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

第96章

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第96章

小说: 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冬月“噗嗤”乐了:“挺好?,比你爹强多?了,知道给妈来句宽心话。”
  唐笑笑得意地翘起尾巴:“我爹是?1。0,我是?2。0,当?然一代更比一代强。”
  人都经不住念叨,母女俩说笑间刚到巷子口,就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闪过。快步回家一瞧,果然是?姜秋红。  她带了两张新做好?的高粱杆盖帘儿,还有半袋子青红交错的冬枣,脸上喜气洋洋的。
  “姐姐,你可算来了。”姜冬月忙上前接东西,“笑笑正想你呢。”
  姜秋红支稳自行车:“那敢情好?,我专门挑星期六来的。这枣子脆甜,给你们都尝尝鲜。”
  她惯来快人快语,眼前又没外人,不等姜冬月发问就开始竹筒倒豆子,“成啦,往后不用惦记静静了。”
  “死?妮子石头脑瓜砸开窍了,要把咸菜铺关掉自己看孩子。你猜怎么着?她家老婆子立马能管金孙了!生怕静静挣钱少了吃喝他们家的,呸!”
  林巧英不由地松了口气:“甭管咋样有人管就行,今儿早上烧香我还给静静念了念,孩子总算熬出头了。”
  “说白?了都是?欺软怕硬。”姜秋红仰头翻个?大大的白?眼,“我生个?窝里横算我倒霉,往后她长点记性凑合过吧,再来一回我也没这份心气儿了。”
  说着顺口教育外甥女,“笑笑,你将来长大了结婚,万不能像静静那样犯糊涂,得多?长心眼分清远近。公婆又不是?亲爹妈,谁能跟你一条心?自己得照镜子掂量掂量。”
  唐笑笑:“……噢,知道了。”
  唉,什么婆家不婆家的,感?觉十八年以?后也不想再说呢……
  既来了帮手,中午就没烙韭菜饼,而是?剁了猪肉馅儿打包子。面皮暄软底部?焦黄,还用芡粉水勾出来雪花纹,香喷喷的特别好?吃。
  唐墨浇完地回来,一个?人包圆了半锅:“自家做啥都实惠,比城里饭馆卖的强多?了。”  姜冬月:“听?说饭馆大厨用酱油醋搅馅,不用油,蒸出来又省钱又压秤。”
  “对,还有熬猪皮汤的。”姜秋红剥开糖蒜,从包子褶塞进去,“咱们一个?包子馅儿搁人家手里至少能捏仨,普通人没那技术。”
  拉着家常吃完饭,大人们都去板厂捆方、起钉,林巧英祖孙三人则在家拾掇。不拘干活轻重,反正人人都不闲着。
  就这样忙忙碌碌地又过半月,唐墨和姜冬月找熟人打听?着在平村镇挑了一家装修工,付了定金请人来家里安暖气。


第147章 好日子(补)  无论哪个年代; 乡下人都是自己想?办法取暖过冬,从干树枝、碎木头、锯末到煤球、煤渣、不粘煤,烧什么的都有。
  唐墨家东西侧屋各盘了一个炉子; 每到入冬就囤几百块蜂窝煤,仔细些能烧到来年正月十五。平常热水、做饭都用这俩炉子,既暖和又省煤。
  但今年炉子不够用了。
  因为唐笑安坚持睡客厅,趴在他那张单人小木床上?仿佛老母鸡抱窝,死?活不肯往东侧屋转移:“没事儿妈,今年我长?高了,不冷; 多盖一层被子就行。”
  姜冬月:“……”
  瞧你?那小身板,真?敢吹大话?。
  她温声细语地试图跟儿子谈条件,谈了两天毫无结果; 反而是林巧英偷偷打包衣裳; 想?搬回魏村住。
  “笑笑都上?初中啦; 笑安也能照顾自己; 我老在女婿家待着干啥?回去还能找熟人说说话?,摸个牌; 活动?活动?胳膊腿儿。”
  拉倒吧; 你?前脚回去后脚就得对着空屋子抹眼泪……姜冬月连哄带劝地好?话?说了一箩筐,勉强将亲妈安抚下来; 夜里和唐墨商量来商量去,决定装暖气。
  北方的冬天太冷,不烧火真?扛不住,仨炉子又太费煤; 干脆一步到位把北屋全通上?暖气,更加干净省事儿。
  这年头乡下装的自然是土暖气; 主要?包括一个锅炉、两排水管和若干暖气片。别看外表简单粗陋,装起来很?需要?技术,稍不留心就会管子不热或热水不循环,外村甚至有压力?太大烧炸锅炉的。
  唐墨看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生怕装便宜货出?岔子,四?处打听又跟着跑了几家才定下工人。虽说比行价贵,但管修,只?要?不换管子都不额外收费。
  到了安装这天,他提早待在家打扫卫生,将靠墙的床柜家具挪开,腾出?地方走动?。姜冬月则从小卖铺割了二斤猪肉,炖粉条冬瓜大锅菜,还让唐笑安跑桥头买了十块钱烧饼。
  装暖气的是仨兄弟,林林总总带了不少家当,上?午测量、划线、钻孔、敲碎水泥地刨坑放锅炉、在墙上?打烟筒,下午架管子、焊接暖气片、试水……一直忙到四?点多才收工。
  “成了,往后正常用就行,保管二十年坏不了。”个子最高的老大边说边把电话?号码贴到锅炉壁上?,“都乡里乡亲离得不远,暖气要?是有啥毛病,你?尽管上?家里找,修不好?把我往死?里揍!”
  唐墨哈哈大笑:“揍你?干啥?放心吧兄弟,咱是文明人,暖气管崩了也不跟你?动?手。”
  结清尾款并?送走兄弟仨,他赶紧把家具挪回原位,然后换了身旧衣裳去板厂:“冬月,你?在家收拾吧,我一天没拉锯,木头不知?道堆成啥样了,先过去看看。”
  姜冬月:“行,那你?天黑早点儿回家,晚上?炒焖子。”
  这是她用红薯粉自己做的,掺了炒熟的瘦肉粒和蘑菇碎,颜色不如外面卖的好?看,但是软烂入味,配蒜苗或大葱都特别好?吃。
  “知?道啦。”唐墨应了声,跨上?二八大杠急匆匆出?门,丁零当啷地响个不停。
  姜冬月:“……”
  唉,这辆车子真?不行了,明年甭管唐墨愿意不愿意,都得给他淘汰换新的,再骑就该散架了。
  “妈,咱家锅炉好?大啊,我在街上?看见冒黑烟了。”傍晚唐笑安放学回来,兴奋地绕着暖气管这边摸摸那边敲敲,“上?面热,下面凉,是不是坏了?”
  姜冬月摇摇头:“没坏。上?面是进水管,下面是回水管,水多了就从补水箱往外冒呢。”
  说是“箱”,其实是一个竖在锅炉旁边的透明厚塑料罐,形状像极了法海托在手里的钵,旁边还有个小小的水温表。
  唐笑安越看越稀罕,趁姜冬月切菜的功夫踩着凳子,伸长?胳膊往补水箱里倒了半瓢水,被抓包后咧着嘴嘿嘿笑。
  “不多不多,一会儿就蒸发没啦。”
  现在还没有上?冻,所以锅炉里火烧得并?不旺,暖气管摸起来也只?是温乎乎的。
  然而对于没见过暖气的人来说,这点温度足够惊喜了,当天晚上?全家不约而同地洗了袜子和鞋垫,一个挨着一个整整齐齐贴到暖气管上?。
  林巧英怕弄脏外面那层银粉漆,特意垫了张旧纸,隔天早起发现全烘干了,比放炉子边熄着方便许多,也不怕烫坏,高兴地把唐墨夸了又夸:“老黑是个过日子的人,又能挣钱又顾家,全镇都挑不出?第二个。”
  “当年把你?许过来,就相中了他踏实能干,比同辈人争气,你?爹还挺有眼光啊。”
  林巧英是个实惠人,她不仅口头夸,还自掏腰包买了蓬松的羊毛线,让姜冬月赶集时寄放到街角那家小铺面,付了钱请人织时兴样式。
  礼尚往来,老黑装了暖气仍然继续烧西侧屋的煤炉,她说啥也得给老黑整点儿好?东西穿。
  收到丈母娘的礼物,唐墨表面客气地推辞了一下,实际得意地险些乍开翅膀扑棱,没过几天,他把燃气灶也装上?了!
  “冬月你?看,往左是开,开了就能打火。往右拧,像老挂钟那样走针,它就是关。每次用完一定要?关阀门,不能嫌麻烦。”
  出?摊儿回来的姜冬月:“……知?道了。”
  说着上?手试了试,发现没什么问题,便灌了一壶水让它烧着。
  “嘿,你?胆子挺大啊,”唐墨挠挠头,“满仓家上?个月换的气儿,钱会粉到现在都不敢碰,还用旧炉子呢。”
  亏他怕媳妇不同意偷偷行动?,私房钱唰唰亏掉八成,哎。
  姜冬月才不理会唐墨的纠结,当天晚上?就用新灶煮了小米粥,还炒了两盘辣白菜。
  别说,烧天燃气就是比烧蜂窝煤干净,一顿饭做完既没有烟尘也没有煤灰。抹布一擦,不锈钢灶台光可?鉴人,亮得像面镜子。
  身为全家做饭次数最多的人,林巧英在姜冬月的“保护”下战战兢兢用了几次燃气灶,很?快体会到便捷之处:“哎呀,以前做梦都没过过这种好?日子,今年真?是享福了。”
  说着说着,忽然压低声音叮嘱闺女,“财不露白,老黑兄弟那个门市好?像生意不旺了,昨天买菜瞧见你?婆婆,鼻子不是鼻子嘴不是嘴的。你?可?要?有点数儿,出?门别瞎张扬。”
  姜冬月笑道:“行,我记着呢。”
  她经常去平村镇出?摊儿,即使和“好?吃炸串”的三个掌柜都不对付,平日也知?道消息。
  没啥新鲜的,就是老毛病又犯了:谁都想?做主,谁都不愿干活,中间还夹个偷懒耍滑的,活脱脱“三个和尚没水喝”。
  再这么折腾下去,估计够呛撑到明年过庙会。
  “妈你?放宽心,她那边垮了也怨不到咱们头上?。”姜冬月边说边洗土豆,“反正咱家日子越过越好?,等阳历年就大踏步迈进新世纪了,不跟长?驴脸的一般见识。”
  林巧英想?了想?问道:“咋算新世纪呀?”
  这个姜冬月还真?不清楚,她单知?道2000年就是新世纪,具体怎么计算完全一头雾水。  于是这个疑问直到唐笑笑后天放假才得到解释:“姥姥,一百年就是一个世纪。今年是二十世纪,到元旦的时候,2000年1月1日,就开始二十一世纪了。”
  “学校老师说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特别幸运,能看到很?多以前看不到的天象,中央台还有庆祝活动?呐。”
  当然也有很?多谣言,比如“千禧年是末世之年”啦、“罕见陨石撞地球”啦、“ UFO会抓走人类研究”啦,还有什么绝密“triangle基地”,总之五花八门的,每天课间都有同学小声议论。
  论归论,唐笑笑一个都不信。
  她可?是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哼!
  林巧英没懂,不过——“听着就是件好?事儿,到时候姥姥也包饺子庆祝一下。”
  姜冬月在月份牌上?折个角:“挺好?的,阳历年正对个星期六,要?是那天不下雪,咱们都出?门转转。”
  ……
  冬日里昼短夜长?,时间也过得格外快。仿佛一眨眼功夫,忙忙碌碌的1999年就翻过最后一页,迎来了2000年元旦。
  姜冬月说到做到,后晌把店铺闭了门,在家剁馅儿包饺子。傍晚五点早早吃过晚饭,就开着三蹦子带林巧英和唐笑笑、唐笑安去东牛庄看烟花。
  唐墨为了锁门落后几步,骑自行车跟在后面,偶尔碰到顺路的乡亲便互相招呼,约着过年喝酒搓麻将。
  姜冬月在前面听得一清二楚,但什么话?也没说。因为唐墨根本不会打麻将,也没啥酒量,纯粹过过嘴瘾,随他去吧。
  三蹦子慢悠悠地向前行驶,很?快来到了东牛庄的十字街。那里长?着一颗至少活了几十年的老槐树,枝干粗得两个成年人都合抱不住。
  唐笑安急忙道:“姐姐你?快看,我和姥姥来这里摘过槐花,还绑了一根红绳呢。”
  “哎呀,坐好?坐好?,一会儿吹感冒了。”林巧英把被子往上?扯了扯挡风,同时纠正外孙,“不是红绳,是姥姥上?山求的红布条,保佑你?跟笑笑平安健康。”
  今晚没有月亮,满树垂挂的布条影影绰绰,完全看不清颜色,唐笑笑仔细辨认也没找到弟弟说的那根,只?好?含糊两声转移话?题:“东牛庄每年都放烟花吗?我感觉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唐笑安猛摇头:“我也没有!”
  “二三十年的老把戏,你?们俩当然没印象,你?妈小时候倒是看过。”提起旧事,林巧英忍不住笑起来,“你?妈看回来累得不行,在家睡了一天一夜,吓得姥姥赶紧找赤脚大夫。”
  唐笑笑&唐笑安:“哇~”
  “你?们不用受累,有三蹦子嘛。”林巧英笑呵呵地继续讲古,“那会儿日子穷,大队干部都没电视,一听说放烟花,十里八乡的都跑过来凑热闹……”
  姜秋红正年轻贪新鲜,天黑没事干了也带着妹妹去东牛庄,抄小路走得飞快。赶到人家放烟花的地方,还费劲巴力?地推姜冬月爬树,让她骑在高高的树杈上?能看见。
  这办法很?好?,奈何姜冬月当时才五岁,而且人瘦腿短,没多久就被冷风吹得瑟瑟发抖,想?下来暖和暖和。
  结果低头一看,姜秋红不见了。
  姜冬月扒着树皮,像只?迷途羊羔似的伸长?脖子四?处瞅,死?活瞅不见姐姐的身影。
  她生怕自己落了单叫拐子拍走,也不知?哪儿冒出?来的勇气,居然吭哧吭哧爬到了高处,躲藏在树枝阴影中,生生熬到烟花落幕人散场,愣没被别人发现。
  但是这么晚一个人在外头待着更不行啊,小冬月思?来想?去,含着眼泪颤巍巍地往下爬,落地后又沿着脚印往回走,心里委屈得要?命。
  然而等她跌跌撞撞地走到平金河土桥,终于碰到姜秋红,还没张嘴就挨了训:“乱跑什么乱跑?早晚老猫子叼走!”
  姜冬月:“?!!”
  她实在太委屈,倔脾气上?来说啥都不让姜秋红背,硬生生拖着两条小短腿一边哭一边朝魏村走,进门往床上?一趴就饿着肚子睡着了。
  这记忆太惨痛,加上?后来听说有人靠太近炸伤了一只?眼睛,姜冬月就再没看过烟花,连带成婚后也不许唐墨和一双儿女去看。
  一家人嘛,就是要?整整齐齐。
  “当时你?大姨买糖稀了,回来看不见妹妹到处找,找着找着一路小跑回魏村,到家没人又跑回东牛庄,打个来回才跟你?妈碰头。”林巧英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就为了看个放烟花,俩人脚脖子都肿了,在家炒麸子敷了好?几天。”
  唐笑安:“哇~~~”
  唐笑笑:“^#%@*&…”
  妈妈总说她小时候生活单调,除了下地挣工分就是在家纺线煮饭,万万没想?到竟然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幸亏她妈和大姨都没出?事,否则就没有她了,嘿嘿~
  身旁传来唐墨“噗嗤”、“噗嗤”的憋笑声,不用看都知?道他啥模样,姜冬月翻个白眼,悄悄旋转右车把提高一点儿速度,很?快抢先冲到了放烟花的土广场。
  这片空地明显收拾过,平整干净且画了七八道白色石灰线,中间用绳子隔开一座放烟花专用水泥台,不让围观者往前靠。
  附近的杨柳树上?挂满了红灯笼和小彩灯,还有一条巨大的红底横幅从南扯到北,写着“姹紫嫣红新世纪,火树银花不夜天”,颇有气势。
  姜冬月来得赶巧,干部讲话?刚刚结束,她混在人群里鼓了鼓掌,就见一个穿黑色棉袄的中年男人手持长?香走上?水泥台,喊声“注意安全”后,像播种一样快速点燃了十枚窜天猴。
  咻!咻咻!
  尾羽般的黄色火苗一闪而逝,或深红或青绿的烟花接连炸开,映得天空都成了绚烂的彩色。
  然而这些只?是开胃菜,伴随着大人小孩的惊呼赞叹声,一枚枚大烟花先后升空,有的团团如锦簇,有的摇曳似流星,颜色与形状各不相同,看得人眼花缭乱。
  “今年东牛庄咋大气了,放的烟花真?好?看呀!”
  “听说是村支书找镇政府联合搞的,前几年板厂怕火不叫放花,今年专门圈一块地方干,跨世纪嘛。”
  “我躺家里半天没出?门,怎么人人都在跨世纪?啥跨啊?”
  “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