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门小辣椒-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的喜欢,就将那刚从地里摘下来的青菜洗干净,就那么就着鸡蛋酱,又是一种风味。
这个东西不用肉,就是费几个鸡蛋和豆酱,做好了,分一点给邻居,自己留着一点,早上煮点稀饭,蒸上几个馍馍,配着这个吃也是极好的。
第二百一十章 鸡蛋酱
倒是提醒了张春桃,趁着这秋高气爽的时候,倒是很该做一点酱存着,到时候上山什么的,带上酱又方便又好吃。
说干就干,做别的酱还要泡发黄豆、豌豆什么的,可这个酱只需要再去买点豆酱和鸡蛋回来,也就行了。
张春桃收拾完家里,锁上门,又跑到杂货铺里,买了豆酱、酱缸、盐还有几样大料。
就这几样,就花了张春桃差不多一百个大钱,别的不说,那盐和大料分量不多,偏倒是最贵。
一般人家可舍不得买大料,能放盐就不错了,还有那酱油也少有人打,这豆酱是本地人常吃的,用豌豆做成,大多数人家都是自家做一点吃,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秘方和诀窍,各有各的味道。
倒是这杂货铺卖的豆酱普通了。
可张春桃此刻也顾不得挑剔这些了,主要是这现做也来不及啊,这豆酱从制作到能吃,起码也要一两个月呢。
还好出门带了背篓,将这些都放在背篓里,出来又顺路买了些青红椒、葱姜蒜,还买了十来个鸡蛋,虽然好些东西不齐全,可在这个时空,这么个小镇,能凑齐这么些,已经算不错了。
回到院子里,张春桃就忙活开了,葱姜蒜都切成了末,在大料里寻到了几颗花椒也切得碎碎的。
青红椒都切成了小圈,想了想,拿了五六个鸡蛋备用。
鸡蛋敲破,蛋黄和蛋清搅拌均匀后,锅里倒入一些油,将鸡蛋液炒得碎碎的,放到一旁备用。
那豆酱用一个大碗装着,放入酱油,又放入水搅拌均匀成糊糊状。
又在锅中放油,将葱姜蒜末和花椒末一并丢进去炒向后,再将酱糊糊也倒进去翻炒,炒出香味,酱料和配料混合后,再放入鸡蛋沫沫翻炒出香来,然后再放一点酱油,最后将青红椒末丢进去,炒出一点辣辣的香味来,就可以出锅了。
就这一顿忙活,满院子都是这鸡蛋酱的香味,下半晌起来风,那风带着这香味就往外飘去。
距离贺家这院子最近的那家,最先闻着这香味,男人也不在廊下躺着了,女人手里的猪草也不剁了,在院子里撒尿和泥巴的孩子们也停住了手,就连在屋里炕上的老人,也颤巍巍的走了出来,纷纷抽动着鼻子,闻着这香味。
那家的婆娘哭笑不得,将手里的刀一丢:“这隔壁到底住的是谁啊?一天天的弄这些吃得,这不是折腾人吗?”
孩子们流着口水,也忘记了手里还沾着尿和就的泥巴,就把手指头放在了嘴里唆着,口水淌到了肚皮上。
男人也受不了了,翻身坐起,深吸了两口气,咬牙道:“一会子你去那肉摊上,看看还有没有肉,有点话割点肥肉回来,天天这么闻着吃不着,神仙也受不了啊!”
一旁的孩子听说吃肉,纷纷跳起来欢呼。
正闹腾着,就听到那院子门被人敲响了,一个女人的声音在外头响起:“请问有人在家吗?”
院子里的男人和他婆娘对看了一眼,那婆娘站起来,答应着,一边上前开门:“谁啊?”
打开门,一股子奇特的香味扑鼻而来,抬眼就看到一个瘦弱的姑娘端着一碗酱,笑盈盈的站在门口,那香味就是从那碗里飘过来的。
院子里的孩子们鼻子更灵不过,闻着那香味似乎越来越近就在门口了,又听到陌生人的声音,呼啦啦的围了上来,看到那碗酱,眼睛都直了。
张春桃这才开口:“这位嫂子,我是隔壁那家刚搬过来的,我姓张,以后大家就是邻居了,这是我自己做的一点鸡蛋酱,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嫂子尝尝鲜,配馍馍吃,拌面条吃都行。”
说着将手里的那个碗递了过来。
这家的婆娘愣了一会,主要是那香味太香了,又距离这么近,那心神大部分就都在那鸡蛋酱上了,都没咋听清楚张春桃说啥。
知道这鸡蛋酱入了手,才回过神来,忙堆起笑脸:“这可当不得,当不得——”嘴里客气着,那手将那碗抓得紧紧的,生怕张春桃又要了回去。
一面没口子的夸张春桃:“难怪呢,这几日你家做饭风吹过来的味道,实在是香得不行,我家几个小兔崽子,说闻着你家的饭菜香都能吃两大碗呢!妹子你这是哪里学的手艺啊,我咋觉得你比那酒楼的大师傅还厉害呢——”
张春桃一笑:“那行,嫂子你们尝尝味道哈,我先回去了,还有几家也要送点去,也是我的一点心意呢——”
说着就转身要告辞回家。
那婆娘忙在后头喊:“妹子,要不要我家大壮带路?”
张春桃摆摆手,只说不用。
那婆娘也不强求,只一回头,就看到家里上上下下,孩子、男人和公婆都不知道啥时候围了上来,盯着她手里的那酱呢,
有心急的就喊:“娘,娘,快给我们尝尝。”一边喊着一边要伸手指头去碗里蘸了。
手才伸到一半,就被旁边一只蒲扇大的巴掌被拍到一边去了:“你爷奶都没尝,哪里轮得到你们?给劳资滚一边去——”
嘴上这么说,也忍不住吞了吞口水,笑着看自家婆娘:“娃她娘,要不咱们晚上就做面条子,用这个拌来吃?倒是省了卖肉的钱,这是啥酱?”
那婆娘瞧了瞧碗里那焦糖色的酱里,隐约可见的几块鸡蛋碎,“听说是什么鸡蛋酱?咱们之听说过碗豆酱、黄豆酱、麦酱,还从来没听说鸡蛋也能做酱?不过闻着喷香,用鸡蛋做的,想来也难吃不到哪里去吧?”
这庄户人家平日里都是清水煮菜放点盐就不错了,这鸡蛋酱又咸又香还带着一点麻和辣,还油汪汪的,看着极为诱人。
想了想,从灶屋里拿来一双筷子,蘸了一点,送到嘴里一尝,顿时眼睛一亮。
旁边虎视眈眈的一家人,看她这神色,哪里还有不明白的?
都一起咕咚咽了咽口水。
既然味道不错,那婆娘也不含糊,看着天色也差不多了,索性做晚饭得了。
这镇上秋收刚过,谁家也都有几亩天,才打下来了粮食,倒还舍得。
舀了二合面,加水揉成面团,切成面条,大锅烧水煮开。
捞出面条后,一人盛满一大碗,然后一人浇了一小勺的那鸡蛋酱,搅拌一下,顾不得烫,稀哩呼噜的就下了肚,连话都顾不得说。
吃得快的,又去捞了一碗,准备再去弄点鸡蛋酱,才发现早就没了。
本来就只一小碗,家里七八口人,一人一小勺子下去还能有啥?
有那机灵的,索性将那装了酱的碗抢过来,用筷子卷起面条,在那酱碗里左一滚右一沾的,蹭了干净,又埋头直往嘴里塞。
手脚不快的没抢到,急得大哭,饭桌上几乎没打起来。
第二百一十一章 邻居
张春桃自然不知道,一碗鸡蛋酱,就闹得人家几乎要父子反目,兄弟成仇了。
因着这贺家的院子附近相邻的也就四五户邻居,她将剩下的酱挨家挨户送了去。倒是都还挺好相处,有推辞不过接了酱,反手就回了自家做的一点好吃的;也有爽快的就收下,没一会子就让人将碗还回来,还送上几个鸡蛋的。
倒是都有志一同的夸张春桃做的酱好,还问能不能教教她们,若是可以,改天就上门来讨教一二的。
张春桃自然都答应了。
就这几家的回礼,有自家做的烙饼,也有自家菜园里新下来的几样青菜,还有鸡蛋什么的,倒是堆了小半桌子。
张春桃索性晚上也不做饭了,用邻居家送的烙饼配上这鸡蛋酱,再配上几样洗干净的小青菜,美美的吃了一顿不提。
第二日,那邻居家的婆娘就相约着上门了,先是夸张春桃的手艺,又问昨日的鸡蛋酱是怎么做的,怎么那么好吃下饭?
有个婆娘就说,说自家婆婆因着天气,好几日都不爱吃饭了,连炕都下不了了,眼瞅着都快不行了,昨日闻着那香味,居然睁开眼说饿了,一气喝了一碗粥配了一个馍馍,若不是怕她吃多了身子受不了,那架势,还能干掉一个馍馍呢。
所以今日就上门来讨教这鸡蛋酱咋做的,也好回去做给自家婆婆吃不是?
张春桃倒是没藏私,主要是这鸡蛋酱也没啥技术含量,其实看一看就会了,只不过一千个人能做出一千种口味罢了。
当下也就简单的说了一下,只说了要用鸡蛋,又要油,好几个就打了退堂鼓。
都是普通人家,这鸡蛋也都是稀罕的,一般家里也就老人或者孩子补身体,才能捞着吃上一个两个的。
如张春桃所说,一下子就要下去五六个鸡蛋,太抛费了吧?
更不用说,还要油,要知道一般人家炒菜,那就是拿布沾了油擦擦锅就是了,这一下子将油倒进去炒鸡蛋不说,还要炒酱,油少了不得糊锅么?
更就不要说其中还要什么花椒大料,酱油了。
有人心里就嘀咕了,这难怪这么好吃呢,这一碗酱,倒是要用这些好东西配它,不好吃才怪呢。
当下就有人打消了心思,毕竟不是谁都能为这么大方的。
本来还以为这张家丫头有什么秘方呢,感情就是舍得抛费得起啊?这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啊,得亏是没成亲嫁人,不然谁家娶得起这么手指头松的媳妇?
不过到底吃人嘴软,再怎么着昨儿个才吃了人家的酱呢,以后这是邻居了,天长日久的处着,说不得还能跟着沾光吃点好东西呢。
因此嘴上倒是都夸奖了一番,就岔开话题,打听起张春桃的情况来。
毕竟这院子他们是知道的,这当初可是贺家买下来,给家里老爷子老太太养老的,后来老人去了,这院子也就空了。
偶尔有个年轻人来打理一下,这院子一直没人住。
怎么忽然就住进来一个年轻姑娘?这婆娘们自然要打听打听不是。
有那聪明的就问是不是和贺家有什么关系?是他们家亲戚?
张春桃只含糊说是,说自家有难,没了爹娘,只有她一个,暂时在贺家这里借住一段时日云云,倒是将那些婆娘都给糊弄了过去不提。
有的婆娘想着这鸡蛋酱太抛费了,倒是想起这个时候恰好可以做豆酱了,就相约着问张春桃要不要一起做酱?
这附近几家婆娘都是一起做的,彼此还能帮忙照看一二,也是给张春桃示好的意思。
张春桃自然满口就答应了,她昨日才想着也该做些酱留着,平日里做菜能用上,忙的时候,没空做菜,一碗酱就是最好的下饭菜了。
女人们见张春桃这么爽快,倒是也高兴,谁不喜欢跟爽快人打交道,就怕那种磨磨唧唧,总是拿不定主意的。
因此就约着先去挑黄豆,在秋收前,黄豆就已经收割了完毕了。
他们家自家有田,每年也会种些黄豆,嫩的时候就是毛豆,煮来吃给家里男人下酒,再老一点,剥出豆米来,炒来吃也是一道菜。
等到黄豆成熟了,一般人家留着,快过年的时候去换几块豆腐回家,给家里人打打牙祭。
几乎每家都会种上一些,也不怎么占田地,只在旱田周围寻个犄角旮旯点上一些,一年就够了。
有多余的,还能卖给做豆腐的,换点钱,或者过年的时候,用沙土炒熟,给孩子们做个零嘴吃。
倒是张春桃还没买黄豆,听她说没有,就有那家中有富余的,说自家有,又是邻居,便宜点卖给她,问她要不要。
张春桃自然是要的,先去看了黄豆,这家婆娘倒是个实诚人,黄豆颗粒饱满,也没多少杂质,她家富余了五六斤,倒是也没想着都卖给张春桃,毕竟她单身一个女人,哪里吃得了那么多。
以为张春桃也就要个一两斤,就很是不错了。
没先到张春桃看了黄豆后,倒是都要了,一斤黄豆两文钱,称了一下重量,有五斤多一点,那个婆娘也爽快,说若是都要,给十个大钱就够了。
张春桃爽快的掏了钱,就要拎着黄豆回家,那婆娘还有些不好意思,说做这么多只怕她一个人吃不完,到时候过年还能换点豆腐。
张春桃一笑,只说自己虽然吃得不多,可是打算做一些送人,只怕这些还少了呢。
又问谁家还有多余的豌豆和黄豆没,她还想再买一点。
本地做酱,有做豌豆酱的,也有做黄豆酱的,还有做麦酱的,都不稀奇。
因此邻居几个女人也没多想,见张春桃出手大方,纷纷表示自家有多余的,一会子给她送去,价格绝对实惠。
张春桃也就都答应了。
拎着黄豆回家等着,没一会,就都上门了,各家都拎着布口袋,里面多多少少的都是。
这豌豆,是本地的叫法,其实应该叫蚕豆或者胡豆,没成熟的时候也是一道可口的菜,成熟后,磨成粉能做点心,不过乡下大多是留着蚕豆,用沙土炒熟来吃,或者煮熟了下酒。
第两百一十二章 王家的亲事
一一都过了称,最后是四五家给凑了十来斤的黄豆,五六斤的蚕豆,一时花了三十来个大钱出去了。
别的不说,几个婆娘看着张春桃一下子花出这么多钱去,眼睛都不眨的模样,忍不住都心里嘀咕。
不过面上自然是高兴的,自家这么一点黄豆和蚕豆,卖出去,数量不多,人家都不爱收,要么就价格很低。
往年都是实在卖不出去,换豆腐,或者炒来吃了的,也算是便宜了自己孩子的嘴。
难得今天居然都卖出去了,一个个嘴上将张春桃捧得快到天上去了,还生怕张春桃不会做酱,争先恐后地教张春桃。
那黄豆要用水先焖上一夜,第二天冲洗干净,然后再上锅蒸熟,捞出来冷了后拌上面粉,然后让它发酵。
这蚕豆却要先煮熟,然后放入冷水里浸泡,把外面的皮剥掉了,再煮熟捞出来,同样也是等它冷了拌上面粉发酵。
张春桃虚心的点头表示受教了,一面又看了看天色,提醒大家该做饭了。
这些女人们才想起这茬来,也顾不得其他了,拍拍屁股就往家跑,不然迟了,这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可都张嘴要吃呢。
等这些女人们走了,张春桃也不着急,慢吞吞的做了午饭吃完。
先将蚕豆,直接烧水将它煮熟了,又用冷水泡上,才慢慢的开始剥皮。
这是个十分耗时和费指甲的事情,剥得久了,这指甲和指头都疼。
还好下午那些女人们吃了饭,有两个跑来,见张春桃在剥蚕豆,也就都留下来帮着剥蚕豆皮,一边剥,一边说些闲话。
本来是想打听一下张春桃的情况,可张春桃三言两语的就将话题岔开了,倒是引得这两个婆娘说了不少自家的事情。
这两个婆娘,一个姓何,一个姓吴,都是这镇上附近人家的闺女,嫁到镇上来的。
她们家的男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一个在镇上一家山货铺子里当伙计,一个倒是在镇上打些零工,大多是给那些山货贩子帮忙上货,一年也就那几个月忙,平日里就寻点零碎的活计度日。
本来是说这过日子,还是要精打细算,也是提点张春桃的意思,独身一个人,能有多少私房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