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赢的科举人生-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祭拜完毕,赵云安数了数人头,一人发了个月饼:“大家都沾沾喜气。”
“谢东家。”留下来的下人都喜出望外。
这可是云州最好的月饼,他们平时都吃不上的,更别提这小少爷大方的很,中秋节这一日给他们每个人都多发了一两银子作为过节礼。
要是可以,他们巴不得这少爷留下来,只可惜人考完了,就得回京城了,这样的好事儿不能月月都有。
一时间,院子里头都笑盈盈的。
赵云安尝了一口月饼,实在是太甜了一些,但他还是一口一口吃完了。
常顺倒是好胃口,没吃完的月饼递给他,一口一个很快都给解决了。
赵云安忍不住阻止他:“顺儿,别吃这么多甜的,对身体不好。”
常顺茫然的看着他:“少爷,吃甜的怎么会对身体不好。”
赵云安拍了下额头:“对牙口不好,你别吃撑了,咱们拜完还得出门玩,到时候街头肯定有旁的小吃,你留一些胃口。”
常顺嘿嘿笑道:“少爷放心,这才哪儿到哪儿,再来一盘子我也能吃下。”
马贵也笑:“就他那大肚子,从来不见底的。”
赵云安放弃了再劝,想必偶尔多吃一些甜的,在这个甜味剂缺乏的年代,也不至于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
怕街上人多,到时候冲撞了少爷,马贵早早的安排人跟着。
赵云安不想兴师动众,便让他们跟远一些,自己带着马贵和常顺上了街。
云州城此刻果然热闹的很,一来是中秋佳节,旅人归家,到处都彰显著喜气洋洋,二来是乡试成绩未出,举人们也都滞留在了城内。
街道上烧斗香、树中秋,家家户户的瓦檐上,露台上上,都竖着灯笼。
偶尔还能瞧见点塔灯和舞火龙的,龙头龙身都是稻草做的,上头插着点燃的香,赵云安也头一次瞧见这样的舞火龙,很是惊奇。
舞火龙的是一群青壮小伙子,此时都是赤膊上阵,挥舞起来眼花缭乱,让人瞧着都为他们捏一把汗,生怕点燃的香火直接戳中他们。
再往前走了一段,赵云安惊讶道:“竟有人在放天灯。”
天灯影影绰绰,寄托着凡人的美好冤枉,能一路飘到了月亮里头去。
但这玩意里头有火,外面包扎的也通常是易燃的纸或者绸缎,在干燥的季节一个闹不好便要引发火灾。
赵云安在京城就从未见过,因为怕一个不小心,直接将房子给点燃了。
再不然,就算没点燃房子,一阵风将天灯吹到了皇宫上方,那也是大大的不敬,都是要下狱的大罪。
“少爷可要过去看看?”马贵问道。
“走。”
赵云安兴冲冲的走过去,靠近了才发现,这边的天灯压根不能放上天,而是悬挂在了好处的一个个竹竿儿上。
竹竿儿涂抹成了黑色,所以远远看着,这些天灯像是真的在飞,实际上还是挂灯。
“少爷可要点灯?”
赵云安看清楚之后,顿时没了兴致:“罢了,我有些饿了,方才瞧见有一家卖馄饨的,咱们去尝尝看。”
他已经许多年没尝过馄饨了。
馄饨的摊子摆在一个巷子里,这会儿正好有空座,赵云安便带着人坐下。
卖馄饨的是一对老夫妻,见他穿着锦衣,带着玉佩,身后还带着两个小厮,忙带着笑脸问:“小公子可要吃混沌?”
“你家有什么馅的?”
“咱家这混沌都是素馅的,小公子可吃得惯?”大概听他的口音不像是当地人,老夫妻便解释了一句。
“童叟无欺,都是五文钱一碗。”
赵云安便道:“先上三碗尝一尝。”
他负责点菜,马贵负责给钱。
老夫妻手脚快,赵云安这边才坐下不久,那头热腾腾的馄饨便好了。
三碗馄饨端上来,蹭着月光一看,里头的汤奶白奶白的,里头映着一个个馄饨,皮薄馅厚,还能看见里头红艳艳的颜色,上头再撒了一把绿茵茵的葱花,看着便让人有胃口。
赵云安忍不住问了句:“不是说素馅的吗,看着怎么像是荤的?”
“小公子您尝一口就知道了。”老汉见他说话和气,就卖了个关子。
赵云安也不追问,先喝了口汤,他原以为是骨头汤或者鸡汤,但味儿又不对,似乎味道更清淡,却又很鲜。
他又吃了口馄饨,一口下去,果然又鲜又美,让人忍不住想吃第二口,但又确实不是肉。
赵云安咬开一颗馄饨看了看,但里头的馅料剁碎了捏成一团,压根看不出根脚来。
“阿贵,顺儿,你们吃出来是什么了吗?”赵云安问道。
马贵也觉得味儿好吃,被问了就只能讪笑:“我也尝不出来。”
常顺也摇了摇头。
那头的老汉才笑道:“因里头放了红粉皮,所以瞧着颜色有些像是肉馅。”
赵云安这才恍然大悟,京城那边没有红粉皮,他又尝了一口,笑着说:“还有香菇、豆干、豆芽、笋。”
老汉惊讶道:“小公子这是长着一条皇帝舌头,尝一口,就把我这馅料猜了个七七八八。”
他又笑着问:“那小公子再猜一猜汤是用什么熬的,您要是能猜出来,今晚上这三碗馄饨我请了。”
赵云安倒是不图这三碗馄饨的钱,只是心底好奇。
他低头又喝了一口,还是没想出来到底是什么。
竒 書 蛧 W W ω 。 q í s ú W à N G 。 c o M
马贵喝了口,猜测道:“八成是肉骨头汤,要不然不能这么白。”
常顺长个儿的时候,肉骨头汤喝多了,此刻反对道:“喝着味儿不太像。”
赵云安连喝了几口汤,抬头问了句:“老丈,这是素高汤吧?”
“应是用了煎鸡蛋,另外再加了菇子和豆芽菜。”
他笑着吃完了剩下的馄饨,擦了擦嘴道:“只能吃出这些来,其余的猜不中了。”
老汉哈哈笑道:“小公子都猜得差不离了,今日这三碗我请客。”
赵云安自然不会占这个便宜,马贵常顺吃的比他更快,他刚放下勺子,马贵已经站起身了。
常顺一口气将汤也喝了个干干净净,显然方才那些月饼也没影响他的发挥。
正好又来了一桌客人,老板过去烧了馄饨,一抬头,这边的三人便不见了。
他过来一看,桌上赫然放着一角碎银子,那可比三碗馄饨之前多了。
老汉连忙追上去,可路上人多,哪里还找得到三位客人,只得垂头丧气的回去了:“说好了不收钱,结果人给了一锅的馄饨钱。”
他婆娘笑话道:“人小公子还能差这点银子,给你就赶紧收着吧。”
老汉笑了笑:“也好,有了这角银子,咱大孙子的束脩就够了。”
“往后进了学,定要让他好好读书,将来也跟那小公子似的斯斯文文。”
“得了吧,那个皮猴子,你还拿来跟人家比。”
因馄饨的美味,赵云安对街道上其余的吃食也来了兴致。
他一路走,一路买,但凡见到感兴趣的都要买回来尝一尝。
这里头有的好吃,有的就一言难尽,是赵云安尝了会皱眉的。
幸亏他们有常顺在,他是个来者不拒的,不管好吃还是难吃,到了常顺手里都成了能填饱肚子的。
从街头走到了街尾,赵云安每样尝一口,这会儿已经开始打嗝,实在是吃不下了。
常顺却还有些意犹未尽,眼睛往那烧饼的摊子一瞟一瞟。
马贵瞧见了,惊讶道:“顺儿,你还没吃饱?”
常顺摸了摸肚子嘿嘿笑。
赵云安笑道:“想吃就买几个,多买一些,吃不完咱们明早留着当早膳也行。”
得了批准,常顺便乐呵呵的过去,直接将那摊子上的烧饼包圆了。
赵云安原本是吃不下了,听见他卡嚓卡嚓的声音,又拿过一个尝了尝,那烧饼烤的焦焦脆脆,上面还撒了芝麻,很是可口。
只勉强吃了小半个,他便实在塞不下了。
常顺也不嫌弃,伸手接过去卡嚓卡嚓两口,那烧饼就没了。
赵云安看着他那好胃口,羡慕道:“哎,要是我胃口也这么大就好了。”
常顺憨憨道:“吃太多也不好,他们说吃太多,到了灾年第一个会饿死,也,也浪费粮食。”
赵云安拍了拍他的胳膊:“哪有浪费,瞧瞧,都变成腱子肉了。”
“要不是胃口大,咱家顺儿能一个打十个,力大无穷?”
常顺被夸得脸颊红彤彤的,胃口就更好了,回去的路上卡嚓卡嚓的声音就没停过。
正是中秋,又是刚下过雨,万里无云,这一晚的月亮分外的圆,亮堂的像是半个太阳。
赵云安又一次吃撑了,便也没坐车,带着常顺马贵慢慢往回走。
他们走了一路,常顺就卡嚓卡嚓吃了一路。
等回到赵家老宅子,香案已经被撤下去了,院子里空空荡荡的,只有挂上去的灯笼还亮着。
赵云安叹了口气,每逢佳节倍思亲,他现在算是知道滋味了。
也不知道大伯和大哥在外那么多年,每次过节的时候该多想家。
马贵见他叹气,心知他肯定是想家了,便安慰道:“少爷,最迟月底便能放榜了,到时候等你高中咱再回去,老夫人夫人大少爷肯定高兴的紧。”
赵云安也只感叹一声,听了便笑:“你倒是对少爷我有信心。”
马贵笑道:“若是少爷都考不中,那批阅卷子的岂不是瞎了眼。”
赵云安无奈摇头:“行了行了,别怕马匹,需知世事难料,人不可太满。”
再一看,常顺已经将烧饼吃了个七七八八:“顺儿,你可别吃撑了。”
这都已经超过了平时的饭量。
常顺只笑:“没撑,一路走回来又有些饿了。”
马贵咋舌道:“你说你这样的,要不是咱少爷好心,什么人家养得起啊。”
就算是大户人家,怕也不乐意养着一个饭桶。
常顺方才得了夸,这会儿倒是没自卑,反倒是说:“我要跟着少爷一辈子。”
赵云安笑了一声:“既然没吃饱就继续吃吧,吃光了家里还有馒头,这卡嚓卡嚓的声音挺久了,还觉得挺热闹。”
赵云安反正是吃不下了,一路散步回来,这会儿肚子还是鼓鼓的。
不得已吃了两颗消食的丸子,赵云安很是无奈,没想到亲娘准备的这消食丸子,居然几次三番的派上用场。
他不该在出发的时候,跟金氏抱怨药丸子太多。
瞧瞧,药丸子可都实用着呢。
好容易肚子舒坦了一些,赵云安才上了床。
谁知道多事之秋,赵云安这头才刚刚躺下,没睡多久,天还未亮的时候,老宅子的大门便被敲得响彻云霄。
门房还有些迷糊,打开门,便瞧见门口站着两个官差。
第77章 无冤无仇
“少爷,少爷您快醒醒。”
常顺急得额头冒汗,见赵云安睡得熟,不得不伸手推了推。
偏偏他收着力气,那点小动作跟挠痒痒似的,压根叫不醒人。
赵云安昨日睡得晚,这会儿正睡得香,听见声音迷迷糊糊的问:“怎么了,着火了吗?”
说完翻了个身,直接将脑袋埋进了枕头里,一副着火也不起来的架势。
常顺只得狠狠心,伸手将他拉起来:“少爷,真的出大事儿了。”
“您真得起来了。”
他力气大,睡得迷糊的赵云安压根不是对手,直接就被拽了起来,好歹是清醒了一些。
往外看了眼,院子里都黑乎乎的。
“天都还没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常顺一边帮他穿衣服,一边解释道:“大门口来了两个官差,说是要带少爷您回去问话,马贵大哥正在前头应付着。”
“什么?”
赵云安彻底清醒了,下意识打了个激战。
三两下穿好了衣裳,赵云安皱眉道:“能是什么事情,竟在这时候上门问话。”
总不会是舞弊一案事发,亦或者让他去作证人吧,赵云安琢磨了一下就觉得不可能。
林志海明摆着是要将舞弊案压下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可能大清早召他问话。
可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
顾不得洗漱,赵云安便朝外走去。
大堂里,两个官差有些拘谨的坐着,面前放了茶水点心,瞧着脸色还算客气。
马贵慇勤的给他们端茶送水,趁着端茶的功夫,一人塞了一张银票过去。
“两位差爷,不知道知府大人为何忽然召见,可是有什么急事?”
两个官差对视一眼,将银票收到袖子里,透露道:“知府大人也是不想这大清早的扰人清梦,只是……”
“衙门口有人击鼓鸣怨,闹得很是厉害,大人不得已而为之。”
击鼓鸣怨!
马贵心头一跳,他虽是下人,却知道衙门门口的鸣冤鼓可不是那么好敲的,但凡敲响必有冤情,官员必须立刻升堂,处理案件。
可这敲鸣冤鼓,怎么敲到赵家头上来了?
“差爷,我家少爷初来乍到,这些日子除了去了一趟常家村,其余时候都闭门苦读,不知道到底是何事,竟牵扯到他身上来?”
官差面露同情:“这次怕是不大好,是个人命官司。”
“人命官司?!”
赵云安进门便听见这话,他微微作揖,皱眉道:“在下便是赵云安,但不知到底是何事?”
官差忙起身回礼,又说:“赵秀才且放心,林大人判案最是公道,定不会让秀才公蒙受不白之冤。”
“至于其他的,我们也不便多说,等到了公堂上便有分晓。”
赵云安点了点头,跟着两人出门。
见两位官差的态度十分客气,赵云安倒是松了口气,至少这代表着林志海的态度。
林志海是云州知府,但凡是云州的事情,只要有他从中转圜,他就有时间对付。
马贵低声问道:“少爷,可要快马加鞭往伯府送信?”
“先不用。”
赵云安看得分明,现在送信回去,等伯府知道也晚了,反倒是让那边的亲人寝食难安。
再者,林志海还欠着他一份人情,又有笼络永昌伯府的念头,肯定不会让人随意污蔑。
马贵与常顺都有些发慌,他们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事儿,如今又不在京城,无法求助伯府,只得强装着镇定。
常顺心底更是暗暗发誓,若是有人要害少爷,那他就是拼了命也要将人带走。
赵云安可不知道,自己的两位好小厮,一个想着千里奔袭找救兵,一个想着单枪匹马劫狱救人,都是实打实的好汉。
一路上,赵云安都在想到底是哪条人命,他来云州之后深居简出,只去过一次常家,按理来说不管是什么,都牵扯不到他头上来。
难不成是那几个舞弊的举人死在了狱中?
可即使如此,找谁也不该找到他头上来。
赵云安心思转了一圈,也没想到自己会得罪谁,至于永昌伯府的敌人,找麻烦也不该找到他这个还未出仕的孩子头上来。
马车一路到了衙门口,还未下车,赵云安脸色便是一变。
跳下车,他果然瞧见那门口堵着不少百姓,其中还有少许穿着学生服的书生。
这不对劲,此刻天才濛濛亮,即使有人敲响了鸣冤鼓,逼得林志海不得不上堂查案,但怎么会一下子有这么多看热闹的人。
仔细一看,不难发现围观的百姓多数相识,其中好些人眉眼有些相似,就像是出自一族。
他们看向自己的眼神很是不善。
“杀人凶手!”
忽然,有人捡起一块石头便砸过来。
常顺眼疾手快,一把将石头拍飞了:“大胆!”
他脸若钟馗,吓得那扔石头的人钻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