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赢的科举人生-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好他如今在家读书,每日里丫鬟跟着也算方便。”
“只是难得出门一次,倒是让老身想起这事儿来,没有书僮小厮跑腿到底不方便。”
刘氏也猛地回过神来,知道赵老夫人是在敲打她。
刘氏有些懊恼,她是真的把这事儿忘了,再者给儿子身边安排人,向来都是母亲负责的,让她没想到的是,金氏也一直没提。
“母亲说的是,是儿媳疏忽了,只是这人选……不知是要从家生子里挑,还是让人牙子送一些身家干净的来。”
赵老夫人便道:“倒是也不必费神,白嬷嬷从小看着安儿长大,让她从庄子上挑两个知根知底的,用着也安心。”
“是,白嬷嬷亲自去选的人,自然是好的。”
刘氏笑了笑,与赵老夫人商量完,再出来的时候,她心底就稳当了许多。
不过回到屋里头,想到自家大郎的婚事,刘氏又觉得有些心烦意乱。
刘嬷嬷帮她卸了钗环,劝道:“左右大少爷还小,慢慢相看就是了。”
刘氏叹了口气,拉着她说:“上次我回去,娘那边跟我提了一提,说想让衢儿娶他表妹。”
刘嬷嬷忙道:“夫人,这可不成啊,您没答应下来吧。”
刘氏心底自然也清楚,幽幽叹道:“我当然是没答应。”
“衢儿是永昌伯府的嫡长子,自身又是个上进出息的,伯爷跟我都对他寄予厚望,我是他亲生母亲,哪里会在这当头拖他的后腿。”
“只是母亲拉着我哭,说父亲死后,刘家便大不如前了,哥哥又是个不争气的,这些年都在五品官职上蹉跎,眼看着是不会有长进了。”
“如今刘家竟是靠族学的名头撑着,可人死如灯灭,父亲留下来的人脉,又能维系几时。”
刘嬷嬷听了心惊,她陪着刘氏出嫁的时候,刘太师还在,刘家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谁知道十几年过去,竟落寞成那样。
刘氏也是心烦,这些话她也只能跟陪房说说:“衢儿是不可能的,不过平儿倒是……哎,将来再看看吧,就算我同意,伯爷也不一定能答应。”
“哎,平儿正好在刘家读书,一来二去,若是有”
发泄了一番,刘氏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刘嬷嬷趁势劝道:“刘家的事情,夫人能帮就帮,不能帮也没办法,尽力就无愧于心了。”
就如今看着,三少爷可不像是听话的人,刘氏这番打算不一定能成真。
赵云安刚回到椒兰院,金氏一边拿着帕子给他擦脸,一边迫不及待的问:“今天的赏梅宴好不好玩,可看到了梅花没有?”
“看到了几朵,除了暖房里,园子里的梅花也没开。”
金氏又问:“可见到了什么人,跟着你哥哥们玩了什么?”
赵云安便一五一十都说了。
金氏听得十分仔细,连听他们玩投壶都津津有味。
甚至还说:“不愧是兴国公府,都说他们家的园子很大,比咱家还大一倍有余,尤其是梅园又大又好。”
赵云安见她乐滋滋的模样,却觉得有些心酸。
金氏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似乎没什么烦心事儿,可她是寡妇,只这一点就不太好出门,长年累月都待在永昌伯府中。
伯府就算再大,景致再好,看多了也是腻味。
赵云安忽然道:“娘,等开春之后,咱们去庄子上玩吧。”
金氏一愣。
赵云安继续道:“原本大伯答应了我们,说年前就要去的,大哥哥说秋天庄子上的果子又多又甜,只可惜先头大哥哥病着,后来大伯又去了漳州,就耽搁下来了。”
“等开春吧,那时候大伯肯定回来了,到时候我们全家一块去。”
金氏笑了笑,将帕子递给旁边的翠玉:“到时候再说吧。”
赵云安搂住她胳膊,撒娇道:“那我们说好了,到时候一起去。”
“反正都是咱们自家人,又是去自家的庄子,谁也说不出不是来。”
金氏心里头暖洋洋的,点了点他的额头:“好好好,到时候咱们一起去。”
“那就说好了。”赵云安也高兴。
虽然是自家的庄子,但也是新鲜的地方,春天又正是踏青好季节。
说好了这事儿,赵云安又道:“娘,我还得去听雨轩一趟。”
“去吧,早些回来。”金氏自然是不会拦着他上进的。
她哪儿知道,赵云安要去听雨轩,压根不是为了见老师,而是去见心上猫。
他一出门,就拉着柳心问:“让你准备的东西呢?”
柳心含笑拎出个盒子来:“在这儿呢,都是新鲜的。”
赵云安打开看了眼,满意的拎着走了。
金氏在里头问:“什么东西,还神神秘秘的。”
翠玉在她耳边说了几句,金氏顿时失笑:“平日里瞧着像个小大人,结果瞧见猫猫狗狗的,倒是一派孩子气。”
想了想又说:“要不咱院子里也养一只,免得他被那边勾着心思,累了一天,回来还要往那边跑一趟。”
珍珠便说:“要养的话,不如养一条狗,猫太野,总是不着家,万一抓着人也麻烦。”
金氏一想也是,猫这东西能爬墙,管也管不住,在他们院子里还好,万一跑出去抓伤了别人,到时候到底是一场麻烦。
“狗也不错,比猫亲人。”
说着又道:“到时候我问问大哥,让他帮着寻摸寻摸一条好的,听说有一种狮子狗,长得跟狮子似的,特别可爱,就找这种。”
翠玉笑道:“到时候少爷瞧见了肯定高兴,还是夫人最疼七少爷。”
金氏笑道:“安儿也心疼我呢,总怕我一个人在内院闲着无聊。”
偶尔或许是有些无聊的,但金氏早就习惯了,毕竟在娘家当姑娘的时候,她也不可能到处乱跑,现在不过是规矩再多一些。
永昌伯府并不难熬,赵老夫人不管事,也不苛责媳妇,伯夫人又极为体恤,金氏手里又有钱,想吃什么,想喝什么,想穿什么都能弄到。
偶尔金氏觉得这样的日子,比在娘家还轻松一些。
不过儿子能心疼自己,心里头有她,金氏自然是更高兴。
赵云安可不知道亲娘想了那么多,还兴冲冲的打算弄一条小狗回来给他玩。
他正拎着小盒子往听雨轩走,快到地方,赵云安就蹑手蹑脚的,生怕被人发现。
“喵喵喵~”
还没等靠近呢,一只金被银床的猫咪就从树丛里钻出来,如今可不能说小猫咪了,因为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小猫崽儿彻底发福,变成了一直大胖猫。
小孩儿没长多少,猫崽儿却成了大猫,却依旧那么喜欢赵云安。
它使劲蹭了蹭赵云安的小腿,撒娇的喵喵喵叫,叫声可娇了。
赵云安一下子就受不了了,蹲下来一阵撸,撸够了才打开盒子:“小金快看,哥哥给你带了好吃的。”
原来小盒子里头放着的,是一叠鱼片。
上好的鲤鱼片成肉,没加多余的调料,只是蒸熟了而已。
小金一闻到腥味,立刻兴奋起来,就着赵云安的手大口大口吃起来,尾巴还不忘缠着小孩儿的手腕,一副亲昵的架势。
忽然,小金吃鱼的动作一顿,下一刻却加快了速度,飞快叼住最大的一片,跳到了墙头上。
赵云安暗道不好,赶紧拎着盒子就要走。
谁知却已经晚了,孟青霈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把拽住他后脖子:“跑什么?”
赵云安回头笑道:“先生,天色已晚,学生该回去休息了。”
孟青霈却没放手,用力弹了一下他的额头:“谁让你又给它加餐的,没见胖成什么样了吗?”
赵云安连忙道:“小金还是只小猫,它还在长身体呢。”
“那么大一坨的小猫?”孟青霈不客气的说,“再吃就胖成猪了。”
墙头上的小金已经吃完了剩下的肉片,听见这话愤怒的喵喵喵,那声音凶悍的很,哪里有方才娇猫猫的调调。
赵云安便说:“怎么会,我会陪小金锻炼身体,绝对不会胖成猪的。”
孟青霈往他身上一扫,挑了挑眉:“在兴国公府被为难了?”
赵云安一愣,将今天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又奇怪道:“先生,你怎么知道?”
孟青霈笑道:“你大伯雷霆手段,这趟差办得漂亮,自然戳到了某些人的眼。”
“不过我倒是没想到,寿国公府的人这般沉不住气,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赵云安追问道:“孟先生,你也认识寿国公府的人吗?”
“自然是认得。”
孟青霈却懒得多说,只道:“这事儿跟你一个小孩儿没关系。”
赵云安撅了噘嘴:“有事儿的时候,就说我是小孩,没事儿使唤我的时候,又说我是大人。”
“我乐意!”孟青霈点了点他额头。
赵云安拿他没办法,只得幽幽说:“既然先生不肯说,那学生就先回去了,先生好好照顾小金,别老欺负它。”
孟青霈一笑,忽然道:“你大伯快回京了。”
赵云安猛地一愣:“你怎么知道?”
“自是有我知道的道理。”孟青霈拎起酒坛子,继续一边喝,一边回去了。
赵云安心底抓耳挠腮的,也不知道大伯与这位孟先生之间达成了什么默契,为什么连祖母和大伯母都不知道的事情,偏偏孟先生却知道。
可惜孟青霈不说,赵云安问了也不会有结果,只得带着一肚子疑问回去了。
孟青霈回到二楼,刚刚才躺下,忽然一声痛呼。
原来是小金直接从二楼窗户进来,一下子蹦到了他肚子上,沉甸甸的一团,压得孟青霈差点喘不过气来。
一把揪住小金的后脖子,孟青霈龇牙咧嘴道:“臭小子还说我欺负你,到底是谁在欺负谁。”
小金吃饱喝足,任由他拎着,还懒洋洋的舔了舔嘴角。
孟青霈无奈叹气:“真是生来克我的,怪我自找麻烦。”
孟青霈说大伯马上能回来,可随着一场场大雪落下,京城的年味越来越浓,永昌伯还是没消息。
赵云安瞧着,不管是赵老夫人,亦或者刘氏,都默认永昌伯年前回不来,得在漳州过年了。
可孟青霈也不是信口开河的人。
临近过年,家里头几位少爷都不再上学,他们都已经放了假,连孟青霈都留下厚厚一叠作业,之后就离开了伯府,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刘氏也留了人,但没留住。
一直到永昌伯府挂上了红灯笼,变得年味十足,永昌伯还是不见踪影。
赵云安等了又等,没等到大伯回来,这日回到椒兰院,倒是见到了一张生面孔。
第37章 回京
金氏正坐在屋内与白嬷嬷说话,见他放学回来很是高兴。
招手道:“安儿快过来。”
赵云安请了安,目光落到屋内唯一一个生面孔身上。
那孩子看着也不过八九岁,长得很普通,梳着一个简单的发髻,一眼看去,脸上几乎写着规矩老实四个大字。
金氏帮他解了大氅,又喂他喝了两口热水,才道:“这位是白嬷嬷精心挑选的小厮,以后给你当书僮。”
白嬷嬷在旁解释道:“七少爷,他叫马贵,是马庄头的小儿子,马庄头以前在伯爷身边待过,后来才放出去当了庄子的管事。”
“马贵,还不见过七少爷。”
马贵立刻行礼:“小子见过七少爷。”
金氏显然对书僮的人选很满意,笑着说道:“方才问过了,是个机灵又懂事的,有他跟着你,娘也能少操一点心。”
赵云安笑着问:“你可读过书?”
马贵忙道:“只认得几个字,好歹能帮着整理书本。”
赵云安点了点头,也说:“好,日后有什么不明白的就开口问,不然问柳心姐姐也行。”
马贵自然是忙不迭的应下。
等打发了他出去,金氏拉着儿子道:“那孩子身家清白,一家子的卖身契都在侯府,再者又见过一些世面,再合适不过。”
白嬷嬷也道:“老身在庄子上那段日子,也是细细看过马家人的,都是憨厚老实的。”
赵云安奇怪道:“他爹已经是庄头,自己又是读过书的,为什么不直接脱籍考功名?”
金氏跟白嬷嬷一听就笑了。
搂着儿子,金氏无奈道:“傻孩子,认得字跟读过书可不一样,你以为人人都能读书科考吗?”
“可不是这个理儿,要我说马家才聪明,他们家要想脱籍不难,还了卖身钱,伯府就没有拦着的,可之后呢?”
“离开了伯府,他们也当不得庄头,生活没了来源,再者马贵看着还算机灵,可也不是聪明绝顶读书的料,倒还不如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如今他们家小子跟在七少爷身边,多长长见识,将来自是有个好前程,到时候孙子辈有天分的,再脱籍也不难。”
赵云安听完这番话,也有些明白过来。
脱籍,送孩子读书考科举,自然是最好的一条路。
可这条路是万分艰难的,多少良家子读了一辈子书,也没能考□□名,白白花销了时间和银子。
马家怕也是送孩子读了书,只是几个孩子天赋不高,所以才没选择这条路。
赵云安点头道:“原来是这样。”
金氏见他一副小大人的模样,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所以安儿,你可别生在福中不知福。”
“你要读书,伯爷就为你请来这么好的先生,家里头笔墨纸砚从来不缺,已经比天底下的人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你要知道感恩,伯爷对你的这份用心,可实在是难得。”
这话也是实在,出生在永昌伯府,光是看教育资源这一项,就远超过普通人。
赵云安被教育了一番,也有些害臊。
要知道他刚穿越的那会儿,可是一门心思要躺平的,一直到最近才改变想法。
“娘,我知道了,我会好好读书光耀门楣的。”
金氏笑道:“这就对了。”
果然孩子大了一些就懂事了,不再跟小时候一样,只想着吃吃喝喝睡睡。
金氏趁着这机会,索性将赵云安身边的丫鬟都配齐了。
因为小时候的事,金氏总觉得不放心,不敢往椒兰院随意添人,多是她自己,亦或者柳心珍珠几个看顾着。
可如今赵云安已经五岁,按照永昌伯府的规矩,最迟明年就该搬到前院去住。
即使赵老夫人和刘氏没想起来,金氏心里头也估摸着寻思人选,不过现在有白嬷嬷出马,选的人合心意,倒是比她自己挑的更好。
相比起书僮,丫鬟人选倒是简单。
大丫鬟自然是柳心,原本赵老夫人送柳心过来,是帮扶金氏的,不过金氏身边有白嬷嬷,最信任依仗的还是珍珠翠玉,慢慢的,柳心便大多跟着赵云安。
柳心性格温和,又分外懂事,是个细致又顶得住事儿的。
如今又添了两个二等小丫鬟,取名叫多福多喜,先跟着柳心学着。
至于下头洒扫跑腿的小丫鬟,这里就不一一道来。
如此一来,赵云安立刻觉得身边人多了起来,他反倒是有些不习惯了。
柳心笑道:“高门大户的少爷姑娘们,哪个身边不是一连串的人,咱们伯府怕娇惯了少爷们,所以身边伺候的人才少一些。”
赵云安咋舌,暗道除了书僮马贵,丫鬟们都有快十个了,这还算少吗?
“那平时让她们在屋外伺候吧,别老在我眼前晃。”赵云安又道。
柳心便道:“是。”
除了多福多西,其实小丫头们平时也很难进来,就这样七少爷居然还觉得人多。
身边多了个书僮,赵云安一开始不习惯,适应之后,果然觉得方便许多。
怪不得到了年纪,赵家的少爷们身边都要有书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