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宠又给我开挂了-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值脸色一变,立刻查看那只玉匣,果然发现三件至宝中,有一枚特殊的印玺!
巫祝老妪颔首道:“此次同桑岛和做的计划中,桑岛的目标是大崎勾玉,北原三十六部的目标,正是这一枚前朝玉玺。”
孝明太子是数千年前的人物,此事乃是一段皇室丑闻。当年的真宗皇帝一直无所出,他与当时的皇弟永王感情极好。据说真宗皇帝曾经口头对永王许诺,立永王为皇太弟,自己归天之后永王便是新帝。
可是这件事情,却不知为何始终没有以诏书的形式确立下来。
结果真宗皇帝驾崩前几年,忽然生出了一个儿子!他驾崩的时候这个皇子只有六岁,永王带兵入宫,自立为帝!
关于真宗皇帝要传位给自己的事情,永王请出了当时的太后,也就是真宗和永王两人的生母作证。
为了安抚群臣,永宗皇帝册立真宗皇帝的儿子为“孝明太子”,表示自己驾崩之后,皇位会还给大哥的儿子。
但是他坐稳皇位之后,十几岁的孝明太子便薨了……
这件事情史书上讳莫如深,但是几千年来,始终有传言当年孝明太子未死,有忠于真宗皇帝的臣子,暗中将孝明太子接出宫,并且用容貌和孝明太子极为相似的自己亲生儿子,替死太子!
所以大吴朝各地,每过一段时间,总会冒出一股打着孝明太子旗号的人揭竿而起。
而大吴朝的传国玉玺,原本得自于前朝,孝明太子失踪的时候,这一枚传国玉玺也跟着失踪了。
朝廷另外制作了一枚新的传国玉玺,但是过了千年,不知怎的前朝的传国玉玺又被找了回来!朝廷低调处理了此事,知道的人并不多。
但是朝廷也很尴尬,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彻底毁掉前朝玉玺永绝后患,但是前朝玉玺作为大吴朝的传国玉玺也有万年时间,本身和大吴朝的国运纠缠极深,一旦毁去必然会导致大吴朝天灾连绵祸患无穷。
于是朝廷只能将前朝玉玺封存于国库秘府中,以“玄天流金”浸泡封印,配合其他各种布置,可以将前朝玉玺上凝聚的国运,慢慢转移到如今的传国玉玺上。
这个过程极为缓慢,怕是还要几千年的时间。
北原三十六部盗走前朝玉玺,若是交给孝明太子的后人,还真有可能让大吴朝境内,出现“双龙在天”的局面,大吴朝一旦因此彻底陷入内乱,北原荒族定然可以趁虚而入。
柳值气得不轻:“如此国朝机密,怎会泄露给北原知晓?朝廷中有大奸臣!”
孙长鸣对大吴朝皇室这些狗血的事情,是狠狠的吃了一波瓜。但是他更关心的,是玉匣中的第三件东西。
这是一只朴拙的石锥,孙长鸣看到这东西的第一眼,就被深深的吸引了,心中升起一种明悟:古老年代的人族大圣之宝!
柳值也看到了这件东西,脸色变得轻松起来:“竟然是这一只【贝锥】,这倒是好办了。”
孙长鸣伸手轻轻握住了这件大圣之宝,掌心感觉如玉般的温润,自己和这枚【贝锥】之间仿佛“血脉相连”,有一种玄之又玄的感觉。
他询问柳值:“大人,这件宝物到底是何来历?有什么威能?”
柳值说道:“此宝乃是古老年代一位人族大圣的器物,却并非作战之用,而是用来制作贝币,对某种特殊的贝壳进行修整、钻孔——正是这位大圣,教会了人族使用钱币。
这件圣器因此便凝聚了某种高位规则,它虽然不能直接用来战斗,却可以用来制造【贝币】,去雇佣异虚空中的某些神秘存在,帮助自己战斗。”
孙长鸣眼睛一亮,我们的老祖宗,这么早就发现金钱才是世间最强大的武器!
柳值立刻又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你别高兴太早,这件圣器已经陷入沉寂数万年。”孙长鸣一愣,圣器“沉寂”的概念他是知道的,简单来说就是圣器忽然“失效”了。虽然仍旧保留着某些圣器的属性,比如几乎不可能被毁坏,可是无法发挥出原本的威力。
历史上圣器沉寂的情况极多,尤其是天轨逆变、三荒隐匿之后,高阶法器不断跌落,圣器接连陷入沉寂。
但是从沉寂中复苏的圣器,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过。
“而且,”柳值继续说道:“传说即便是在天轨逆变之前,这一枚【贝锥】也是众多圣器中最难使用的。需要满足各种苛刻的条件,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找到一种名为【瑶贝】的贝壳——只有这种贝壳可以制成贝币,但是这种贝壳同样绝迹数万年了。”
孙长鸣皱了皱眉头,自己和【贝锥】之间血脉相连的感觉,让他有信心可以唤醒这件圣器,但是【瑶贝】这种东西,他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可是这样一件大圣之宝,岂能平白放弃?孙长鸣还是很满意的收了起来。柳值则是轻轻摇头,这第三件宝物,是巫祝老妪偷偷拿出来的,本来准备中饱私囊,恐怕老妪也没想到,冒了那么大的风险,却只是拿出来了一件沉寂圣器。
【贝锥】能够放入国库秘府,更多的是因为“大圣之宝”所代表的意义。
柳值最后问他:“这件事情,你准备怎么收尾?”
孙长鸣将自己的计划如实说了,柳大人皱了一下眉头,摆手道:“罢了,就按照你所想的去做吧,不过那些反臣既然是你挖出来的,就交给你解决了。”
“属下遵命。”
……
京师民众本来觉得这一次北冰圣女选婿的故事,是个大团圆的结局:我大吴朝最出色的天骄孙长鸣大人抱得美人归,郎才女貌神仙眷侣。
结果北冰圣女忽然袭击总司衙门,还对整个京师宣称:打赢我才能娶我。
到了这一步,大家还是笑呵呵的看戏,觉得这是人家“夫妻”之间的情趣。诚然也有一些老学究觉得北冰圣女这样不给“夫君”面子,有违女子“三从四德”的道德准则,但普通百姓可不管这些,市井当中有的是耙耳朵。
可是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朝天司在战后宣布,北原使团包藏祸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竟然盗窃我大吴朝的国库秘府,偷走了三件镇国重宝!
好在孙长鸣大人并未被美色蒙蔽,一面同北冰圣女虚与委蛇,一面暗中调查,最终彻底粉碎了北原荒族的阴谋,斩杀了匪首北冰圣女,捉拿了使团中大部分罪犯,但有一名北原巫祝,凭借诡秘的巫术带着有一件宝物逃出了京师,朝天司正在全力追捕!
京师中一片哗然,怎么一件喜事,最后办成了丧事?
而孙大人又亲自出手,抓捕了北原使团——人们忽然记起来,上一个抵达京师的桑岛使团,也是在孙大人手中全军覆没……于是在民间,孙大人又有另外一个称号“使团灭绝者”!
京师中的说书人们,又将这个案子的整个过程,编写出来一出传奇故事,当真是曲折离奇光怪陆离,让听众们欲罢不能。
各处茶楼中,每每醒木落下,归结于一句“且听下回分解”的时候,就会响起一片叫骂声,什么瓜子壳花生壳全都朝着说书先生脑门招呼。
说书先生们狼狈而走,心中却是乐开了花。他们本来是听从朝天司的密令来做这件事情,现在却有许多机灵的说书先生,主动找到朝天司,表示想要将前次桑岛使团的案子,也变成了评书故事,最后双方协商之后,索性由朝天司方面,提供了大量“素材”,请说书先生们,编纂了一部长篇评书《孙公案》!
《孙公案》在京师经久不衰,并且慢慢传播到了大吴朝各地。而孙大人还活着,便不断有新的案子编入这部评书,这都是后话了。
朝廷中,得到了关于北原使团案件的卷宗中,细节详实、证据完整,被盗走的三件重宝,前朝玉玺和大崎勾玉都被追回来,但是巫祝老妪带着【贝锥】逃走了,朝天司已经在北归路上布下了天罗地网,一定要将巫祝老妪捉回来!
没有人知道,朝天司审案多用了些时间,前朝玉玺和大崎勾玉在总司衙门中多存放了一些时间……
第477章 便宜行事
孙大人已经带着人马离开了京师,赶往大吴朝的南秀郡。路上,憨妹握着胖乎乎的小拳头,信誓旦旦对大哥说道:“我就说吧,那个女人活不长。”
不但活不长,还是被大哥亲手打死的……
孙长鸣临走之前,亲自出手在后院布置了阵法,将整个后院笼罩起来。后院下面的那一只鼠洞,恰好通过地下暗河和京师周围几处灭域相连。
宅子的原主人,那位荒唐的犯官是北原荒族的奸细,这鼠洞原本是北原人计划的一环,但孙大人判断,不管是犯官还是北原荒族,都没有想到这个鼠洞会连接灭域。
而孙大人保留了这个鼠洞,完全是“心血来潮”:憨妹和孟丫丫吃了小黑蛇和蚁卵之后,憨妹还看不出什么,但是孟丫丫进步如飞!孙大人总觉得这个鼠洞,乃是孟丫丫的“机缘”,下次再来京师,说不定憨妹又能从后院找到什么“好吃的”。
至于犯官的后人,朝天寺已经查出下落,孙大人并没有下令斩草除根,毕竟一个外室和半大的孩子,身上并没有什么罪行。
除此之外,孙大人还有另外一层心思,他命朝天司暗中监视那一对母子,如果北原荒族联络他们,想要利用他们做些什么事情,正好可以布下一张罗网!
孙长鸣带着憨妹孟丫丫,和孟河北马其志,借用了九云宗的机关飞车,只用了两天时间,就赶到了南秀郡的郡城。孙大人手持朝天司金牌,闯入郡城后,直奔郡守府邸,随行的一千朝天司校尉,在侯之迁的指挥下,迅速将整个府邸包围。
随后大阵落下,封住了府邸的天地。
孙大人闯入其中,端坐于正堂之上,手指轻轻敲着桌子,对站在一旁的南秀郡郡守张怀望说道:“张大人,孝明太子的忠臣,你的事儿发了。”
张怀望从孙长鸣进来,便镇定自若大义凛然。他毫不客气的大骂:“一群不忠不义之徒,窃居大宝,早晚必遭天谴!
张某虽然倒下了,但是这天下间还有无数忠勇义士,他们必将前仆后继,将伪帝从皇位上拉下来,讲你们这些助纣为虐之徒彻底覆灭……”
孙长鸣意兴阑珊的摆手:“带下去吧。”
孟河北和马其志上前,擒下了张怀望带走。
校尉们已经开始搜查整个郡守府,收集罪证,查找同党。
孙长鸣暗中摇头,张怀望这些人,当真是愚忠!他们以为自己在做着正确的事情,是在维护大吴朝的“正统”。为了这个所谓崇高的目标,他们可以不择手段。
却千不该万不该,勾结北原荒族!
若非如此,孙大人才不会去管他们的事情。
随后半个月,南秀郡内一片动乱。整个南秀郡上上下下、从军到政都是张怀望的人,只要拿到前朝玉玺,张怀望立刻就会扯起反旗。
张怀望虽然被抓了,但是郡中各地都有负隅顽抗之徒。不过有孙长鸣这位第六大境镇压,他们翻不了天。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孙大人就扑灭了各处的叛乱,吕广孝老大人派来的新任郡守到任,孙长鸣与他完成了交接,启程返回氓江都司。
……
湖熟地区的宿泰府,今日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刚才暑热中逃出来的士子佳人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出门游玩了。
宿泰府府城东北方向,有一处古迹名为“升龙台”,乃是一处古战场,本朝太祖正是在此地,决战击败了当时另外一路反王“江都王”,最终完成了天下一统。
当时那位江都王的根本之地便是宿泰府附近的整个湖熟地区,不但无比富庶,而且宿泰府周围有大大小小八十一口湖泊,乃是修士们口中公认的“潜龙之地”。
可惜最终却败在了太祖手中。江都王一直都是太祖最大的对手,而且据说便是到了最后“升龙台大战”,江都王也仍旧有多次翻盘的机会。
升龙台原本是江都王的一座大营,修建的极为坚固,过去了这数万年,仍旧留有许多遗迹,城中的士子、修士都喜欢去那里凭吊怀古。
每每看到固若金汤的升龙台大营,最终却被太祖大军攻破,不免会怀念憧憬大吴朝立朝之处,武功何等强大。
今天便有七八个年轻人一同游览升龙台,四男三女,或是读书的士子,或是初入道门的修士,但毫无疑问家境殷实,在大吴朝如今的光景中,还有闲暇时光来此地伤春悲秋。
升龙台的最高处,乃是一座高达数百丈的“塔台”,据说当年江都王在台顶上布置了六门威力在当时独步天下的法器巨炮。
一般的士子没有体力登上这样的高台,不过今日有几位修士通行,互相扶助着,终于走了上来。
站在这里放眼四顾,每个人心中不由生出了几分豪情。
其中两位士子正在酝酿,准备赋诗一首,却忽然看到下面的大江上,有一位宫装丽人踏浪而行。
下面这条大江也是当年升龙台大营的一处天堑,水流湍急,浊浪翻滚,水中还藏着诸多的妖兽。但是在这宫装丽人的脚下,波浪平息,水流轻柔。
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位丽人,男子心生仰慕之意,却同时满心敬畏,只敢远观不敢亵玩;而女子看到她,便黯然神伤,心中不免想到:这世上怎会有此等人物,同她一比,我们连庸脂俗粉也算不上……
众人眼睁睁看着这位气质出尘的宫装丽人走过了大江,轻迈莲足便跨过了整个升龙台,消失在后方的“小尾山”中。
几个人逐渐回过神来,年轻士子们蠢蠢欲动,想要去小尾山追寻佳人踪迹。三位女子都不愿去,而修士则明言:那佳人至少是第五大境,甚至可能是第六大境,何必自取其辱?弄不好还要丢了性命,连累整个家族。
众人心中各有遗憾,一同返回——归途中,每个人心中却都是不断闪过那一道神人一般的倩影,都会时不时地回首眺望小尾山,今日的经历单纯而简单,却必然会让他们终身难忘。
忽然有一位士子开口道:“那小尾山,便是传说中,江都王陨落的地方吧?”
的确,当年升龙台大营被攻破,江都王仰天长叹,本想自刎以谢家乡父老,却被属下武修簇拥着,率领败军往后退去,可是没跑多远,就在小尾山被太祖追上,最终不敌被太祖亲手镇杀。
宫装丽人消失在小尾山中,一直到了第三天才又忽然出现,手中却是捧着一只陶碗,里面装着大半碗的高阶真水,有一尾小小的龙首红鲤在其中摇摆游动。仔细去看却又会发现,这并非真实事物,仿佛只是一道虚影。
国师分身托着陶碗,踏空而行,顷刻之间便跨越了天空云海,来到了东海之上。
“这一道潜龙之气应当便是当年江都王那一道,他死后沉入小尾山潜伏。当年前朝崩坏,天下是五龙争雄的局面,本来江都王的这一道龙气乃是最强,可惜他自己不争气,最终输给了大吴太祖。”
国师喃喃自语,望着陶碗中的潜龙之气,神色间升起了几分羡慕之色:“大吴朝当真是整个东土的宠儿,孕育出五道潜龙之气,每当动乱王朝更替,不论最初反王几十几百路,真正能够有机会问鼎的,只有这五人。
北原三十六部最多只有三道潜龙之气,九巫妖廷也差不多。我桑岛国土狭小,只有一道潜龙之气,这便是差距。”
“北原使团此次行动失败之后,大吴人必然警觉,日后再想谋划大崎勾玉,几乎是不可能了。只能以这道潜龙之气取代。这道龙气本就出自大吴,当年也曾经和太祖的龙气象征,被我桑岛借来,用以挑战大吴正当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