收容所就变得多了起来,它们承担着很多职责,要看顾、治疗病人,也要收容那些无家可归的穷人,或是朝圣的信徒,慢慢地,它们的名字从收容所变成了救济院,而且逐渐变成了以收容穷人为主,而非单纯的治疗。
直到十二,十三世纪,这些地方才开始有“医院”的名词出现,但在英国,它们还是被称为“上帝之家”,在德国,它们则被称之为“圣灵之家”,可在法国呢,它们怎么就变成了“国王之家”?
巴拉斯是宗教裁判所的大审判长,长达三十年的执法生涯,你猜他看到过和审判过多少因为畏惧病痛和死亡施行巫术或是黑弥撒的人?他太知道,人们在虚弱和痛苦的时候,精神会有多么脆弱,又多么容易被别人控制了——当那些人在“国王的医院”里痊愈之后,他们是会感谢上帝给了他们一个好教皇,还是感谢上帝给了他们一个好国王?
路易十四这是要彻底地消弭教会在法兰西的影响啊。
他现在倒是能够理解克雷芒十世了,他八十多岁了,难道还要看着罗马教会彻底失去了他们在法兰西的荣光,看着法兰西也多出一个“教首国王”吗?
……
一辆马车从巴拉斯面前驶过,巴拉斯的主教服和他一副咬牙切齿的古怪表情引得马车里的人频频回顾,直到马车转过街角,那个人才回过头来,摩挲着手杖柄,若有所思地道:“那位主教先生看起来有点陌生。”
“可能是外省的。”他对面的勃兰登堡…普鲁士使臣这样回答说,不过他并不在意他的小主人看到了谁:“殿下,”他说:“我似乎说过,在凡尔赛,只有路易十四可以手持长杖。”
“我会记得把它留在马车里的。”勃兰登堡…普鲁士大选侯的长子,腓特烈·威廉·冯·霍亨索伦恋恋不舍地放下了镶嵌着一枚巨大的蓝宝石的手杖,自从太阳王的威名从巴黎传至整个欧罗巴,他的种种嗜好与习惯都在迅速地被人模仿——就像是西班牙还是一个强盛的海上巨人时,各处宫廷都是黑压压的一片,如今法兰西正如锦上繁花,于是人们又迫不及待地装扮享受起来。
对如腓特烈这样的年轻人,他当然会更倾向于巴黎与凡尔赛的新风尚,谁不喜欢绚丽的色彩,柔滑的织物与闪烁的宝石呢?这柄手杖甚至是他耗费重金,收买了太阳王的御用工匠仿造着路易十四经常拿在手里的那柄打造的。
就算没有这个规定,他也是没办法把它拿到凡尔赛去的。
“虽然我知道不应该,”腓特烈问道:“但您是见过大郡主的,大郡主……的容貌和性情,如何呢?”
使臣能够体谅腓特烈的心情。不管怎么说,这位殿下正是最年少多情的时候,他对自己将来的妻子——如果一切顺遂,肯定是会有好奇心的。
“她是一位相当可敬的女士,”使臣谨慎地说:“要说到相貌,殿下,您应该很快就能见到她了,不过就我所知,波旁家族里,都有着一副令人称羡的好容貌。”
“但她的母亲是一个都铎,祖母是一个哈布斯堡,”腓特烈比划了一下,做出一个大下巴的意思:“我真担心……您知道的,就算是哈布斯堡的公主,人们也都说她们的脸庞都是被天使亲吻过的呢——我觉得那个天使一定太用力了……才会让她们的脸凹得可以在里面炒菜。”
“这可真是有点刻薄了。”使臣不得不说。
第二百九十九章 腓特烈与大郡主
腓特烈一边说,一边用手杖头挑开车帘往外看去,巴黎的变化简直就如色彩斑斓的万花筒那样迅速,别说是离开了二十年的巴拉斯,就算是一年前还在巴黎的使臣,也不禁啧啧称奇——那里原本不是一条狭窄的小巷么,现在怎么成了一泓清澈的大水渠?这里原本应该是座旧衣铺子,现在却成了一座漂亮精致的小剧院?这里原本应该是个民宅——他的仆人曾经借住在这里,现在它是一座小广场,鸽子起起落落,飞扬的灰色羽毛让使臣不由自主地耸起鼻子。
“这些鸽子?”腓特烈给了使臣一个眼神,别说这里是巴黎,就算是卢浮宫,如果多了许多肥敦敦的美食,也一样有大胆的人去捉来吃,毕竟这不是物资富足的三百年后,鸽子不但在穷人的食谱上,国王的餐桌上也有这道菜,“这是国王的鸽子。”使臣笑着说,他也是第一次来就特意询问过身边的人。
事实上这和贵胄重臣们在庭院里放养孔雀没什么区别,只是路易十四将鸽子放在整个巴黎,就是在向外来者展示他的权威,也表示,巴黎的市民们至少没有被饥饿逼迫到违反法律的地步。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外省人很难习惯的法规条令,譬如马车和行人都必须靠右行走,不能在塞纳河和街道上倾倒粪便、垃圾,不能随意损坏树木、公用设施(就是水渠以及消防用龙头等),不能在晚间十二点后在公开场合大吵大闹,马屁股后面要悬挂粪兜,以及狗或是其他有主人的动物都要系上约束带……等等,要让这么一座庞大的城市如此有规有矩,整整齐齐是很难做到的,但路易十四就做到了,虽然那些被人们不恭敬地称之为乌鸦或是黑狗的警察(因为他们身着黑色制服)功不可没。
“我想我一定要学习一下这里的法律。”腓特烈说。
“恐怕不能,”使臣无情地打破了他的幻想,“您是不可能长时间留在这里的。”
腓特烈无奈地耸肩,当然,他来到巴黎,最重要的任务是见见奥尔良公爵的大郡主,也许不久的将来她就会是他的妻子,但这门婚事的谈判可能不会太早启动——勃兰登堡的选侯,普鲁士公国的大公,腓特烈的父亲是要站在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利奥波德一世这边的,因为法兰西的国王即便再强大再富有,也无法让普鲁士成为一个王国。
所以勃兰登堡的大选侯一开始给出的价码是一个公主,而非他的长子腓特烈,但路易十四的意思也很明显,他并不需要一个可有可无的公主,勃兰登堡大选侯的野心他也清楚——勃兰登堡大选侯完全有可能直接舍弃他的女儿,只要利奥波德一世愿意承认他是普鲁士国王。
所以勃兰登堡的大选侯,也是犹豫再三才将自己的长子腓特烈派到巴黎,他长子腓特烈已经有十七岁,看似风流倜傥,轻浮天真,但他的野心一点也不比自己的父亲少,他对太阳王路易十四又是崇拜,又是恐惧——不仅仅在真正的战场上,也在他的政治手段中,谁也没想到法兰西的国王竟然能够说服英格兰的国王为他设下陷阱,拘下了奥兰治的后人威廉三世,让他父亲的一大优势——他父亲是威廉三世的姑父,荡然无存;又在英格兰的查理二世将威廉三世推出来之后,将奥兰治的另外一个后人,蒂雷纳子爵任命为荷兰总督,这种胆量与气魄,就算是利奥波德一世也未必能够展现得出来——奥兰治的威廉一世就是从神圣罗马帝国的臣子成为国王的(虽然只差一步),就蒂雷纳子爵因为其舅舅与老师莫里斯亲王在荷兰民众中的威望筑定的基础,加上总督的权力与财富,想要就此更进一步也不是不可能——没看见威廉三世只有一个乌德勒支,他一样被人们称为荷兰王呢……
不过这位国王用人一向大胆,虽然人们都说,在战场上,这位国王只是坐在特等包厢里的观众,但一边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好胜心,放手让将领们依照自己的节奏去作战;一边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