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躺赢的科举人生 >

第164章

躺赢的科举人生-第164章

小说: 躺赢的科举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这般,反倒是让刘氏愈发得意,连带着刘家也一跃而上,成了皇亲国戚。
  前头说过,刘氏长兄的原配早逝,后头再娶了一位继室,这继室与刘氏感情平平,后来因为小刘氏的缘故,两个人越发疏远。
  可现在刘氏成了皇后,刘夫人心底有再多的愁怨,也只得打落牙齿活血吞,三天两头的往宫里头跑,死死抱住这一根大腿。
  刘氏有心扶持娘家,难得也露几个好脸,双方一个有心,一个有意,皇后与这继室嫂子的关系也融洽不少。
  刘夫人面上奉承,心底却呕血的很。
  谁能想到李骏竟是龙种,连带着几个儿子都成了皇子。
  偏偏她女儿女婿却死在了龙兴之前,如今只剩下一对儿女,竟是还住在宫外永昌公府内。
  刘夫人心底怀疑,是刘氏不喜欢庶出子,所以才见死不救害死了老二夫妻,免得他们将来跟太子抢皇位。
  即使如此,刘夫人心底将刘氏骂得狗血淋头,面子上却不敢显露半分,若是得罪了皇后,她即使为刘家生儿育女,也会被扫地出门。
  这一日,奉承了许久,刘氏才露了笑脸。
  刘夫人趁机说道:“皇后娘娘最为贤淑能干,将这宫里头整顿的井井有条,娘娘,如今是不是也该接妤儿和诚儿入宫了?”
  “他们到底也是皇上的血脉,总不能一直住在永昌公府吧?”
  皇后脸色微微一沉,瞥了她一眼。
  刘夫人讪讪笑道:“我这也是为了娘娘着想,若是俩孩子一直住在宫外,知道的说他们舍不得老夫人,这不知道的,还以为皇后娘娘容不下他们两个孩子呢。”
  皇后心底很是不悦,但一想觉得也是。
  若是老二夫妻还活着,刘氏自然是见不得他们好,生怕他们抢夺皇位的。
  可如今赵云升都入土了,皇后也很乐意展现自己的嫡母风范:“你说的也有道理,到时候本宫会派人送他们进宫。”
  刘夫人心中一喜,女儿虽然死了,但还有两个外孙。
  将来不拘是封公主还是亲王,她可都是亲外祖母。
  刘夫人又顺着话茬说道:“皇后娘娘最是贤惠,不愧是一国之母。”
  她夸了几句,眼看刘氏更加得意,心底憋着一股气,忽然冒出一个念头来。
  刘夫人笑着说道:“皇后娘娘,还有一件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皇后被她哄得高兴,顺口说道:“你有话直说就是。”
  刘夫人便道:“臣妇瞧着,这后宫未免也太清净了一些。”
  皇后脸色一沉,心底冷哼,暗道这大嫂真看不懂人脸色,她是闲着没事才会给皇帝选妃,那不是给自己找事儿?
  刘夫人紧接着说:“陛下年纪大了,应该好好保重身体,不重女色,可两位皇子却还年轻。”
  “太子膝下就一个皇孙,三皇子膝下也是如此,未免太单薄了一些。”
  “娘娘,你是亲生母亲,又是皇后,合该为大魏皇室开枝散叶想想办法才是。”
  一听这话,皇后果然沉思起来。
  刘夫人趁热打铁:“再者,光纳贤妃,与世家联姻,也是皇室一贯的做法,曾经那位不就如此,将各家各户的大小姐都请进了宫。”
  皇后果然愈发心动。
  这一日刘夫人离开的时候笑容满面,她既达到了送两位外孙进宫的目的,还挑拨离间,让皇后给两个媳妇添乱,最好跟那两个儿媳妇闹翻了,她才更高兴。
  皇后并不知道刘夫人的心思,她左思右想,觉得她的话很有几分道理。
  皇帝不纳妃,她自然是高兴的,可却不乐意见两个儿子也是如此,再者,老大老三膝下确实是太过单薄了一些。
  于是这一日,皇帝忙完公务,就听说皇后求见。


第148章 选妃
  皇帝面色有些疲倦,但听闻皇后求见,虽微微皱眉,还是点头道:“请皇后进来。”
  刘氏是亲自端着汤羹进来的,开口便笑:“陛下今日可累了,臣妾亲手炖了人参鸡汤,陛下喝一碗补补身体。”
  皇帝神色一缓,端起来喝了一口,点头道:“光是鸡汤就好,加了人参反倒是不美。”
  “那臣妾下次就不放人参了。”
  刘氏见他还算喜欢,又添了一碗。
  皇帝却摆了摆手:“够了,晚上吃多了反倒是容易积食。”
  “倒是臣妾粗心了。”刘氏笑了笑,将碗筷撩开了,又亲手拿茶杯递过去。
  夫妻两个乍一看,倒是很有几分温情在。
  皇帝喝了口茶,打量了她一眼,便问道:“皇后特意过来,总不会只为了送鸡汤。”
  刘氏温婉一笑,站在他身后帮他按捏着肩膀,柔声道:“臣妾只是牵挂着陛下,陛下忙于公务,瞧瞧这肩头都紧了,按都按不动。”
  “国家大事固然重要,可陛下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皇帝拍了拍她的手:“放心,朕心中有数。”
  按了一会儿,皇帝便道:“你也歇一歇,别太累了。”
  犹豫了一下,他又开口道:“宫中人少,简简单单的也好,不必想那么多。”
  皇帝的本意是说,后宫人少,尤其是太上皇留下的太妃们,除了被废被杀的那一些之外,只留下几个本分听话的照顾太上皇,其余全部遣散了。
  如今后宫之中都是刘氏说了算,在皇帝看来,她大可以过得舒舒服服,没必要总是召见臣妇。
  哪知道这话落到皇后耳中,却成了另一种意思。
  “陛下也觉得后宫太冷清了吗?”
  皇帝一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皇后笑盈盈的道:“臣妾这几日也在想,后宫确实是太过冷清了一些,尤其是衢儿和平儿两个,身边除了媳妇之外,侍妾都是丫鬟出身的榆木脑袋。”
  “臣妾就想着,是不是该给孩子们屋里头添两个人,到时候也能开枝散叶,人丁兴旺。”
  听了这话,皇帝便微微皱眉,转头朝她看去。
  刘氏继续说道:“别的不说,如今衢儿身份不同了,总不能守着他媳妇一个人过,再者卢氏当年生了娟儿,身体受损,以后怕是不能再生了。”
  “瑾儿如今也大了,身边没个亲兄弟总归太冷清,将来也没个臂助。”
  皇帝眯了眯眼睛,问道:“可是有人在你面前说了什么?”
  皇后讪讪一笑:“是我娘家大嫂提了提,不过确实是有些道理。”
  “陛下刚刚登基,朝中有些老臣话多的很,若是他们的女儿孙女入宫,那边成了一条船上的人。”
  哪知道这话刚说完,皇帝便沉下脸色:“朕能坐上帝位,还不需要靠后宅妇人安稳朝堂。”
  皇后蓦的僵住。
  皇帝继续道:“当年废后王氏为了太子之位,将百官女眷羁押在宫廷,后果又是如何?”
  皇后猛然想起,当年她的小孙女赵娟,就是死在后宫内斗之中。
  她意识到皇帝已经不悦,顿时有些讪讪。
  皇帝继续道:“朕刚刚登基,百废待兴,衢儿平儿正是大展宏图之时,你不要做多余的事情。”
  他并不反感儿子选妃,可时机不对。
  再者,皇帝极为厌恶太上皇时期,诸位皇子后妃混乱的场面,所以对绵延子嗣反倒是没那么执着。
  虽说他心底也觉得孩子膝下单薄,可赵瑾赵谦赵诚都健健康康,皇帝并不过分操心。
  私心里,儿子若是愿意纳妾选妃,皇帝也不会拦着,可自己张罗却不必了。
  皇后皱了皱眉,犹豫道:“可瑾儿谦儿未免寂寞了一些。”
  皇帝却冷冷开口:“皇家子嗣,一母同胞尚且心怀有异,更甚者不同母。”
  “朕看你是太闲了,整日里胡思乱想,反倒是给孩子们添麻烦。”
  皇后脸上一时挂不住:“我,我也是为衢儿平儿着想,怕他们被人笑话。”
  “他们是朕的儿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若被人笑话,便是他们本身不足,岂会因为后宅私事。”
  不等刘氏再说什么,皇帝摆了摆手:“行了,时辰不早,皇后也早些回去休息吧。”
  皇后只得将一肚子的话全咽下去。
  等回到中宫,夜深人静时分,刘氏却怎么都睡不着。
  一时间想起方才皇帝的冷言冷语,一时又觉得儿子子嗣太过单薄。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年下来,老大老三都只剩下一个儿子。
  刘氏越想越多,偏偏身边无人可以开解,便开始钻牛角尖,甚至开始担心皇帝有别的心思,指不定是打算再纳后妃,生下儿子取代太子。
  “这样下去不行。”
  皇后一个翻身起来,下定决心即使皇帝不同意,她也要从宫中挑选几个颜色娇艳的给儿子送过去。
  不图其他,能多生几个孙儿就是好的。
  且不说皇后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果然从后宫之中选了颜色好的送给儿子。
  那头太子妃刘氏见着人,眉头都没动一下。
  入宫之前,李云衢曾拉住她说了许多,卢氏心中虽然有不安,却十分信任夫君,自然不把几个宫人放在心上。
  皇后送来,她就全部收下,也不拘着李云衢去见。
  那几位宫人还以为自己鲤鱼跃龙门,很快却发现太子根本无心女色,整日的忙于公务,瞧她们就像是屋里头的一件摆设。
  沈盼晴就更加光棍。
  她速来跟婆婆相处的不尴不尬,因性情缘故向来不被刘氏喜欢,这会儿见着人,便一股脑儿全送到了李云平身前。
  李云平早年的时候喜欢,如今年岁见长,与妻子的关系日益融洽,哪里会因为其他人给她难堪,全打发去干粗活了。
  皇后一顿操作猛如虎,再看两个儿子不配合,顿时憋气不已。
  她总不能逼着儿子去睡宫女,旁敲侧击也没用。
  不管她说什么,卢氏沈氏面上都笑盈盈的应下,给的人也带回去了,可偏偏儿子不开窍。
  皇后心底都想不通,为什么别人的儿子恨不得家里头摆满妾室,她两个儿子却都不近女色。
  再一看皇帝也是如此,父子一脉相承,一时倒是不知道该高兴还是不高兴。
  刘氏的举动,皇帝自然也看在眼中。
  他见儿子媳妇处理的妥当,也懒得多嘴,只心底觉得皇后大概是太空闲,才有时间胡思乱想。
  琢磨了几日,忽然一道圣旨下来,让皇后帮忙操办顾兰秋的婚事。
  当初顾大将军委托赵云平送信进京,为小女儿求了一门赐婚,赐婚的圣旨刚下。
  这原本是礼部的差使,但皇帝一想,皇后既然闲着没事干,索性就把这差使包揽过去,这样一来还能显得他对顾将军的重视。
  皇后一听事关手握重兵的顾大将军,果然很是愿意。
  “你说顾大将军到底是怎么想的,当初为季夏赐婚云安,眼光极好,如今却为二姑娘定了这么一门亲事。”
  等弄清楚顾兰秋的赐婚对象,刘氏心底倒是奇怪起来。
  当年永昌伯府还不是公府,赵云安只是二房无法继承爵位,可毕竟也是伯府的少爷,而且早早高中,是漳州知府,自然是贵婿。
  可这一次,顾兰秋订婚的王家,却是北疆一名不见经道的小武官。
  刘嬷嬷笑道:“也许是七夫人嫁的太好了,以至于二姑娘若也嫁入高门,难免被人说嘴。”
  皇后点头夸道:“顾大将军膝下就两个女儿,做事又有分寸,怪不得陛下这般信任。”
  刘嬷嬷心底觉得,最重要的是只有两个女儿,顾大将军在军中再受爱戴,也无人继承,皇上自然是能够放心的。
  皇后又笑了一声:“那你就去请顾夫人入宫,谈一谈这婚事具体的章程。”
  “顾大将军深明大义,不过这位顾夫人怕是心中憋气的很。”刘嬷嬷说道。
  刘氏当年就与顾夫人不对付,如今听说她不高兴,心底反倒是很畅快。
  “所以说这世事难料,谁能想到顾大将军如日中天,顾家二姑娘却只能嫁入五品小官之家。”
  等顾夫人急急忙忙的进宫,对着她行大礼,强装欢喜也掩不住眼底的气急败坏,刘氏就更加高兴了。
  口中还说道:“顾将军千里迢迢的上书,请求陛下赐婚,陛下极为依仗将军,这才特意下令,让本宫来操办此事。”
  顾夫人的笑容都是僵硬的:“臣妇叩谢隆恩。”
  皇后又笑道:“顾家二姑娘也到了年纪,再等下去就迟了,顾将军是一位好父亲,将女儿的婚姻大事放在了心上。”
  “本宫虽然并未见过小王将军,但既然是顾将军亲自挑选的女婿,那人品相貌定然都是好的。”
  顾夫人捏紧了帕子,勉强笑道:“是,是啊,难得将军还惦记着小女儿。”
  心底却已经恨极了。
  明明顾季夏嫁人的时候,顾将军千挑万选,选的是样样都出色,京城达官显贵都想要的女婿赵云安。
  可到了她女儿头上,却挑了个不通文墨,五大三粗的五品武将。
  皇后就像是看不见她的脸色,继续说道:“二姑娘也是在北宁长大的,想必很适应那边的气候,不过姑娘家远嫁到底是辛苦,咱们当长辈的就得为她准备齐全了。”
  “本宫与皇上商量过,除了顾家的嫁妆之外,另外从内库再出一份嫁妆,必定是要让二姑娘嫁的风风光光的。”
  听见如此,顾夫人的脸色才缓和不少。
  但等从后宫离开,顾夫人还是忍不住拉下脸来。
  一回到顾府,丫鬟们便上前道:“夫人,二姑娘在屋里头发脾气,把屋子都砸了,您快去劝一劝吧。”
  顾夫人进屋,瞧见女儿扑在床上痛哭,忍不住跟着一起大哭起来。
  “我苦命的女儿,怪我不得你父亲喜欢,临了临了,竟是狠心将你嫁给一个北疆的武将。”
  “那五大三粗的黑面模样,有哪一点比得上赵云安,你父亲就是偏心。”
  “我的女儿啊,以后你去了北宁这日子可怎么过,后半辈子都得吹着风沙过日子。”
  顾兰秋原本哭过了一阵,刚刚平息,如今听了顾夫人的话再次大哭起来。
  “娘,我不嫁,凭什么顾季夏可以嫁到永昌公府,我却只能嫁给五品小官。”
  她们这会儿不去想当年顾季夏嫁过去,永昌伯府正是风雨飘摇的时候,赵云安若不能袭爵的话,本身的官职也不算太高。
  虽说文臣武将有区别,但顾将军对女儿还有几分情分,女婿人选也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除了家事差一些,小王将军人品相貌样样出色,且是在他眼皮子底下当差。
  顾将军知道继室母女俩的性子,怕她们留在京城闯祸,这才用这样的法子将女儿嫁过去。
  将来顾兰秋性子再差,与夫君的感情不好,但看在他的脸面上,小王将军也不得不忍让一些。
  顾将军固然有些顽固粗暴,但为了女儿,还是诸多考虑。
  但是显然,顾将军的这些谋划,顾夫人母女全然看不见,只抱头痛哭。
  顾夫人更是咒骂道:“我就知道你爹整日里只惦记着前头那死人,眼里完全没有我们母女,他这是要逼死我们母女俩。”
  顾兰秋哭得梨花带雨:“娘,我不愿意,你快写信给爹让他上书陛下,取消婚约。”
  这话一说,顾夫人却为难起来:“女儿啊,这可是赐婚,金口玉言,再也不能改了。”
  顾兰秋哭得更加厉害了:“为什么不行,我爹是顾大将军,即使是陛下也要给三分薄面,只要他开口就没什么不行。”
  “可是你爹肯定不愿意啊。”
  顾夫人此刻倒是清醒了,知道顾将军不跟她们通气,直接上书求赐婚,就是铁了心要将女儿嫁到北宁。
  顾兰秋哭得更加厉害:“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若是乖乖嫁了,将来顾季夏还不得笑话死我。”
  “凭什么,到底凭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