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赢的科举人生-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如此,不知丛举人可有认识有才学,有能力,愿意为漳州府效力的读书人。”
“若是有,倒是能应急一二。”
丛白一听,神色一动:“学生确实认识一些人,只是他们出生微末,之前一直未能入仕。”
按理来说,举人就可以做官了,但漳州官场几乎也被豪族垄断,他们自然是没有机会。
如今赵云安一提,立刻一拍即合。
人以群分,丛白果然认识不少有识之士,更难得的是,他们与漳州豪族没有勾连。
有了这部分人助力,赵云安顿时轻松不少。
外有一百农人,都是赵云安亲自见过,确定可用的,他们便是赵云安埋在各村各户的钉子,负责监督当地的里正是否公正。
内有数十举人,都是丛白引荐,赵云安面谈后觉得可用的。
他们负责顶上豪族被清理之后空出来的位置。
如此一来,预料之中回来的骚乱还未冒头,就被压了下去。
赵云安确实是如他所言,并未牵连太广,几大豪族嫡系都被带走,旁支只看罪责,有罪当罚,无罪可免,举报者可将功补过。
如此一来,旁支便踊跃举报,相互指责,自己内部先乱成了一团,再无心思反抗。
更甚者自觉无罪的,虽说名下的良田被收走,可他们原本只是挂名,也拿不到什么好处,如今待遇差一些,但看着刑场的鲜血,他们也都默从了。
丛家主也是花了大力气安抚,曹家姻亲多,丛家也不差,如今有他带头,自然有一群人超赵云安靠拢。
交出去良田,还能留的性命,可若执意硬抗,那可是要送命的。
没瞧见这位知府大人的院子里,还养着足足一百位将士,那都是杀过人,喝过雪的。
等到安置妥当,一切井井有条,赵云安才有心思将金氏也赵妤接回来。
距离金氏他们至今,已经过了半个月。
算算时间,曹清河等人已经被送到了京城,落到皇帝手中,如今凉州那边分身乏术,赵云安才终于派人去接。
这次他实在是走不开,只能让常顺带着人过去。
三日后,金氏带着赵妤,坐着马车抵达了漳州。
赵云安早早的处理完政务在门口候着。
漳州的气温不算冷,到处还能瞧见常绿的树叶,可站在门口寒风呼呼吹,一会儿人手脚就冻僵了。
金氏一下车,瞧见他就喊:“哪儿要你在这边等,吹坏了身体怎么办?”
“娘,我哪儿那么娇贵。”他自己倒是觉得还好。
金氏捏了捏他的手,就说:“瞧瞧,手心都冰凉了。”
“七叔,给你暖手炉。”赵妤举起自己的暖手炉。
赵云安接过去,顺势将赵妤也抱起来亲了一口:“还是我家妤儿最贴心。”
“娘,快进去吧,这边风大。”
“知道风大你还在门口等。”
金氏念念叨叨的:“这么大人了还不知道照顾自己,这让我怎么放心,暖手炉子不带,大氅也不披着,别看南方不下雪,这可风夹着湿气,待久了骨头都冷。”
赵云安只得忙不迭的认错:“娘,是我错了,我下次肯定带上暖手炉,披上大氅,选最厚的。”
金氏冷哼道:“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就没见你做过道。”
“夫人,大人要是不记得,小的肯定记得。”马贵忙道。
金氏这才罢休。
赵云安看了看赵妤,两人对视而笑。
小孩儿靠在他肩头,低声道:“二奶奶可想七叔啦,每天都念叨一百次。”
赵云安笑道:“多谢妤儿帮七叔照顾二奶奶。”
“是二奶奶照顾妤儿。”
金氏回头问:“你俩在嘀咕什么呢?”
赵妤偷笑起来,赵云安笑而不语。
金氏也被逗笑了:“得了,你们倒像是亲爷俩。”
再想起在衢州的时候,明明妤儿难得去一次,赵云升三天两头也不见人影,压根不惦记女儿。
小刘氏倒是热闹了几日,后头又忙着跟那些妾室通房斗法,剩下也只顾儿子,不见女儿。
金氏看着憋气。
赵云安派人去接的时候,赵云升夫妇还想把女儿留下来,金氏怎么可能答应。
屋子里已经点上了炭盆,一进屋便暖呼呼的。
金氏一屁股坐下来,靠在垫子上笑:“还是家里头最舒坦。”
“都是儿子的错,倒累的娘受累了。”赵云安将烤好的板栗递给她。
金氏享受着儿子的孝敬,笑道:“娘知道你是干大事儿的人。”
拉着儿子左看右看,见他气色很好,并未受伤,金氏才大大松了口气。
“漳州这边发生了大事儿,衢州那边也议论纷纷呢。”
金氏压低声音道:“你是不知道,那几日衢州那些大家族一个个都来求见二郎,平日里一个个多傲气,这次来的时候都低眉顺眼的。”
“可把二郎得意坏了。”
赵云安一想也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只是一时的。”
金氏冷哼道:“还是我儿子厉害,这才来了多久就把漳州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赵云安笑着摇头。
其实那里是他厉害,是前面的知府各有各的私心,所以才会别当地豪族辖制。
再者,这一次与其说是他把漳州收拾了,倒不如说皇帝下定了决心,天时地利人和,才导致了这样的结局。
若不是凉州那边被控制住,赵云安也不敢如此大胆,毕竟自己的性命更重要。
其中艰险,赵云安也不想跟金氏细说,免得吓到她。
几个人说着话,棉花甩着小尾巴冲进来,靠在金氏的腿边上就不动了。
赵妤伸手将它抱起来:“棉花,我好想你,你想不想我?”
棉花乖乖的汪汪两声。
金氏便让他们去院子里头玩。
等赵妤离开,金氏才叹了口气,骂道:“你二哥二嫂真不是东西,这可是亲生的女儿,就算是小猫小狗,养几年也该有感情了。”
“他们倒好,说着想把人留下,实际上我们在那边住了半个月,他们也没亲近几次,不说准备吃得用的,连问几句都少。”
去之前,金氏还担心老二夫妻舍不得孩子,到时候带不走。
哪知道到了地方才知道,老二夫妻哪里会真的舍不得,面子功夫都装不起来。
赵云安安慰道:“娘,你何必为这些生气。”
“左右妤儿养在你跟前,有你疼她。”
金氏叹气道:“到底是不一样的,妤儿早熟,瞧她爹娘只疼弟弟不疼她,心里头能好受?”
“再者她将来还要嫁人,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赵云安倒是觉得都好处理:“娘给她相看,咱们给她出嫁妆,指不定二嫂高兴的很。”
金氏一听,觉得还真有可能。
院子里传来赵妤欢快的笑声,没有一丝一毫的烦恼,惹得金氏跟赵云安也笑了起来。
谁知没说多久的话,外头急匆匆走进来一人。
“大人,京城来人了。”
第102章 太子妃
金氏虽然还想跟半月没见的儿子说说话,但还是开口道:“安儿,你先去忙吧,有事儿咱们晚上再说。”
“娘,那我先去忙了。”
赵云安笑着摸了摸侄女的小脑袋,这才离开。
“可知道是哪里来的人?”
马贵低声道:“不是永昌伯府的人,瞧着眼生,但也没穿官服。”
赵云安心底有些奇怪,既不是永昌伯府,也不是皇帝的人,那会是谁派来的?
很快便到了前头,赵云安走进门厅,便瞧见一人风尘仆仆的坐在那边喝茶。
“赵大人。”
那人连忙起身行礼,瞧着像是个练家子。
“这是我家大人的信件。”
赵云安接过去,一看信上笔记脸色微变。
“你家大人身体如何?”
“多谢赵大人惦记,大人身体一直都好。”
赵云安点了点头,请他坐下,独自走进书房才拆开了信件。
方才之所以震惊,是因为信上笔记乃是他恩师孟青沛的。
孟青沛当初跟着永昌伯去了北疆,这些年来师徒两个只有书信往来,永昌伯在北疆待了几年,孟青沛也从未离开。
可现在,这封信却是从京城送来的。
莫非事情有变化?
赵云安皱了皱眉,拆开信封来看。
孟青沛的书信向来简单,不比赵云安总是废话多,长篇大论,他的回信总是寥寥几句。
这一次也不例外。
薄薄的一张纸,总结起来就三句话。
为师听说徒儿干了什么,很有我当年的风范。
你大伯大哥干得太好,引来皇帝忌惮。
等你回京,我们师徒喝一杯。
赵云安翻来覆去的看,也没看去其他的意思来。
“老师千里迢迢的送封信过来,就为了说这些?”
赵云安拿着那封信左看右看,用水泡,用烟熏,也愣是没发现其他暗号。
“小哥,你家大人可还有别的嘱咐?”
那人起身道:“大人还说,请赵大人小小年纪别想那么多。”
赵云安一时囧囧。
难不成真的是他想太多?
赵云安叹了口气,别无他法,只能让人好好招待。
心底不免嘀咕:还说我喜欢卖关子,先生自己不也一样,我那叫青出于蓝。
这边人还没送走,外头又有衙役来禀报:“赵大人,陛下的钦差到了。”
“什么?”
这可真的是太巧了。
赵云安摆出一脸激动,连忙让人设下香案。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漳州代知府赵云安,立朝刚毅、英明决断,严峻廉洁、为民请命,凛乎有岁寒之操,朕心甚悦。”
“晋为漳州知府,兼青州团练副使。”
“望兢业勤恳,不负圣恩。钦此。”
前来宣旨的小太监笑盈盈的看着赵云安:“赵大人,请接圣旨。”
赵云安躬身接下,还得将这圣旨供奉在香案之上,才有功夫来招待内侍。
“公公远道而来,辛苦了,屋内已经置办了接缝宴。”
小太监正瞧瞧的打量他,要知道前往漳州宣旨可是美差肥差,要不是他义父马原开了口,这次还轮不到他。
想到马原嘱咐的话,小太监对赵云安很是客气:“赵大人不必客气,奴才就是个送信的,还没恭喜赵大人高升。”
知府是正四品的官职,远不如待知府时那从六品可比。
这位赵大人入朝为官才多长时间,一年都不到,这升官的速度可比十万火急都要快了。
再者,除去知府之外,皇帝还让他身兼青州团练副使,可见盛宠。
赵云安脸上很是客气。
早前大伯和大哥便交代过,不管他是否看得起这些内侍,对他们都要面子和气,否则小人难防。
“公公客气了,都是陛下隆恩。”
小太监笑了笑,又说道:“赵大人,咱家这边还有一封信,是出发之前永昌伯托付的。”
赵云安心头一跳:“大伯回京了?”
“永昌伯回京诉职,可惜赵大人外放在漳州,倒是无缘得见。”
小太监不知想到什么,脸色更是和气:“永昌伯府近日来真是喜事连连,赵大人看了信便知道了。”
听了这话,接过大伯的书信,赵云安哪里还有招待他的心思。
得亏小太监也是个极为知趣的,只略喝了两盏酒便托辞累了,回房休息。
送他离开,赵云安匆匆进了书房,打开永昌伯的书信来。
这一看,却是大惊失色。
“少爷?”
常顺见他脸色不对,连忙开口问道。
赵云安放下书信,捏了捏有些生疼的眉心:“大伯在信中说,陛下召娟儿入宫,陪伴太子。”
常顺虽然不机灵,但也知道此事非常不妥。
赵娟还不到三岁,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太子更是比她还要再小一岁。
赵云安叹了口气:“不只是娟儿,朝中文武百官,但凡有年龄合适、身份贵重的嫡女,如今都已经被传召入宫,养在皇后跟前。”
太子年幼,如今压根不到成亲生子的年纪,但不妨碍皇帝铁了心,将文武百官拉上这艘船。
如此一来,勋贵世家的姑娘们从小养在皇后跟前,被皇后教养,等她们长大之后,这一颗心自然是向着太子的。
赵云安忍不住叹了口气:“大哥大嫂想必要担心了。”
嫡亲的女儿,卢氏连亲生婆婆都不肯让,如今却被一道圣旨,直接拉进了宫中。
外臣的女儿,就算是再尊贵,进了后宫也是要受委屈的,这倒也罢了,只怕将来……
再者,入宫被皇后教养的姑娘有十二位,太子却只有一个!
太子妃的位置岂是那么好坐的。
常顺知道自家少爷最喜欢家中侄儿侄女,赵娟因为年幼,与赵云安的关系不算亲近,但也是嫡亲的侄女。
他开口安慰道:“左右五小姐还小,再过十多年的光景谁又知晓。”
赵云安也点了点头:“也是。”
十多年后,太子是否还活着都是未知数。
他心底阴暗的想,这集万千宠爱于一生,被皇帝和皇后推上太子之位的小皇子,身体可一直不那么强健。
而他头上的两位哥哥,如今已经子嗣满堂,最大的一个侄子比他大了足足十二岁。
因为是托钦差送的信件,永昌伯的家书也十分简单,只对家中大事一笔带过。
赵云安叹了口气,漳州什么都好,离京城远也自在,唯一的坏处就是消息不同。
京城发生了什么,他每每过了个十天半月才知晓。
想到这里,赵云安忍不住摸了摸悬在心口的那块虎符。
收起两封书信,赵云安转身进了后院。
金氏也早早的得了信,见他过来就满脸欢喜:“安儿,你升官了。”
见她高兴的喜笑颜开的样子,赵云安也高兴起来,觉得皇帝至少做了一件好事。
“摘掉了代,从今往后儿子就是名正言顺的漳州知府了。”赵云安笑道。
金氏更高兴了:“早知道我儿出息,皇帝老儿也是个有眼光的。”
“快,该给你大伯和大哥哥写信,也让他们跟着高兴。”
赵云安拉住她:“娘,大伯回京了,他们在京城,只怕比我更早知道升迁的事情。”
“回京了?”
金氏先是高兴:“太好了,母亲日日夜夜念着你大伯,如今他终于回京,母亲定然也高兴的很。”
临了又有些遗憾:“哎,难得你大伯回京,偏偏咱们却来了漳州,又见不着面了。”
赵云安笑道:“知道大伯一切安好就好,娘,前几日你不是说要送土产回去吗,多准备一些。”
“那是当然。”
虽然他们出门在外,儿子也还未弱冠,但既然当官了那就是成人,自然是要送年礼回去才不失礼数。
金氏原本还想着往京城送礼容易,往北疆却难,现在倒是方便了他们。
赵云安提议道:“漳州这边的特产不少,到时候问问二哥那边,若是他们也要送,一块儿送回去也方便。”
提到老二夫妻,金氏脸色就淡了一些:“你管他们,来来回回也麻烦,他们自己又不是没手没脚。”
赵云安看了眼还在院子里玩的赵妤,笑道:“娘,就算看在妤儿的面子上。”
金氏冷哼道:“我是瞧不上他们这样当爹娘的。”
她一想到那夫妻俩压根不把女儿当一回事儿,偏偏又要面子,还要里子,就气得很。
要不是看在赵妤的面子,金氏都懒得搭理他们。
临了又说:“罢了罢了,过两天去信问一问,指不定他们也用不上咱们。”
岔开这话,金氏又笑起来:“安儿,我听丫鬟说,你不知升官了,还当了什么青州团练副使,这又是个什么样的职位?”
赵云安笑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