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生存守则-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岁的杰哥儿就非常懂事,那些汤药的味道只闻着就叫人受不了,他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咕噜噜地灌下去,他愈是如此,姜氏愈是心酸。
沈氏看起来还是和以前一样,但姜氏已经将那间铺子全权盘给了她,说要一心一意照顾杰哥儿,实在没工夫去管铺子的事儿,还按照当初的价格,沈氏出了一千五百银子,好像根本就不知道那铺子原是五千两银子盘下来的。
通过这件事,姜氏也算是看清楚了沈氏的为人,两人虽然在一个府里,看起来也非常和睦,实际上再也回不到从前无话不说的光景。接着,三老爷娶了刘氏过门,太夫人找了三位爷们去,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三老爷成家立业后,就该有个正经事儿干,那个时候三老爷还是举人,下了一场大比,没能金榜题名。放在功勋世家里,举人已经十分难得,要花钱捐官也容易。
只是太夫人这个提议,大老爷并不赞成,说了好些大道理,太夫人最终还是答应了。大老爷继承祖上衣钵,功名与他而言并非十分要紧,即便如此,大老爷在科举功名上也有建树,真正称得上文武双全。
大老爷是一家之主,外头的大事儿,太夫人也不好驳了他的面子,三老爷仍旧安心读书,对大老爷更是敬重有余,虽然娶了妻子,刻苦的程度却是有过而无不及。
日子一成不变,姜氏身边不过多了刘氏,三老爷屋里实在没有什么事儿,大老爷是个大忙人,刘氏在荣景园的时间比在自己屋里多。姜氏主持中馈之余,也在努力调养自己的身子,终于得到了太医肯定的话,她的身子已经调理的差不多了。那个时候,龙哥已经快两岁,而快四岁的杰哥儿因为在屋里的时间长,从小就是一脸苍白,甚至走路都小心翼翼的。
两个孩子去太夫人跟前请安,原本是哥哥的杰哥儿看起来像弟弟,而年纪小的龙哥反而像哥哥。就是身高杰哥儿似乎也赶不上龙哥,长期服药让他看起来瘦弱不说,脸色更比寻常人白上几分。太夫人面对姜氏的脸色总是不好,得知姜氏的身子调理的差不多了,才勉强露出笑来。
然而天算不如人算,姜氏还没能如愿怀上第二胎,大老爷出征的消息却提前传来了。
将大老爷的行装收拾妥当,姜氏抬头看着丈夫,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平安归来。”
大老爷微笑望着她,在那个时候的姜氏眼里,丈夫一直是十分温柔的人,那天晚上他比新婚那晚更温柔。隔天早上姜氏带着杰哥儿目送丈夫骑着马消失在视线里,这一幕让姜氏想起了第一次见到大老爷的场景,那时候两人还在议亲,他还是十几岁的少年郎,也是骑着一匹马,意气风发地出现在姜家。
一旦骑上马,大老爷就是穿着家常服,也有一股凛然之气,让人不由得仰望他。而下了马,他便换了一个人似的,但无论什么时候,他眉间的沉稳自信都足够引人注意。这样的男人是自己的丈夫,且对自己除了尊重更多的还有恩爱,姜氏比任何人都迫切地希望自己能替他生个健康的儿子。
可姜氏根本就没想到,那可能是她最后一次看丈夫骑马。更没有想到的是,她想给大老爷生个健康儿子的心愿,这辈子再也没办法达成。
大老爷出征的第一个月,她的小日子没有如约而至,满屋子的人都高兴坏了,姜氏的心情却是喜忧参半,听老一辈的说过,倘或急切地想怀孕,也可能会导致这样的想象,她不敢确定,还是刘氏嚷嚷的太夫人也知道了,当即传了太医来,诊断出喜脉。
姜氏长长地吐了口气,不经意间看到沈氏也松了口气似的,太夫人当机立断让沈氏主持中馈,姜氏安心养胎。
姜氏也知道自己这一胎来之不易,哪里能驳了太夫人的好意?她比谁都紧张肚子里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她都要平平安安地把孩子生下来。只是,每当听到太夫人说一定要生儿子的时候,她总是觉得难受。而看到脸色苍白的杰哥儿,她心里更难受。
杰哥儿见不得她皱眉头,会踩在小板凳上,伸出柔软的小手轻轻抚上她的额头,她抱着杰哥儿问:“是想要弟弟还是要妹妹。”
杰哥儿总是斩钉截铁地说:“儿子想要弟弟!”
大老爷的信件回来,看着字里行间透着的欢喜,姜氏的心终于能平静下来。不用主持中馈,她的日子很清闲,甚至出门交际应酬也无需她出面,太夫人免了她晨昏审定,等三个月胎象稳定后,她还能教杰哥儿读书认字。(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奇 书 网 )
本来是打算给杰哥儿请个启蒙先生,只是杰哥儿的身体……便是如此,太夫人也常常嘱托不许杰哥儿累着,别说送杰哥儿去军营历练,就是想请个会些拳脚功夫的人教教他健身强体,太夫人也不许。
不管太夫人对姜氏如何,但至少对杰哥儿是真正疼爱的。可这样的疼爱,到底比不得二老爷,杰哥儿本来也可以平安降生,如果那天晚上沈氏没有出状况。
那个时候沈氏心里大概还是有愧疚的,主持中馈时,姜氏屋里的事儿总是放在第一位,每天变着法子叫厨房做好吃的送来,更是从一开始就张罗着小孩子要用的东西,自然毫无例外一应衣物全按照男孩儿预备。
而送来姜氏屋里之前,总会先拿给太夫人看一看,太夫人对沈氏愈发喜欢的紧,这样的喜欢,在料理庶务不得当的时候,太夫人也不会加以责怪,甚至亲自指导她。出门交际应酬,也总是把沈氏带在身边。
怀孕到六个月的时候,前线捷报传来,姜氏悬着的心终于落地,然而,紧随着捷报而来的,却是大老爷受伤的消息。
腊月的天气,天寒地冻,消息送来时姜氏怀孕七个月,她还记得那个早上,她被太夫人屋里的丫头叫了去,说大老爷回京了!
只是,大老爷却是从宫里抬出来的,一路抬进了韩国公府。大老爷平躺着,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饶是如此她也能闻到那一股血腥味儿。二老爷满脸愧色,他们前脚进门,太医后脚进来。
姜氏整个人都懵了,太夫人扑上去抱着大老爷痛哭,周围那么多人,或低头抹泪,或劝太夫人,她耳朵里却听不到任何声音。眼睁睁看着大老爷被众人拥着去了屋里,她甚至不知道大老爷是死是活。
若是活着,为什么太夫人哭的那么伤心?
后来有一段时间姜氏一度认为,死了或许比活着更好。
“无论如何,夫人都要保住肚子里的孩子!”金嬷嬷悲痛的话语清晰地传入她耳中。
她有片刻的茫然,然后才听到隔壁屋里太医的话隐隐约约传来,她的丈夫,可能下半辈子都只能在床上度过了。
过了两天两夜,大老爷才再度醒来,面如死灰,没有一点儿生机,太夫人整日以泪洗面,也不知是谁起的头,说姜氏命硬。订了亲就克死了未来的公公,过门生了个儿子是短命鬼,现在又克夫。
出嫁的头一天晚上,母亲拉着她的手,温声细语地说:“你是有福气的人……”
这是姜氏第一次对这话产生了怀疑,她的福气到底在哪儿?果真是有福气的人,为什么会如此?
在姜氏还没有生产的那段日子,大老爷一直住在太夫人的寿禧堂西厢房里,那段时间大老爷还很平静,配合太医的治疗,只是他的话渐渐少了,人也有些呆滞似的。姜氏每天端着笑脸去,他仿佛看不见她似的。
那个年没有一点儿年味儿,整个韩国公府都陷入阴霾之中。府里的客人却不少,姜氏也能察觉到那些人看她的眼神带着几分同情。
那个时候,她也不过二十三四岁的妇人,而她的下半辈子却只能守着一位半身不遂的丈夫过活,虽然杰哥儿在所有人看来都是活不长的,可她肚子里还有一个,她总还是有依靠的。
艰难的两个月便是带着这个希望走过来的,而两个月后,当女儿降生时,她真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她几乎不敢去看婆婆的脸色,而太夫人似乎很喜欢女儿,当即便改了名字——容华!
就在这个时候,杰哥儿又一次浑身发热,本来已经有所好转的大老爷突然上吐下泻,太医却找不出原因!
彼时,姜氏还在月子里头,却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将女儿交给乳娘,坚决把大老爷从寿禧堂接回来,杰哥儿也一并接来身边。没日没夜地守着一大一小两个男人,等出了月子,她整整瘦了两圈,好在女儿在太夫人的照料下长得很好,粉雕玉琢十分讨喜。
太夫人很喜欢女儿,但对姜氏却越来越淡了。
金嬷嬷说:“夫人到底鲁莽了,咱们大老爷是太夫人的亲儿子,这样接回来岂不是暗怪太夫人没照顾好大老爷?”
姜氏淡淡地道:“我不是怀疑母亲,我是怀疑其他人。”
二老爷接大老爷回来的时候,马车坏了,整个人滚落在雪地里,又被车轮撵过可以说是意外。可大老爷上吐下泻太医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还能算是意外吗?杰哥儿活不长久,她没能给大老爷生出个健康的儿子来,大老爷若是死了,得到好处的是谁?
寿禧堂不是只有太夫人才可以去,其他任何人都可以去。而太医不是说不出所以然来,只是不好启齿罢了。幸亏大老爷的命保住了,可命保住了有什么用?
大老爷回到荣景园还没两个月,以前那个温文尔雅的男人就彻底变了,他的脾气愈发暴躁,吃饭的时候摔碗,不许婆子近身,一开始连姜氏去照顾他,他也恶言相向,更有一次,他顺手一个茶盏丢过来,砸在姜氏的头上,瞬间便鲜血直流。
姜氏眼睛也不眨,继续喂他吃饭。最后却唬得杰哥儿大哭起来,虽然大老爷的脾气还是不好,有了那么一次后,姜氏再去时他的情绪总能稳定一些。
一开始太医每天都来府里,后来才改做了隔天一趟,大老爷暴躁期过了之后便是消沉,每日里寻酒吃,不给便赌气不吃饭。姜氏全没了法子,只能由着他,时间在她那里仿佛是静止不动的。每一天都重复着同样的事儿,外面的一切她都不知道。
当许氏再一次进京见到她时,眼泪夺眶而出,还没三十岁的人,看起来似乎已经四十岁,而那个时候,大老爷已经上文书卸了身上爵位,由二老爷袭了。那是大老爷难得清醒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姜氏纵然不愿,可她实在没有那个心力去和沈氏较劲,去防着沈氏。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的话越来越少,脸上的笑容一点一点消失,到后来她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去笑。
人人都说她命硬,说她是不祥之人,偶尔姜氏自己也觉得如此。她如果是有福气的,哪怕一点儿福气,她也能给丈夫留下血脉。
可若是一点儿福气也没有,自己一双儿女如何这般懂事?当三岁的女儿看着她哭的时候,拿手绢帮她擦泪,站在小板凳上喂大老爷吃饭,她的心多少还能感觉到一些欣慰。然而,这些欣慰,都在杰哥儿一次比一次更厉害的病情中烟消云散了。
岁月对姜氏来说,是真正漫长得仿佛没有尽头,绝望的时候过继了个儿子在身边,往后的岁月到底是如何过来的,她自己从来不敢回头去看。却心不由己,总是会回头想一想,然后想到初嫁来韩家的日子,丈夫温柔体贴,那些日子是她多年来唯一的安慰。
许氏说:“人一辈子那么长,酸甜苦辣都经受了最后没有遗憾,才是真正的福气。”
杰哥儿英年早逝,当遗腹子晨哥儿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时,她和大老爷坐在高堂之上,大老爷握住她的手,看着相貌堂堂的孙子和娇滴滴的孙媳妇,她觉得自己再也没有遗憾了。
她是不是可以称作有福气的人?
夕阳下,耳边传来一阵孩童欢笑声,姜氏抬起头望去,已经满头白发的大老爷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她笑,她仿佛回到了第一次见到大老爷的时候。
那时候她还是情窦初开的小姑娘,禁不住身边多嘴的丫头劝说,知道韩家的人要来,她便偷偷躲在外院书房,她确定自己隐藏的很好,可当那骑马的少年目光移过来,她还是觉得他似乎一开始就发现了自己……
岁月悠悠,一辈子再长也不过几十年的岁月,她最大的福气,应该是能与丈夫白头偕老,看着孙子成家立业,膝下又围绕着三五个重孙子承欢。与沈氏相比,她得到了丈夫尊重和所有的恩爱,与太夫人相比,她的晚年无需操半点儿心,她觉得她确实是有福气的人,而经历那些漫长艰难的岁月后,这样的福气让她的心再无半点儿怨怼,真正平和下来。
………………………………
004:跑得快和慢
五月的天气已经有了夏天的味道,安静茹掏出手绢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紫苏倒了茶来,叹道:“真该把春香和品翠都叫来,有她们在三奶奶就少操些心了。(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奇 书 网 )”
春香怀孕五个月,大虎紧张的不得了,头一抬没保住,这一胎自然要格外小心。安静茹得知怀孕后,就放了春香的假。品翠现如今怀着的是头一胎,可不能像春香那样了。安静茹吃了一口茶,望着紫苏笑道:“你也帮了我不少。”
正说着,韩睿华从外面进来,紫苏福福身退下,安静茹忙站起身重新倒了一杯茶送到韩睿华手里,犹豫着问道:“太夫人怎么说?”
盈姐儿和定哥儿满三岁,原是不打算请客,可这连着好几日,已经收了不少的礼,倒不好不请了。虽然只有亲戚,和经常往来的,但算起来人数也真不少。
韩睿华点点头道:“太夫人说了,明儿一定要来。”
安静茹微微松了口气,她心里明白大老爷的心思,觉得太夫人一把年纪还操心,不如接来这头住着,只是太夫人不愿意。这样能过来乐一天也好。其实,在安静茹看来,太夫人真正是多费心了。现在贺氏根本就没心思把主意打到怀哥身上,这两年贺氏又给韩睿龙纳了一房妾,加起来已经三房,自从李姨娘去年生了位姐儿后,已经不可能再生育。李姨娘因为没能生出儿子,以前的心已经淡了不知多少,现在一心为女儿打算,想着女儿能依仗的除了韩睿龙就是怀哥,韩睿龙那一块儿就罢了,两位貌美如花的姨娘天天争风吃醋,闹得不可开交,她明智地选择不去添乱,一心跟着牡丹照顾怀哥。
韩睿龙那里管这些,二老爷身体愈发不如当初,已经完全退居二线了,每日里和一些门客论诗作画把酒言欢。两位姨娘都是贺氏做主纳的,每天除了忙着断官司,还忙着调理身子生孩子。(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好看的小说)
不知明天她会不会来?
“这样的话,一会儿过去给父亲、母亲说一声。”
一转眼,这对双生子已经三岁了,朝哥儿已经六岁,安静茹回头想想还真觉得时间过得忒快。
现在,两个模样诧异甚大的孩子就站在跟前,安静茹问两孩子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定哥儿立马开口道:“儿子要和娘睡!”
然后同朝哥儿小时候一样,偷偷看了一眼坐在榻上的父亲大人,见父亲大人眉毛一挑,小声改了口道:“哥哥说满了三岁儿子就要单独住了,这是最后一晚了……”
朝哥儿立刻瞪了他一眼:“我何时说过这话,是娘说得,三岁就是大人了。”
两兄弟就三岁和两岁发生了争执,一直沉默地盈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