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农门小辣椒 >

第240章

重生之农门小辣椒-第240章

小说: 重生之农门小辣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漕运内部人心浮动,人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有门路的,已经托人在京城打听,想找个门路。

    像杜爷这样的,虽然在青州颇有实力,可在京城却无人脉,就算拿着大把的银子,想砸出个门路来,都找不到机会。

    正发愁呢,贺岩主动送上门来,虽然话说得含糊不清,可对已经快病急乱投医的杜爷来说,不亚于救命稻草。

    杜爷想着,若真是张春桃的亲生父母家,也是京城的官宦人家,人脉肯定是有的。

    不求别的,只求张春桃的亲生父母家,能指条明路,或者能让签线搭桥,自然好处不会少。

    谷<;/span>;  而且就着这个机会,偷偷上京城,也不会惊动其他人。

    杜爷将自己的盘算,大部分是都说与了贺岩听,也是有一种直觉,当初自己在能不能继承黑虎帮的关键时刻,遇到了贺岩,才打到了老虎,最后靠着这个,老帮主指定了自己。

    如今,又到了自己生死存亡的时候,多年未见的贺岩又来到了自己身边,这岂不是上天的明示,昭示着贺岩就是他的贵人?

    他也知道贺岩的脾气,若是事先说清楚,这事情说不得还有得谈,可若是瞒着他,等到东窗事发,只怕什么都别谈了。

    果然,贺岩听了杜爷这话,脸色虽然冷淡了些,却没有把话回绝死,杜爷就知道,恐怕这事还有转机。

    估摸着还要回去跟弟妹商量商量?毕竟是要接着弟妹那亲爹娘家的人脉不是?

    这事说到这个地步,就不用再讲下去了,两人换了个话题继续喝酒。

    杨宗保和杜爷的几个儿子不喝酒,吃了饭菜就早早下席,都是半大的孩子,很快就玩耍到一起去了。

    只留下两人,杜爷才敢这么开门见山。

    正事说完,就说些闲话了,先是说了七爷那一干人如今的情况。

    朱老大夫妻已经被他们吓得六神无主,将那房契都交了出来,只求放过他们一家子,他们保证以后一家子都回老家去,再也不回青州府了。

    王掌柜那边,已经安排他去码头扛包卸货,他这个身体,当掌柜多年,哪里能吃得了这个苦,每天叫苦不迭,才几天功夫,就已经累得脱了相了。

    不过他倒是个聪明的,老老实实的也不敢抱怨,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还算省心。

    让他吃个教训,等事情消停了,再放他离开也就是了。

    至于七爷一行人,暗中盯梢的人,已经发现了,有两拨人在寻找七爷一行人的下落。

    而且已经打听到了他们这里来了,不过因为涉及到漕运和漕工,倒是颇为谨慎,还在观望。

    杜爷的意思是,迟则生变,若要上京城,还是早些的好,他也好安排一番,到时候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青州,让那些人继续留在青州折腾去才好。

    贺岩估算日子,当时他托付的是镖局带信回去,也是托付的这家镖局,将人给带回来。

    若是一切顺利,杨大春和赵嫂子,也就十来天就能到青州了。

    而李今歌那边派人来学了卤菜,其实也简单,卤料丢进去,掌握好火候时间也就是了。

    没几日,派来的那个人就已经学会了,卤出来的东西,跟张春桃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只有最厉害的老饕的舌头,才能尝到里头细微的不同。

    不过这千人千种手法,怎么都会有细微的不同,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配料方面,那是李今歌要操心的事情,还轮不到他们。

    肥皂生意那边,也进展顺利,张春桃已经去教导过一次如何制作肥皂了。

    钱掌柜东家安排的很谨慎,将制作肥皂分成了几个步骤,都是分开不同的人来跟着学的。

    如今产量出来了不少,看着青州城已经有几家的杂货铺子开始售卖了。

    开头虽然大家还有些抵触,可用过的都真香了。

    如今口碑相当不错,一传十十传百,谁家买过,没多久,附近邻居就都会来买。

    销量也很是可观了。

    这么看来,等杨大春夫妻一到,他们就可以准备上京城了。

 第五百七十七章 贺家

    话说杨家村。

    杨大春和赵嫂子从贺岩他们一起去青州赶考起,就一直悬着心。

    一会子担心他们路上安全不安全,数着日子,估摸着他们的行程该到哪里了。

    后来又担心贺岩他们到了青州,越临近考试的日子,就越是悬心。

    赵嫂子都少出门了,也就只早上出门去河边洗个衣裳,碰上村里其他婆娘问,也就只说担心儿子女儿和女婿呢。

    谁人不夸奖赵嫂子这个便宜岳母实诚?

    这些婆娘们跟赵嫂子关系好,也都愿意说两句好话,只说贺岩聪明,肯定能考过,到时候赵嫂子一家跟着沾光享福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这便宜的岳父岳母都这么担心,可贺岩的亲娘孟氏却跟无事人一般。

    因着贺岩和张春桃去了青州,加上孟氏也老实了许多,总是拘在家里也不是个事。

    贺二叔和贺三姑商量着,也就慢慢让孟氏每天能出门散散心了。

    孟氏这几日出门,自然也就有好事的婆娘来问,问若是贺岩考中了,那孟氏脸上可就有光,以后能跟着儿子享福了。

    孟氏却冷笑,说可指望不上,自己这个儿子可是给杨家生了,一心只向着杨家,连出门赶考都带着那杨家便宜小舅子,可比对他两个姐妹都上心呢。

    如今都这样,等将来发达了,只怕更不消说了。

    这话说得,一旁的贺三姑拦都没拦住,脸都绿了。

    说话的婆娘也没想到孟氏这么混不吝,说出这样的话来,倒是让她没法把话接下去,面上尴尬,心里却喊刺激!这些日子孟氏被关在家里,村里少了好多八卦。

    如今这孟氏一放出来,这好戏就有了。

    有心多撩着孟氏说两句,旁边的贺三姑也不是吃素的,见势不妙,只板着脸,说了一句,“桥二嫂子这是想儿子想傻了,说气话呢。好了,时候不早了,该家去做饭了——”

    说完,不等孟氏说话,硬拖着走了。

    回去的路上,说了孟氏两句,孟氏梗着脖子,涨红了脸争辩:“我说的难道不对?他到底姓贺呢,又不是没有亲姐妹,要拉扯难道不拉扯自家人,倒是上赶着拉扯那外头人去,他做得,我这个做娘的还说不得?”

    贺家三姑翻个白眼,懒得跟孟氏这种脑子不清楚的人多说。

    先不说这贺娟和贺娇两个姑娘,嫁出去了,可就不是贺家的人了,拉扯她们,不也是便宜了外头人吗?

    再者说了,那卤菜摊子本来就是人家张春桃的手艺,人家拉扯一下自己娘家兄弟怎么了?

    这事你儿子都没意见,你又能说啥?

    贺家三姑拿着贺岩和张春桃给的银钱,自然是偏着贺岩的。

    加上旁观者清,她看得清楚,这孟氏若不是贺岩这个儿子还算孝顺,她这样偏心两个闺女,拿儿子不当人,谁家能忍?

    这自从贺岩和张春桃去了镇上,如今又去了青州赶考,这么长时间,除了贺岩让人带钱回来,还管着她吃喝。

    谷<;/span>;  那两个闺女,可没见过人。

    贺娇也就罢了,那贺娟可是孟氏最疼的,恨不得把家都搬空了给她陪嫁,可除了三朝回门,这都成亲小半年了,也没见贺娟回来一次。

    人不回来也就算了,连托人捎带点东西都从来没有过,托人带信回来,也是告状说哥哥嫂子不好的,活脱脱一个搅家精。

    换个稍微脑子清醒一点,还能不明白?

    这两个闺女没一个能指望得上的,换做别人,不说立刻换副面孔来讨好儿子媳妇,好歹你说话行事也收敛着些吧?

    可孟氏却不,在她心里眼里,贺娟嫁出去不回来,那肯定是为了在马家立住脚啊,她当初可是说过了,让贺娟早日怀上孩子呢。

    这回娘家可不就耽误事么?再说了回娘家次数多了,婆家不得有意见?

    说到这个,就又怪贺岩和张春桃,都在镇上住着,也不见他们多拉拨一下自己亲妹子,天天把那杨家小子带在身边,给做衣服不说,还天天管着吃饭,岂不是帮着杨家养儿子了?

    既然能帮着养杨家的儿子,咋就不能养养贺家的闺女,还有几个外甥?

    贺三姑也是服气的,孟氏这脑子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她天长日久的,天天在她耳边念叨,养儿防老,现在能指望的唯有贺岩夫妻,就是装,面子也装好看点,为了以后日子好过些。

    孟氏愣是一句话没听进去,满心满眼里,就只有她两个闺女是命。

    将孟氏拖回家,贺三姑琢磨着明日得去跟贺二叔商量商量,对孟氏还是不能心软,这一出来一张嘴就生是非。

    眼瞅着考试已经考完了,贺岩肯定要在青州等着出了结果,才会回来。

    不说贺家和杨家,就是整个杨家村,其实也不少人心里惦记着。

    这日,村里突然来了个陌生人,在村口打听杨家和贺家。

    村里的小孩子将人先带到了贺家,贺二叔听说是青州府来人,就猜度着是不是贺岩那边送信来的,心里还在嘀咕,有什么大事,不能自己回来,还得先带信回来?

    将人请进来一问,果然是贺岩那边送的信。

    看贺二叔收了信,那人就问杨家,说也有信要送过去。

    贺家二叔没多想,知道杨家小子杨宗保是跟着去了青州的,估摸着也是有话要带回来,也就让自家小子带着人去了。

    自己打开信,让自家大儿子来念。

    他家大儿子也跟着念了几年书,识得几个字,念个信还是勉强能够的。

    信里话不多,只说了两件事,一件事是他们在去青州的路上遇到了贺林,贺林如今是青州府的推官。

    二呢,说他们青州那边发生了些事情,等青州那边放榜后,就会去京城一趟办点事,办完了才会回家。

    放榜结果到时候会让人带信回来,随信寄回来的还有一张十两的银票,说这是给孟氏和贺三姑的的生活费,然后将家里的田地都托付了贺家二叔,说若是秋天他们还没赶回来,还烦请贺家二叔帮着收割好,这一年的收成,给二成贺家二叔一家子当辛苦费。

 第五百七十八章 孟氏害怕

    贺家二叔看了这信,先是一喜,贺林居然如今成了青州府的推官大人,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官,可能在州府做官,那也是贺家全族的荣耀啊。

    对于贺岩要去京城一事,贺家二叔也是浑然摸不着头脑,不过他也没多想,琢磨着,是不是贺林看到贺岩出息了,让他去办事?

    不然贺岩又没去过京城,如何要去京城办事?

    这么想着,贺家二叔也就放心了,一面高兴的让儿子去买肉打酒,今天要好好喝上一杯,一面将银票给收好。

    贺二叔的儿子媳妇们,都围坐着听了这封信,又看到了那张银票,人人眼睛都直了。

    以前贺岩可没这么大方过,这可是十两银子啊!可见是因为如今在青州投靠了贺林,这贺林果然当官了就是财大气粗,贺岩跟着肯定没少得好处,不然这出手都是银票了?

    这银子他们捞不着,可听说了那秋天收成,可是分给他们家两成。

    大家都是种田汉子,心里有一本帐,大略估算了一下,贺岩家的田地,这一年收成下来,就算是两成,这小麦、水稻,还有各色其他粗粮作物,好不好的,也有两三百斤呢。

    这可是实打实的能落入他们口袋的,也算不少了。

    几个儿子媳妇,都琢磨着,以后伺候贺岩家的地,得跟自家一样精心才好,到时候收成越多,他们分得也越多不是?

    一时间,贺二叔家上下都喜气洋洋起来。

    很快贺林在州府做官的消息,就传遍了全村。

    里正听闻了,也拎着酒到贺二叔家来打听。

    孟氏虽然被关在家里,可贺二叔传话,说贺岩要替贺林去京城办事,一时半会回不来,不过给她们两人的生活银子已经带回来了,以后每个月让贺三姑去他家取来用就是了,不用担心。

    贺三姑也听说了贺林回青州府做官的事情,那也是高兴得不行,贺林这般有出息,可是贺家的福气,全家族都能跟着沾光呢。

    别的不说,这个消息传出去,这村里人以后对他们贺家的人,都要多加容让,以后贺家的人走出去,十里八乡都能抬头挺胸,无人敢惹了。

    说不得今年的税赋,就算贺岩不在家,那些小官吏也不敢为难他们了。

    这样贺家合族的大喜事,人人都高兴,独孟氏听了这消息,脸色发白,摇摇欲坠,一点喜色都不见。

    只勉强附和了两句,就说身体不舒服,回屋里躺着去了。

    贺家三姑也没多想,只以为孟氏心虚呢,毕竟她这样苛待贺岩,贺家二叔是隔房的不好说,贺林可是贺岩嫡亲的大伯,他若是替贺岩做主,孟氏只怕也要吃不了兜着走呢。

    心里越发感念起贺林的好处来,只想着以后有贺林看顾着贺岩,只怕孟氏也不敢再做妖了呢。

    却不知道孟氏压根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害怕!

    她回想起当年,贺林看她那个厌恶充满了杀机的眼神,若不是她后来生下了贺岩,又被误会贺岩是贺林的孩子,说不得她早就不明不白的就死了,坟头的草都有一人高了。

    如今孟氏通过滴骨认亲,认为贺岩是贺桥的孩子,若是,若是贺林知道了,以贺林的为人,会不会杀了她灭口?将当年的事情彻底尘封?

    孟氏到底是在李家当过丫环,知道这些大家子里,出了这样的丑事,为了不让秘密泄露出去,被人拿住把柄,直接让人死了说不出话来,才是最彻底的。

    就是贺林不出手,李家大小姐为了保全贺林的名声,也会出手的。

    以李家之势,想让孟氏死,那真是太容易不过了。

    当初贺林随着李家升迁,和贺家失去了联系,孟氏是最开心的,感觉压在头顶的大山都搬走了。

    可如今这大山又搬回来了,自己的生死就在别人一念之间,孟氏如何不怕?

    当晚孟氏就发了烧,烧得人事不知,用了不少土法子,后来又请了赤脚郎中,熬了两剂药灌了下去。

    孟氏也算命硬,又熬了过来,就是身子骨被烧坏了,精神气都被这一次发烧给烧没了,整个人病怏怏的,只躺在床上,这是后话。

    杨家这边,接到的却是口信。

    杨大春识字不多,贺岩又不想让别人看到信,只让这镖师跟他们夫妻说,说他们有事要去一趟京城,到底没出过门,心里没底,想请杨大春夫妻跟着一起去京城,一来有他们在一旁提醒帮衬,二来也想让他们夫妻跟着都去京城见见世面。

    又说让两人只简单收拾一下行李,跟着送信的人,一起到青州就是了。

    杨大春和赵嫂子听了这口信,没头没脑的,就让人去青州,实在有些拿不准。

    到底杨大春当年也是在外头跑过的,心里存疑,一面请那镖师喝茶,一面就问些贺岩夫妻和自家儿子的情况。

    那镖师也估计到了,怕人不相信,贺岩那边也有叮嘱,将贺岩叮嘱的话,也就跟杨大春说了,倒是对得上号。

    杨大春心里的那疑惑去了大半。

    终究是不放心,跟赵嫂子商量了会,想着若真有个什么,他们夫妻赶着去了青州,说不得还能想法子搭救。

    不然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