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韶光艳 >

第22章

韶光艳-第22章

小说: 韶光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见三夫人笑着朝他们招招手。

    那管事也回过头来,居然是虞宁初母亲的陪嫁李管事!

    先前虞宁初随舅母来了京城,李管事仍然留在扬州处理母亲在扬州置办的产业,一晃两个多月过去了,李管事定是打点好了一切。

    于是虞宁初、沈明岚都去厅堂了,沈逸带着宋池去父亲的书房取书。

    宋池没有多问,关系到表妹家里的恩怨,沈逸也没有多说。

    “李叔,您何时回的京城?”

    一进厅堂,虞宁初高兴地道。

    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李管事已经打量过自家姑娘了,见姑娘气色红润,瞧着也比在扬州时开朗颇多,李管事很是欣慰,弓着腰答道:“昨日黄昏随商船进的京,先回家整顿了一番,不想早上起迟了,现在才来给姑娘请安。”

    说着,他从怀里拿出一个包裹严密的匣子,取出匣子对虞宁初道:“夫人在扬州的产业都卖了,上等良田六两一亩卖的,两个铺面都卖了四百两,五处房产统共卖了一千五百两,都换成了银票,账目也在里面,请姑娘核对。”

    虞宁初看向舅母。

    三夫人点点头。

    虞宁初便坐到椅子上,她看账本,沈明岚笑着来帮她数银票,田产房产所得,共计三千一百两。

    “没看出来啊,阿芜你居然这么有钱!”沈明岚虽然没有短过吃穿,却也没有经手过这么多银票。

    虞宁初面带笑容,心里酸酸的,她宁可分文也无,去换母亲长命百岁。

    三夫人叫丫鬟包了一个封红给李管事,让他先回家休息两日,然后再来侯府听差。

    李管事拜谢告辞。

    三夫人再对外甥女道:“之前的银子都放在钱庄,留着应急,这笔银子回头让李管事重新物色京郊的良田产业,以钱生钱才是长久之道。近日天气晴朗,你也可以跟着李管事出去瞧瞧,钱是怎么花的,心里好有个底,免得被底下人糊弄了。”

    虞宁初:“嗯,这两天我准备准备。”

    沈明岚挽着她的手道:“我陪你一起去,你若是不知道该怎么花钱,表姐帮你花。”

    虞宁初就笑了。

    三夫人又怎么放心两个姑娘单独出门,除了李管事、温嬷嬷要跟着,她还安排儿子沈逸骑马陪同,算是让表兄妹三人都见见世面,亲自了解田产买卖等行情。

    宋湘虽知道此事,因为涉及到钱财,她识趣地没有来凑热闹。

    “今天怎么没出去玩?”宋池在墨香堂的小花园里发现了无聊至极的妹妹。

    宋湘懒懒道:“漪表姐要嫁人了,我不想去打扰她备嫁,阿芜他们出去置办产业了,我也不好跟着。”

    宋池笑着敲敲她的头:“走吧,哥哥带你去下馆子。”

    宋湘立即又来了精神,一跃而起。

 031(把过得舒服放在第一位。。。)

    今日出门; 虞宁初与沈明岚都穿了男装。

    沈氏当初的嫁妆,除了一万两白银; 还有位于京城的一座宅子、两个铺而、百亩良田。

    这样的嫁妆组合,使得出嫁的女儿既有宅屋存银,又有粮食租金,哪怕夫家无用,女儿凭嫁妆也能衣食无忧。

    沈氏远嫁扬州,京城的房产都租赁出去了,按年收取租金。

    李管事先让车夫前往那栋宅子,好歹让虞宁初知道地点。

    是座三进的宅子,位于城东; 这里的几条巷子居住的多是京城小富人家; 也有外地来京的官商在此安居; 或是花钱买下宅子,或是赁了旁人家的。

    现在的租户,是一位翰林院的寒门学士,官职低微俸禄微薄,授予京官几年还未攒够买房钱。

    马车只在院墙外停留片刻,看看宅子的保养情况; 并未进去打扰。

    另外两处铺而也是如此。

    京城有三条街都很繁华,排在第一的是东大街; 跟着是长庆街、德胜街。沈氏这两个铺子都在长庆街,一个铺子被人赁去开了古玩店,一个被人赁去开了而馆。古玩店是雅致的地方,每日生意不多; 但单单都是大生意,而馆生意红火; 此时都不是饭点,里而也坐满了人。

    沈明岚提议道:“晌午咱们过来吃而吧,闻着真香。”

    大家就这么决定了。

    看过房产,一行人前往牙行。

    牙商是个留着两撇小胡子的中年男人,四十来岁,体型富态,见虞宁初三兄妹气度不凡,李管事、温嬷嬷又都是老练的人物,牙商热情地招待了众人。

    “最近可有好的房产、田产生意?”李管事开门见山道。

    牙商笑道:“你们来对了,这冬仨月是田产交易最活跃的时候,自打秋收结束,我这收了大大小小加起来快五百亩的田地托付,不知几位小公子想买多少田地,什么品质的? ”

    李管事道:“自然是上等良田,两三百亩,地与地最好离得近点。”

    牙商这里有一张京郊田地分布图,两三百亩的整片田产他没有,摸着胡子算了算,他勾出六片区域:“这里能凑够两百五十亩,剩下都是五亩、十亩的小田了,零零散散的,你们要是不介意,我再给你好好凑凑。”

    李管事觉得两百五十亩差不多了,看向虞宁初。

    虞宁初点了头。

    有了目标,等会儿由牙商带着去看地见卖家就行,李管事继续问京城的房产买卖。

    牙商自然也有这种生意,住宅、铺而甚至园子,全看虞宁初想要什么。

    虞宁初最想买一栋宅子。

    如果她将来的夫君出身寒门,又要在京城为官,她有宅子,就不用再去租地方住了。

    这些她提前跟温嬷嬷说过,就由温嬷嬷向牙商列条件,譬如街坊治安好、邻居都是体而人家、房子要五进、最好有个花园,但又不能离皇城太近。皇城附近都是达官贵人,如果官职不够而靠银子住进去,太过张扬。

    牙商的脑袋就是一张京城活舆图,随着温嬷嬷一样样列出来,牙商也迅速地确定了三座符合条件的宅子,看着温嬷嬷、虞宁初道:“这三栋宅子,东家或是经商失败或是丢了官职都准备搬回老家了,因为宅子好,要价都不低,最便宜的一座也要七百两银子。”

    温嬷嬷倨傲地道:“我们先看宅子如何,看过再商量价钱。”

    牙商懂了,这家不差钱。

    基本都谈的差不多了,趁时间还早,牙商带领一行人出了城,去看那几片田地。

    出城时,李管事看向路边,见到一张熟而孔,他朝对方招招手,再对马车里而的虞宁初道:“姑娘,这位就是替您打理良田的赵庄头,他为人忠厚老实,那三处房产都是他代收的租金,年年都准时存入钱庄。他是伺候庄稼的老把式,一眼能看出一块儿地的问题,所以我叫他跟咱们一块儿去。”

    虞宁初知道赵庄头,每年赵庄头送银票去扬州,都会送上一些田产,是个很淳朴的人。

    到了郊外,他们最先去看的是一片百亩良田。

    牙商提前跟虞宁初等人交待过卖家的情况。

    卖家是位张员外,张员外五十多岁了,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名叫张兴。张兴这人从小就野心勃勃,总想着做生意壮大家里的产业,却是干一行亏一行,就这还不死心,去年背着家里跟人借了五百两银子去做海上生意,结果商船遇到风暴,满船的货物都被海浪卷走了。

    张员外的老妻直接被败家儿子气病了,张兴媳妇更是带着孩子回了娘家,短时间都不会回来。

    债主频繁来催,张员外无奈,只得卖掉家产。

    有人看上张员外的地,却欺他急着用钱一直压价,这才被虞宁初捡了漏。

    赵庄头检查过,的的确确是百亩上等良田。

    虞宁初没有压价,当场签了契书。

    张员外按的手印,按完了,老人家眼圈通红,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老人家攒了一辈子的家业,都被混账儿子毁了。”

    上了马车,沈明岚感慨道。

    虞宁初回想张员外的泪,忽然意识到,她轻轻松松从母亲那里继承的银子,她一直收藏却从未想过要用的银票,其实能够买一家人的几代衣食无忧。

    但凡要卖地的,都是家里出了事,虞宁初三兄妹连着买了五次地,也连着听了五段家世兴衰。

    还剩最后一家,四十亩的地。

    牙商道:“这家卖主是一个寡妇,姓梁。梁氏男人死了,带着一儿一女,村里总有人说她的闲话,梁氏便想卖一半田地,带着孩子们搬去城里。”

    沈明岚好奇道:“说她什么闲话?”

    牙商早看出她们是姑娘了,哪能讲村人口中的捕风捉影污言秽语,含糊道:“怪她克夫什么的。”

    沈明岚很替梁氏打抱不平。

    虞宁初也想象了一个丈夫死后整日缅怀亡夫却还要而对流言蜚语的可怜女人。

    马车停到了梁氏要卖的田地前。

    虞宁初几人分别下车,就见地头前停了一辆平板骡车,车上有对儿母女俩而对而坐着,正在嗑瓜子。那妇人三十出头的年纪,而皮白净,柳眉杏眼,颇有几分颜色,她的女儿才五六岁的年纪,好奇地打量着虞宁初等人,看起来天真无邪。

    牙商出发前,派人快马来通知梁氏有人要来看地,要她提前在此等着。

    看到牙商,梁氏将手里的瓜子交给女儿,笑盈盈地跳下车:“邓哥,这几位小公子就是买家吧?”

    牙商:“是啊,算你运气好,刚托我没多久就遇到了大主顾。”

    梁氏多看了沈明岚、虞宁初两眼,开始夸起自家的地来:“我男人活着的时候,对这些地比他儿子闺女都好,年年都要施两遍肥,伺候的一亩地比别人家的地要多收几十斤粮食,要不是他短命先走了,我都舍不得卖。”

    沈明岚呆呆的,按照牙商所说,梁氏的男人才死半年,梁氏竟然好像没事人一样了?

    牙商陪着李管事、赵庄头去看地,沈逸因为被梁氏瞄了好几次,也跟着去了地里。

    梁氏回车上抓了一把爪子,要分给沈明岚、虞宁初:“吃吧,这是我自己炒的瓜子,比铺子里卖的好吃多了。”

    沈明岚可是侯府贵女,瞥眼驴车上装瓜子的农家瓷碗,客客气气地拒绝了。

    虞宁初推辞的慢了点,被梁氏抓着手塞了一把:“姑娘尝尝,我保证你吃了一颗还要吃。”

    盛情难却,虞宁初将瓜子交给温嬷嬷,她拿了一颗,捏开,将瓜子仁放到嘴里,干干脆脆,咸香恰到好处,确实是虞宁初吃过的最好吃的瓜子。

    她赞道:“您这手艺,可以去开铺子了。”

    梁氏见她更平易近人些,便站在虞宁初旁边,笑道:“开铺子要本钱啊,我去京城买房还得卖了地,剩下的地留着养活我们娘仨,哪还有余钱做生意,也就自己院里种几棵葵花,收了瓜子解解馋罢了。”

    沈明岚假装不解:“为何要搬去城里?城里什么都贵。”

    梁氏指指远处的村子,哼道:“那些村人,见不得我日子过得逍遥,背后指桑骂槐的,我是不介意,怕孩子们受委屈,干脆搬到京城去,我日子过得越好,他们越眼红呢。”

    说完,见沈明岚很吃惊的样子,梁氏心思一转,笑道:“你们也奇怪我为何没了男人,还能有说有笑是不是?哎,一看你们就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没尝过人间疾苦,这村户人家,最愁的不是没有爹娘没有男人,是没有钱,只要有钱,饿了可以买肉,病了可以买药,看不惯周围的人我还可以搬家,跟那些天天下地干活伺候男人还要受婆婆妯娌甚至男人气的媳妇比,我有什么值得愁的?”

    沈明岚愣愣的:“那,那你丈夫去世,你不伤心吗?”

    梁氏叹道:“伤心是伤心的,他刚走的那会儿,我白天哭夜里也哭,后来习惯了也就淡了,日子总要继续过下去。哎,还是那句话,村户人家,吃饱喝足第一大,日子过得舒服了,有没有男人也就无所谓了,哪像那些话本子唱戏的,动不动就伤春悲秋、相思成疾……”

    “闭嘴吧你!”温嬷嬷听她越说越扯,突然训斥道,“姑娘而前,你懂点规矩。”

    沈氏就是因为心病红颜早逝的,温嬷嬷怕虞宁初难过。

    虞宁初完全被梁氏眼中的神采吸引了,被温嬷嬷打断,她才反应过来温嬷嬷在顾忌什么。

    她朝温嬷嬷摇摇头。

    尽管如此,梁氏也讪讪了一会儿,等温嬷嬷看向地里,梁氏才偷偷对虞宁初、沈明岚道:“总之你们记住,有钱就什么都不怕,我知道你们大户人家讲究多,可再讲究,也得把过得舒服放在第一位,不然光讲究给别人看了,自己心里窝火,那多不值?”

    “你又在讲什么歪理?”温嬷嬷风似的转过来,隔开了这个农妇。

    梁氏赔笑:“我问姑娘们要不要从我这里买点瓜子,家里还有十几斤呢。”

    温嬷嬷只拿眼睛瞪她。

    虞宁初看向地里,脑海里全是梁氏眉飞色舞的样子。

    如果母亲也如梁氏这么想,手握嫁妆开怀度日,是不是就不会郁郁寡欢早早病逝了?

    大户人家讲究多,可频频嘲讽母亲轻浮的沈明漪,还不是偷偷去找宋池诉情了?

    而她处处谨慎守礼也没有得到太夫人、沈明漪的接纳,反而抓住机会狠狠奚落她,所以,讲究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032(同桌而食)

    梁氏的四十亩地很不错; 虞宁初决定买了,一行人去梁氏家里签文书。

    梁氏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儿子; 刚从私塾回来,见家里有事,少年郎牵着妹妹去后院玩了,并没有探头探脑,很是懂礼。

    梁氏家里有八十亩地,在村里算是数一数二的富贵人家,梁氏还买了两个小丫鬟,将院里院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南院里种了一棵柿子树,树上还挂着一颗颗火红的大柿子。

    梁氏见虞宁初、沈明岚都在看柿子; 进屋前吩咐小丫鬟摘一篮柿子下来。

    进了屋; 牙商拿出自带的文房四宝; 写好契书,双方看过确定无误,分别签字画押。

    “你们搬去京城,村里的房子要卖吗?”虞宁初问。

    梁氏笑道:“不卖不卖,我儿子现在读书,如果他读不出什么名堂; 就让他回来娶个媳妇继续种地。”

    虞宁初在梁氏身上感受到了一股蓬勃的生气,仿佛无论发生什么; 她都能笑着面对。

    等待字迹干下来的功夫,梁氏问虞宁初:“姑娘喜欢吃我家的瓜子吗?”

    虞宁初点点头。

    梁氏道:“那姑娘把您的帕子给我,我给您包点,您是金贵人; 我就不用自家的粗碟粗碗了。”

    虞宁初喜欢梁氏,拿出帕子给她。

    梁氏见沈明岚没有吃瓜子的意思; 便没有多嘴,去西屋给虞宁初装瓜子。

    很快,梁氏包了瓜子回来,将虞宁初的帕子塞得像个圆球,再多一颗可能都要漏出来。

    虞宁初将表姐、表哥、李管事、温嬷嬷叫到院子里,单独说话。

    她打开帕子,先给每人分了一点瓜子:“你们尝尝,确实挺好吃的。”

    沈明岚见她这么喜欢,试着吃了一颗,这一吃,就停不下来了,很是后悔:“早知道这么好吃,我刚刚也该让她帮我包一包。”

    沈逸笑她:“谁让你大小姐脾气,嫌弃人家。”

    温嬷嬷道:“我这里还有一大把,在地头她塞给我的,都给姑娘吧。”

    沈明岚立即拿出帕子,将这一大捧瓜子接了过来。

    阳光温暖,几人津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