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侯门凤女-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这道菜侯爷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那道菜口味要做什么改善之类的,无一不详细。
她平时怕被楼千吟发现,通常都是偷偷拿出来记了,又偷偷塞回箱底里去。
楼千吟许久没说话,将书菜谱合上,又还给了她。
后来他神情莫名道:“下次你想知道什么,可以直接问我。”
姜氏怔了怔。
随后两人收拾出一个空箱子,给楼千吟装剩下的东西。
等一切都打包妥当以后,两人才相继去洗漱了就寝。
姜氏躺在床上,脑子里还仔细地过了一遍收拾的东西,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却忽听楼千吟肯定地与她道:“我随你回你家祖宅去祭祖。”
姜氏眼里浅华流动,轻声应道:“好。”
秋夜静谧,窗外蒙了一层淡淡的水露,草丛里偶尔有稀疏的一两声虫鸣。
翌日一早,两人便起身洗漱更衣,收拾停当了。
房里窗边案台上,放着一盆盆栽,正是端午的时候楼千吟赢回来的那盆黑松古木。
楼千吟虽没有郑重地交到姜氏手上,却也命人搬到了房里,以便她能时时都看得见。
姜氏喜欢得不得了。
之前养伤那会儿,她也勤加照料它,她爹娘来家里看她时,她和姜父两个围着这盆栽转悠欣赏了半日。
彼时,姜父:“啧啧啧,真是好松。”
姜氏就笑:“侯爷赢回来的,厉害吧。”
于姜氏而言,这不仅仅是一盆稀有的古木盆栽,而是楼千吟赢给她的第一份礼物。
眼下她打开窗扇,上午太阳出来以后能够照到它。她又给盆栽喷了些水,剪了剪枝。盆栽松叶常年青翠,形态十分大气优美。
楼千吟在房里一边理了理襟袖,一边侧目看着她,见她秋衣轻薄,正略略弯着身,发丝从鬓后垂落在肩前,神态认真地打理着盆栽。
她衣裙因着弯身,将体态若有若无地勾勒出来,身姿非常柔美纤细。
姜氏小声对这棵松说道:“我和侯爷要出去一阵,昨天我已经跟千古说过了,会由她来照顾你一段时日啊,你在家要乖乖的。”
楼千吟没说什么,只叫楼家人把箱笼行李等都一一抬出去装上马车。
照料好了盆栽,临出门时,姜氏去把那架琴抱着,楼千吟在门口驻足,回头等她。
她踟蹰道:“我想路上可以解解闷。”
楼千吟道:“想带带着便是。”说着他伸手来从她手上拿走了琴,帮她拿去了前院门口,放进马车里。
楼千古也早早起了,一到前院就看见下人们正在装车。
然后楼千古听说楼千吟也要一起去,笑嘻嘻地挽着姜氏手臂,道:“虽是回去祭祖,这一路嫂嫂可要玩得开心些啊。”
姜氏道:“千古,你的东西呢,也快叫人去搬来吧。”
楼千古道:“我急什么呢,眼下还在装你和我哥的东西呢,我们先去膳厅用早膳。快快快别耽搁,用完一会儿就要启程上路了。”
遂姜氏等楼千吟从大门进来,三人先去膳厅用膳。
用膳期间,楼千古吸完半碗粥,忽然道:“我决定我不去了。”
姜氏道:“为什么呢,千古你不是一直想去我家乡玩一玩吗?”
楼千古瞥了一眼楼千吟,道:“我和这大猪蹄只能去一个,现在他去了,我当然就不去了。”
姜氏:“这……”
紧接着楼千古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拍拍胸脯道:“你们只管放心去,家里丝毫不用操心,全都交给我。我保准把楼家治理得妥妥帖帖的。”
然后她就有点飘,又道:“就让我先熟悉熟悉这做家主的感觉,等到将来我真继承楼家了以后,也不至于太惊慌失措。”
第625章 不用送了
楼千吟看她俨然一副盼着他们快点走的样子了,冷声道:“我劝你不要趁我不在的时候轻举妄动,否则等我回来会让你吃不了兜着下顿再吃。”
楼千古对姜氏唏嘘道:“噫,嫂嫂,你看看他,我主动要帮他分担责任、处理家里的事务,他还不乐意了。戾气这么重,控制欲又这么强,这种男人你确定你要带回去见祖宗么。不知道老祖宗见了多嫌弃呢。”
姜氏就劝:“你哥是怕你一个人在家,他不放心。”
楼千吟冷笑:“呵,我是担心她吗,我是担心她把家里房子掀了。”
楼千古道:“你放心,你不在,我保准做得比你这个家主更好。”
姜氏问道:“千古,你真不跟我们一起去么?”
楼千古非常肯定地摇头:“不去不去,当家主比游玩有意思多了。你们去吧,不用太着急回来,在外待个三五月的完全不是问题,可能的话,回来过年就成。楼家就交给我发展壮大吧。”
姜氏也不再强求,道:“那千古,家里的事就交给你了啊。”
最终楼千吟也没再说什么。
用罢早膳后,楼千古就挽着姜氏送她出大门口,小声道:“嫂嫂,这一趟出去,你争取把他拿下。你不要怕,他手都让你牵了,就是默许你对他做个什么了。”
楼千吟落后两步,也不知道姑嫂俩在嘀咕个什么,他叫了管家来,吩咐他不在期间楼家诸多大小事宜,如遇重大事件需得要他决断的,可快马传信于他,一般的大事件可请楼家长老出面主持,再者不重要的事,才请示楼千古。
等楼千吟走出大门时,姜氏已经坐在马车里了,楼千古站在旁边对她挥挥手。
楼千吟随之上了车,队伍便缓缓离了家门去。
车马出了巷,径往码头那边去,等到码头时,正逢日从东出,满江嫣红。
码头边停靠着好几艘商货船,都上上下下地装货卸货。
此时姜父姜母正在码头边等,见得楼家的车马如时前来,不由笑逐颜开,连忙上前接应。
姜氏下得马车,姜父姜母见到她十分高兴,姜父道:“阿寐,先跟你娘上船去,行李我叫人来搬。”
姜氏道:“侯爷也来了。”
话音儿一落,楼千吟后脚便下了马车来。
姜父顿时笑呵呵地打招呼,道:“女婿也来了啊。”
楼千吟让楼家人把车里的箱笼都往姜家的船上搬,姜父又道:“有劳女婿这大清早的还亲自送阿寐过来,女婿放心,这一趟回祖宅,不出月余,便送她回来。”
楼千吟眯着眼望向江边,不置可否。
等上船时,姜母携着姜氏走在前面,姜父走在后面,然后姜父就发现,楼千吟竟然也跟着上来了。
姜父愣道:“女婿还要送阿寐上船吗?”不等楼千吟回答,他又道,“不用送了不用送了,有我和她娘照顾着,女婿大可放心。”
姜氏闻言回头,眼神柔软地看了看楼千吟,与姜父道:“爹,侯爷他……与我一起去的。”
姜父姜母都愣了愣,随之迅速反应过来,十分高兴。
姜父连忙又笑道:“哈哈,误会了误会了,我委实没想到侯爷要跟阿寐一起去,女婿快快上船去。”
随后船解绳收锚,缓缓离了岸,先顺流行到几条江河汇聚的阔江处,随后船员们又熟练地操舵,将船头调向其中一条支河,逆流往河上行去。
自船底横伸出来的有一排长长的大桨,下面有船员正整齐利索地摇桨,甲板上则有人根据风向而及时调整船帆。
船开进河道以后,河面宽敞,虽是逆水但水流也平缓,而且今日是顺风,划桨的船员们能省不少力气。
姜氏站在甲板上和姜母一起看了一会儿风景,姜父负责招呼楼千吟,在甲板安上了茶座,请楼千吟过来喝茶,然后讲讲家乡云阳的事。
第626章 抵达云阳城
随着离浔阳城越来越远,回头看去,那座城市只留下个大致的轮廓。而前方的视野里,两边河岸广阔,分布着农田,农田里栽种着庄稼,农人们正忙着收成。
远处还聚集坐落着乡野的屋舍,阳光下一派祥和安宁。
白天的时候看看风景,到了下一个码头又加紧上岸补给,船上也载有一些货物,码头有接应货物的商贩,姜父就沿途把货物发卖给他们。
到了晚上,便聊天,或品茶或喝酒,仰头还能看见夜空里的星星。
不知不觉一天天就这么过去了。
只是在船上待得久了,难免脑子就有点犯昏。姜氏都有些迷糊了起来,记不得在河上飘了多少日了,也不知道还有多久才到。
早晨起来的时候,她晕乎乎的,还没站稳,随着船身在河面上因风和水而倾斜时,她人就跟着往一边倾斜栽了去。
幸好楼千吟就在她面前挡着,她这一栽便一头扎在了他胸膛上。
楼千吟没有躲开,任由她的额头抵着,她似乎还没能缓得过来。
楼千吟低低问她:“不舒服?”
姜氏摇摇头道:“可能是没睡醒,还有点晕。”
后来楼千吟给她诊了诊脉,面色就微沉道:“我看你是风吹多了。”
她可不就是稍稍有些着凉。
白天的时候她大多是在甲板上待着,吹风看风景。她自己没注意,一不留神就让风邪侵体了。
楼千吟带了常备的药,给她服下,让她在房间里休息了半日,才见好转。
晚上姜母在船上给她熬了汤,她当晚早早就睡下了,翌日起来基本就没事了。
这船大约在水上行了七八日,终于靠岸抵达云阳。
云阳是个小城,比不得浔阳那般繁华,但小地方有小地方的生活方式。
码头上也有上船下船往帮忙上货卸货的人,他们要么挑要么扛,这样的天儿就是光着膀子也不觉得冷,大家来来往往,忙得热火朝天。
还有人高声吆喝着,哪处需要人手,他们就往哪处去。
姜氏跟着双亲和楼千吟总算下了船,双脚踩在地面上还有些不真实之感。
船上行李都由两家的家随搬着下来,姜父回头对楼千吟和姜氏道:“这到了云阳,再去竭安便近了,只剩下两日路程。
“车马我稍后命人去备好,你俩趁此时间,可以去逛逛云阳城,看看有什么要买的。等到了竭安,那是个小地方,再想买什么城里的东西,兴许就不齐全了。”
姜母道:“去吧阿寐,你们在船上待了这么久,赶紧和女婿去走走。”
而后姜氏便和楼千吟在这云阳城里转了转。
街道两边也各开着一排铺子,卖的不少码头上运来的货物。
只是两人都没想起有什么要买的,便只是穿街走巷地闲逛。
姜氏感慨道:“过去了这么多年,云阳的大致样貌还没怎么变。”
她走着走着,忽然想起,抬手指着前面,“我记得前面那巷道里有个卖酸梅汤的婆婆,她那里的枣泥糕也尤为好吃,小时候每次随娘进城来,都会去尝一尝。侯爷,我们快去看一看。”
楼千吟道:“这么久了,怎么能还在。”
嘴上这么说,他脚上还是随她一道往那巷口走去。
到巷口一看,果真有一老妇坐在巷口阴凉里,旁边摆着她十分简陋的小摊。
只是在姜氏的记忆中,那卖枣泥糕和酸梅汤的婆婆是个精明能干的人,而今再见,她却是头发花白,脸上长开了皱纹,但依然热情,一脸慈祥模样。
楼千吟自己是从不在这市井之地坐下来吃东西,眼下念在姜氏多年才回来一趟,也就由着她去了。他很是嫌弃地在桌边的矮凳上坐了下来。
姜氏要了两份酸梅汤和枣泥糕。
楼千吟面无表情地拒绝:“我不吃。”
姜氏也不勉强他,便对老婆婆道:“那就只要一份吧。”
第627章 小镇上
酸梅汤上撒了些桂花,闻起来很有股清香酸甜的气息。姜氏拿调羹搅了搅,然后舀来尝尝,顿时享受地眯起了眼。
姜氏问:“侯爷要不要尝尝,真的很好喝。”
楼千吟还是拒绝:“我不尝,快吃,吃了走。”
随后枣泥糕也送了上来,芳香沁甜。
楼千吟看她认认真真地吃,仿佛吃的是什么人间美味。
姜氏抬起头来,想将自己觉得很好吃的东西分享给他,道:“侯爷要不尝一口吧,不喜欢的话就不吃了。”
说着,她舀了一勺酸梅汤喂给他。
楼千吟低头看了一眼,不为所动。
而后姜氏反应过来,大抵他是嫌弃自己喝过了的,正要收回去时,却见他忽而低下头来,就着她的手喝了去。
那滋味不过分酸也不过分甜,沁人心脾,很是生津止渴。
姜氏轻声问道:“好喝么?”
楼千吟不说话,她也就知道对他来说不难喝。
遂她时不时也舀一调羹喂给他,两人分食了一碗酸梅汤。
那枣泥糕,上面铺着一层枣泥,下面是香软的糯米,姜氏拈了一块来吃,道:“这个偏甜一点,我就不勉强侯爷吃了。”
楼千吟冷眼瞥了瞥她,道:“吃这么多,能消化得了吗?”
姜氏刚想说“能啊”,可抬头看见他的表情时,觉得可能她说什么他都不会满意,遂又拈了一块喂给他。
楼千吟张口吃了。
姜氏问他:“怎么样?”
楼千吟略微皱了皱眉头:“甜。”
可尽管嘴上嫌弃,他还是吃了几块。
临走的时候,姜氏又买了一份枣泥糕带回去给她娘。老妇用宽大的竹叶包着,姜氏伸手接过道谢,楼千吟在一旁付了钱。
两人往回走在半路上,姜父就派了人来寻他们,带他们一起去城门口那边。
车马都已经准备齐当了,眼下正值半上午时候,还可赶大半日的路,天黑前在下一个镇上落脚。
姜母看见姜氏带回来枣泥糕,亦是十分高兴。而后她就和姜父上车,楼千吟和姜氏一辆马车,出发离开云阳城。
在路上行了两日,于傍晚时分终于抵达竭安。
竭安也是一个小镇。
青石板街道,两旁铺子日落时就陆陆续续地准备关门了,街上行人们也早早归家。
因为地方小,大家都比较熟识,街上的人相互碰见了都会问候一二。
队伍进镇上时,难免引起了镇上的百姓们的观望,不知又是哪个商队或是旅人经过呢。
镇上的人出声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姜父就撩窗答应,于是便有人认出了他来,道:“这可是姜家的人回来了?”
姜父笑哈哈道:“正是正是。”
街上的人都笑着打招呼:“这可好难得回来一趟!”
这些年姜父每年走生意路过时也会回来一两趟看看,只不过还从没拖家带口这般大阵仗过。
姜氏亦微微掀开窗帘往外看去,楼千吟便也得以见到一角光景。
两边屋舍,暮色青空,空气里泛着一股晚炊的烟火气,耳边是哒哒的马蹄声响和悠悠滚滚的车辙声,蓦然有种悠缓而宁静之感。
这镇上不大,没多时就穿进了一条巷中。
巷中有几户人家,人家里都亮着灯火,便只有最里头挨着的两户没有亮灯,其中一户就是姜氏他们家。
巷里住着的人听见有动静,就都出来看看,一下子认出了姜父姜母,高兴得不行,当即要叫他们进去坐。
姜父亦高兴道:“不急不急,你我老友稍后有的是时间聚,不过得等我先将家小安顿了以后。”
祖宅里留有旧仆看守,闻声连忙开门迎接。
第628章 邻里热情
这宅子门外看起来稀疏平常,可里面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