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韶光艳 >

第3章

韶光艳-第3章

小说: 韶光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虞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沈氏不断地置办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终于,沈氏死了,虞尚名正言顺地接手了沈氏的库房,然而库房里已经没剩什么真金白银了,那些值钱的大件上都被沈氏刻下了她的印章,虞尚若拿出去贩卖,传出去丢的是他自己的脸,所以虞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堆好东西在那里积尘,他却一点都用不上。

    除了库房里的死物,沈氏还在扬州置办了良田、房产,但那些都由李管事负责,李管事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狐狸,虞尚与陈氏联手多年,谋划种种,都没能将李管事拿下。

    三夫人提出要带走沈氏的嫁妆,虞尚舍不得。

    但为官多年,虞尚也积攒了一份身家,他现在缺的是晋升的门路。

    权衡之下,虞尚更想要官。

    “理当如此,还是嫂子考虑周全,阿芜她娘的嫁妆一直都是温嬷嬷看着,我叫她过来与嫂子交接。”

    三夫人知道温嬷嬷,那是三爷生母苏姨娘身边的忠仆,小姑出嫁时苏姨娘将温嬷嬷派给了小姑。

    等三夫人来到虞宁初的院子,温嬷嬷也过来了。

    温嬷嬷五十来岁了,头发花白,沈氏死后,她既没有来虞宁初身边伺候,也没有告老还乡,而是默默地守着沈氏的库房。

    她只是拿着钥匙,虞尚要进库房,她并不阻拦,虞尚拿走所剩不多的金银,她也一副理所应当的态度,因此,虞尚没有由头撵走温嬷嬷,亦或安排温嬷嬷去做别的差事。说到底,温嬷嬷算是侯府老人,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虞尚犯不着去对付她。

    三夫人与虞宁初并排坐着,温嬷嬷瞥眼虞宁初,将一份嫁妆单子与一本账册递给三夫人,解释道:“这是夫人出嫁后的一应花销,凡是超过十两的账目,老奴都记下来了。”

    三夫人先看嫁妆单子。

    除了器物、田地、房产,单子上记载了一笔一万两银子的陪嫁。

    小姑只是庶女,又犯了错,侯府仍然给她这么多的陪嫁银子,钱财上的确没有亏待小姑了。

    温嬷嬷道:“京城那部分的田地产业都没有动,一直有可靠的掌柜打理,夫人在扬州置办的产业责由李管事负责,您要见见李管事吗?”

    三夫人点头:“让他过来吧。”

    自有小丫鬟去传话。

    三夫人看完嫁妆单子,再去看账本,温嬷嬷记账非常清楚,小姑哪年哪月哪日花了那些钱,历历在目。

    胭脂水粉、绫罗绸缎、珠宝首饰、珊瑚翡翠,再加上田地、房产,那一万两银子水似的花了出去,虽然田地、房产每年也有进项,但到手的银子马上又被沈氏花了,直到沈氏病故。这后面,便全是田地、房产的进项了。

    温嬷嬷道:“夫人生前糊涂,临去时还算通透,命几个掌柜将以后的进项全都以姑娘的名义存入京城的钱庄,银票寄过来,因为是姑娘的名字,只能姑娘亲自去钱庄兑换,所以老爷想动也动不了。”

    虞尚在外地做官,无法亲自带女儿去京城钱庄换银,派人去则不放心,只能眼馋。

    三夫人了解了,问虞宁初:“那些银票,阿芜可都收好了?”

    虞宁初点头:“都收着呢。”

    母亲在京城、扬州都有田地房产,只是田地产出有限,房产也都是租出去收租金,几处合起来,平均一年大概有千两银子的进项,七年下来,虞宁初从母亲这些产业里一共攒了七千五百两的银票。

    三夫人对虞宁初道:“京城的产业继续留着,扬州这边离得远,不如让李管事操持着卖了,换成银子交给你,或是存起来拿利钱,或是在京城置办新的产业,全由你做主,你娘就你这一个孩子,她留下来的东西都是你的。”

    虞宁初忐忑道:“舅母,我年纪还小,不知道如何经营产业,能否请您与舅舅替我打理?”

    三夫人笑了,看着她道:“十四也不算小了,阿芜不要担心,回京后舅母会教你如何管账,你用心学,这事并不难。”

    虞宁初在舅母的眼中,看到了一片豁达与温柔。

    仿佛舅母已经看穿了她的小心思,却并不在意,反而温柔地包容了她,并安慰她不用顾虑太多。

    虞宁初脸红了,愧疚自己小人之心,竟然担心舅母会惦记她手里的这点产业。

    其实虞宁初也没有别的意思,她只是太怕了,脱离了父亲,舅舅舅母将是她仅存的依靠,她不想因为外财而与舅舅舅母生罅隙,如果舅母想替她打理产业,虞宁初愿意放手,她刚刚那么说,不是要试探舅母,只是想表达自己的诚意。

    她低下头,不知该如何解释。

    三夫人笑着拍拍她的手:“没事没事,舅母都懂的,你这些年过得不容易,自然比那些父母娇养的孩子懂事,但舅舅舅母不需要你这么懂事,往后咱们就是同居一处的一家人,舅母希望阿芜放开些任性些,像你明岚表姐一样,只想着如何吃喝玩乐赏花听戏,那些人情世故啊,等你们出嫁了再考虑也来得及。”

    虞宁初又惭愧又感动,抬起头时,眼中泪珠盈盈,想哭又不好意思掉眼泪。

    三夫人伸手,用帕子帮她擦掉泪珠,轻叹道:“舅母是真后悔,如果你娘去世的时候我身子利落,怎么也会过来,那时候把你接回去,也不至于让你做了七年的小可怜。”

    因为有个与虞宁初年龄相近的女儿,三夫人试着将自家女儿代入虞宁初的处境,七岁时候死了娘,亲爹与继母一家其乐融融,小姑娘只能巴巴地看着亲爹与旁人欢笑,她冷了病了都无人问津,与天生地养的野草有何区别?

    三夫人身边的宋嬷嬷替主子解释道:“姑娘有所不知,姑太太去世时,咱们夫人才小产,所以不能过来。”

    虞宁初第一次听说这事,忙安慰三夫人:“舅母千万不要自责,其实我过得挺好的,他们只是不疼我,但也没有苛待过我吃穿,您别看我现在瘦,那是这阵子因为婚事牵肠挂肚的,舅母若早三个月来扬州,定会嫌弃我长得胖,不似淑女。”

    三夫人扑哧笑了,捏了捏虞宁初的脸颊:“你这小嘴倒是会说。”然后她问杏花:“你家姑娘真有那么胖吗?”

    杏花瞥眼自家姑娘,怜惜道:“太胖也没有,但确实比现在丰满些。”

    这两月姑娘被曹奎吓得茶饭不思,生生瘦了一圈。

    三夫人道:“好说好说,回京路上舅母让人给你做好吃的,养一个月,保管让你舅舅见到一个珠圆玉润的外甥女。”

    这么一插科打诨,刚刚因旧事而起的低落氛围便被笑声一扫而空了。

    没多久,李管事来了。

    三夫人道:“我们急着回京过节,你且在扬州多留一段时日,妥当处置了姑太太的产业再回京。”

    能够回京,李管事已经十分高兴了,笑道:“夫人姑娘放心,我保证高价卖了,不让姑娘吃亏。”

    如今扬州府房产、田地的行情,可比七年前好多了。

    虞宁初给李管事端了一碗茶,真心感谢道:“多亏李叔从中帮忙,我才能顺利见到舅母。”

    李管事不敢当,接过茶碗放回桌子上,躬身道:“那都是我的分内之事,姑娘不用客气,既然姑娘明日就要随夫人动身,想必还有许多杂事要处理,我就先告退了,明早再来恭送。”

    说完,李管事便退下了。

    三夫人带着虞宁初去了沈氏的库房。

    虞宁初也是第一次来这里,只见里面摆放着诸多名木家具、大件的珊瑚摆设,甚至还有一橱架栩栩如生的太湖石骏马,每匹马的形态都不一样,或鬃毛飞扬呈奔驰之态,或马首低垂好似饮水。

    若非亲眼所见,虞宁初都不知道母亲有这种喜好。

    她新奇地打量着这些石马。

    三夫人从别处看了一圈,绕过来,突然见到这些石马,她脸色微变,斜向温嬷嬷。

    温嬷嬷低声道:“她日子苦,这是她唯一一点乐子了。”

    沈氏花容月貌,京城一众翩翩公子,她只看上了那人,也只爱慕那人。

    那人爱马,沈氏便花钱收罗了这些石马,日日都要亲手把玩一遍,也只有面对这些石马,沈氏眼中才会恢复一些少女时期的光彩。

    三夫人能想象出沈氏的痴情。

    甚至沈氏恰恰命绝于那人战死的次年,其中都有外人难以理解的牵绊。

    “毁了吧,这种东西,不用带回京城。”

    三夫人低声吩咐温嬷嬷道,随即走过去,将懵懂无知的虞宁初拉走了。

    小姑着了情魔,红颜薄命,她绝不会再让外甥女重蹈覆辙。

    一个臭男人罢了,还不如钱财来的重要。

 005(给铁公鸡拔毛。。。)

    三夫人一行人是上午到的扬州,看似处理了很多事,其实到清点完沈氏的嫁妆,才晌午而已。

    世子爷沈琢跑了一趟庆云寺,回来时正赶上虞尚休妻的大戏。

    陈氏的娘家在扬州府下的一个小县城,虞尚写完休书,命人备好马车,安排仆人把陈氏送回去。

    陈氏当然不甘心就这么沦为一个弃妇,她一手牵着一个孩子跪在虞尚面前,哭求虞尚看在过去的情分看在孩子们的份上不要休她。然而虞尚心中只有功利,三夫人已经许诺了他前程,他岂会因为陈氏小有姿色便手下留情?

    “来人,把少爷姑娘带回房间,不许出来。”

    孩子们被带走了,虞尚看看跪伏在脚下的陈氏,从手里拿出一个荷包,对陈氏道:“这里有百两银子,再加上你自己的私房,足够你下半生衣食无忧了。你也不要怪我,要怪就怪你那个不成器的弟弟,休了你,待我升官,孩子们也能跟着享福,否则咱们一家只能受你牵连,终生止步于此。”

    陈氏泪如雨下,如果虞尚休了她,虞尚就是封侯拜相,又与她有什么关系?

    “老爷,让大姑娘嫁给曹家是咱们俩的主意,三爷夫妻因此恨我,心中肯定也恨你,怎么可能替你张罗升迁?他们分明是要报复你我,老爷你不要上了她的当!”

    虞尚冷笑,三爷确实有理由恨他,但有虞宁初这个女儿在,三爷的报复便只会到此为止。

    注意到沈琢回来了,虞尚将荷包丢给陈氏,朝两个小厮使了个眼色。

    那二人便一人掐住陈氏一条胳膊,堵住她的嘴,硬生生将人带出虞宅,塞上马车。

    “弃妇不肯归家,让世子见笑了。”虞尚快步迎到沈琢面前,面带愧色道。

    沈琢扫眼虞宅,问:“我婶母何在?”

    虞尚解释道:“三夫人与阿芜在一起,逸公子现在客房……”

    他没说完,沈逸从跨院那边过来了,朝沈琢挥挥手:“大哥,今夜咱们留宿一晚,明早动身回京。”

    沈琢颔首,径自随沈逸去了客院。

    虞尚负手而立,看着两个侯府公子并肩离去,他既恼火小辈无礼,又深深地羡慕起来,不知自己是否也有光宗耀祖扬眉吐气那一日。

    。

    沈琢都回来了,说明庆云寺的庚帖已经测好了,结果自然是个凶。

    媒人战战兢兢地先回曹奎那边复命。

    先前有陈氏撮合,曹奎偷偷见过虞宁初一面,年近五十的武将依然好色,一眼就被虞宁初的美貌吸引,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提亲。

    不过,听说虞宁初的母族来了人,连侯府世子都帮忙搅黄了八字测算,曹奎便知道这门婚事要难了。

    他喜欢美人,但还没痴迷到色令智昏的地步,现任平西侯镇守边疆有功,在圣上心中的地位他一个参将望尘莫及,还是不要与侯府结怨的好。思索片刻,曹奎让媒人去知会虞尚,就按照大师的说法,既然虞宁初不适合嫁在江南,为了美人着想,两家的婚事就此作罢。

    曹奎痛快收手,虞尚松了口气,备了一份薄礼让媒人送给曹奎。

    打发走媒人,虞尚亲自去了后院,将这个好消息传达给三夫人、虞宁初。

    意料之中的事,三夫人神色淡淡。

    虞尚殷勤道:“晚上我命厨房整治一桌扬州美食,算是替嫂子与两位贤侄接风洗尘。”

    三夫人想到什么,笑道:“那就有劳妹婿了。”

    三夫人也是个美妇人,但此时此刻,在虞尚心里,三夫人就是天上的禄星下凡,掌握的是他的官途,因此三夫人笑了,那就是禄星笑了,虞尚欣然,叫女儿好好招待舅母,他自去筹备晚上的宴席。

    虞尚走后,三夫人悄声问虞宁初:“你爹虽然官职不高,但江南富庶,他在扬州一带为官多年,想来也攒下一笔家产?”

    虞宁初对这方面还真不够了解,平时她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更不会打探父亲手里有多少银钱。

    三夫人看向温嬷嬷。

    温嬷嬷为人低调,实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低声道:“陈氏进门后,一年光衣裳首饰便要花去百两银子,以老爷节省敛财的性情,每年的进项至少有五百两。”

    光靠六品官的俸禄,虞尚可拿不到这么多。

    三夫人心里有数了。

    到了黄昏,三夫人携着虞宁初的手,一起来了前院。

    虞尚、沈琢、沈逸已经到了,怕小孩子哭闹坏了气氛,虞尚并没有叫五岁的双胞胎过来。

    沈琢兄弟俩朝三夫人行礼,虞宁初则给表哥们行礼。

    客气之后,大家入席落座。

    厅堂中间摆了两张席案,虞尚单独一席,虞宁初与三夫人同席。

    虞尚拍拍手,丫鬟们开始上菜。

    全是地道的扬州美食,精致的面点小吃、美味的菜肴羹汤,将席案摆得满满当当。

    虞宁初轻声给舅母介绍这些美食。

    三夫人有女儿招待,虞尚笑着问沈琢、沈逸:“两位贤侄可否好饮?扬州城的云液酒醇烈香浓,回味悠长,我已提前命人备好几壶,现在让人端上来,如何?”

    沈逸知道沈琢好酒,客气道:“那就多谢姑父了。”

    总算让沈逸叫了自己一声姑父,虞尚笑眯眯派人去取酒。

    丫鬟端了一壶酒来,分别替沈琢、沈逸斟上。

    三夫人抬眸看来,笑着道:“明日还要动身,你们俩莫要贪杯。”

    沈琢颔首,端起酒碗尝了一口。

    虞尚:“味道如何?”

    沈琢似乎吝于言辞,只道:“不负盛名。”

    虞尚笑道:“既然贤侄喜欢,我叫人多预备几坛,带回京城给侯爷他们也尝尝。”

    沈琢不置可否。

    三夫人若有所思道:“是啊,阿芜初次进京,是该给长辈们表哥表姐们准备一份礼物,不能失了礼数,只是我们初来乍到,对本地特产不甚熟悉,匆忙之间……”

    虞尚马上接过话道:“不劳嫂子费心,阿芜进京叨扰,这些本该我这个父亲替她筹备。”

    三夫人:“那就劳烦妹婿了,我们就多耽搁半日,明天中午再动身,逸哥儿,明早你陪你姑父走一趟,咱们府里人多,别落下谁的礼物,回头闹得不好看。”

    沈逸:“嗯,我晚上列个单子,保证谁也不落下。”

    三夫人又体贴地对虞尚道:“随便挑些扬州特产就行,不用买太贵重的。”

    虞尚表面应和,心中却想,侯府里个个养尊处优,他送太差的东西,不是让人笑话?

    关系到自己的前程,这笔钱虞尚不心疼。

    有三夫人笑着主导气氛,这场晚宴宾主尽欢。

    散席前,三夫人拍拍虞宁初的手,看着虞尚道:“明天就要分别了,去陪你爹爹好好说说话吧,你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