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谁是我亲爹 >

第13章

谁是我亲爹-第13章

小说: 谁是我亲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风张张嘴,“为什么?这么好的枪……”

    冯相望着窗外,“它不吉利。”

    林风没想到会听到这么一句话,突然觉得无比愤怒,就像小孩子好不容易有一个喜欢的玩具,却被大人一脚踩坏。

    “什么不吉利,它只是一个兵器,您身为一国宰相,怎么这么迷信,再说,天底下哪个兵器不粘血,要按你这个说,岂不是天下兵器的都不吉利!”

    林风脱口而出,不过话一出口,林风就后悔了,忙看着冯相,他不会挨揍吧。

    却看到冯相愣了下,叹气,“是啊,它只是一个兵器,哪有吉利不吉利的,终究是本相着相了。”

    林风看到冯相这样,一时反而不好说什么,不过还是忍不住问:“您为什么觉得它不吉利,还有,您既然知道这枪,知道它是哪来的么?”

    林风心里打着小算盘,虽然冯相把枪烧了,可只要知道这枪哪来的,他完全可以找去再造一杆啊!

    冯相回过神,“这枪叫银枪效节枪,取材于河北魏博魏州城外山中,因为枪杆的木材极为稀少,当初造这枪的人,遍寻整山,不过造出八千杆,并且在造后,担心有后人效仿,直接把整个山林烧了。”

    “烧……了?”林风差点咬到舌头,“这人有病啊,干这种断子绝孙的事!他没后代啊,不知道给子孙后代留点!”

    “你还真说对了,他确实无儿无女,断子绝孙,而且如果他当初有子嗣,也不会嚣张到举一藩镇之力造这八千杆枪,你可知道这八千杆枪的造价,如果不是魏博当年富的流油,换个别的藩镇压根造不出来,就算先帝登基前,他都没这个钱。

    这八千杆枪,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快要死的人,看到自己无后,还有偌大的家财,突然觉得不甘心,就想造一支旷世奇兵,这要不是没后,谁这么疯!”

    林风张大嘴巴,果然是疯子干出来的事!

    “那这支旷世奇兵成了么?”

    “算是成了吧,那个人造好枪,就从自己亲卫中挑选八千人,组成银枪效节军,日夜操练,很快,就成为中原一支奇兵,可惜,没两年,那家伙就死了。”

    “死了,怎么死的?”

    “病死了,他把世间该享受的都享受了,该玩的都玩了,该花的都花了,然后他死了。”

    林风听了眨眨眼,这……

    “他一死,他的藩镇顿时群龙无首,可他的这支神兵却留了下来。”

    “那岂不是很多人去争?”林风兴奋地说,这简直就是电视剧中屠龙刀倚天剑啊!

    冯相看了林风一眼,“争着去死么,银枪效节军虽是那人亲卫,却都是魏博本地人,那人一死,银枪效节军就成了地头蛇,凡是来赴任的节度使,但凡这些人看着不顺眼,没几天就成了枪下之鬼,凡是来赴任的,没有不战战兢兢的。”

    “还能这样!”林风震惊。

    “兵强而主弱,就是这个局面,到了后来,甚至有一首民谣,长安的天子,魏博的牙兵,天子不一定管用,牙兵却一定管用!”

    林风嘴角抽抽。

    冯道看着窗外,“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我觉得它不吉利了吧,因为从一开始,它就是噬主的。”

    “可这个……”林风不知道该说什么。

    好在冯相也没想听林风说什么,自顾自说下去,“后来,在银枪效节军再一次和自己的节度使冲突时,当时还是晋王的先帝,正巧在和另一个军队对峙,那个节度使是对方的人,银枪效节军弄死了那个节度使,怕那边出兵讨伐,就求援先帝,先帝当年单骑入营,一枪挑杀了对方头目,随后大军包围,才按下这个刺头,从此把这支奇兵收于麾下。”

    林风听得惊心动魄,跑到对方军营挑杀大将,这位先帝,是个狠人啊!

    “其后先帝重整银枪效节军,去弱留良,整成五千,这五千,后来就成了先帝亲卫。先帝征战十年,这五千银枪效节军随先帝破契丹、破伪朝,大小上百战,这支军也随先帝,名震天下。”

    “好厉害!”林风眼中崇拜不已,“那后来呢?”

    “后来,先帝打下天下,登基称帝,银枪效节军也转成了御林军。”冯相淡淡地说。

    “成了御林军?所以他们现在在皇宫,保护皇帝?”林风一阵激动,就想去弄一杆枪,浑然忘了冯相之前说的。

    “没有,他们叛乱了。”

    “啊?”

    “十七年前,他们劫持当今皇帝,逼得当今圣上造反,还制造宫变,害死了先帝。”

    冯相回过头,看着林风,“所以,你现在是不是该老老实实告诉我,你这杆银枪,怎么来的。””

    林风:……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林风几乎同手同脚走出书房,一路飘回自己院子。

    呜呜,他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

    在自己院子里恍惚了半天,林风终于回过神来,忙回想自己刚才有没有不小心透漏什么。

    结果悲催的发现,他几乎啥都说了。

    但可喜的是,因为他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他其实啥也没说出来。

    一时间,林风都不知道该庆幸还是该心塞。

    缓了一会,林风开始寻思这件事。

    他本意是想去找冯相打听一下银枪和李叔的事,可虽然打听到了,却是最坏的结果,那就是李叔可能是当初反叛的银枪效节都的一员,也难怪当初冯相看到他的银枪是这个反应。

    想到李叔可能是反贼余孽,林风有些慌,这要是真的,李叔可怎么办?

    不过话说银枪效节军虽然叛乱,可不是扶持当今皇帝登基了,按照当今皇帝的身份,这银枪效节军也算有功吧!

    怎么听意思反被清算了。

    而且当初十七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银枪效节军为什么会突然反叛?

    林风只觉头大,这事怎么越问牵扯越多了,而且好像怎么都绕不过十七年的那场兵变。

    看来要想弄清事情真相,就必须问清楚十七年前那场兵变。

    可找谁问,他新认的爹冯相肯定知道,可经过刚才书房那一出,现在他看到冯相就腿软,哪怕冯相愿意说,他也不敢再去问。

    林风挠挠头,深恨自己上辈子学什么IT,他当初就该报刑侦,要单有点刑侦能力,别说十七年前的事,亲爹都找到了。

    果然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大学报志愿真的很重要!

    正纠结着,突然,林风一拍脑袋。

    等等,他好像想岔了,十七年前那场兵变,真的能算秘密么?

    因为周围的人都对十七年前的事一语带过,或者忌讳不言,让林风对十七年前那场兵变有种神神秘秘的感觉。

    可十七年前是兵变啊!

    是先帝去世,当今皇帝登基的大事,是国家大事啊!

    国家大事有秘密么?

    鸦片战争、七七事变,这种上百年的大事,后世书上都记载的清清楚楚,就连玄武门事变,大家还不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历史大事,本身就不是秘密,因为见证的人太多!

    所以十七年的事,压根不是秘密,毕竟整个朝堂的朝臣都亲身经历。

    至于大家都不愿意说,更大的可能并不是因为他是秘密,而是因为事关当今皇帝,大家怕说多了犯忌讳。

    所以干脆闭口不言。

    林风眼睛一亮,所以十七年的事,他找任何一个朝臣,其实都能说个七七八八,只是越位高权重的,知道的可能越清楚。

    想到这,林风豁然开朗,简直想给自己的机智点个赞。

    所以他现在只要找个其他的朝臣打听一下就行了。

    不过,这事找谁问呢,得敢告诉,还不能把这事当回事,省得他被追根刨地。

    林风突然想到了一个人——孔循。

    ……

    “哈哈哈,贤侄你怎么有空请我喝酒啊!”孔循摇着扇子,一身富贵闲人打扮的走进来。

    林风忙起身,殷勤得走过去,扶着孔循坐到桌上,“之前在沧州,多劳孔伯您照应,如今小侄已回家,于情于理都得请您一顿感谢一下,略备薄酒,还望孔伯不要嫌弃。”

    “你这孩子有心,我这做叔伯的哪有嫌弃的道理,”孔循笑着拍拍林风,“行啊,小子,会来事,是个知好歹的。”

    林风和孔循一起坐下,林风给孔循斟上酒,“这第一杯酒,多谢孔叔让小侄去您那避风头,要是当初直接回京,还不知道别人怎么说呢,哪里有如今回来这般安宁。”

    “哎呀,这事可不敢居功,这是你爹的安排,对了,回来一切都好吧,在相府住的可还适应,”孔循凑进林风,小声问:“冯夫人可好相处?”

    林风忙点点头,“夫人待我很好,一应和大郎他们都一样,我本来没见夫人也很忐忑,怕被说道,谁想见了,夫人很温和,什么都没说。”

    孔循摸摸下巴,“想不到冯夫人还是个贤惠人,冯相好福气。”

    林风嘴角抽抽,他算看出来了,这孔循就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主,资深八卦爱好者。

    你说你一个节度使,还曾做过枢密副使的,这么关心同事老婆贤不贤惠,同事家宅安宁不安宁干什么。

    这事和你有毛关系啊!

    孔循话一出口,可能也觉得有些不妥,忙一把揽过林风,“大侄子,我这不是担心你么,你看你这个可怜的娃,一个人进相府,冯夫人要是个善妒的,你日子以后多难过,如今知道冯夫人是个贤惠的,大伯也替你放心了。”

    林风呵呵两声,你能自圆其说就好。

    不过林风随及就故作哀愁地叹了一口气,“嫡母待我很好,可是……”

    “怎么了?”孔循忙问,“你那些兄弟欺负你?”

    林风摇摇头,“平儿他们还小,哪能欺负我,只是我好像惹父亲生气了。”

    “啊?”孔循眨眨眼,“你惹你爹生气了,你爹那种好脾气,你还能惹他生气。”

    林风心道冯相脾气好么,他怎么没看出来。

    孔循看着林风闷闷不乐的表情很诧异,“你真惹你爹生气了,你干了什么,你弟弟当年跑皇宫弹琵琶,把皇帝都从宫里吓出来,你爹也不过风轻云淡拎回来,关门揍了一顿。”

    “弹琵琶?”林风眨眨眼。

    “就二郎那小子,一丁点大,你嫡母当时带着别的孩子外出,你爹在家看孩子,恰好陛下有事相招,你爹就带着孩子去了,结果你爹和陛下说事了,二郎那小子偷偷溜到旁边偏殿,正好看到一西域进贡的琵琶,拿起就是一阵狂弹,那琵琶弦是牛筋做的,你应该知道效果了吧,整个端明殿的人都被你二弟那震耳欲聋的魔音吓出来。

    而且更要命的是,你二弟自此喜欢上了琵琶,还喜欢上了牛筋做琵琶弦的琵琶,有好一段时间,整个相府一条街都深受其害,最后你爹忍无可忍,严禁你二弟学琵琶,并且严令你二弟碰任何一把琵琶。”

    林风目瞪口呆,二郎,厉害啊!

    孔循笑着对林风说:“你看你二弟闯了这么大的祸,你爹都没生气,你也别多心,父子之间,哪有什么生气不生气。”

    林风叹了一口气,“可我好像真惹他生气了,当时他脸色很难看。”

    “你到底干什么了?”孔循好奇心真被吊起来了。

    林风纠结了一下,“也没干什么,那天不是和孔伯母一起进宫么,去拜见皇后,也不知怎么的,皇后看着我居然想起过世大殿下,我有些不安,就问我爹,我爹就给我简单的说了说,正好说了点十七年前的宫变,我挺好奇地,就多问了两句,结果我爹突然就不高兴,这两日也不大理我,我这心里很忐忑,你说我是不是惹我爹生气了。”

    孔循看着林风,“你特地请我喝酒,不会就是想问这个事吧?”

    林风小心翼翼地问:“你说我是不是问了什么不该问的了,才惹我爹生气。”

    孔循看到林风的样子,顿时怜爱之心大起,直接说,“哎呀,你这孩子,胡思乱想什么,你爹生气就让他生气去,你别管他,十七年前那事又不是什么秘密,天下皆知的事,就他自己过不去心里那个坎,居然还吓唬孩子,真是的。”

    林风眨眨眼,“十七年前兵变,到底是怎么回事?”

    孔循回忆了一下,“那件事,怎么说呢,简单的说,就是阴差阳错,造化弄人。”

    “啊?阴差阳错,造化弄人?”

    孔循挠挠头,“先帝二十二岁继承老晋王王位,以一城之地,百战而得天下,当初登基后,简直是威名显赫,再加上有爹和一群武将,大家都以为他会是旷世明君,唐太宗再世,可谁想到,他做皇帝三年就死于兵变。

    说起这场兵变,其实还得从两年的旱灾说起,先帝刚登基时,刚开国么,挺混乱的,朝中秩序都不清楚,不过好在你爹冯相挺能干的,朝中大小事,你爹都能一一理顺,可惜没多久,你爷爷突然病逝,你爹就回去守孝了,你爹一走,朝中诸事就落到当时两个宰相身上,当时那两个宰相,虽然出身世家,也很有名气,可打理朝政的本事真不敢恭维,你爹走没多久,河北河南就相继出现大旱,如果你爹在,肯定忙着赈灾,安抚百姓,可那两个宰相,正忙着争权夺利呢,哪管这点小事,结果谁曾想,第二年又是大旱。

    这一下,真是伤筋动骨了,本来朝廷就新建,国库就不丰,这一下,国库直接赤字了。

    当时朝臣的俸禄和军队的军饷都发不起了。

    先帝这才知道坏事了,就责令两个宰相想办法。

    可两个宰相争权夺利在行,打理天下可不在行,两位宰相除了请罪,什么主意也拿不出。

    先帝只好自己想办法,先帝是武力得天下,想的自然是武力的方法,当时西蜀国巨富,老国王刚死,新王是个天天玩女人的昏君,先帝就瞅上了西蜀的国库。

    于是,当初西征就开始了。

    当时陛下已经登基,不适合御驾亲征,西蜀又是小国,以先帝的兵力攻下不是很难,所以就抽调自己大部分兵马,去攻打西蜀。”

    “西蜀打下来了吗?”林风好奇地问。

    “当然打下来了,当时去的都是先帝精锐,两个月西蜀国就灭了。”

    林风听了很是震惊,想不到当年先帝这么强。

    “当时西蜀一灭,满朝欢呼,都觉得这下没事了,国库有着落了,可征西大军回来的很慢,因为当时征西大军主要是为了带回西蜀的国库,就是这一慢,出事了,当时契丹也遇到大旱,就南下劫掠,先帝就派当今皇帝去抵御契丹,当今皇帝当时不仅是先帝兄长,还是先帝座下数一数二的大将,所以没用一个月,就打退了契丹,然后进京报捷领赏,结果当今皇帝刚回京,河北魏博又因为旱灾发生了民乱,于是一事不烦二主,先帝又派陛下去平乱,但当时陛下的军队还在边关防着契丹呢,陛下是自己回来领赏的,于是先帝大手一挥,就把自己剩下的兵马给了陛下,还给了自己的精锐银枪效节军。”

    林风精神一震,终于来重点了。

    “可先帝和陛下忘了一点,银枪效节军大多数人,就来自魏博,而魏博人,出了名的护短,结果陛下领着先帝的银枪效节军和军队刚到魏博城下,还没开打,银枪效节军就反了,陛下身为主将,直接被包了饺子,成了阶下囚。”

    “那后来陛下后来怎么当皇帝了?”

    “魏博那群兵想造反,可造反是诛九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