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躺赢的科举人生 >

第175章

躺赢的科举人生-第175章

小说: 躺赢的科举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嬷嬷低声道:“可是三皇子也不会答应的。”
  皇后猛地一拍桌子:“本宫到底是造了什么孽,一心一意为儿孙谋划,他们却一个个都不领情,倒像是我要害他们。”
  “当年就不该留下这孩子,若狠狠心,倒没有了今日的为难。”
  刘嬷嬷吓了一跳,忙道:“皇后娘娘,这话可说不得。”
  皇后却豁出去了,冷笑道:“本宫朕怀疑赵家人有狐媚的本事,要不然从陛下,到太子,甚至连老三都为他说话。”
  不知道想到什么,皇后脸色都有些扭曲。
  “嬷嬷,有些话本宫谁都不敢说,谁都不敢提,一直憋在心里。”
  她落下眼泪来,通红了双眼:“皇帝从一开始就想过继赵云安,立他为太子,连衢儿都是次选。”
  “什么?”
  刘嬷嬷也是大惊:“竟有这种事情。”
  皇后点了点头,沉声道:“他以为本宫不知道,可在永昌伯府里,有什么事情能瞒得住本宫。”
  “可,可最后也没过继啊?”刘嬷嬷问。
  皇后冷笑:“那时候衢儿还活得好好的,他自幼聪慧过人,有这嫡长子作为继承人,皇帝就算有心也无力。”
  “可若是衢儿过世了呢?”
  刘嬷嬷听完,忍不住也跟着提心吊胆。
  她总算知道为什么皇后总是不安,总是想让三皇子回京,甚至看向太子的眼神里,慢慢的也是担忧多过慈爱。
  尤其是随着太子重病,皇后全部的心思都在三皇子身上。
  过继太子?
  刘嬷嬷想都不敢想,但转念一看,当今皇帝还当了几十年的永昌伯,似乎也没什么不可能。
  再退一步,赵云安是赵老夫人的孙儿,不管从哪儿算,勉强都能搭上皇室血脉。
  皇后沉声道:“皇上为了赵云安可是费劲了心思,琉璃坊,种子田,一样样都是名利双收的好差使。”
  “还有当年的紫金莲……”
  赵云安名声越好,皇后心底就更加担心。
  尤其是去年秋收之后,民间丰收,在感恩皇帝的同时,不少人竟然在家中供奉起赵云安来,认为他是受到上天眷顾之人。
  他去漳州府,漳州府便富裕繁荣,天降紫金莲。
  他去琉璃坊,琉璃坊便打造出五色琉璃,镜鉴价值连城巧夺天空。
  他去良种所,大魏上下就丰收连连,风调雨顺。
  这些事情在旁人看来,不过是巧合,落到皇后眼中,却成了皇帝正在为赵云安铺路。
  深宫之中,皇后眼底有火光在跳跃。
  “嬷嬷,本宫不能退,退了,我们母子就什么都没有了。”


第157章 谗言
  冬至过后没多久,便到了赵云安嫡长子赵琼的周岁日。
  永昌公府如日中天,正是最受皇帝宠信的时候,奈何赵云安不喜赴宴,送上门的帖子都是石沉入海。
  众人都觉得赵云安眼高于顶,不屑于与人交际,想要攀附也不得其门而入。
  好不容易等到赵琼的周岁日,早早的便有人上门打听,准备好丰厚的礼物。
  哪知道周岁之前,赵云安便对外说,赵琼人小体弱,周岁宴办得太过隆重反倒是不好,故而并不大摆筵席,只是请自家人热闹一番。
  如此一来,便断了这想上门的人。
  可到了周岁宴这一日,天濛濛亮,便有马车到了永昌公府门口。
  “这位老爷,我们公爷叮嘱了,小少爷年幼,不可兴师动众。”
  来人却直接将礼物留下:“永昌公言之有理,不过本官只是准备了一份薄礼,不值一提,还请永昌公一定要收下。”
  说完这话,便直接留下礼物,转身就走。
  门房不敢自专,报到了赵云安跟前。
  “公爷,那位大人转身就走,小的拦都拦不住。”
  顾季夏正在帮孩子整理衣裳,听了这话皱眉道:“夫君,可要派人送回去?”
  赵云安摇了摇头:“罢了,只要礼物不过于贵重,先都收下。”
  顾季夏便道:“妾身会看着准备回礼,到时候再送回去。”
  赵云安点了点头,家中庶务,他远不如顾季夏擅长,交给她自然很是放心。
  之前他提出简办周岁宴,皇帝便很不赞同,认为没必要委屈了赵琼。
  可如今看来,即使他放话简办,也是无法停止那些上门攀附之人,尤其是在太子重病,皇帝分外依仗赵云安的当口。
  赵云安心思一转,便暂时将此事放下。
  只要大伯懂他,并不猜疑,那么再多的礼物也不用担心。
  “爹爹!”
  说话的功夫,赵琼已经穿戴整齐,正跌跌撞撞的往赵云安的方向走。
  赵云安连忙张开手,下一刻赵琼就像一个炮弹似的,直接冲进了他的怀中:“爹爹抱。”
  “我儿子越来越重了。”赵云安抱起来掂量了一下,笑着夸道。
  顾季夏也是笑:“这小子吃得多,睡得多,自然是长得快。”
  与赵云安小时候一样,赵琼出生就足足六斤半,吃饱喝足后见风就长,出生到现在只生过一场小病,是个分外健壮的孩子。
  才一岁的孩子,赵琼却分外机灵。
  他很知道谁最疼自己,搂住赵云安的脖子就一阵亲昵:“爹爹带我玩,我们去钓鱼。”
  赵云安忍不住笑起来:“今天可不行,今天是你的周岁宴。”
  再一看,今天的赵琼打扮的宛如观音座下的金童子。
  只见他带着一顶栩栩如生的虎头帽,身上穿着大红色锦袍,在红珊瑚璎珞的映衬下,胖嘟嘟的小脸更显得玉雪可爱。
  赵琼搂着亲爹的脖子,歪着脖子问:“爹爹,那吃完饭能钓鱼吗?”
  前几日,顾季夏就跟孩子说过周岁宴的事情,可在赵琼心底,周岁宴就是吃饭,吃饭完就可以去玩。
  他说话的时候小脸一颤一颤的,看得人直想咬一口那胖嘟嘟的脸颊。
  赵云安这么想,也就这么做了。
  赵琼猛地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瞧着亲爹:“娘,爹爹饿了,快给他吃饭。”
  说完还捂住脸颊,哼哼唧唧道:“要不然爹爹就要吃琼儿了。”
  顾季夏被逗得大笑,故作沉吟道:“那就委屈琼儿一下,让你爹吃一口吧。”
  赵云安故意张大嘴:“爹爹就小小的咬一口,只吃一口好不好。”
  赵琼死死的捂住自己的眼睛,很有掩耳盗铃的意思,口中喊道:“我给爹爹吃点心,不要吃琼儿。”
  一家三口正笑闹着呢,金氏从外头进来,一看就瞪眼:“多大的人了,还故意闹孩子。”
  伸手就把宝贝孙子接过去:“琼儿别怕,你爹逗你玩儿呢。”
  赵琼松了口气,拍着自己的小胸脯:“祖母,爹爹饿啦,我们快去用饭。”
  金氏看孙儿,那是越看越喜欢,疼爱到了心坎儿里,什么儿子儿媳都得靠边。
  “你瞧瞧琼儿多懂事儿,巴掌点大的人还担心你饿着,倒是你这个当爹的不像样子,三天两头逗儿子玩,难道生儿子就是给你玩的吗?”
  赵云安显然已经习惯了金氏的偏心,摸了摸鼻子为自己辩解:“琼儿也玩的很开心。”
  金氏才不搭理他,抱着赵琼往外走:“琼儿,咱们先去用饭,祖母特意让人准备了琼儿最爱吃的羊乳膏。”
  “祖母最好了,琼儿最喜欢祖母。”赵琼高兴的喊道。
  金氏笑得像是开了花:“祖母也最喜欢琼儿。”
  赵云安在后头,朝着妻子挤了挤眼睛:“昨天还说最喜欢我,今日就最喜欢祖母了,你说琼儿这甜言蜜语跟谁学的?”
  顾季夏笑而不语,暗道夫君嘴也甜,孩子跟谁学的还用说吗。
  赵云安长叹一声:“哎,我娘有了孙子不要儿子,现在我没人疼没人爱喽。”
  顾季夏扑哧一笑,伸手挽住他:“我来疼我来爱。”
  刚成亲的时候,顾季夏哪里说得出这般的话,可情浓日久,如今也是随口就来。
  赵云安高兴了,握住她的手:“还是夫人对我最好。”
  顾季夏微微挑眉,暗笑瞧瞧,琼儿那满口的甜言蜜语,不就是从这儿学的。
  等周岁宴开始,没有外人在,赵云安反倒是觉得自在。
  赵老夫人入冬之后也病了一场,如今方才好一些,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她精神头也好了许多,看到赵琼就笑个不停。
  赵琼才周岁,但巴掌点大的人却得啵得个不停,哄得在场的长辈笑容满面。
  赵老夫人搂住孩子:“我们家琼儿真是个开心果,有他在,家里头每天都是欢声笑语。”
  金大舅等人都是满嘴的吉祥话,一时间永昌公府里都是笑声。
  抓阄的东西是早就准备好的,赵云安瞧着儿子站在中间,咬着手指一副苦恼的样子,脸上是笑容。
  他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小时候,抓阄那一日气氛可没有这么轻松,当年太上皇忽然出现,让永昌伯府很是紧张了一番。
  如今回头去想,赵云安忽然意识到,皇帝对他的格外恩宠,也许是有几分补偿歉疚的意思在。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份歉疚没落到赵云衢赵云平的身上,反倒是落到了他身上。
  或许是他长得像赵家人,像那一位早早过世的姑祖母。
  “琼儿!”
  一声惊呼唤醒了赵云安,他低头去看,一看也是啼笑皆非。
  只见赵琼一屁股坐在毯子上,手里头正抱着一盘子点心吃得美美的,至于笔墨纸砚都被踢得远远的,倒是屁股下头压着一个官印。
  金大舅连声说道:“这孩子生来就是有福气的,这辈子福禄双全,吃喝不愁。”
  金舅母也笑着说:“不费力气就压着了官印,可见将来定会官位加身。”
  说完心底有些羡慕,赵琼小小的一团,却注定这辈子顺心顺意,即使他没出息,作为嫡长子也能继承永昌公的爵位。
  不像她家的孙儿,一个个寒窗苦读,到现在成绩最好的,也就考中了举人,距离进士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人比人气死人,金舅母心底感叹,脸上的笑容却愈发真诚。
  赵云安弯腰抱起吃得满脸是渣渣的儿子,帮他擦了擦小脸蛋:“你倒是会挑。”
  金氏笑够了,眼底又有些怀念:“当初安儿抓阄的时候,也是紧盯着点心。”
  赵老夫人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上也带着淡淡的笑意。
  没有人提起太上皇的存在。
  赵云安索性自己也拿了一块点心吃,评价道:“太甜。”
  赵琼正在舔手指,表示:“甜,好吃。”
  正当这时候,外头有人禀告,宫里皇帝和皇后派人送来周岁礼。
  皇帝对侄儿大方,对侄儿的儿子更是大方,才周岁的孩子,收到的礼物堆满了一屋子。
  其中有珍贵的拜见,但更多的却是小孩儿爱吃爱玩的,从身上穿的衣裳,到用来玩耍的弹珠,赵云安甚至还瞧见了一个木马。
  赵云安笑道:“这肯定是大哥准备的,祖母,娘,你们瞧这个木马,跟我小时候那一只像不像。”
  金氏凑过来一看,也笑:“果然是一模一样。”
  “大郎也是有心。”赵老夫人也笑起来。
  赵云安抱着儿子,直接放在了木马上,赵琼无师自通的摇摆起来,点头夸道:“这个木马我喜欢,驾!”
  不只是皇帝皇后,太子与太子妃也准备了不少礼物,甚至连远在西南的三皇子,早前也已经派人送礼回来。
  赵云安摸了摸儿子的脑袋,觉得这孩子命好,面子也大。
  热闹过后,金大舅带着家人离开。
  一上车,金舅母就啧啧称奇:“不是都说太子重病,几乎都要不行了,居然还能惦记着一个孩子的周岁。”
  金大舅解释道:“太子与安儿一道儿长大,不是亲兄弟,胜过亲兄弟。”
  金舅母试探道:“老爷,若是太子真的……那将来会如何?”
  金大舅只说:“这不是咱们要操心的事情。”
  “哎。”金舅母也没追问,又说,“咱们家几个孩子都不是读书的料,来来回回只考中一个举人,也不知道何日才能出人头地。”
  金大舅笑道:“有安儿在,总不会有人欺负金家人。”
  顿了顿,又说:“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若我来开口,安儿左右是会给孙儿安排职位,可不能开这个头。”
  “有些时候要求多了,情分就淡了。”
  “你平日里多跟妹妹走动走动,也常带着孩子给她看看,再多的,就别随意提起。”
  金舅母只能点头:“我听老爷的就是。”
  入冬之后,种子田的事情就少了许多。
  赵云安梳理完一年的记录,对良种的优选便心中有数。
  他定下了明年的计划,明年种子田的重点集中在今年收成良种的继续优选,以及西南自然良种的观察。
  赵云安写完计划之后,又开始翻找自己的记忆,想找一找其他的办法。
  可惜年代久远,他曾经也不是干农业的人,翻来覆去也只有模糊的印象,想要实践还得靠不断的摸索。
  做完这一切之后,赵云安才合上了计划本。
  他将重要的东西都规整好,因为今日之后,衙门就开始封印,一直等到年后才会重新工作。
  “赵大人。”
  赵云安刚做完这一切,就听见外头有一道声音。
  抬头一看,居然是他的顶头上司,如今的工部尚书白大人。
  这位白大人年过五十,能历经太上皇时代的纷乱,如今还稳坐工部尚书的位置,自然也不是个简单角色。
  他最是会揣测圣意,知进退。
  赵云安来到工部后,这位尚书大人大开绿灯,对他所有不合规矩的行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见他多识时务。
  赵云安起身行礼:“白大人。”
  白尚书笑着说道:“今日之后就要封印,前些时候赵大人家中有喜,可惜未能上门庆贺,不去由本官做东,请赵大人喝一顿美酒。”
  赵云安心底惊讶。
  毕竟他来到工部之后,两人只能说维持面子和谐,私底下并无来往。
  “白大人做东,下官却之不恭。”
  白尚书笑呵呵的,显然早有准备,他挑的酒楼不算大,但进门之后别有洞天,是个极为幽静,适合说话的地方。
  赵云安脸上平静,心底却猜测这位大人的心思。
  只是白尚书不说,他便不问,很是沉得住气。
  等落坐下来,酒过三巡,白尚书才开口道:“不瞒赵大人,你刚来工部的时候,本官心中担忧,生怕你年纪小,仗着圣人宠爱和一腔意气,到时候把天捅出个窟窿来。”
  “哪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赵大人青出于蓝,到工部一年多时间,倒是比本官十年的功劳还要多,还要大。”
  “本宫再敬你一杯,赵大人这一年辛苦了。”
  赵云安谦虚道:“下官只是运气好,多亏白尚书鼎力相助,才有今日功劳。”
  白尚书笑道:“本官有几分本事,自己心里清楚。”
  又喝了几杯酒,白尚书又道:“赵大人精明能干,上能充盈国库,下能体恤百姓,更难得爱民如子,也难怪圣人宠爱。”
  赵云安微微一顿。
  一抬头,便瞧见白尚书满含精光的眼睛。
  白尚书幽幽说道:“赵大人如今已经是永昌公,可想过再进一步?”
  赵云安微微皱眉,看着他道:“下官为人臣子,只想在其位谋其职。”
  “可人世之间,非得站得越高,才越能实现心中愿景。
  白尚书指了指上头:“即使是当今圣上,当年他还是永昌公的时候,事事都得听从太上皇,哪里有今日的自在呢?”
  赵云安沉下脸来:“白大人,你喝醉了。”
  白尚书笑了笑,意有所指:“赵大人是不想,还是不敢想?”
  “若白大人今日做东,是要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