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千金考公上岸后红炸了-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归国有???是我理解的那个意思吗?苏氏集团变成国有企业了?】
【我去查到了查到了,刚刚信息才公开,现在苏氏集团的状态是国有控股!】
【我的天,这是不声不响地搞了个大动作?!】
【妈耶,什么操作啊?是不是苏神想的招?】
【感觉是了,也只有苏甜甜才会这么敢想吧。】
【苏义明居然会同意?这不相当于古代的皇帝直接把皇位送给毫无血缘关系的路人吗?】
【苏甜这是又给自己立功吧,完全不考虑她爸爸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啊。】也有黑子抓住机会又开始对苏甜冷嘲热讽。
【不愧是亲生女儿,真会坑爸爸。】
【不懂,真的不懂】
何止网友们不懂,郭留也被眼前这一手操作搞懵了。
苏氏集团那边是瞒得真好啊,这都交接完了,一点风声都没透露出来,他完全措手不及。
什么情况???
作者有话说:
第136章
就在网上一片沸腾时; 又扔出一个更爆。炸的消息。
苏氏集团的董事长位置还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暂时由苏甜主持集团所有工作。
出于各方面因素考虑,苏甜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她不仅工作能力出色; 头脑灵活; 而且也是苏氏集团原本的继承人。
苏氏集团内部; 员工们多多少少都会卖她的面子,也更容易让苏氏集团度过目前这段各方面都在变化的时期。
这消息传出来,又引起一片波澜。
本来就讨厌苏甜的那些黑子们自不必说; 都酸得快出水了。
还以为苏氏集团上交后,苏甜就没了这富豪千金的身份; 他们可以彻底开嘲。
没想到一转身; 她居然成了苏氏集团的暂时负责人。
苏氏集团有多大; 她手里握着的权柄有多可怕,就是他们这些外行路人也非常清楚。
这还怎么嘲?
苏氏集团负责人的身份,哪怕打上临时标签,也比富豪千金让人酸得多。
至于郭留,他更是快气死了。
他盯着苏氏集团这块肥肉已久; 本以为能借苏氏集团的倒闭让自己同样艰难的郭家喘口气。
没想到苏氏集团不声不响就上交了; 自己什么都捞不着。
好吧,他勉强还可以安慰自己; 把苏氏集团上交后,苏义明退休了,从此以后什么都不是,在苏氏集团再也说不上话,郭留倒是觉得还挺爽。
可一转眼; 苏义明的女儿就当上了国有控股集团的负责人。
哪怕是临时; 也比自己那只知道花天酒地的儿子和每天只知道买包的女儿不知道要强多少。
凭什么?
她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掌控这么大一个集团; 真是听都没听说过。
郭留气得牙痒痒,越想越不甘心,主要是苏甜是苏义明女儿这一重身份,最扎他心。
没道理自己被苏义明赶超,自己的儿子女儿也要被苏义明的女儿碾压得没眼看。
于是拎上包,去了一趟政/府。
他直奔汪主任的办公室而去。
汪主任负责经济这一块的工作,和企业打交道很多,郭留自诩和这位汪主任算是很熟,却不知道人家跟苏甜更熟。
一进办公室,郭留就语重心长地叹气,“老汪,你糊涂啊!”
“哦?我怎么就糊涂了?”汪主任不解。
郭留继续叹气,“你、你怎么能把苏氏集团这么大的产业,交到苏甜那样的小姑娘身上呢?”
汪主任人精似的,这么一句话说出来,他哪能不明白郭留的来意,脸上笑容顿时收敛,“让小苏负责苏氏集团的收购重建工作,这是省里领导的决定。”
“……”这下轮到郭留尴尬了,他能说汪主任糊涂,但能说更上面的领导?
还有,小苏????
叫得还挺亲切,不会苏甜也跟汪主任很熟吧?
郭留轻咳一声,换个方法,继续暗示,“老汪,你是知道苏甜还有苏家的那些事吧。”
“嗯。”汪主任不太想说话,简短回答。
郭留没关系,热脸贴冷屁股的事儿干过不少,他习惯了,坚持说着,“她是苏家流落在外很多年的女儿,对苏家根本没感情的,你们说,她能把苏家上交了,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难道能盼望着她把苏氏集团搞好?”
“所以,你的意思是?”汪主任也懒得跟他兜圈子,直接问他的意思。
铺垫这么多,终于到整体,郭留又咳了咳,特意坐直身体,“郭某不才,自认为和苏氏集团打交道这么多年,是除了苏义明外,最了解和熟悉苏氏集团的人。”
“……所以,要是各位领导相信我,那我也愿意奋力一试,克服困难扛起苏氏集团的大旗,带领苏氏集团战胜眼前的难关,更上一层楼。”
话说得非常漂亮,这是郭留来之前就准备很久的。
果然,汪主任听完,笑起来。
看到汪主任笑,郭留这心里就跟多了根定海神针似的,也跟着笑。
谁知,下一秒汪主任却问:“你这意思,是你也想把你们郭家上交?”
郭留笑容一僵,飞快撇开,“汪主任您误会了,咱们在说苏氏集团的事,怎么就扯上郭家了?”
“你现在是郭家的掌舵人。如果你想要当苏氏集团的负责人,当然要和郭家没关系才行。”汪主任风轻云淡地抿着唇,露出微笑。
郭留彻底笑不出来,这种要求他当然不可能达成。
于是,他只好揭过此事,只强调,“无论如何,你们让苏甜这样的小姑娘来挑这么大的胆子,那可不成。她才多大啊,吃过的饭还没我们吃过的盐多,她能扛什么事儿?”
汪主任笑笑,“我们相信她。”
“是,我知道她是你们精心培养的干部,工作上也出过不少成绩。但这、这做生意吧,真不是你们想的那么简单。”
汪主任仍然还是笑着,“我们相信小苏。”
“相信也不能当钱使啊。她毕竟是苏家人,万一藏点什么私心……您说是吧?”
汪主任摇摇头,却依旧是那句话,“我们相信她。”
不管郭留说什么,都不动摇,无条件的相信。
郭留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还要气。
他都不知道苏甜到底给汪主任灌了什么迷魂汤,怎么就只相信她,不相信他呢?
……
而苏甜,正忙着。
根本无暇知道郭留在背后搞的这些小动作,连办公室都没回。
她走马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在各个宣传渠道上发布消息,告诉所有民众——
苏氏集团已经成了国有控股企业。
苏甜特意让这条消息以公告的形式散播出去,没有多余的辞藻修饰,也不是新闻信息的形式,反而显得更有庄重感和严肃性。
不必她号召、强调什么,看到这条公告的人心里就已经自动做出了判断。
哦,原来苏氏集团根本就没有倒闭的风险。
人都变成国有的了,难道还有比国家更可靠的吗?
所以苏家超市里,就没必要再去哄抢物资了!不会垮的!
至于其他产业,那也可以完全放心。
之前的新闻发布会、直播,虽然都已经有消息陆陆续续传出去,但影响范围仍然不大。
直到苏甜在报纸、各地新闻、各大社交平台都广泛投放了这样的公告后,效果就越来越好了。
人们茶余饭饱,或是闲聊时,都会说起这件事,要是谁还不知道这样的新闻,那可就算是落伍了。
全国各个城市里,苏家超市的乱象都统一渐渐平息下来。
哄抢物资、排队拥堵的现象总算根治,不再引起混乱。
消费者们都把购物卡重新安心地揣回兜里。
苏甜扶额看着各大超市交上来的日报,心里那颗吊着的石头却丝毫没有落地为安的迹象。
她知道,别看苏氏集团的存亡危机看似解除,度过了最难的一关。
而实际上,前面还有千千万万关,等着她去跨。
别人都眼红她能接手这么大一个集团,当这个临时负责人,手底下不知道可以掌管多少资产和人员。
但清楚情况的,比如苏义明,只为她叹息,担心她肩膀上的担子太重,会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苏甜则迎难而上迎习惯了。
不是最难搞的,她都会听到系统的怀疑声,觉得是不是看不起她这个本书主角。
实际上,困难重重,除了苏甜,换谁来只怕都撑不下去。
领导们早已经跟苏甜沟通过关于苏氏集团的运营想法。
大家的想法都很一致,那就是持续专注发挥苏氏集团的优势主产业,把苏家超市做大做强,成为全国最有规模的连锁超市,胜过其他家。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
这些年,苏氏集团的摊子实在铺得太大,不止是全国都有苏家超市外,还有各行各业,都试图插了一脚。
想要精简产业,收缩结构,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还有,因为产业多,盘子大,所以苏氏集团整个的支出也非常惊人。
消耗太大,就会导致盈利降低。
除此之外,苏氏集团欠下的负债也多到难以想象。
政/府这次投入的钱,只是一部分,用来偿还眼下必须偿还的那一部分负债。
还有些不着急的,尚未到期的,都还挂在账上。
毕竟财政也紧张,钱到处都缺,也不可能给苏氏集团花那么多,能把烧到眼前的火先扑灭就行,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苏甜睡觉的时候,都是梦见自己站在一片火圈中,靠近些的是已经扑灭的焦黑的痕迹。
而更远处,火正以猛烈态势,又凶又快地烧过来。
作者有话说:
第137章
苏氏集团留下的烂摊子; 都由苏甜在收拾。
苏义明偶尔帮忙解释或是指点,却不再插手做主。
其实,本来领导们是想让苏义明继续留在苏氏集团当个管理层的; 但苏义明不愿意; 主动要求退休。
打拼了一辈子; 他到了这个年纪,也看开了。
还有什么比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团聚在一起要更重要呢?
苏家的庄园也卖了,换成一套小别墅; 三层的。
爷爷一层,苏义明夫妇一层; 两个女儿一层。
只需要请两个阿姨; 就足以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
根本不需要那么大的房子和那么大的佣人。
苏义明以前; 那是做生意要撑面子,现在发现,房子小一点,家里的人气聚拢,反而显得更温馨舒适。
司机也不必再请; 除了爷爷; 家里的人都有驾照。
苏义明把以前买的那些豪车都变卖掉,只留下三辆最普通的; 作为代步。
有人或许会觉得他以前风光无限,现在忽然过上了这样的苦日子,真可怜。
但他却深深感到充实和满足。
好像以前虚度了很多年光阴似的,直到现在,才觉得自己真正重新活过来。
每天能和家里人一起吃早饭中饭午饭; 能尽情享受午休; 能打理别墅门口的小院子; 能成天成天的钓鱼,能陪妻子女儿逛街,能给老父亲端茶送水。
这都是苏义明不曾想象过的幸福。
比以前谈成一笔大单子,赚了多少钱,都要开心得多。
何况,他眼看着苏氏集团在苏甜手里,正在从一棵发黄枯败的树慢慢长出新的绿枝。
这让他感到非常高兴且骄傲。
他终究还是把自己毕生的心血传到了自己女儿手里。
尽管背后真正的主人变了,但那没关系,苏氏集团还在,魂还在。
苏甜也没有辜负苏义明和领导们的期待。
她虽然没做过真正的生意,但头脑、眼光、知识和格局都是属于她自己的。
所以,她有条不紊地解决着之前留下来的一些麻烦事,又积极与政/府联络,申请一些政策和权力允许范围内的,为国有企业开辟的绿色通道和福利。
借此,更快更好地处理掉苏氏集团积存或是未来发展的弊端。
她不止专注于眼前,而是一直长远考虑,为以后来接班的真正负责人打下最好的基础,也让苏氏集团能够拥有重新开始的最好的起跑线,让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呈现在眼前。
其他产业都在缓慢收缩,而苏家超市则是苏氏集团发展的重中之重。
苏甜上任没多久,关于苏家超市经营的专题会议就在苏氏集团的总部召开。
大家各抒己见,都提出不少既新颖又实在的想法。
但其中,也有苏甜不太愿意赞同的意见。
比如,就有人提出,苏家超市可以学国外某些超市,贵精不贵多,可以关闭大部分的苏家超市,只留每个省会城市的一家,打造精品。
这个建议一经提出,有不少人都举手表示同意。
精品路线本来就很亮眼,而且盈利和效率都很高,能够把精力集中起来,取得最大化的收获。
他们觉得,苏氏集团正适合这样,之前就是因为连锁超市开得太多,入不敷出,反而在当地自己和自己形成竞争关系。
苏甜也清楚,他们说得很有道理。
然而,如果这样决定的话,大部分苏家超市的关闭就意味着大量员工的失业。
她又想起上次和苏依心去超市时,见到的那些眼含热泪的阿姨。
那绝不只是她看到的那十几个人,她们身后所代表的,是苏家超市上万的员工,是一个个家庭。
苏甜皱起眉,很难拍板同意。
然而,会议上举手赞同的人却已经越来越多。
她只能按着眉心,先敷衍道:“这事争议太大,牵扯太广……让我再想想,大家可以先讨论下一个。”
……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尤其这墙很薄,而风又刮得很大的时候。
苏氏集团正处于薄弱起步的阶段,而会议上的耳目众多,所以会议上讨论了什么,很快就传到有心人手里。
比如郭留。
他就一直很关注苏氏集团的一丁点风吹草动。
收到苏氏集团拟走精品路线的消息后,他唇角一勾,计上心头。
既然苏甜要带着苏氏集团作死,那就怪不着他了。
走什么路线不好,非要学国外是吧?
国外人少,可国内不一样啊,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郭留想,这回倒好,都不用他动手,只要动动嘴,放出风去,只怕就能将苏氏集团搅得天翻地覆了。
……
刚刚恢复秩序,有条不紊的苏家超市里,顾客仍然不多。
没办法,前段时间货品遭到疯抢,连库存都没了,许多货架的供货商还没把新的货物送过来。
没什么东西卖,来的顾客当然比较少。
也因为这样,超市里的员工们才能有空暇闲聊起来。
“这下倒是好了,苏氏集团成了国有企业,我们是不是也成端铁饭碗的员工了?不用担心苏家倒闭,我们失业了。”
“是啊是啊,你都不知道我最近睡得多香,在我那帮亲戚面前,也总算能挺起胸脯做人了。”
“对对对,我的街坊邻居,亲朋好友,都羡慕我呢,说我不知不觉就成了国企员工,这运气也忒好了!”
“哈哈哈哈哈,感谢国家感谢政府!对了,还要感谢苏干部,是她把苏氏集团无私地上交,救了我们啊!”
“嗯,我现在都还记得上次苏小姐来我们这儿的时候呢,她当时就和我们保证,说不会让我们失业。她果然做到了,她真是一个好人。”
几位阿姨兴奋起来,说话也不自觉说得很大声。
正好被陈春秀和苏依心这来逛超市的母女俩听到。
陈春秀忍不住勾起嘴唇,不自主为女儿感到骄傲自豪。
苏依心则撇撇嘴,有点不服气,但又有点没奈何,觉得她们说得倒也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