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农门小辣椒 >

第17章

重生之农门小辣椒-第17章

小说: 重生之农门小辣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户人家日子都过得不宽裕,可偏生又有规矩,带着东西进了别人家的门,都默认是给别人家带的随手礼。

    谁家有金山银山能经得起这样的抛费?

    因此就是嫡亲兄弟家互相串门,也很少带东西的。

    张春桃上山摘了梨,带回家自然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了,倒是赵氏还忍不住可惜:“你梨子都送回来了,现在还不快去何家?说不得还能赶上晚饭!你就算上山没为何家寻到那劳什子的药材,可好歹也为他家忙活了半日,怎么也该管一顿饭吧!先前可是说好了的,再说了,咱们家可没做你的饭——”

    张春桃哪里会去何家,只道:“娘,全婶子只是客套,不过是上山顺手的事情,哪里能吃人家的饭?再说了,娘说得对,爹娘和弟妹都在家吃糠咽菜,我这个做闺女和姐姐的,哪里能忍心坐在别人家吃肉喝汤?那岂不是不孝顺?我是万万不会的!”

    将赵氏先前的话都不动声色的给还了回去。

    赵氏被噎得难受,可要挑理又挑不出什么错来,只气得翻白眼珠子。

    只觉得这大丫头自从落水醒来后,这性子着实古怪了些,说话行事都不比以前听话了。

    不过她也只当张春桃这是因为被二丫推下水,要坏了她的亲事不高兴,心里还怄气,所以说话才夹枪带棒的,还处处针对二丫。

    想着这事情也过去几日了,这大丫头怎么气性这么大,还不依不饶了,哪里像一家子姐妹?

    心里直琢磨,大丫头脾气这么大,不依不饶的。如今更是仗着跟王家说亲,哄得当家的对她略微高看了一眼,倒是将她这个做娘的也不放在眼里了。

    这可不行!她得想个法子,怎么着治治这丫头,让她知道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小家雀再能,也飞不出她的手掌心去!

    想翻天,也得问她答应不答应!

 第三十九章 戳中软肋

    二丫在一旁听了,见张春桃不过三言两语就将本来要挨的一顿教训给化解了,心里哪里甘愿。

    眼珠子一转,忍不住就开口道:“大姐若真是要孝敬爹娘,就应该去何家,自己不吃,也要将那鱼肉和锅贴饼子带回来给爹娘和大宝吃,这才是真心孝顺呢,不然空口白牙,只说几句好听的话,不会是哄咱们吧?”

    她也不傻,这两日见张春桃有变化,说话行事与以前不同,总是让她吃瘪。

    下午张春桃不在家,她精心琢磨了半日,倒是看出一点门道来。

    张春桃也并没有其他的本事,不过是狡猾了些,会说话了些,开口闭口就扯虎皮拉大旗,把爹娘和大宝挂在嘴上罢了。

    若是论干活什么的,二丫自己知道,自己是不如张春桃能干的,不过那是她自己聪明,不会傻乎乎的跟张春桃一样,啥活计都干,比男人还粗糙。

    可是论说漂亮话,哄人,她自觉自己还是有天分,不输人的。

    再说了,她到底是爹娘的亲闺女,只要学了张春桃这一招,害怕爹娘不偏着自己?

    此刻说话,自然就用上了。

    果然,不说张大成,赵氏和张夏宝的眼神就亮了。

    张夏宝将剩下的梨子胡乱啃了两口,就要丢,见到旁边的三丫,顺手就塞给了她,也不顾手里还沾着梨汁,就抓着赵氏的袖子:“娘,我要吃鱼肉和锅贴饼子!”

    赵氏心疼张夏宝,自然什么都听他的,也觉得二丫说的对,立刻就吩咐张春桃:“我看二丫说的对,你没听到?大宝要吃鱼肉和锅贴饼子!你既然有心孝敬我跟你爹还有大宝,现在就去何家,多的咱们也不要,就将你该吃的那一份带回来就是了,想来何家也不好说什么吧?”

    “反正请人帮忙,哪里有不请吃饭的道理!你快点去,不然去晚了没了,饿了大宝,看我怎么收拾你!”

    二丫听到这话,忍不住就冲着张春桃露出一个恶意的笑来。

    倒是三丫,接过张夏宝塞过来的满是口水的梨核,因为最后两口他啃得着急,倒是还留了一点梨肉在梨核上面。

    三丫自己知道,就算是大姐从何家带回来鱼肉和锅贴饼子也轮不到她,索性也不去多想。

    握着那梨核,偷偷的后退了几步,然后拿袖子挡着,飞快的咬了一口那梨核上还没被啃完的梨肉,眯起眼睛细细的在嘴里抿着,不敢发出声音来。

    张春桃一挑眉,二丫什么打算,她自然看得清楚。

    赵氏和张夏宝的那点子小心思,也瞒不过她去。

    再看张大成倒是没发话,看神情还有点犹豫,估计是既想开开荤,又觉得有些丢人,勉强算是还有点羞耻心。

    还有这么一点羞耻心就好,不然真没脸没皮了倒是不好办了。

    因此也就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我是想着,咱们家素日里和村里其他家就没什么来往,虽然清净,可到底单薄了些。”

    “这老话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咱们家只有夏宝一个男丁,往日里他总说别人不爱带他玩。其他叔伯家的兄弟们,跟夏宝玩得到一起的也不多。”

    “如今我们姐妹三个还没出门,还能帮着夏宝,等将来都出门子了,夏宝也得有两个小伙伴不是?那何家有几个孩子,跟夏宝年纪差不多大,性子也老实,倒是极好的人选。”

    “只是咱们家跟何家没啥来往,就是想搭关系都搭不上。今儿个难得的机会,全婶子找我帮忙,我就琢磨着,若真能帮上,让何家欠上咱们家一个人情,以后托何家那几个孩子,多多护着咱们夏宝,岂不是两全其美。”

    “不过,娘说的也是,都是为了夏宝好,我到底年轻没经过事,考虑也不周全。既如此,我就厚着脸皮去何家试试,看能不能要点鱼汤和饼子回来,让夏宝尝尝鲜——”

    说着叹了口气,就要出门。

    眼角却瞟向了张大成,果然张大成的脸皮抽动了几下,神色有变。

    要知道,张春桃这番话里,点出了张家如今的现状。

    张大成当初和赵氏成亲后,因为不得爹娘喜欢,将他们分了出来,爹娘跟着兄长养老。

    两人多年无出,张大成的爹娘十分厌恶赵氏,又因为赵氏,跟张大成也有了罅隙。

    赵氏也不喜欢这看不起她的公婆,每年说好的孝敬,也被她用各种借口给赖掉了。

    张大成的爹娘和兄长因为这个,闹了不知道多少年,情分早就闹得没了,如今就差明着断绝关系了。

    也就逢年过节的时候,张大成一家才去给爹娘拜个年,连留个坐都不会,就扭头回家了。

    张大成的几个嫂子更是怨气十足,叮嘱家里的孩子,不许跟张大成一家来往。

    张夏宝虽然说有堂兄弟,张家在八角屯也有不少族人,可因着爹娘的关系,张家的孩子都不怎么搭理他。

    再加上赵氏和张大成不太会做人,家里本来又不宽裕,所以她当家就极为抠搜。

    村里的人情来往,不管人家请没请她,她都要去。

    人家随礼多则几个大钱,或者几个鸡蛋,一块布,一把米什么的。

    可赵氏,每次都是从自家菜园选上一样老得都啃不动的青菜什么的去随礼,这也就罢了,你随礼少,就该识相点,要么只去一个人,要么不去人吃酒席。

    人家也不会见怪!

    可赵氏不!每次都和张大成,带上张夏宝,一起去吃酒席。

    这不是占人家便宜么?

    一颗老白菜,就要带上两三个人吃上一顿,就算人家酒席没有大鱼大肉,这馍馍总是能管饱的,岂不是亏大发了?

    时日久了,谁不知道,这就是带上一颗老白菜,去混饭吃的?

    都是乡里乡亲的,很多都是一个家族的,真拉下脸来赶人走也不好,毕竟人家来,也是添个人气,若要闹得不愉快,也晦气不是?

    可不赶人走,看着他们一家子,两三口坐在席面上,礼没随,饭菜倒是不少吃,还挑三拣四,谁心里不怄气?

    因此这一个村的,都不怎么待见张家,倒是因为张春桃她们三姐妹从来不去,还略微好些,就这,张家三姐妹也没少听闲话。

    更不用说张夏宝天天在外头玩,自然听了更多。大部分的孩子自然也不爱跟他玩,瞧不起他。

    张大成对几个闺女从来不多花一点心思,可张夏宝是他的心肝宝贝大儿子,也是他唯一的根,自然是放在心上的。

    这庄户人家里,没儿子会被人欺负,儿子少了也一样。

    不然有事,别人家出来四五条汉子,自家只有一个,岂不是只有被锤的份?

    好在他们家虽然不招人待见,可到底张家人在八角屯人数不少,小事不会管,真出了大事,张家人为了自家的面子,也不会真不管。

    所以张家虽然不太招人待见,可到底他们家也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大家也就是觉得他们爱占小便宜,懒得搭理罢了。

    因此张春桃这话,是真的戳中了张大成的软肋,眼看张春桃就要出门路了,立刻断喝一声:“给劳资回来——”

 第四十章 一拍即合

    张春桃麻溜的收住脚,转身就回来了,那就等着张大成说这句话呢。

    不过面上还是一脸的无辜:“爹,我回来了,你还有啥吩咐?”

    张大成勉强挤出一点带着狰狞的笑容来:“爹刚才想过了,还是大丫你考虑的周详!咱们张家虽然日子没何家宽裕,可也不是那低声下气的人家。”

    “今儿个去何家要了饭菜带回家,传出去后,以后咱们家怎么出去见人去?只怕人人都要笑话咱们家人,为了一点吃食,几十年的老脸都不要了!你们丢得起这人,我可丢不起这脸!”

    “你娘是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心里没半点成算,你别听她的。就呆在家里,一会子让你娘给你拿两个番薯,你垫垫肚子也就是了。可别去何家丢人,听到没有!”

    “不仅是大丫,还有你们,谁要是今儿个敢跨出这个门槛,看劳资把他的腿不打断!”

    到底是要面子的人,张大成不肯承认先前自己也有些动心,自然将这黑锅都往赵氏头上扣。

    赵氏听了自然不情愿,尤其是张大成居然还要单独给大丫两个番薯,这臭丫头也配吃?

    倒是想张嘴反对,对上张大成冷嗖嗖的眼神,到底怂了。

    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屋里,开了粮食的橱柜,选了半日,才挑了两个瘦巴巴的番薯出来,丢给了张春桃。

    张春桃也不嫌弃,能有这两个番薯已经是意外之喜了,当下接过番薯,进去灶屋里,又在还没熄灭的灶膛里添了根柴火,将两个番薯给埋了进去。

    然后洗了手,检视起晒了一日的棠梨树叶子来。

    经过一日的日头暴晒,昨日还碧绿的叶子,已经变了颜色,水份已经被晒得差不多了。

    照着这个情况,只要再晒上两日,应该就可以了。

    因为担心二丫使坏,张春桃倒是将所有的叶子都检查了一遍,还闻了闻,就怕沾染上什么味道。

    还好因为张大成惦记着这事,下午出门干活前,还吩咐三丫看着,不许二丫靠近。

    倒是并没有问题。

    这才放下心来,将这些棠梨树叶子都收集起来,端到屋里去放着,又怕有老鼠蛇虫爬了,还寻了个筐子罩了起来。

    忙活完这一切,张春桃再到灶膛里去一扒拉,将那焖烧好的番薯扒拉出来,在二丫和三丫羡慕渴望的眼神中,颠着回屋去了。

    这番薯按理说,留到以后说不准能救命,可家里二丫虎视眈眈,估计是留不住的,索性烤了但宵夜吃,也补补身子。

    到底是吃了兔肉的原因,身子比昨日就更精神了些,躺在床上一遍剥着番薯吃,一边将脑子里的那个计划又琢磨了几遍,这才睡去。

    因着有张大成的这话,张春桃接下来两日就没出门,只在家安心晒着棠梨树叶子。

    两日过后,那棠梨树叶子就跟她小时候喝过的茶叶没什么两样了。

    烧了一锅水,丢进去几片叶子焖了一刻钟,果然揭开锅盖,就是一锅颜色发红的茶水了。

    这茶水要晾凉了才好喝,清热祛火。

    张春桃洗出来一个干净的木桶,将那茶水都舀进桶里,放在屋檐下等着它晾凉。

    中午时分烧的茶水,到了下午张大成从地里回来,这茶水温度刚刚好。

    一进门,张春桃就喜气洋洋的献宝一般,端了一大碗凉茶来,递到了张大成面前:“爹,你快尝尝——”

    张大成接过粗瓷大碗,看着红亮的茶汤,再闻了闻,虽然没有茶叶的香味,也有几分树叶子的气息。

    这茶汤一入口,就忍不住一气一碗喝干了。

    张大成只觉得浑身舒坦,那身上的热气,一下子就消除了大半,喉咙也舒服,没有喝凉水那么噎着,更没有怪味。

    要知道这庄户人家,一般就一口锅,既要做饭,又要炒菜,还要煮猪食。

    讲究的人家,烧水的时候,会将锅洗刷干净,烧出来的水,就没有怪味。

    不讲究的人家,随便刷两下锅,烧出来的水,不仅飘着油花,有的还有带着没刷干净的菜叶子呢,跟刷锅水也没啥两样。

    张大成虽然没见过什么世面,可这喝到肚子里去,人舒坦不舒坦,他还是知道的。

    没忍住干了两碗这红亮的茶汤,再用帕子擦擦手和脸,往树下一坐,一点凉风吹进来,吹干了身上的汗水,一天的劳累和疲惫似乎都消失了一半。

    缓过来气了,张大成立刻意识到了这是个好东西,眼睛顿时就发亮了。

    一旁的赵氏和二丫还有三丫,下午也都偷偷趁着热喝过了,热热的茶喝下去,浑身毛孔都打开冒汗,出了一身汗,也是浑身舒服。

    三个女人家也知道这是个好东西。

    赵氏对张春桃的态度忍不住都和气了两分,二丫的红眼病还没好,又添重了几分。

    看着那一桶茶汤,再看张春桃镇定的模样,心里那个憋屈,别提了有多难受了。

    “大丫,这就是你说的那凉茶?这就算成了?这凉茶能不能卖出去?”张大成坐下来后,一连串的问题就丢了过来。

    一双眼睛更是看着檐下收好的那棠梨树叶子不动,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张春桃点点头:“这就是我说的那凉茶,我觉着这味道应该是成了。能不能卖出去,要不明天一早,我带上些去镇上问问?”

    张家除了张大成和张春桃,都没人去镇上卖过东西。

    为啥,开始张春桃寻回来山货,都是赵氏把着去镇上卖,每次都卖得比别人钱少,不是被挑剔品质不好,就是压价。

    赵氏在家里几个闺女面前挺厉害的,在镇上山货店伙计面前,那是屁都不敢多放一个,人家说多少就是多少,连帐都不会算,给多给少都不知道的人,只知道能卖到钱就不错了。

    还是后来张春桃跟着背山货去镇上,那家山货店伙计又哄骗赵氏,被她发觉了,据理力争,倒是多要回几文大钱。

    从那以后,张大成就不让赵氏去卖山货了,都交予了张春桃。

    因此这话问得,其实就是让张春桃到镇上找买家去。

    张春桃正好也要去镇上摸清楚一下状况,两人这也算一拍即合了。

 第四十一章 有一句MMP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计议已定,张春桃也不假其他人的手,一个人将这些晒干的棠梨树叶给用洗干净的布袋子装好,放在了自己睡的柴房里。

    因为第二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