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贤妻生存守则 >

第81章

贤妻生存守则-第81章

小说: 贤妻生存守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这样,他哥哥根本不是叫她回去嫁人……”后面的话,安静茹却不敢说出来。

    姜氏眉尖微蹙,撇了安静茹一眼,淡淡问道:“那是为何?”

    “是要将她送去还债。”

    姜氏脸色不觉冷了几分,冷笑一声道:“我今日一早听崔嬷嬷说还觉得奇怪,原来如此。她既是府里的丫头,年纪也没到,那里就能放出去?”

    安静茹一时不知姜氏这话从何说起,但想来必定是有人故意散布这样的谣言,而目的大概就是为了昨儿撵走管事的事儿,自然最大的怀疑对象就是沈氏了。

    果然,到了太夫人屋里,太夫人就问起这两件事儿来,也不是沈氏到底是怎么样把这两件本来毫无关系的事儿联系到了一起。但太夫人言辞里,确实多有责怪安静茹的意思。

    沈氏捧着茶杯,和气地笑道:“华哥媳妇到底年轻,难免有顾虑不周全的时候。”

    安静茹暗自咬牙,昨天的事儿不得不拿出来细说一番,安静茹也没指明管事到底哪个的不对,只说张大贵被打得下不了床,还有历大人派去的人也险些被打。

    “……若不是如此,孙媳哪里就非要撵他们走?出了这事儿,徐管事却只顾着为他们求情。”这句话便有责怪的意思了。可见那徐管事也不是明白事理的,家里的下人躲起来打打闹闹没什么。打到外人跟前,如果不严惩,岂不是要韩家落下个纵容下人随便打人的名声?

    名声到底有多重要?也不见得,但有了这样的名声,稍稍有个风吹草动,或韩家的人与外人起了纠葛,人们怀疑的对象就是韩家,哪怕韩家没有错。

    太夫人脸色缓和一些,淡淡看了沈氏一眼,沈氏脸上的笑容多有些挂不住。

    再说春香的事儿,“孙媳昨儿没在家,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样的。只是,春香的母亲才没了还不足三年,这个时候,她嫁人总归是不好的。”

    倒也不是借口,只是安静茹才想到。父母去世,儿女守孝,大户人家格外讲究,不过他哥哥既然已经混得不错,当然这是他传达出来的意思,那也该注意这些了。

    想来,她哥哥大概也明白韩家不会轻易放人,于是才编造出这样的话来,偏偏与对春香说的不一样。

    果然是外头做过生意的,心思这样多!

    太夫人道:“你才来府里,她是服侍你惯了的人,她若要走,你留着没什么趣儿,不走就罢了,咱们家也不缺这一两个丫头。”

    又朝沈氏道:“这些日子总觉得乏,这些小事儿就别捡来说给我听了。”

    沈氏惶恐地站起身:“可是旧疾复发?”

    太夫人挥挥手,“没要紧的。”

    正说着,送沈怀筠的人回来了,进来回话。太夫人才又打起精神问了问。

    回话的婆子一脸喜气:“姑太太早就把嫁妆备齐全了,沈姑娘一到,邵家的老太太、太太们都来看过。皆说好,奴婢们在那里歇了几日,吉期都已经说定了,就在六月十六这日。”

    说完,婆子又低了一封信给沈氏,福福身道:“是姑太太叫带来的,说是请二夫人也回去一趟。”

    沈氏哪里有这个时间,眼下容珠出阁的日子越来越近,只是收下,也不忙着绽开细看。太夫人却道:“你也好些年没回去过,正好日子也能错开,六丫头回门后启程倒也来得及。”

    沈氏的娘家就在南京,爹娘去世时回去过,再来便是小沈氏出阁她回去过一趟,后来就再也没回去过。太夫人这样说,沈氏只能点头应下,没得不回去太夫人还说她对自己已故的爹娘不孝。

    请牢记本站域名:g。xxx
………………………………

098:又起风波

    “沈丫头好歹是你抚养长大的,虽然是内侄女,到底也算是半个女儿,她成亲这样的大事,本该你张罗着,如今你妹妹帮着料理了这一桩心愿,你也不该什么都不闻不问。(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好看的小说)”

    太夫人的话多少说的有些重,沈氏唯有点头称是,心头也又添了一层气,只是忍住不发作。

    太夫人这才挥挥手示意大伙退下,众人鱼贯着从屋里出来,如意、吉祥两位大丫头扶着太夫人去了里间,安顿太夫人在榻上歪着,小厨房将熬好的参汤端来。

    太夫人瞧着挥手道:“不必了。”

    如意忙劝道:“太夫人早上就没吃几口饭,如今天儿还没热起来,这参汤还能饮用。”

    太夫人眼睛也不抬,“我这本来也没什么病,哪里就须得天天儿喝这些?”

    如意为难道:“这到底是大老爷和二老爷的孝心,好容易从外头找来的几百年人参。”

    如意还想说什么,太夫人挥手示意她住口,反而问道:“你觉得华哥媳妇如何?”

    如意没想到太夫人会突然问这个问题,想了想,笑道:“奴婢觉得三奶奶和善又文静。”

    太夫人也没指望她能说出什么话来,疲倦的脸上倒扬起一抹笑意,“她倒也不是特别和善又文静的主儿,小小年纪倒也处事干脆利落。”

    如意一听便是是赞扬的话,笑道:“可不是,奴婢也觉得三奶奶很好。”

    可沈氏就糊涂了,太夫人不禁蹙起眉头,“你懂什么,像咱们这样的人家,从外头败起来不容易,倒是从里头败起来更快些。家不和则万事哀,如今虽还不至于处在风口浪尖上,却是万万错不得的。”

    说完忍不住喟然长叹,如意把参汤端来,一边搅拌一边试着温度,等差不多才送到太夫人手里,太夫人蹙着眉头一鼓作气喝了。

    从寿禧堂出来,沈氏因为事儿忙被找了去,安静茹接手欧阳倩手里的差事后,经过半个月的调整,把回事的时辰定在了上午,头一天便将第二天的工作安排了,如此一来,大伙早上起来便开始各忙各的事儿,等忙完了,安静茹这头例行请安刚好结束。

    一开始各处的管事婆子还不适应,不过如今已经适应了,也渐渐习惯头一天就把第二天的事儿理出来。安静茹轻松了不少,府里没要紧的事儿,不过两盏茶的功夫就能结束。

    且都是一些有规律的,比如那天府里要置办那些日常用品,她心里也有了数。今儿是支取各处月例的日子,较比往常多了些时候。

    和几位管事婆子将月例算出来,再分配下去,其他的没什么可说的,倒是荣华园那头多了一位姨娘。

    荣华园本来两位姨娘,如今才多一个,且不是纳进来的妾,那就是这位太抬起来的姨娘有了身孕。二房又要添一位孩子了。

    “二夫人的意思是,既然坏了孕,迟早就要抬起来,如今不过提前几个月。”魏嬷嬷笑道,“夫人打算另收拾个跨院叫她单独住着,因此要选两个丫头。(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无弹窗广告)”

    姨娘身边服侍的丫头只能算作三等小丫头,安静茹想了想,叫人把月例算出来,笑道:“明儿就叫牙婆子领人来,买两个丫头。不过新来的只能做些粗活,魏嬷嬷可想好了要选谁过去伺候?”

    魏嬷嬷收下银子,笑道:“圆子里原来有两个做粗活的,奴婢瞧着倒是机灵。”

    圆子里的两人,一个是从外头买来的,一个是王婆子的小女儿。安静茹当初这样安排两人,倒不是因为他们两个机灵,而恰恰先反,王婆子的小女子说话做事都慢一拍,因此王婆子才求到安静茹这里。另外一个女孩儿是太夫人瞧着说她带有福相,也可怜她是牙婆子领来的最瘦弱的一个,才留下的。

    不过安静茹倒是常听圆子里头的管事报怨,说这两个丫头笨的教也教不会。魏嬷嬷选她们两人过去,倒是用意颇深。不过,脑袋不灵光也有不灵光的好处,没有那么多歪心思,才是她们的生存之道。

    只是,“她们也才进府不久,怕是照顾不好新姨娘。”没得出了什么事儿,这两人反而成了替罪羔羊。

    魏嬷嬷早就想好了措辞,“谁都是从新人开始的,总比外头才进来的好。”

    看来魏嬷嬷是打定主意要这两个人,安静茹强扭不过,“那就让她们先过去吧,倘或不适合,就找适合的。”

    也算是给她们两人预先留了后路,魏嬷嬷笑着福福身,拿着月例银子走了。

    本来领月例这样的事儿也不必魏嬷嬷这样体面的嬷嬷出面,随便打发个丫头就成了,她特意来,为的就是这件事。

    二老爷屋里之前就有两位姨娘,只是两位姨娘皆深居简出,就是容兰的生母,安静茹还在在沈氏生病期间去探病才见过。

    回事的人都散了出去,夏香到了茶送到安静茹手里,鄙弃道:“二老爷怎么这般为老不尊?”

    安静茹警告地瞪了她一眼,夏香讪讪地闭上嘴,赵嬷嬷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训斥夏香,“你是什么身份,爷们的事儿是你可以议论的?”

    夏香也不敢辩解,赵嬷嬷絮絮叨叨一大堆,安静茹也没听进去多少,倒是听见赵嬷嬷讽刺地说了一句,“二夫人这是贤惠”。可不是贤惠,主动给二老爷纳妾,不过确实也坐实夏香的评判,二老爷还真有些为老不尊。

    也不知这位新姨娘什么岁数。

    刚刚吃了一盏茶,就有门上的婆子进来传话,“春香家里人来了。”

    这家里人自然就是她哥哥,安静茹收起别的心思,春香是府里的丫头,春香的哥哥却不是府里的下人,安静茹是要回避这样的男客。因此朝已经收拾的差不多的赵嬷嬷道:“你去见见春香的哥哥,告诉他,他自己惹得麻烦自己解决,春香如今还是韩家的人,由不得他想领走就领走!”

    赵嬷嬷不知道春香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可昨儿春香哭得那般伤心,想来也是大事儿,又见安静茹态度这般强硬,知道并非是什么好事。因此福福身道:“奴婢先回去换身衣裳。”

    安静茹赞赏地点点头,任凭他哥哥在外头得罪了什么人,想来那人也不敢公然得罪韩家。就是地方无赖,总要忌讳不敢得罪官家。

    赵嬷嬷自去收拾不提,安静茹叫品翠和夏香将账本带上,锁了门回荣恩轩。还没走几步,就瞧见紫苏一脸慌张地走来,安静茹只觉不好,紫苏忙不迭一边见礼一边道:“三奶奶快去劝劝春香吧,她知道他家里人来了,收拾东西预备跟着走呢!”

    安静茹闻言气得脸色铁青,这个春香,枉费她以前那么稳重急智,如今倒是糊涂了!

    疾步回到荣恩轩,直接去了春香屋里,只见床榻上已经搁着一个蓝布包袱。春香已经换下身上平常穿的衣物,只着了一件旧衣裳,头上一根普通木簪子束发,连安静茹赏给她的,她天天都会戴在头上的赤金簪子都没戴。

    她脸儿苍白憔悴,愈发显得双目通红,身上穿着葱黄色衣裳,下面穿着石青色裙子,见安静茹进来,就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紫苏忙过去拉她起来,她这一跪可不是磕头拜别的意思。春香不肯,气得紫苏也忍不住闹起直脾气,道:“三奶奶待你不薄,你如今还是三奶奶的人,三奶奶没有答应,那里就有你这样擅自做主的奴婢!”

    这话仿佛提醒了春香,一边落泪,一边道:“求姑奶奶成全!”

    成全?

    “你要我成全你什么?什么大不了的事儿,须得你这般稳不住?你哥哥是有三头六臂还是怎么着?莫非这韩国公府是他想怎样就怎样的地方?”

    安静茹语气不可抑制地重了许多,春香也被她唬得愣了愣,在安静茹身边已经有些年头了,这是她第一次见安静茹发这么大的脾气。可是,外头那些传言她都知道,“奴婢不想姑奶奶为奴婢的事儿为难。”

    安静茹闭上眼平息了激动的心绪,语气也跟着平静下来,“你不想我为难,不想我难过,就立刻起来。这件事就当没发生过……”

    “姑奶奶,您不知道,奴婢若是不去,奴婢的爹怎么办?这些年奴婢一直没在他跟前尽孝,如今又如何能眼睁睁瞧着他被人生生折磨?”

    安静茹听完春香保留的那些话,久久才回过神来,扶着春香起来。已经气得连脾气也不知从何处发了,春香早已泣不成声,“奴婢哥哥是铁了心要奴婢去,否则也不会编造出那些谣言来。姑奶奶,奴婢不想就因为奴婢一人,而毁了韩家待下人的声誉。”

    韩家历来被誉为有德之家,所谓有德,不但是一个人的品德,这样的家庭早已升级为一个大家族的品德,而对待下人,韩家也从来不会严苛。

    “我哥哥在外头做过几年生意,他不是这两日才到京城的,他已经在京城逗留了十来天……”

    安静茹冷哼一声,“这样编造出来的谎言,是禁不住推敲的,春香,你父亲的事儿另想法子。俗话说父债子偿,却没有子债父偿的理儿。你哥哥这般不仁不义,你还管他做什么?”

    春香说不出别的话来,“奴婢只知道,奴婢的爹定然不会丢下哥哥不管,他还指望哥哥养老呢!”

    养老?他若真的是可以依仗的,又怎么会做出这样禽兽不如的事儿来?便是做妾,真正疼爱自己孩子的那些父母,就是生活所迫也不会愿意,何况是沦落风尘,那是让祖上颜面无光的事儿,特别是他哥哥这般混帐做出来的!

    但这个时代,有多少父母是真正疼爱女儿的,特别是那些做父亲的。

    安静茹深吸一口气,夏香在外头回话:“赵嬷嬷回来了。”

    “我去问问她,你的东西都放回原处,该怎样就怎样,还有这身衣裳,穿着也不像那么回事儿。”

    赵嬷嬷带来的自然是好消息,“听她哥哥说的那话,倒是不错的人家,那人家知道是韩国公府出去的丫头,欢喜的不得了,因着对方在当地到底是有头有脸的人,因此才讲究一些,学者大户人家,十五六岁便要迎娶过门。”

    安静茹禁不住冷笑,春香的哥哥确实不简单,连赵嬷嬷也瞒过去了。赵嬷嬷见安静茹冷笑,迷惑地问了一句。安静茹见屋里没有外人,因此才把真是情况说了一遍。赵嬷嬷听说了后半晌都没回过神。

    之前以为春香只是舍不得姑奶奶才哭着这么伤心,却原来是这么回事。

    “如此,那里能让春香跟着去?”

    安静茹点头:“可不就是这个理儿。所以,咱们须得打发个人先去看看他说的是不是真的,如此一来,他的谎话自然就不功自破了。”

    赵嬷嬷气愤地道:“那里须得跟着去?只怕他知道咱们要派人去看,就吓着了。”

    安静茹摇头:“倒也没这么简单,难保去得人不会被他收买。”

    赵嬷嬷闻言亦点着头道:“也是,奴婢瞧着他穿衣打扮倒不是以前见过的模样了。”

    虽然看起来不像大富大贵之家走出来的富家子弟,倒也像中等家庭了。举止言谈也不是乡下人那般无知,反而很有见识。他那一身行头,也不知是不是有借了利子钱置办的。

    可安静茹身边都是一些女人,跟着他去到底有些不妥。安静茹心底却已经有了主意,晚间韩睿华回来,将事情说给韩睿华听。韩睿华怔了半晌,“你对你身边的女婢,也算是用尽心思了。”

    安静茹辩解道:“她到底跟了我好些年,再说我娘家的规矩本来就不大的,她虽然是奴婢,可在我心里如妹妹一般……”

    韩睿华蹙着眉头,冷静地分析道:“父债子偿也是理所当然,故此子债父偿也有些道理。”

    安静茹又不清楚大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