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谁是我亲爹 >

第91章

谁是我亲爹-第91章

小说: 谁是我亲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夫人一巴掌啪上去,“你以为人家是你……不过,你说得好像也有道理,真上次花楼,好像也没什么。”

    曹郐目瞪口呆地自己夫人,你这改口也太快了吧!

    人怎么可以双标成这样!

    谁知曹夫人还在那感慨,“想不到那位年轻时居然也逛过花楼,包过花魁,这还真是趣事一桩,这要不是事涉那位,真是一段好谈资。”

    才子佳人,自古就是最热八卦!

    曹郐看着他夫人跃跃欲试的神情,忙一把按住她,“夫人,等等,我还没说到重点……”

    “你还没说完?”曹夫人不耐烦地看着曹郐,“你今儿怎么了,说个事怎么婆婆妈妈的?”

    “这真是要紧事啊!”曹郐按着曹夫人,“你知道那孩子的娘是谁,是林情儿啊,林情儿虽然是名满江南的花魁,可实际上接客时间很短,她十五岁及笄开始接客,不到十七岁就偷偷怀了孩子,然后大闹教坊,最后自赎自身,这事当初在江南闹得很大,我亦有所耳闻,只是没想到能和我有关……”

    曹夫人幽幽地看着他,“所以你现在后悔没帮你的红颜知己。”

    曹郐抓狂,“我说是正事,那孩子是天成元年出生的,你算算林情儿接客时间是什么时候?”

    曹夫人不解,“天成是当今圣上继位后用得第一个年号,他天成元年生的,那不就是先帝末年怀的,难道你那时没去风流过,孩子不是你的。”

    曹郐:“你能别老往我身上想么,我直接说吧,林情儿在江南做花魁的时候,是先帝同光二年到同光三年,先帝总共在位三年,最后同光四年才用了不到四个月,当今圣上继位后改为天成元年。”

    曹夫人点点头,“时间是这样,怎么了?”

    “那你想想这时候政事堂那位在干什么!”

    曹夫人摸着下巴想了想,突然脸色煞白,“他……他在守父孝!”

    “所以你现在知道我见到那块玉佩多震惊了吧!”

    曹夫人彻底傻眼了,“孝期狎妓……要只是逛个花楼,最多算是风流一些,可孝期……这是德行有亏啊,够御史弹劾的!”

    曹夫人一把抓住曹郐,“你是不是弄错了,说不定他早见得呢?”

    “林情儿是同光二年龙抬头那天挂得牌,当时大半江南公子去捧得场,那是人家第一次见客。”曹郐年轻时不愧是花花公子,这事门清。

    曹夫人现在已经顾不得揍男人了,“可这也说明不了什么啊,万一人家就早去见的呢,你什么时候见的那位的玉佩?”

    曹郐无语地看着自己夫人,“虽然我和那位差不几岁,可十几年前我还是个纨绔子弟,人家却已经是先帝心腹,你说我什么时候见得他,当然是当年咱家被人陷害差点灭门时,我带证据上京,遍求无门,后来人家替咱平反,我去登门道谢时,才见过一面……”

    曹夫人想起当年那桩往事,十八年前,她还没嫁到曹家,两家还只是父辈口头定亲,那时先帝刚刚建朝,当时各地还战事不平,曹家还是曹老将军当家,她丈夫还是个吊了郎当靠爹逍遥的纨绔,当时曹老将军和另一位将军一起出征,那位将军是先锋,曹老将军在后负责粮草转运,结果那位将军出兵不利,大败而归,那位将军怕担责,居然先一步上奏先帝,是曹老将军转运粮草不及时,导致将士缺粮,才大败,先帝是武将,自己领兵时就曾有后方转运粮草不济形影响自己出兵的经历,闻言大怒,直接下令把曹老将军下狱。

    曹老将军一下狱,曹家登时大乱,曹郐虽然身为长子,却啥都不懂,还是曹夫人的父亲齐将军,看在两家未来儿女亲家的份上,忙偷偷查了些证据,然后塞给曹郐,曹郐这才跌跌撞撞进京为父申冤。

    可等到了京城,曹郐却遍求无门,因为当时下令把曹老将军下狱是皇帝,皇帝金口已开,谁敢翻这案子。

    就在曹郐都绝望了,打算等着回去洗干净脖子和他老爹一起等死,这事却被那位知道了,那位听闻案子有异,说“天下没有案子有异却草草结案的道理”直接把案子打回兵部,并着三司会审,后来曹老将军和那位将军当庭对峙,那位将军见事情兜不住,只得认罪伏法。曹老将军才得已被释放,曹家才躲过灭门之灾。

    曹夫人看着曹郐,她是将门虎女,生性脾气烈,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进门后抄起鸡毛掸子揍丈夫是常有的事,曹郐虽然经常嫌弃她没一点别家夫人的温良贤淑,可对她却一心一意,成亲十五年,家里别说妾室,连个通房丫头都没有,她知道,这都是曹郐感激当初她爹在曹家最困难帮那一把的情谊,如今这事却事涉那位,难怪他丈夫这个反应。

    他丈夫虽然平日不说,可她知道她丈夫心里是极感激那位的,毕竟,这可是一个家族的恩情。

    曹夫人小声问:“所以,你是当初在京中见那位戴过这块玉佩?”

    曹郐也小声说:“当初我爹不出来了么,我爹就带着我去那位家谢恩,当时我爹一见那位就拉着我磕头,那位慌忙来扶我爹,我当时在旁边,正好看到那位腰间,他当时穿着紫袍,那玉佩在上面可明显了。”

    “公公的事,是同光元年,也就是那时玉佩还在那位身上,”曹夫人也慌了,这怎么越找证据反而捶得越实了,想洗都没得洗了。

    曹郐也愁得叹气,“那位到底想什么,平时多谨慎的人啊,怎么逛个花楼还留证据。”

    曹夫人幽幽瞥了曹郐一眼,曹郐立马闭嘴,他也留了。

    “不行,那块玉佩是个祸害,我得去毁了它。”曹郐拍床而起,他不能让那块玉佩影响了那位的名声。

    “等等,”曹夫人一把拉住曹郐,“你这么去不摆明告诉别人那玉佩有问题么?”

    “可……那玉佩,我当年能看到,只怕见过的人也不少,那林情儿当初又那么有名……”他一个大老粗都能想得到,别人更有可能想到。

    曹夫人想了想,“这事你不方便出马,我去,遇到外室子上门,正室夫人上门看看天经地义吧!”

    曹夫人当即换了一身衣裳,带了两个心腹婢女,雄赳赳地去了。

    曹郐正在堂中心神不定地踱着步,等着夫人回来。

    “夫人回来了!”

    外面突然传来丫鬟的通报声,曹郐一喜,忙走出去,结果一出门就愣住了。

    “来来来,风儿,这是正院,是我和你父亲住的地方,你以后要找我和你父亲,就来这。”曹夫人亲热地拉着林风,带着他一边走一边给他介绍家里。

    而被曹夫人拉着的林风,随着曹夫人说的点点头,只是那脸上,很是茫然,一看就是被强拉来的。

    曹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夫人不是去毁玉佩了么,怎么反把孩子带回来了?

    曹郐不由走过去,“夫人,这是?”

    曹夫人看到曹郐,脸色一僵,立刻转头对身边贴身婢女说:“小鸢,你先带风小郎君去后院翠竹轩休息。”

    又转头温柔地对林风说:“风儿,你肯定累了吧,先跟着婢女去休息一下,等会吃饭,我让人去叫你!”

    林风晕晕乎乎地点头,跟着婢女走了。

    旁边,曹郐看着他夫人对林风的态度,更是摸不着头脑。

    林风一走,曹郐就忍不住问:“夫人你怎么把他弄回家了?”

    曹夫人立刻对曹郐嘘了一声,然后扯着他进屋。

    进了屋,曹夫人一屁股坐在桌旁,拍拍胸口,“你还问我为什么把他弄回家,我不把他弄回家行么,你知道我刚刚受到了多大的惊吓。”

    “惊吓?”曹郐不解。

    “当然是惊吓,”曹夫人凑到曹郐耳边,小声说:“你知道他那块玉佩怎么来的吗?”

    曹郐果然神色一变,忙问:“怎么来得?”

 177、番外棉花(一更)

    夏去秋来; 几个月转眼过去。

    几个月中,大家也都挺忙,林风内忙媳妇怀孕,外忙政务; 抽空还要去看看棉花; 冯相也挺忙; 虽然媳妇不在家,不过时不时半夜被拉去听听某人吐槽,也生活过的十分充实。

    就这样,随着秋天到来,林风第一批棉花终于到了收割的时间。

    皇庄

    林风带着皇帝和冯相站在一大片棉花地的地头上; 眺望着一大片的棉花。

    旁边管事殷勤地给几位介绍; “这是最早种的一块; 因而比其他几块地早收上几天,如今棉铃都已经爆开; 正是收获的时候。”

    “那就收一亩看看吧!”林风说道。

    管事听了立刻对旁边吩咐了一句。

    旁边早已准备好的采摘下人立刻拿起篮子摘了起来。

    一亩地说大不大; 说小不小,干得人又多; 不一会就采摘完了; 管事让人把采摘好的全部装到几个大筐了,旁边拿来大秤,几个人称起来。

    过了一会,管事回来禀报,“去掉筐子后毛重二百零五斤。”

    “好!”林风听了心情大好,亩产百来公斤,这产量对于现代棉花产量压根没法看,可在古代; 真算大丰收了。

    “所有管理的棉花的棉农多赏一个月的工钱。”

    管事和旁边的棉农大喜,立刻说:“多谢殿下。”

    林风摆摆手,“继续吧!”

    管事和几个棉农抬着棉花去了旁边屋里,林风和皇帝冯相一起过去。

    屋里,早已有等着的一些妇人。

    这些妇人是皇庄周围村庄一些养蚕人家的媳妇,林风想要处理棉花,可棉花却是个新产业,自然没有熟手,只要找这些人帮忙处理。

    事实证明,很多行业是相通。

    林风本来还担心只是大体告诉她们怎么处理棉花,她们会不会不知道怎么弄,可很快林风就发现他白担心,这些古代劳动者对于各种手艺活的上手能力是十分强的。

    妇人们很熟练地把棉花中的棉籽去除出来,然后把处理的好的棉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搬出弹棉花,做林风所说的棉被里的棉花,另一部分则搬去纺车上,开始纺线,并用纺的线织棉布。

    古代很早就有用麻织麻布,用丝织帛,所以如今来了棉花,众人虽然手生,却也不会毫无头绪。

    半个时辰后,外面弹棉花的弹完了,送来压好的棉花,林风看了看,竟然惊喜的发现和前世弹出来的棉花也没什么区别。

    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弹棉花这事本来就是个初加工。

    再过了一会,几个妇人捧着新织好的棉布过来。

    林风看了棉布,棉布就差异很大了,因为纺得线不均匀,再织出来的布也不平整,又厚又粗糙,和前世见过的布简直不是一个档次。

    不过林风伸手扯了扯,居然还挺结实的,而且布虽然粗糙一些,比丝绸差,但比麻布好多了,若是再在纺织上下点功夫,定然也能出不错的白布。

    林风就把做弹好的棉花和棉布给他皇爷爷和冯相看。

    皇帝和冯相看了看,又摸了摸,皇帝对冯相说,“这一亩棉花要是能收二百斤棉花,一半纺布,一半弹棉花,做成棉衣棉被,算起来倒真不比一亩地种桑养蚕做衣做被的少,而且这种起来也比采桑养蚕轻巧,若是推广起来,还真是不错。”

    冯相点点,采桑养蚕是个极其辛苦的活,需要人手时时照顾投喂,一时照顾不慎,蚕就容易死或者结不出茧,若是能用种棉花代替,自然轻巧不少。

    毕竟谁都知道种地比养活物轻松,所费的人力物力也轻的多。

    林风看他皇爷爷和冯相都同意,心里终于放心下来,笑着说,“既然皇爷爷也觉得行,那孙儿就试着在百姓中推广此事,想必能减轻百姓一些采桑养蚕之苦。”

    皇帝很是欣慰地点点头,冯相则问了一句,“你打算怎么在百姓中推广?”

    林风想了想,“如今丰收,会有许多棉籽,我打算把它们分给皇庄附近的百姓,如今皇庄棉花丰收,他们看在眼里,想必也愿意种,等他们也收获了,旁边见有利可图,想必会一传十十传百,扩散开。”

    冯相听了,建议道:“推广一事涉及广泛,事务繁杂,你不妨回去和你的掌书记一起商量商量,也能有个帮手。”

    林风眨眨眼,和凝?

    *

    回到东宫,林风就去找到和凝。

    “推广棉花?”

    林风坐在椅子上,喝着茶点点头。

    和凝想了想,“殿下想着靠皇庄周边百姓带动,推广棉花种植,虽然法子可行,可终究慢了些,天下之大,若靠百姓口头相传,那得传倒几时。”

    林风往后一倚,“孤也知道,可这棉花是新物,总不好强迫百姓种吧!”

    和凝摸着下巴想了下,开口道:“殿下若是信的过臣,这事交给臣来办吧!”

    林风看着和凝,“你想干什么?”

    和凝笑了笑,“过些日子殿下就知道了。”

    ……

    然后这一等,和凝就没动静了,一直等两个月后,临近年关,和凝才说弄好了,请林风一起去看看。

    马车上,林风没好气地说:“你好歹有动静了,两个月,我都差点以为你忘这事了。”

    和凝摇着扇子,嬉皮笑脸地说:“殿下还是信任臣的,要不也不会两个月都不催。”

    林风白了他一眼。

    马车很快行驶到了城中一个很大的绸缎庄子面前,和凝带着林风下了马车。

    “这里是?”林风疑惑地看着大门。

    大门处早已站着等候多时的庄子庄士和一众子弟,忙上来叩头,“见过太孙殿下。”

    “免礼,”林风摆摆手,看向和凝。

    和凝笑着说:“殿下进去就知道了。”

    和凝带着林风在绸缎庄庄士的带领下一路走到一个院子,还没进去,就听到里面传来的织布声。

    “殿下,这是小人庄子里织布的地方。”庄士说道。

    林风点点头,一众人进去。

    之间偌大的一排房子里错落的放着许多织布机,一些年轻的媳妇十分娴熟的织着布。

    看到她们织的布,林风眼睛一亮。

    庄士已经从旁边拿起一匹织好的布,过来对和凝说,“和学士,幸不辱命,小的按照您的吩咐,特地织出的布,您看看。”

    和凝其实之前已经看过样品,就把布给林风,林风看着面前的布,很是惊喜,他当初在皇庄找那些农妇织的布,十分粗糙,简直也就只是能用的程度,而如今眼前的布,却是纹理细腻,林风上手摸了摸,虽然比前世现代的棉布不如,可真的已经算是非常好了,起码林风觉得现在用这棉布做床棉被,他很乐意盖。

    和凝在旁边此时也笑着说:“殿下觉得这布怎么样,可能拿得出手。”

    林风点点头,“不错,这布织得很细。”

    和凝就拉着林风到了旁边,低声说:“殿下不是想推广棉花么,臣有一计,殿下可愿听?”

    “你说!”

    “臣找人把殿下收的棉花中的一半让人织成了细布,如今马上要过年了,殿下何不借着年节把织好的棉布和剩下的棉花作为赏赐,赏给朝中百官,既可以给百官过节,又可以给棉布棉花打出名气,毕竟这天底下,再没比皇家赏的东西金贵。”

    林风听了,眼睛一亮,转头看着旁边一匹匹织好的棉布,“那这绸缎庄子织布的费用?”

    和凝笑道:“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