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

第13章

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第13章

小说: 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问怎么不见俩儿媳妇,马秀兰就笑呵呵地说:“冬月和小娥在厨房忙活,待会儿请大伙吃炸蘑菇。”
  “哎哟秀兰,铁公鸡拔毛了啊哈哈哈!”
  “我才不吃蘑菇,我要上新姑爷家里吃席面!”
  “去去去!哪儿都少不了你。哎,吉时是几点啊?”
  众人正说笑得热闹,村口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着响亮的汽车鸣笛声,接亲的队伍到了!


第19章 巧遇
  “新姑爷来了!开着小轿车!”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蜂拥着跑出去看汽车,大人们则矜持地挪到街口,边闲聊边等新郎过来。
  这年月乡下有汽车的人家很少,接亲时一般都开拖拉机,有的还会骑几辆自行车打头阵,就怕遇到泥坑把拖拉机误在半道上。
  能开小汽车接亲,甭管自家的还是借来的,都挺有面子。
  没等几分钟,鞭炮声越来越近,两台拖拉机离得稍远些停下,墨绿色的小汽车一路开到街口,紧接着车门打开,跳出个胸前绑着大红花的年轻人。
  他胆子贼大,这么多人盯着看也不羞涩,反而挥挥手高声喊道:“乡亲们,我来接小霞了!父老兄弟们高抬贵手啊!我往后干啥都听小霞的!”
  年轻人正是李建军,他所在的西康村和石桥村一样,都隶属平村镇,但西康村距离洪金市更近,也更加富裕,村里有三四家板厂,好些外村人也会到西康村打零工。
  看新郎不但开了小汽车接亲,还说话逗趣,众人轰地叫好,喝彩声响成一片,连原本打算在门口拦一拦的唐墨和唐贵都笑了。
  “嗨哟!这小伙儿敞亮!气派!”
  “秀兰家新女婿真不赖,会说话,挺配小霞~”
  “还有钱呢,听说家里是个万元户。”
  “天呐,小霞可是要嫁过去享福了!”
  外面动静挺大,唐霞在屋里脸都红透了,着急忙慌地让马秀兰给她披盖头,端端正正在床头坐好。
  等李建军念着吉祥话来到屋里,外面管事的高喊“吉时到!新郎接新娘子上轿!”,她便被李建军扶着,一起拜别马秀兰和俩哥哥,顺利进小汽车后排坐好。
  跟去吃喜宴的乡亲们你拉我我拉你地爬上拖拉机,待鞭炮声再次响起,就一路浩浩荡荡地朝西康村出发了。
  按照习俗,这些乡亲才算真正送嫁的人,他们把新娘从娘家护送到婆家,叫做“娘头”,不但吃席时坐前头,也比婆家的乡亲先开饭,以示对新娘的尊重。
  接亲和送嫁的都走了,唐贵家院里霎时间空下来,有麻雀落到地上,叽叽喳喳地啄着瓜子皮。
  不去吃席的人正准备各回各家,马秀兰忽然捂着脸哭起来:“呜呜呜呜!小霞出门子了,我这心里忒舍不得!舍不得啊!呜呜呜!”
  婆家娶媳妇是喜事,娘家嫁闺女也是喜事,但一个迎一个送,自然滋味不同,常有娘家父母发嫁了闺女之后在家掉眼泪。
  几个婶子大娘见状,纷纷上前安慰马秀兰,有的说“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这么好婆家你可知足吧”,有的说“新女婿多风光啊,咱全村都没这么能说会道的小伙子”,连夸带捧的劝马秀兰别哭。
  马秀兰反倒哭得更起劲了:“我舍不得小霞啊!我闺女在家样样好,啥都替我说话,今儿送走了小棉袄,往后我在家哪儿还有个贴心人啊!呜呜!”
  拎笤帚扫地的姜冬月:“……”
  从厨房端来炸蘑菇串儿的刘小娥:“……”
  “我往后日子咋过啊?”马秀兰擦擦眼角,继续哭嚎,“我在家里还能靠谁哇?呜呜呜!”
  她哭成这样,倒不全是装模作样,因为她跟着唐贵过日子,唐霞没出嫁时,家里有一儿一女都是她生的,甭管想干啥,至少有个亲闺女跟她同鼻孔出气。
  现在唐霞一走,她眼前就剩一个孩子了,刘小娥却有俩儿子,两头儿分量立马不一样。姜冬月更是不知道为啥变硬气了,油盐不进的,马秀兰想想以后的生活,悲从中来,越发哭得大声,好像转眼要被儿媳妇赶出家门似的。
  “妈,你别哭了啊!”姜冬月实在听不下去,扔掉扫帚上前劝慰,“小霞是去婆家享福了,又不是出去逃荒遭罪了,你哭成这样,她在婆家怎么安心过日子呀?”
  “再说了,你从前不是经常讲,婆妈婆妈,是婆婆也是妈,天下婆婆都拿媳妇当亲闺女疼爱吗?想来小霞婆婆也跟你一样。”
  不爱说话的大嫂都出头了,刘小娥立马跟进:“是啊妈,我大嫂说得对,你就放宽心吧。往后过日子你更不用愁,我就是你亲闺女,准比小霞见你还亲呢。”
  边说边给在场的人挨个发蘑菇串,“吃了我的串儿,大家伙儿都给我作证啊!”
  满屋人都笑起来,连夸马秀兰有福气,俩儿媳妇都贴心,夸得马秀兰哭也不是,不哭也不是,瘪着嘴响亮地打了个嗝儿,鼻涕泡都冒出来了。
  趁众人哄笑的空当,姜冬月又安慰几句,赶忙带上唐笑笑和唐墨离开。
  再多待一会儿,恐怕马秀兰就该对着儿子哭天抢地抹眼泪了。
  回到自己家,草草吃过午饭,姜冬月收拾了碗筷,对唐墨说:“我下午回娘家看看我妈去,你在家盯着点儿孩子啊。”
  唐笑笑举起左手:“妈,我也想去姥姥家!”
  “改天再带你。”姜冬月边说边往提篮里拾了二十个鸡蛋,又装两双新做好的鞋垫,“今天有点儿晚,我快去快回,你在家跟你爹玩儿吧。叫你奶奶哭那一场,妈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儿,得回去看看我亲妈。”
  唐墨:“……”
  别说,他真觉得最近姜冬月脾气越来越大了,以前顶多关起门抱怨两句。
  看看姜冬月同样越来越大的肚子,唐墨识趣地把心里话咽回去,说道:“冬月,我送你吧,你今儿忙活半天了,再到魏村走个来回,腿脚都得肿了。”
  姜冬月瞥唐墨一眼:“我慢慢走,没事儿。咱们乡下这土路太颠簸了,你骑车又跟长翅膀飞似的,我不敢坐。”
  唐墨:“……那我带你走大路?那路都铺了石子洋灰,平整。”
  姜冬月还是不让:“那条路都通向青银县了,得绕多大一个圈子?还没我走得快呢。对了,我听会粉嫂子说,爱党带着几个人去平金河上闸了,你今天是不是得浇地啊?”
  “早着呢。”唐墨将兜里的瓜子掏出来倒桌上,招呼唐笑笑吃,“我偷空去地里瞧了,第一道河的正浇着,等轮到咱们第三道河,估计得后半夜或者明天早上了,看水大不大吧。”
  姜冬月:“你今天就没上工,明天还有空去浇地吗?”
  “有,两天假呢。”唐墨拆开块硬糖放嘴里,含含糊糊地道,“这两天厂里活儿少,我跟刘建设都请了假,他也要浇地嘛。”
  “行,那你勤往地里跑着点儿,别让笑笑去河边。”
  姜冬月说完,拎起提篮就出门了,留下唐墨和唐笑笑面面相觑。
  唐笑笑眨眨眼:“爹,我还是想去姥姥家,要不你带我去吧?”
  “嘿!你妈刚走我就骑车撵,她不得骂我!” 唐墨一把掐住唐笑笑,把她高高举起来放到脖子上,“笑笑呀,你跟爹说,你妈这脾气是不是越来越大了?”
  唐笑笑抱住他的脑袋,认真回答道:“没有呀,我妈脾气最好了,比奶奶好,比小姑姑好,比小婶婶好。”
  唐墨哈哈大笑:“还是亲闺女向着亲妈,难怪我妈今天哭成那样。走,爹带你再上奶奶家转一圈儿,然后去地里看发水!”
  唐笑笑顿时两眼放光:“看发水喽~”
  父女俩一拍即合,锁上门溜溜达达地走了。
  * * *
  过了处暑,天气就没那么热了,姜冬月沿着田间小路走走停停,终于看到了熟悉的魏村石碑。
  她在村口歇了会儿,然后才往土坯房走,刚推门就见林巧英正在院子里纺线,手摇纺车呼噜噜地转个不停。
  林巧英纺的是白洋线,这种线坚韧柔软,而且不易断裂,用来缝被子褥子、做棉衣棉裤特别舒适,几十年后的集市上仍然有卖。
  “冬月,你怎么半晌天的过来了?”
  林巧英高兴地迎上去,看见姜冬月拎着提篮,忍不住数落她,“来就来了,带什么东西啊?鸡蛋就算自己不吃,还能卖个体己钱存起来呢。”
  乡下的土鸡蛋在城里很有市场,隔一阵儿就有人专门过来收,走街串巷地吆喝,一斤鸡蛋给九毛或者一块。
  以前姜冬月都把鸡蛋小心攒着,几毛几毛地换点钱补贴家用,现在更愿意自家煮了吃,有营养,且比肉便宜得多。
  “不卖了,咱们自己吃吧,块儿八毛的不顶用,我寻思干个小买卖挣钱。”姜冬月把鸡蛋挪到林巧英的篮子里放好,又让她试试鞋垫,“用缝纫机做的,妈你试试合不合脚。”
  林巧英铺到鞋底试了试,看大小正好就收起来,取出几块冰糖给姜冬月泡水喝。
  “你现在大着肚子,走路做饭都费劲,还琢磨什么小买卖啊?好好吃鸡蛋养身体,倒是个正经事。”林巧英看向姜冬月的肚子,“你真没照B超看看?万一是个女娃,你家老太婆肯定又不给你看孩子。唉,老天爷千万保佑我家冬月这胎生男娃吧,将来还能有个依靠。”
  往常姜冬月听见类似的话就憋气,免不了回怼“你养仨儿子也没防老”,再跟林巧英吵几句。但她现在已经免疫了,只摸摸肚子,把今天给唐霞送嫁的事儿学了一遍,末了道:“唐霞拙手笨脚的,除了嘴没一处地方勤快,我婆婆还当她小棉袄呢。”
  “我怎么也比唐霞强点儿,以后我尽量对你好,笑笑有样学样,等我老了对我也好,就算是有依靠了。”
  这话把林巧英逗乐了:“哎呀,冬月你说得在理儿。真是女大十八变,你小时候跟个闷葫芦一样,凭谁也想不到,长大了心眼儿这么透气。”
  她好几天没见闺女,攒了一肚子话,说着说着就提起孙梅芝,“老孙家的闺女跑回娘家住,都好些天了,隔三差五听见老孙在街上骂他女婿没良心,满肚子花花肠。这事儿你知道不?”
  姜冬月心头一动:“知道,村里都传遍了,他女婿还是支书的兄弟呢。妈,你看孙梅芝要是离了婚,能在娘家待住吗?”
  “好端端的说什么离婚啊?”林巧英拍闺女一把,“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可不许再提这话了!”
  姜冬月“嗯”了声,有心再问问孙梅芝家里的情况,奈何林巧英不爱出门,又跟孙家关系平平,说了几句便没啥兴趣,转头开始数落姜冬月脾气倔,不肯受罪生男娃。
  “没儿子腰杆都挺不起来,孙梅芝有个老爹跟兄弟撑腰,你要一直没男娃,将来可怎么办呀?上回你大哥过来还说你不懂事。”
  姜冬月:“……”
  不得不说,她以前经常跟亲妈说着话吵起来,并不能都怪自己。
  姜冬月边纺线边听林巧英叨叨,听到“你舅姥爷的干兄弟的侄媳妇家有秘方”时,抬头看看天色,说道:“妈,不早了,我先回去了啊。”
  林巧英依依不舍地把闺女送到门口,不忘叮嘱她:“我看老孙头儿不是好说话的人家,你可别掺和别人家事儿啊。还有,往后棒子越来越高,牛虻要出洞了,掰棒子之前你就别来了。我要实在想你和笑笑,就慢慢往石桥村走。”
  “行,那我这阵子就不来了。妈你也少出门,等以后我生完孩子叫唐墨买个自行车,再来看你就方便了。”
  姜冬月说完,出门拐上小路,没走多远就看到有个身量娇小的女人迎面走过来,边走边咬着嘴哭,泪水流得满脸。
  仔细一瞧,居然是孙梅芝!
  姜冬月那颗心登时砰砰直跳,她深呼吸几次,开口叫住了孙梅芝。
  “梅芝,有日子没见了,咱俩说几句话吧!”


第20章 朝前看(捉虫
  孙梅芝脸上立刻浮出抗拒的神色,姜冬月权当没看见,上前拉住她走到路旁大柳树的荫凉里,找个空地儿坐好,又掏出卫生纸让她擦擦眼泪,温声说道:“梅芝,我早就想找你去,正巧今天碰见了,你别着急回家,咱俩在这边坐会儿吧。”
  孙梅芝通红的眼眶里涌出泪水,低声道:“这会儿人人都在看我笑话,我哪儿还有家呀?”
  “快别说这话,错的又不是你,就算有人笑话,也是笑狗男人和狐狸精。” 姜冬月边说边从提篮里摸出两个果子递给孙梅芝。
  这是林巧英特意给她装的。每次从林巧英这里回去,甭管家中有没有什么东西,林巧英从不让闺女空着手走。
  “狗男人?”孙梅芝苦笑一声,“陈爱军真是狗都不如!我过晌才把他骂走。这王八东西,当我看不出来他心疼那狐狸精和狗崽子啊,还有脸问我到底想咋办,好像离了他我能饿死一样,我呸!”
  姜冬月顺口骂了陈爱军和王佳佳几句,又劝孙梅芝别为了恶人生气。“你正当风口浪尖的,要为自己着想,学校都贴着标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气坏了自己不值当。”
  孙梅芝难得遇到一个既不看笑话也不说风凉话,反而真切担心自己过不好的人,又酸又暖的,不知不觉就把心里话倒了出来:“陈爱军个没良心的,一天天哭丧着脸问我想咋样,回家爹妈也问我想咋样,哥嫂也问我想咋样,都快把我逼死了!”
  “可是我有什么好办法?就因为肚子不争气没生出男娃,我就活该落到这个下场吗?怎的现在人人嫌我脾气大,背后骂我心肠硬?我做错什么了?我活该受气吗?我怎么就脾气大了?”
  孙梅芝说着说着又哭起来,两片眼皮红肿,“到这种时候,就我婆婆还说句人话,过或不过都不让我吃亏,说至少也得给我五万块钱,叫陈爱军把家底掏空。二哥也骂陈爱军不识好歹,一天天赶着他来咱村赔不是。可是……可是我心里咋还这么难受啊!”
  她说到伤心处,捂住嘴呜呜痛哭,“冬月姐,我是真咽不下这口气啊!这一天天的我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我太憋屈了呜呜呜!”
  姜冬月时不时附和两声,给孙梅芝撕两块卫生纸递过去,仔细听着她说话,越听心里越沉。
  她管孙梅芝的婆婆叫婶子,老太太养活了六个儿子,人多力量大,每逢浇地争水,他们家都排第一户。等二儿子当上村支书,老太太说话更硬气了,在石桥村就差横着走了。
  但老太太也有点不如意的地方,六个儿子膝下居然全是闺女,只有老四陈爱民家生了个儿子,正经的独苗苗。因为这事儿,老太太没少烧香拜佛,背后也没少被其他老太太笑话,说她有儿没孙,到了(liao)绝根。
  听这话音,老太太哪里是为孙梅芝好,分明是存了舍掉她和孙女,去换王佳佳和孙子的意思。
  结果孙梅芝还以为婆婆跟自己是一头儿的,为自己着想,真是……唉。
  小半卷卫生纸快用完的时候,孙梅芝终于平静下来,擤擤鼻涕,擦擦眼泪,不好意思地道:“冬月姐,叫你看笑话了,我平常脾气大,说话冲,临到出事儿了,连个真心安慰的都没有,难为你愿意听我说这些疯话。”
  “咱俩都是魏村嫁到石桥村的,平时再不显,也比旁人亲近。”姜冬月随手扯了两根狗尾巴草,拿在手里揉搓,到底忍不住叹了口气,“梅芝,我姥爷从小就教我,少说话,多做事。可我看见你这样,就忍不住想多说两句,不管是对是错,我都是一番好意,你千万别当耳旁风啊。”
  打完预防针,姜冬月正色道:“你现在摊上这倒霉事儿觉得憋屈,不是因为你脾气大,说话冲,也不是因为你没儿子,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