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宠又给我开挂了-第4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师坐下来,摆开了器具开始煮水烹茶,孙大人以前一直觉得,这些茶道之类多半也都是附庸风雅,但是国师这样一位气质如高山白雪的美人,坐在泥炉边细致为你布茶,真的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这种意境便是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着也充满了美感。
两人喝了茶之后,国师才开口问道:“孙大人有大志向,东土皆知。能否请孙大人告知,你接下来的计划?”
孙长鸣把玩着茶杯,薄胎青花瓷,杯身如玉,透光可见,青花勾勒的浑然天成,颇有大家风范。
国师笑道:“都是我亲手烧制的——我之前说了,痴长了几百岁,有许多闲暇的时光,摆弄这些没什么大用处的物什。”
孙大人苦笑,果然刚才那一句“小生”还是被记恨了。
“国师想知道什么?”孙大人索性单刀直入:“是想要确认桑岛是否在我大吴征讨范围内?”
国师不慌不乱的泡着茶,也很坦诚:“确有此意,知道了孙大人下一步的计划,咱们才好谈下去。”
她的玉手伸过来,又给孙大人续了茶,才道:“桑岛这千年以来,不甘心蛰伏于大吴之下,从我师尊开始一直到本国师,都在努力想要逆转桑岛国运,千帆过海征反大吴!”
“桑岛地狭,国民自古憧憬东土大陆。在我们的眼中,东土广阔富饶得天独厚,占据了此等宝地,自当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可是大吴不珍惜,我们自然也就起了觊觎之心。”
孙大人不知该说什么,自己足够直白,可是国师更加直白。
国师停下了手里的事情,端庄而坐,便代表了整个桑岛:“不过大吴出了孙大人,本国师看不到反征东土的希望了。”
“我们之前有奢望,但并未能够付诸行动,虽然两国之间多有龃龉,可也不能算是罪无可恕吧?”
孙大人问道:“国师到底想要说什么?”
国师道:“从我师尊开始准备,到现在千年时光,桑岛攒下了三百丈巨舰六百只,各式舰船过万。
本国师一言可以调动第六大境八人,修军二十五万。还有许多民间宗门、帮派,背后实际上也是本国师支持,只要半年时间,就会多出至少十位第六大境和五十万修军。
整个桑岛极限状态,至少可以出动三位第七大境、十八位第六大境,以及百万修军!”
国师看着孙长鸣,认真说道:“这些东西,孙大人若是想亲眼验证,本国师现在就可以带你去。”
孙长鸣一摆手:“不必,国师开口本大人自然信得过。数量不少,但也不算很多。”
听着很唬人,但是真想要凭借这些力量征服大吴那是痴人说梦。百万修军听起来很多,但这些力量想要真的占领大吴一郡都有些吃力,更别说大吴全境了。但这已经是桑岛极限的动员力量了。大吴朝历史上从皇帝到臣子,都只把桑岛当成是癣疥之疾,也正是这个原因。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桑岛真敢动手,而且如果真的开战,东海各郡必定一片糜烂,便是无法威胁到整个大吴朝,沿海百姓也要经历一场惨痛浩劫!
但国师有一点没说错,不管桑岛有多大的恶意,都还没有真正实施。
国师继续说道:“孙大人可愿意真正的接纳我桑岛?”
孙大人颇感意外,听明白了国师的意思,但事情太大孙大人竟是不敢确信:“国师的意思是……”
“桑岛是岛民的桑岛,不是国主的桑岛,这一点上,本国师和国中贵族、藩主的认知,一直都是不同的。”国师看着大海,无边广阔浩渺:“桑岛若是真心投效,大人能否保证对桑岛和大吴的子民一视同仁?”
国师留给孙大人考虑的时间,自己继续说道:“桑岛先祖曾经有过真心投靠的意图,那个时候还不是大吴呢。可是东土之主看不上桑岛弹丸之地,呵呵。”
孙大人就明白了,东土之主一向自认正统,富有天下,除了九巫妖廷之外,就连北原三十六部也不大放在眼里,区区桑岛就算是国主上表求册封,也从未想过纳入自己的版图,主要是觉得“亏本”。
那地方在朝堂诸公看来,又收不上多少赋税,纯粹是个累赘。
而对于普通的桑岛百姓来说,一定是希望能够并入大吴的,在他们的心目中,大吴是真正的“天朝上国”,如果可以他们都愿意迁入大吴生活。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桑岛统治者的心理早已发生了变化:并入大吴,哪有吞并大吴划算?
但毫无疑问,国师是站在普通百姓这一边的。
孙大人低头思忖,很久没有说话,国师也不打扰他,安静地泡茶。孙大人喝了五杯之后,方才抬起头来,道:“很遗憾本大人不能答应国师。”
国师诧异,这与她的预料完全相反!按说孙长鸣没有拒绝的理由,桑岛的实力至少足以扰乱大吴沿海,孙长鸣有大志向,要覆灭九巫妖廷,要远征红夷蛮种大陆,甚至可能想要以东土为根基,一统八荒世界!
这个时候应该是尽可能的收拢有生力量,减少内耗才对。
孙大人进一步解释:“国师说一视同仁,但实际上说了这句话,在国师心中就已经将两国子民区分开了。将来我大吴有用到桑岛的地方,只要桑岛出现死伤,国师怕是都会觉得本大人是故意牺牲桑岛。
一次两次,国师可能会选择隐忍,可是次数多了,不但国师不满,桑岛内部也会群情激奋,造反是必然的结果,到那个时候,大吴会被桑岛从背后捅一刀!”
如果接纳了桑岛,将来远征红夷蛮种大陆,桑岛必须要派出军队参加。那样的大战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便是同一个国家,还会因为将领之间的私怨、争抢战功、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互相坑害,就更别说大吴人和桑岛之间了。
孙大人其实不是真的拒绝国师,但是丑话说在前面,这些事情一定要想办法杜绝。
国师微微点头:“大人考虑的长远,容我想一想。”
第598章 天女宗
孙大人和国师的第一次“和谈”没有讨论出结果,但国师出人意料的送给了孙大人一枚碧玉令牌——令牌上以精湛的手法雕刻出一片海波,半空中漂浮一座小岛。
只要手持这令牌,心念一动便可以传送到这座岛屿上。岛屿乃是国师的“私人领地”,孙大人来了国师便会心有感应,过来与孙大人继续商谈。
可是孙大人接了这碧玉令牌之后吧,就总觉得有些古怪:就好像专门准备了一个地方,跟国师私下相会似的。偏偏他孙长鸣手中,还没有类似的地盘,私会的地点都是国师准备的。
这要是在孙大人上一世,可不就是阿姨专门买了一栋房子,给他准备着?
孙大人离开的时候,满心都是这样古怪的念头。但是对于双方的和谈,坦率来将孙大人并不看好。这是人心的问题,人心往往是最难捉摸的。大吴朝和桑岛之间,只能有一方退让,自认吃亏,绝无可能做到双方都完全满意。
而国师对于第一次谈判毫无建树,倒是并不气馁,这等大事三言两语解决了,那才不正常。若是凡夫俗子,这个时候只怕就会心生怨怼:我桑岛愿意放弃准备了千年的计划,归顺你大吴朝,你们却还挑三拣四?
可国师不会有这种心理,既然多次验证之后,已经判断桑岛绝对大吴朝的对手,那么就不要再有那些怨妇一般的心思,如何为桑岛争取最合适的条件,才是国师要考虑的问题。
不抱怨、只努力。
国师心中也知道,退让的必然是桑岛,国师只是想尽可能的少一些牺牲。
孙大人原本的计划是处理了真龙水宫的事情后,直奔重虚天路,继续攻略红夷蛮种大陆。不过原本的计划需要改动一些侧重点:暂时不要动落日国,给落日国保留足够的力量,才能继续牵制大周教。
除了席兰国外,进一步将大吴的影响力,渗透到罗德国中。
国师忽然提出了归顺和谈,孙大人改道返回氓江都司,毕竟桑岛若是真的归顺,孙大人原本的计划等于是提前完成了一大步。甚至可能需要孙大人亲自进京,跟吕广孝老大人,和柳值大人仔细商谈一次。
至于说本国皇帝就在氓江都司……跟那个废物能商议出什么字丑寅卯来?
走到半路上,孙大人忽然心有感应,【九界天】悄悄又联络自己了,孙大人还以为她又要给葡萄儿子争取什么好处,却没想到这一次,九界天告诉了孙大人另外一个消息。
孙大人听闻之后,脸色阴晴不定,谢过了【九界天】之后,一直到返回氓江哨所,都显得心事重重。
……
皇帝在氓江都司附近玩耍好几年了,京师中一直有朝臣不断上书,措辞激烈的劝谏陛下回朝,但是皇帝自己不想回去,谁说都没用。
不过皇帝自己这段时间觉得有些无趣了,他做事情本来就没什么长性,能够在铜棺峡中钓了几年的鱼,完全是因为这项运动的确让人上瘾。
但是皇帝最近渐渐觉得,铜棺峡中的各处水域,都已经被朕征服了,朕应该去别的灭域中看一看,那些灭域的大江大河,一定有更新奇的鱼儿。
皇帝露出了这个意思,身边的众人却是吓了一跳:您可别作妖啊,铜棺峡灭域已经被孙大人完全攻略,您在这里面玩耍,孙大人安排的力量完全可以确保您的安全,您去了别的灭域……万一出点事儿,身边的这些人可都是株连九族的下场!
但是这些人又怎么劝得住皇帝?皇帝到现在还没有离开铜棺峡灭域,完全是因为他心中也有点逼数的,灭域凶险,若是没有强大的护卫力量,他也不敢贸然进去。
皇帝知道皇室有两位第七大境,但是老祖宗必然是要坐镇京师的,那就只剩下了大宗正赵继宗,可是他传召赵继宗,大宗正却总是找些借口推三阻四不肯过来,皇帝不知道赵继宗已经找到了皇位合适的接班人——五皇子——对他这个皇帝也就不那么看重了。没有第七大境保护,皇帝还是有些害怕的。
另外,皇帝想离开氓江都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乃是他最近色心渐起,可是在氓江都司里,他跟孙大人提了几次选秀女的事情,都被孙大人敷衍过去。
皇帝还曾想过将水灵华收入后宫,跟孙长鸣说了之后,也没了后文——没多久水灵华就晋升第六大境了,也让皇帝有些不满。
说到底皇帝跟孙大人之间一直“相处融洽”,不是因为皇帝变得贤能了,完全是孙大人能陪着皇帝玩耍,没钱的时候孙大人还能帮他搞钱。
可时间长了,两人之间必有龃龉。
这一天,皇帝在铜棺峡灭域中钓了一天的鱼,回去的路上却被几头六阶妖兽袭击,保护皇帝的强修们手忙脚乱,难免出了纰漏,有一位温柔熟美的女修忽然从天而降,竟然是第七大境的修为,抬手便镇压了妖兽,拯救了皇帝。
皇帝邀请对方一同回行宫,当晚女修便住在了皇帝的寝宫中,第二日皇帝传旨,册封女修为“英妃”。关于这位英妃的来历,皇室给出的解释是:隐世宗门的强者。
该宗门名为【天女宗】,已经封闭山门数千年,最近因为源复苏,刚刚重新入世,便出手救了皇帝,此乃“缘分”!
纳了英妃之后,皇帝接连十几天都没有出去钓鱼,整日和英妃在行宫中嬉玩,大约就是大吴朝市井中,非常流行的那些春宫绘本描绘了什么,他们就玩了什么。
十几日之后,英妃发了灵符出去,将自己宗门的晚辈也招揽了过来,十几名年轻美貌的女子,作为英妃的属从女官,也住进了皇帝的行宫里。
英妃知道皇帝想要离开氓江都司,便大力支持。以前皇帝不敢走,现在有了第七大境的英妃随行,还有什么好怕的?皇帝立刻传旨摆驾,北上而行目标是另外一处大吴朝的著名灭域【兀厄山海】。
这一片灭域中同样暗藏虚空,广阔无比,里面有山有海,妖兽怪异横行,危险程度比起铜棺峡犹有过之。
消息传开,朝堂哗然!
皇帝你在外面飘了好几年不肯回京,终于要挪屁股了,你居然不是回京,而是去了更危险的一处灭域……
从朝臣到宗室一片慌张,各种劝谏的奏折雪片一般飞来,皇帝看都不看一把火烧了。朕有英妃伴驾,何惧之有!
吕广孝老大人、太后、赵继宗等人,纷纷给孙大人来了书信,请孙大人无论如何要想办法将皇帝留在氓江都司。
氓江都司有孙大人看护,皇帝还算安全,要是去了【兀厄山海】……凶多吉少啊。
孙大人也是第一时间就去行宫求见,可是这一次皇帝连见都不见他。当初水灵华区区第五大境,你都不舍的给我,哼,现在朕有七境贵妃了!
孙大人“想方设法”,可是皇帝就是不见他,孙大人只好给吕广孝老大人他们回信:下官总不能强闯行宫吧?
于是皇帝终于还是走了,还把孙大人原本准备用作主力战舰的飞车行宫也全都带走了。给太后准备的那一座飞车行宫,被皇帝分给了英妃。只不过英妃一般都在皇帝身边,很少回自己的飞车行宫罢了。
皇帝北上的路途中,还有一道道圣旨颁下,英妃的门人并无半点功劳,却都被封了重要的官职。这些人本身修为极强,带着圣旨上任,若有不从便直接出手!大吴朝各地一片动荡,地方官员敢怒不敢言。
也不知道是不是皇帝对孙长鸣怀有忌惮,这些新封的官员,都在大吴朝的北地,基本上是皇帝一边走一边封官,避开了孙大人的势力范围。
可是梁玉指难受了,她执掌北狱镇抚司,这些人全都在她的地盘上。梁玉指又没有孙大人的那种底气,敢于抗旨不遵,顶多也就是暗示一下下面的人,想办法架空这些【天女宗】的新官。
不过随着天女宗进入北地官场的人越来越多,她们本身实力不俗,又彼此呼应,渐渐形成了一股势力,梁玉指大人也无法随意拿捏。
“你真不管吗?”梁玉指跟孙大人抱怨,孙长鸣两手一摊:“我能怎么办?他是皇帝,抗旨不遵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梁玉指跺脚而去。
几个月之后,皇帝行驾终于抵达了【兀厄山海】灭域外,这一路上沿途的地方官员被折腾的苦不堪言,很多官员为了迎接皇帝,跟地方的大族、豪商借债,才凑够了银钱满足皇帝的要求,这些债务今后只能想方设法刮取民脂民膏还上了。
而皇帝到了【兀厄山海】之后,便立刻下旨,要在此地兴建一座规模宏大的行宫。当地的官员已经绝望了,您在氓江都司的时候,怎么不敢提建行宫的事情?合着我们梁大人好欺负是吧?
皇帝在氓江都司的时候,一直都住在飞车行宫里,也足够宽敞奢华,可是时间长了皇帝有些喜新厌旧。
而且现在身边有英妃相伴,皇帝就觉得自己能行了,谁敢不听朕的话,英妃帮朕诛他九族!
皇帝要修行宫,地方上没钱就跟朝廷要,朝廷里面吕广孝老大人不愿意把钱花在这种地方,就上书给皇帝劝谏,皇帝不听一面催促户部给钱,一面对地方官员施压,总之各方扯皮,搞得一地鸡毛。
不管怎么样,行宫的建造已经提上了日程,老大的一片工地是开建了。
皇帝等不及行宫,先带着英妃闯入了【兀厄山海】,这次身边有美相伴,皇帝可不光是钓鱼了,有时候钓着钓着,就把鱼竿丢在一边,然后下旨随行的官员、护卫回避,自己抱着英妃就滚到了草丛里。
这事儿皇帝身边的内官也有相应的章程,比如说要在地上铺上黄缎、搭起帐篷之类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