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我亲爹-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不流利,更别说读书识字了。
当然,也有例外,其实整个皇室,也曾经是有文化人,那就是先帝。
先帝是当今皇帝的亲弟弟,不过先帝是嫡子,当今皇帝是庶子,并且先帝比当今皇帝小近二十岁。
当今皇帝出生时,他爹还正在跟契丹打仗,拼军功,可等到先帝出生时,他爹已经封王了。
所以先帝一出生,是在晋王宫出生的,并且由于是嫡子,一出生,就有老晋王那些幕僚悉心教导。
因此先帝不仅弓马娴熟,还能文能武,平时读个《春秋》,都能随手做首诗!
这大概就和后世的70后,90后一样,70后小学读不完可能就辍学了正常,而90后,随便读读,也能混个初中毕业证。
只可惜这位惊艳绝才的开国皇帝,死于十七年前的兵变,其后当今皇帝继位称帝,满朝武将,又退回了文盲行列。
所以那天林风在皇帝面前背了一段《大学》,是真惊到皇帝了。
皇帝大概也没想到自家这群文盲中,居然能出个文化人吧!
没错,会读《论语》,会背《大学》,这文化水平,已经可以笑傲整个朝廷武将!
只可惜,只是武将,比起文官,林风依旧是开蒙水平,所以藏书阁一位学士略微问了他两句,就打发他来晒书。
大概在那位学士眼里,把书交给林风修订,和毁书没两样。
林风晒完手中的书,就起身,接着回屋里,又开抱出一摞。
虽然那位学士没具体说晒多少,可作为新人太偷懒也不好,所以林风就保持着一天晒一个书架的进度,既不显得太闲,也不会累着自己。
林风这次抱的书有点高,都有点挡眼了,所以在迈门槛时,林风小心翼翼一边歪头看着门槛,一边往外走,结果就没注意到前面。
嘭——
林风感觉自己撞上一个人,然后手中的书卷哗得一下要掉。
林风一惊,这些书卷可宫内的典藏,要损坏了他可是赔不起,林风一扎马步,稳住地盘,成功托住了书。
林风是稳住了,可他前面的人可就没这么好运,那人只觉自己撞上了一堵墙,嗷得一下摔倒了。
“死小子,走路不长眼啊!”对面的人坐在地上骂。
林风忙把书放在一边,这才发现摔倒的是一个老头,忙去扶他。
“滚!老夫不用你扶!”老头一手摔开林风的手,气冲冲凶道:“你是哪家的小子?这么没教养!”
林风顿时委屈,他抱着书,是没注意到前面,可他走得很慢,这样还能被撞上,明明是这个老头不看路往里冲好不好,而且开口就说人家没家教,这未免也过了吧!
只是林风不好和一个老头拌嘴,只好瘪瘪嘴,“汴京刺史曹家的。”
老头本来还正想接着骂,却被林风的话一噎,汴京刺史,那不是曹郐么,这个人可是简在帝心,而且如今他们在的,可是汴京,是曹家的地盘。
老头顿时不好再骂,只是面上却还凶狠,“还不滚!”
林风看了一眼这个色厉内荏的老头,撇撇嘴走了。
等林风一走,老头骂骂咧咧站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就要进藏书阁,却无意间瞄到地上有个荷包。
老头气狠狠捡起荷包,就要丢旁边池塘里,却在拿到手,觉得里面挺沉的。
老头打开荷包,从里面倒出一块金子和一块玉佩。
“小小年纪,就知道带一身铜臭,居然还好意思来藏书阁。”老头随手把那块金子丢池塘里,然后看着这块玉佩。
“这块玉还不错,不过居然和阿赌物放在一起,果然是武将家孩子,没一点君子之气。”老头从头到尾把林风鄙视一遍,出了刚才那口憋屈的恶气,就要随手就要把玉佩丢池塘,却在丢的那一瞬间停下。
“这块玉佩,怎么看着有点眼熟,好像在哪见过?”
他娘出生时,正赶着前朝灭亡,各地藩王纷纷独立,外加契丹入侵,旱灾涝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哪怕后来几个藩王你争我斗十余年,最后胜者为王,成功建国立朝,整个天下也是一团糟,林情儿怀上林风那年,那唯一的开国皇帝,居然还被兵变挂了。
就在林情儿都觉得自己不该在这乱世生孩子,不该让孩子一出生就和她一样做乱世人时,谁曾想到,一位圣人横空出世,没用两年,就让这满目疮痍的天下成了太平盛世。
所以林风从会走路起,周围就一片祥和,大家日升而出,日落而归,街上买卖,地里耕田。
别说兵乱,活到十六,林风连大型的打架斗殴都没见过几场。
因此之前出来时李叔让他注意山匪,林风嘴上虽然答应,心里却是不以为然。
如今这世道,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落草为寇啊,又不是实在吃不起饭。
可谁想到,今儿偏偏就让他遇上了。
林风停下马,侧耳倾听。
林风虽然没有多少打斗的经验,可好在他有个经验丰富的李叔。
李叔曾教过他,如果是整齐的马蹄声,那是骑兵,有多远躲多远,因为骑兵有骑阵,进退有序,单枪匹马压根没用。
如果是杂乱的马蹄声,那是散兵或者马匪,这种遇到不要慌,快跑,他乱你也乱,只要你跑得快,他就追不上。
如果对方没有马,那就轻松点,可是要小心整齐的步兵,步兵亦有军阵,一旦被围上,哪怕你骑马,也插翅难飞。
而剩下的,没马还不整齐的,就是虾兵蟹将或者山匪,这样的,真撞上也不用怕,你可以单挑。
林风侧着耳朵听了听,很好,没有马蹄声,没有骑兵,砍杀声也不整齐,不像正规军队,再加上最近没听过有什么战事,看来他刚开始的判断没错,应该就是山匪。
确定前面确实是山匪后,林风的第一反应是往回跑报官。
林风的耳朵由于习武比较灵,以他听到的声音,事发地离他最起码得有三四里。
这样的距离,那群山匪绝对还没发现他。
既然没发现他,那他干嘛吃饱了撑的往前凑!
打山匪很好玩么?
这又不是玩通关游戏!
遇到危险找警察,啊不,找官府才是正路。
不过刚要撤,林风又停住了,这古代不是现代,可不具备五分钟出警的速度,如今那边正在打劫,等他叫来官府的人,那边黄花菜都凉了吧!
所以,现在他应该是跑去报官,还是救人?
小安在后面骑着马,见前面自家郎君突然停下,便也跟着停下,只是等了许久,却不见他家郎君动弹,不由问:“小郎君,怎么了?”
林风回过神,“前面可能有山匪。”
“啊!山匪!”小安大惊,“那咱们?”
林风犹豫了一下,终于下定决心。
“咱们悄悄去看看。”
这里离最近的县城有十来里,就算骑马,也得大半个时辰,等到官府衙役来,只怕前面也完事了,不如他先偷偷去看看,万一他自己可以解决,他就去拔枪相助一下,如果对方明显实力很强,那没办法,他只能回去报官搬救兵了。
……
茂密的草丛中,林风悄悄伸手拔开草,看向下面山路上正打得激烈的两队人。
只是等看清后,林风一愣。
来之前,林风还以为是山匪仗着人多势众,打劫过往落单的路人,可来之后,林风才发现,山匪打劫的,居然是一支护卫周全装备精良的车队。
第169章 第一百六十九章(番外五)
这兔崽子; 知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忙!
其实自从京城把这次皇帝移驾的消息传到汴京,曹刺史就已经提早开始准备了,先是把汴京的行宫修正一番; 又给陛下要带的兵马预备出军营; 再加上陛下可能带来的随从官员住处; 总之,刚开始时; 曹刺史还是处理得挺得心应手。
毕竟皇帝以前几乎每年都来,只要按照惯例; 再每年添点新花样就行。
可等到京城政事堂的正式诏令传来; 曹刺史却傻眼了。
这次随驾的官员……怎么这么多!
曹刺史打开随从官员名单; 一眼,居然没看到头!
粗粗数了一下,好家伙,随从官员人数竟然有几百之多。
曹刺史当时就震惊了,这次皇帝是带了半个朝廷来?
要不是这诏令上确实写着是来祭天的; 曹刺史都差点以为皇帝是要来迁都的呢!
不过紧接着曹刺史就慌了,这么多人来,住哪啊?
汴京虽是洛阳的陪都,够大也够繁华; 许多官员也在这有私宅,甚至品级高的还有官宅,可这相对于这几百官员; 还是远远不够。
那剩下的官员; 尤其品级比较低的官员; 该安置在哪?
曹刺史只好立刻派人去清理城中空余的官宅; 当然这肯定不够; 曹刺史没办法,只得把汴京周围几个驿站也清出来,甚至还包了城中几个大客栈。
而这官宅、驿站、客栈很多都是有人住的,突然清理,少不得一番扯皮,如此一来,曹刺史的工作量简直成倍的增加。
曹刺史一边焦头烂额地给这些随从官员准备安置地方,一边在心里问候京城政事堂的那位。
这次的事,不用问,就知道是京城政事堂那位搞出来。
那位肯定又是看今年大丰收,心疼百姓了,才把皇帝和大臣折腾来汴京的。
说来这皇帝和大臣来汴京祭天,说是祭天,其实有识之士都心知肚明,就是让皇帝和军队能找个理由移驾陪都汴京。
洛阳虽然是几朝古都,周围也沃野千里,可即便这样,做为一个驻扎十几万大军的国都,周围的粮食也很吃紧,所以每年,每逢夏收秋收后,各地粮食收上来,各地官员就得征召劳役,运到京城。
而北地粮食运输,主要靠京杭大运河,由京杭运到汴京,然后再由汴京,组织劳役陆运到洛阳。
众所周知,水运省力,陆运艰难,汴京离洛阳不过三百里,可这三百里的陆运,却比京杭上千里的水运还要艰难百倍,所以每到大丰年,政事堂那位,都鼓动皇帝带上京城十几万张嘴,到汴京溜溜,以减轻京城周围百姓劳役之苦。
只是,这却苦了他这个汴京刺史,每年要伺候这么一大帮子人。
曹刺史真想给那位说:
我给您征一万劳役,把粮食送去,您别天天折腾皇帝来了好不好!
……
六月中旬,皇帝携百官,领左右卫八万大军,移驾汴京。
汴京刺史领陪都众官员,迎于城外。
行宫中
“曹郐,这次朕突然带这么多人来,忙坏你吧!”皇帝在主位坐下,笑着说。
曹刺史忙上前,“陛下御驾能幸汴京,是汴京上下期盼已久的,臣和汴京诸位属下能得以见陛下圣颜,再忙也只有心里高兴的份。”
皇帝听了笑道,“你这小子,朕要问别人,别人铁定都说不忙,你小子倒是会顺杆子爬。”
曹郐父亲和皇帝登基前曾一起领过几次兵,也算有几分袍泽之谊,曹郐小时候还经常见还是大将军的皇帝,所以也不和别人一样怕皇帝,反而笑道:“陛下问臣忙不忙,臣忙着准备迎接陛下,陛下素来不习惯咱们这些下属欺瞒您,臣又岂会欺瞒陛下。”
皇帝听了哈哈大笑,“你小子,还真和你爹不一样,你爹曹老将军多稳重啊,你小子咋都当上刺史了还这么滑头!”
“臣这性子,陛下还不知道,”曹郐脸皮甚厚得认下滑头。
皇帝被逗乐了,对旁边的枢密使说:“看这老小子,脸皮忒厚,他都这么说了,朕要不好好厚赏一下他,哪能对的起他这么忙。”
旁边枢密使知道曹家原来就是皇帝一派,笑着说:“曹将军都讨赏了,陛下是得赏赏,要不让这家伙觉得陛下小气,在背后说陛下,那可怎么办。”
“哈哈,他敢,”皇帝笑着骂了一句,然后看着曹郐“你小子两年前才当上刺史,也算升得够快了,朕要升你,别人就该攀扯了,去把你家小子们叫来吧,让朕瞅瞅。”
曹郐一听大喜,知道这是要荫封他儿子,忙让旁边一个侍卫去传信。
过了一会,曹郐一溜儿子跟着侍卫进了大殿。
曹郐本来正高兴儿子今天说不定入皇帝眼,捞个荫封,可等看到打头的林风,曹郐一惊,面色微变。
坏了,他忘了让侍卫别让林风来了。
只是林风已经进来了,曹郐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期待皇帝别太注意到林风这孩子。
可这可能么?
林风快十七了,而曹郐的几个孩子最大的才十三,光身高上,林风就高一大截,再加上曹郐的几个孩子有些随爹比较黑,而林风面色如玉,又长得极俊,所以林风和曹郐几个孩子一站在一起,简直是鹤立鸡群,想不引人注意都不行。
因此林风刚一进大殿,皇帝就咦了一下,“这孩子谁家的,长得这么好?”
曹郐只好硬着头皮说:“陛下,这是臣的犬子。”
皇帝惊讶道:“你的,你什么时候有这么大的儿子了?”
都是武将,又家宴经常见,皇帝对自己臣子大体有几个儿子还是略知一二的。
曹郐欲哭无泪,只好扯谎,“陛下也是知道的,臣年轻时有些风流,这个孩子,臣也是刚刚知道,才认回来的。”
皇帝听了,愣了一下,突然哈哈大笑,“朕说朕怎么不认识,原来是你老小子年轻时的风流债啊,好小子,你够有种,你家夫人居然没劈了你,还让你认家来了。”
曹郐尴尬地笑了笑,心道就是我媳妇认回来了的呢!
皇帝不由看向林风,想看清这老小子年轻时风流出的私生子长什么样,结果这一看,皇帝不由愣住,这孩子好生面善,怎么看着有点眼熟。
皇帝不由招招手,“好孩子,来,过来,给朕看看。”
林风乖巧地走上前。
第170章 第一百七十章(番外六棉花)
老头皱眉; 看着手中的玉佩。
他素来博闻强识,年轻时更是过目不忘,只要他见过的东西; 都有印象; 这块玉佩他见过?
老头不由把玉佩拿到眼前; 准备仔细看看。
只是刚看了一眼,身后突然传来一声暴喝; “你这老头,居然丢我金子!”
老头转头一看; 就看到林风正怒气冲冲的指着他。
林风刚才去放下书; 就发现自己钱袋不见了; 于是忙一路找来,结果远远看到老头,正看到老头随手丢他金子,顿时气炸了。
好家伙,这老头捡了他东西; 不但不寻找失主,居然还随手丢水塘里!
还正巧被他这个失主看到,这真是叔能忍婶也不能忍!
你就算自己偷偷昧下,他林风也不生这个气啊!
老头; 你什么意思啊!
所以林风一个箭步上前,一把抓住老头袖子,“你捡到我钱袋; 凭什么把我金子丢池塘!”
老头刚刚其实只是一时撒气; 随手一扔; 却没想到正巧被林风撞上; 顿时很是尴尬; 又有些恼羞成怒。
“你这小子,放开,有你这么拉扯上官的么,成何体统!”
林风顿时被逗笑了,成何体统,哪家道德准则,也没教人随手丢别人金子吧!
直接喷道:“这钱袋虽是我丢的,可你捡到,不告而取,这是窃,擅自丢掉,更是不该,你说我成何体统,你就有体统了!你赔我金子!”
老头顿时大觉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