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侯门凤女-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位长老是要我将楼家上下带去那战火之中吗?楼家世代为医,非武才,无兵力,我带他们回去做什么,送死?”
长老们一时哑然无语。
第552章 态度明确
楼先生道:“正因为楼家世代为医,逢战乱时,军队士兵们才最需要医者。”
楼千吟道:“所以楼先生劝我带着楼家回去,是给沧海国送医者了?”
楼先生道:“家主有所误会,这只是微不足道之一。最主要的,还是沧海国如今楼家式微,极需要家主这一脉主持大局啊!”
楼千吟道:“楼先生以为我应该拿什么去主持大局?仅因我是楼家嫡系之后,沧海国那群雄割据就能服我了?浔阳楼家一去,沧海国的战争就结束了?”
楼先生动了动口,欲言又止。
楼千吟又道:“我若这时候带着楼家上下跟着楼先生一起回去,这不是带他们重返故土,而是带他们远赴战火,重新再经历一次离乱。
“当年沧海国楼家宗室发生纷争,我父祖一脉被迫远迁,此后便与沧海国的一切再无干系,否则数十年何以未曾一次归去过,甚至不与后人说起过。”
最后楼千吟道:“战争残酷,早前这里也不是没有过,得死多少人才能换来如今的安宁。我楼家不享什么千秋万代的荣光,也不参与你们的战争。”
楼先生沉默许久,道:“我想,家主还是误会我的意思了。我的本意绝非是想让楼家人涉入到战争中去。”
他叹息一声,又道:“苍海国四分五裂,皇室已无力掌控大局,各方势力已经开始角逐争夺了,一旦战火纷飞,将来有多少人死于战乱,我岂会不知。
“我身为楼家人,自是想楼家长存于世,世世代代延续下去。家主无需将所有人都牵涉其中,我之所以提及此事,只是因为当下乱世之际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号令之人啊。”
楼千吟面色平淡地问:“我就能掌控么?我用什么去号令?”
楼先生道:“楼家虽都是医者而无兵,但家主也是一方侯爷,再者,听闻家主与这国皇上交情深厚,曾随皇上征战四方情同手足;此前在京都时家主为助皇上解瘟疫更是心力交瘁,有目共睹。”
楼千吟不置可否,只是看着他。
楼先生顿了顿,又道:“倘若家主能出面主持大局,此国皇上必也不会袖手旁观的。”
楼千吟前后听了这么多,原来这最后一句才是他的目的。
楼千吟道:“今晚楼先生收拾一下,明日我便派人送先生至码头登船而返。”
楼千吟态度明了且强硬,最终楼先生心知多说无益,只好无尽惆怅地叹息一声。
随后楼千吟起身走出正厅,在门口顿了顿又道:“此次瘟疫,确实得楼先生助益良多。如楼先生所言,沧海国此刻纷乱四起,楼先生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集到这么多的药材?要知道备战时药材和粮草一样紧缺。”
楼先生道:“楼家数百年基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点药材还是能第一时间筹集的。何况既是你们有难,派人去沧海国求助,同是楼家子孙,我等又岂有不助之理。”
楼千吟点点头,道:“楼先生大义,我铭记于心。只是别的我爱莫能助,我唯一能许诺的,便是来日沧海国需要药材之类的,我浔阳这边可尽力襄助。”
楼先生道:“说到底,家主还是不愿意助沧海国楼家平定四方。”
楼千吟也不客气,明言道:“我确实不愿蹚这趟浑水。原本我楼家求助在先,我们也应该礼尚往来互帮互助,但仅限于我楼家能做到的情况下。”
楼先生道:“话已至此,我若再强求的话,也就不识趣了。”
随后楼千吟便踏出门口先行离去。
众长老们也不禁叹息。
他们是很想回去,但又不得不承认,楼千吟身为家主有他的考虑,他必须得保证楼家上下的利益。
所以长老们最终也没有强求。
第553章 送行
楼千吟一出来就看见姑嫂两个刚偷听完还来不及藏起来,不由冷眼扫向她俩,而后就拎着回后院了。
楼千古刚刚已经听见楼千吟明言拒绝楼先生了,眼下是愁云顿消恨不得欢呼一声。
回到院里,楼千古道:“早知道你拒绝得这么干脆,干嘛不早两天就直接拒绝了算了?还平白拖这两天的。”
楼千吟冷哼一声,道:“你懂什么。”
姜氏道:“千古你也看见了,楼家众位长老起初都想劝侯爷一起回去。他们为楼家付出过毕生心血,侯爷敬重他们,要是前两日就当场拒绝了,岂不是丝毫不考虑他们的感受,又将他们置于何地?给两天侯爷深思熟虑的时间,再说出口时他们也就比较能理解了。”
楼千吟看了姜氏一眼,没想到这憨憨倒是看得明白。
楼千古翻了翻白眼,道:“什么深思熟虑,分明是他早就想好了的。”
顿了顿又向楼千吟道,“不过你要是答应了,那楼先生进一步恐怕就得说服你向敖二哥借兵了。确实,咱们虽欠他一个人情,但要还人情的话也不是这么还的。这代价也太大了些。”
随后楼千古又问他:“你真不想回去继承皇位?难道当侯爷比当皇帝还舒服?”
楼千吟冷笑一声,道:“你要是想,明天你就跟楼先生一起启程去。”
楼千古撇撇嘴,道:“我才不想。你看敖二哥当皇帝多累,上午要上朝,下午要处理政务,才能治理好国家。”
楼千吟道:“谁会把皇位双手捧着让给你求你当?群雄争霸时哪个不是千锤百炼、身经百战最后有命活着才能当?”
楼千古难得没跟他斗嘴,道:“也是,咱们这里当初也历过战乱。得多不容易才换来太平啊。”
安邦定国平天下,听起来是多么豪情壮志,可是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有多艰难。
别说楼千吟不愿去什么沧海国,对什么楼家宗室、嫡系分支不感兴趣,他也不想再经历第二次战乱。
第二日,楼千吟亲自送楼先生去码头。
除了之前苏长离作为谢礼运送回的那几十车东西以外,楼千吟还命楼家人也赠送了十几车的药材,都运往码头装船。
不想姑嫂俩也一大早要出门跟着去。
楼千吟忙着正事呢,没好气道:“你们去干什么?”
楼千古道:“我想吃河鲜了,跟嫂嫂去码头挑新鲜的,碍你什么事了?”
于是最后姑嫂俩也跟着去了。
到了码头,码头除了楼家的船以外,还停靠着一些货船商船,以及河岸浅水边停靠着的渔船,渔船附近有卖渔民们新鲜打起来的河鲜。
姑嫂俩便先去了浅水河岸那边挑选。
楼先生和楼千吟一同站在码头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装载船只。
等东西即将全部都装上去了,楼先生便向楼千吟作揖告辞,道:“在楼家这些日多有打扰,谢家主盛情,还亲送至此,委实过意不去。我这便去了,后会有期。”
楼千吟点点头,道:“愿楼先生此番回去一帆风顺。我就不远送了。”
楼先生正要转身上船,姑嫂俩便匆匆过来了,姜氏道:“先生请稍等。”
楼先生停住脚,循声看来。
姑嫂俩各自都拎了一些河鲜,旁边还跟着一名渔夫,渔夫手里提着一只木桶上前。
姜氏道:“行船途中怕是得要些日子,这桶里有几尾活鱼,给先生船上炖汤喝。”
楼先生谢道:“有劳夫人盛情了。”
渔夫便抬头问:“那小人给先提到船上去?”
楼千古道:“先送上去吧。”
怎想渔夫这抬头一看见楼先生的脸,愣了愣,随即认出他来,道:“原来是先生啊。”
第554章 时间对不上
楼先生没料到在这码头竟然还有人认出他来,一时无所表示,渔夫又提醒道:“先生之前险些被其他撑船的坑了,后来坐的我的船啊先生忘了?”
他这一说,楼先生便也想了起来,含糊应了两声,笑道:“初来浔阳多有不熟,所以坐船游了一游。”
而后渔夫就帮着把一桶活鱼提上船了。楼先生也再次告辞登船。
不多时,船只便缓缓离岸,顺流而去。
然后楼千吟转头看见姑嫂俩一人提着的一竹篓蚌壳,一脸嫌弃道:“一会儿你们俩带着这东西都不要上我的车。”
楼千古道:“有本事中午你别吃。”
渔夫笑呵呵地问:“这……谁付钱?”
姑嫂俩都看向楼千吟。
楼千吟道:“这两篓蚌壳不要,方才那桶活鱼多少钱?”
楼千古道:“蚌壳我们也要。”
渔夫便道:“一共八十文钱哩。”
楼千吟给了一块碎银,想了想,忽问:“你认识方才那位先生?”
渔夫道:“可不是,他不仅坐过我的船,我带他游了回浔阳,他还问我买过两回鱼哩。”
那楼先生去年一到浔阳便火速去京了,控制住瘟疫以后又返回浔阳一直住在楼家,楼千吟也未曾过问过他的行程。若是出门游一游浔阳完全说得过去,可还问渔夫买鱼回去?
是楼家的后厨没有鱼吃么?
楼千吟随口问了一句:“什么时候的事?”
渔夫回忆了一下,道:“好像是去年的事了。”他想了想,又道,“去年刚入秋的时候吧。”
楼千吟顿了顿,看向渔夫。
楼千古道:“你怕不是记错了吧。他明明是冬天才来的啊。”
渔夫道:“那哪能记错呢,小人别的本事没有,就是记性好呢。他要游浔阳,不知道城里有画舫,同行撑船的见他是外来的要收他三两银子。
“后来还是我载着他进了城里的河道,让他改乘画舫,总共才花了一两银子呢。那时候满城都是菊花香,当然是秋天。第二天他就又去码头边找我买鱼了。”
渔夫说完,就朝自己的渔船那边走去了。
楼千吟和姑嫂上马车回时,他没再强调楼千古不得把河鲜带进马车里,楼千古知道他在想事情也顾不上,但还是把装河鲜的竹篓子挂在了车辕外面,让车夫看着。
马车往回行驶途中,楼千吟一直没说话,支着头,神情莫测,姑嫂俩也安静得很。回响在耳边的便是晃晃悠悠的车辙声和街上的喧嚣声。
还没到家,只到一个分岔路口的时候,楼千古撩着窗帘往外看了看,便让车夫停车。
她自己先起身钻出去,姜氏问:“千古,你去哪儿?”
楼千古跳下马车,道:“嫂嫂,你跟他先回去吧,我看看故人去。”
姜氏道:“我陪你去。”姜氏便又回头对楼千吟道,“那……侯爷先回吧。我们去去就回。”
楼千吟也没说什么,由着姜氏也下车了。
以前楼千古都是自己一个人去,偶尔不知不觉待到天晚的时候楼千吟会去接她,后来姜氏嫁进来以后,很多时候都是姜氏陪着她一起。
楼千古道:“我哥心情不好,嫂嫂跟他一起回吧,我自己一个人也没事。”
姜氏让马夫驾着车先走,道:“他可能不想别人打扰到他。”
随后姑嫂俩便往岔路口另一个方向去。
楼千古不免有些担心道:“嫂嫂觉得方才那渔夫说的是真的吗?”
姜氏想了想,道:“他也没有必要撒谎。而且他说得很清晰。”
楼千古道:“如果楼先生真的早就到浔阳了,肯定不是来游浔阳城的。长老说以前沧海国也爆发过这样的瘟疫,所以那边才会有治疗的办法,那这场瘟疫会不会……当时真应该把楼先生叫下来问问清楚。”
姜氏道:“莫说楼先生的船已经走远了,便是叫回来问,也问不清楚。眼下瘟疫已经过去了,也无从查究,唯有等以后有机会再弄清楚。”
楼千古道:“现在都弄不清楚,以后还有机会弄清楚么?”
姜氏道:“我猜想,这次楼先生没能达到他的目的,下次有机会的话他还会来的。”顿了顿又道,“千古,我们别想了,眼下想再多也只是自寻烦恼,船到桥头自然直。”
楼千古叹道:“我倒还好,只是楼千吟心思更重些,嫂嫂回头叫他不要自寻烦恼才是。”
第555章 有说不完的话
寺庙虽修建在浔阳城中,但也没在闹市,而是处于城边的清静之地。
这里本是安放赵家灵位的地方,除了楼千古是这里的常客以外,随着时日一久来来往往也有些香火。
楼千古在寺庙前停了停脚,抬头看了看前面的台阶和寺门,道:“往年过年的时候我都有跟长乐一起过,只不过这次去京都贪玩得久了点,到现在才来看看他。可别生我气才好啊。”
姜氏柔声道:“怎会生气,自己喜欢的人不论何时来看自己,都是高兴的。”
楼千古就笑,提着裙角往那台阶上走去。
姜氏陪着她进了寺庙,香火的气息弥漫在空气里,让人感到清静空灵。
庙中师父见得姑嫂俩来,行了行佛礼,而后带着她们去到供奉赵家灵位的佛堂。
佛堂里,赵氏牌位陈列,有师父勤加打理,香火不绝。
姑嫂俩跪在蒲团上,虔诚地上香,磕头。
随即姜氏留了楼千古在佛堂里,她自己便去外面等。
楼千古起身走到龛台前,弯身看着最前的一樽牌位,眉眼含笑道:“长乐。过年的时候没能来见你,你不会嫌我晚吧。”
她将牌位抱在怀里,坐在边上的蒲团上,懒懒地靠着墙壁,与牌位上的人说话。
她说起,之所以好长时间没能来见他,是因为浔阳闹了瘟疫,瘟疫都传到京都去了,所以他们又去了京都。
楼千古手指抚摸着牌位上赵长乐的名字,已经抚过无数遍,闭上眼睛她都知道刻着的名字里哪抹深哪撇浅。
楼千古道:“你知道我哥厉害吧,他最后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终于弄出了彻底治疗瘟疫的方子,这场灾难才慢慢地消去了。
“还有我嫂嫂,那么好的一个人,有她照顾我哥,我就放心了。我哥幸运是幸运,但就是不开窍,希望他能早日明白他身边有这么好的人。”
姜氏在外面依稀听见,抬眼望向远方。半升起的朝阳,将整个大地都照亮。
楼千古笑着说:“不过我还是感觉,他们之间比刚成亲那会儿好多了。眼下我哥也知道护着我的嫂嫂了。
“嘿,我哥嫌倒霉,要转运,还被钦天监给忽悠着带上了和嫂嫂一对儿的红绳,他戴上了以后就真的再也没取过。要知道我哥以前从来不会戴那些东西的。”
说着她就抬起手腕晃了晃,纤细的腕子上挂着的红绳珠子也跟着轻晃,她笑嘻嘻道:“你看,就是这个,我也有。这转运珠上得刻生辰,所以我把你的刻上了。好不好看?”
很久没见,她有说不完的话。她仿佛说得很开心,可听着的人却很心疼。
姜氏稍稍走远了些。
楼千古道:“我在京都还看了今年的武举比试,他们都挺厉害。小辛和嫂嫂还想着为我相个人过日子,我答应要好好开始,可其实我现在这样也过得挺好的。
“不过我不想叫她们失望,还是去相了相那个探花郎。但是你别生气啊,我不是真的去相,我对他没兴趣,我只是趁机会出宫去逛了逛,后来不得已去了他家一趟,但也是给他长嫂瞧病去了……”
楼千古解释了一通,兀自笑笑,又寂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