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都市那些事儿-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早上快下班的时候,分局那边来电话,叫孙二财过去问话。
这是正常流程,甭管孙晓军的死因为何,作为孙晓军唯一的亲人,孙二财都会被叫过去。
唐枭和二师兄送他过去,二师兄又开车送唐枭回家。
“昨晚一直没有机会跟你说,痕检那边的同事初步判断人可能是自杀”,二师兄沉沉说道。
唐枭讶然。
事儿挺奇怪啊。
她把孙晓军离婚分财的事情告诉二师兄,二师兄也十分不确定起来。
“那是技术科的同事弄错了”他喃喃道:“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毕竟是初检。我昨晚也就听他们随口一说,兴许还有什么线索暂时还没发现呢。”
“那里有监控,回头调取监控看看也能知道真相”,唐枭叹息着说道。
他们能想到的,分局那边的同事在调查的过程中自然也能想到。
种种线索和证据串联在一起,得出的结论就是孙晓军系自杀身亡。
楼顶的监控证实这一结论正确无误。
休息一天再去上班,唐枭便跟负责孙二财孙晓军居住地那一片儿的民警打听情况,同事叹息摇头,告诉她缘由。
孙晓军决定自杀后给孙二财写了一封信,昨天下午孙二财才在家中看到那封信。
原来,孙晓军已经接受自己不久于人世的事实,决定放弃治疗,又担心父亲不同意,死活都要在他身上花冤枉钱,到最后病没治好钱又都花光剩下老父亲一个人孤苦无依,所以决定用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
他要把手头上的钱都给孙二财,让老来失子的老父亲回老家安度晚年。
他在信中说,“以前我虚荣、冷漠,觉得您是累赘,觉得您只会给我丢脸,直到自己陷入低谷,陪在身边的人只剩下您,我才知道这么多年我都错过了什么。儿子不能为您尽孝,唯愿留下的钱财能让您晚年不必为生计发愁。儿子不孝,先行一步,父亲您好好生活,不必为不孝子伤心难过”
他的想法很好,可他也只是一厢情愿的想问题罢了,直到死,他都不知道对他的父亲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孙二财病倒了,还挺严重的,唐枭抽空去看了他。
原本就清瘦的老头儿又瘦削几分,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躺在病床上瞅着窗外的暖阳只知道发呆。
唐枭不知道该怎么劝慰他,只静静地陪他待了一会儿便离开了。
孙二财在医院住了几天,出院当天的晚上正好又赶上唐枭和二师兄值班,俩人就一块儿去了家里看他。
“这边的事情都处理好我就回家了,家里虽然也没有儿子,好歹还有街坊邻居。我儿子舍了自己的命让我好好的活,我咋能辜负他的孝心啊”,说完,老头儿又抹起眼泪来。
“大爷,您这边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们说,京都这地儿我们比您熟,办个什么事儿也方便”,二师兄实实在在的说道。
孙晓军的后事处理起来说不上多麻烦,可细碎的事情也不老少,孙二财刚出院,不一定有精力去处理。
老头儿谢了他们,擦着眼泪说道:“多谢警察同志了,今天也有俩警察过来要帮忙,我寻思我自己能忙活过来就不麻烦你们了,反正也不着急,我慢慢来呗。”
二师兄还想再劝,唐枭忙给他一个眼神,让他把话都收回去。
陪老人家坐了一会儿俩人才离开。
“你干嘛不让我劝了”回所的路上,二师兄不解的问道。
唐枭叹气,“让他忙活忙活也挺好的,省的静下来的时候胡思乱想。等他忙活完,事儿也过去一阵子了,总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难过。”
二人回到所里,也就喝口水的工夫,指挥中心那边就有任务分配下来。
辖区内一九十多岁的老太太离家出走了,这大晚上的磕着绊着可咋整,家属急的不行,报警希望警察帮忙找一找。
整个小庄桥辖区内九十往上的老人唐枭和二师兄都知道,离家出走的这个老太太他们自然也认识。
说起来,这也是一位非常有故事的老人,当初老赵给唐枭讲老太太的故事的时候,唐枭还着实唏嘘了一番呢。:
第358章 哭笑不得
老太太姓曹,原先没有大名,小名叫山妮儿,后来落户登记的时候就把小名当成了大名。
她十七岁嫁给同村一小伙儿,婚后没多久丈夫便去参军了,她一等好几年,战争结束可以安享太平的时候还是没等到丈夫回来。
乡里的领导都跟她说她男人战死了,她不信,说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一个人收拾了小包裹颠颠的离开家去找丈夫去了。
这一找又是好几年,找到的却是简陋的登记在牺牲兵将名录上的丈夫的名字。
她不识字儿,人家说那是她丈夫的名字她就信了。
伤心绝望的回到家,把这消息告诉公公婆婆。公婆看她还年轻,都劝她再嫁一个,她不同意。
不几年公公婆婆离世,大姑姐小姑子看她不顺眼她就回了娘家,娘家爹妈早些年就去了,有个嫂子对她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她受不得气,又收拾个包裹走了。
这一走,就再没回去过。
她在外边吃了不少苦,后来遇上一个三十多岁死了老婆有仨孩子的残疾退伍军人,跟他过起日子来。
婚后第二年,她生下自己的儿子。
孩子还没长大,她的第二任丈夫就没了。
她根本没工夫伤心,家里大大小小四个孩子都要指望她呢。
坏事一件接着一件,赶上ji荒年,全国都缺粮,饿死不少人。家中有口吃的她都先紧着继子继女,结果饿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大儿子和大闺女陆续成年,家里的条件也渐渐好起来,就这个时候,她在外边捡了个长得有些奇怪的男性弃婴。
这男婴也就几个月大的样子,脑袋大额头特别突出,别人都跟她说这男婴很可能是个傻的,让她别管,可她实在不忍心,就把弃婴留在了家里当亲儿子养起来。
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不仅不傻还很聪明,除了长得丑点儿没别的毛病。
曹山妮也是个有想法的女人,她自己大字不识一个却不想自己的孩子还这样,所以只要有机会就让家里的孩子去读书。
捡来的孩子学习好,她就一直供他读书。孩子也争气,考上国内最好的大学,入学后又成为国家某科研单位重点培养的人才。
后来,他在京都安家落户,把已经年迈的养母接过来养老。
曹山妮在京都生活二十多年,在这边有相熟的街坊,有谈得来的老姐们儿,只是说话依然带着乡音,逢年过节也依然保持着老家的习俗。
老赵走的时候,曹山妮也跟着哭了一场,后来有一次见着唐枭还说起老赵来呢,可见这老太太是个重感情念旧的人。
去到老太太家里,只就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家,是老太太二儿子的孙子,她的小曾孙,父母在京都打工他就一直在京都上学。
首先跟孩子了解一下老太太为什么离家出走。
结果孩子给出的原因叫人哭笑不得。
这老太太,竟然因为儿子不让她喝酒就生气离家出走了
“你太奶奶平常就爱喝酒”唐枭挺无奈的问道。
孩子老实的回道:“嗯,特别馋酒,隔两天就要喝一顿,不让她喝就不高兴。她昨天刚喝了一瓶啤酒,四爷爷怕她连着喝身体受不了今天就没让她喝,谁知道她会趁着四爷爷和四奶奶看电视的时候偷偷去拿酒喝,被四爷爷抓到了,说她两句,一转头就不见人影了。”
说这些的时候,孩子都觉得怪不好意思的。
都说老小孩儿老小孩儿,老太太这个年纪果然活的跟个孩子似的。
又问了孩子老太太平常喜欢去哪儿,俩人便出门帮忙找人了。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先在附近找一找,找不到再想办法调取监控。直接看监控确实简单,可这监控也并不是想调就能调,即便是警察,也是要申请的。
结果,他俩在外边转悠十多分钟,指挥中心那边又来电话了。
说是距离他们最近的那个地铁站的工作人员打电话求助,地铁站里来了个老太太,看着年纪挺大,走路摇摇晃晃,询问老太太怎么了需要帮助么老太太又不理人,他们怕出事儿就想让警察过去处理一下。
“不会是老太太吧”二师兄猜测道。
唐枭叹息一声,“那谁知道呢,先去看看吧。”
如果是还好,如果不是他们就要一起处理两个警情,实在够忙的。
结果,地铁站内走路摇摇晃晃的老太太还真的就是曹山妮
她虽然驼了背,可平常走路都挺稳当的,今儿之所以摇晃是因为酒喝多了
这不让人省心的老太太根本不是离家出走,她是偷摸的拿了家里的钱出来买酒喝了,还喝不少,头晕眼花,怕回家儿子又说她,寻思找个地方歇歇脚,就来地铁站了
唐枭跟老太太坐在地铁站的长椅上说话,二师兄悄悄的给老太太的儿子打了电话,告诉他人找到了,都别着急了。
老太太特有意思,拉着唐枭的手,特别生气的问唐枭,“小唐,你说,我活这个岁数够不够本儿多喝点儿酒行不行”
唐枭很有技巧的回道:“瞅您这面相就知道您老长寿。不过这酒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咱能少喝还是得少喝。您自己觉得怎么样都无所谓可您也得为您儿子好好想想不是。您想想,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四大爷可咋整”
老太太打了个酒嗝,有点心虚了,说话可没之前那么理直气壮了。
“他,他根本不是让我少喝,他是不让我喝。我就喜欢整两口,以前没条件喝不上,现在有条件了喝点儿他还管,一天天的烦死了。”
唐枭忍不住呵呵笑了,笑完之后对曹山妮道:“那回头儿您跟我四大爷好好说一声,让他允许您少喝一点别一滴都不让您喝。您也不能再一声不吭的就走了,您都不知道把家里急成什么样了,我四大爷年纪也不小了身体还不好,这大晚上可哪找你,多不容易。”
老太太不生气也不委屈了,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小儿子。
“那我先回家,他说就让他说吧,我蔫巴的听着就行了。”
老太太起身要走,唐枭忙搀住老太太,要送她回家。
他们还没走出地铁站呢,老太太的小儿子、儿媳妇并一众小辈都风风火火赶过来了。
唐枭粗略的数了一下,将近二十号人,都很着急,不由在心里感慨一下,老太太这辈子可真是应了“先苦后甜”这四个儿了:
第359章 人生百态
曹山妮被一众小辈簇拥着回了家,小儿子想说两句又不敢往深里说的委屈样子,老太太明明心虚又佯装自己特别有理的样子都特别的有趣,回所的路上唐枭一想到这个画面就忍不住想笑。
这个现实的世界就是这样,每时每刻都有很多的事情发生,有好有坏,有痛苦有快乐,有悲惨也有幸运。
唐枭自己能够亲身经历的事情有限,可她这个职业却能让她见识到人生百态,有时候觉得是痛苦,有时候又觉得特别的幸运。
这种感触刚生出没多久,她和二师兄又忙起来。
又是醉酒找不到家睡大街的醉汉,每次值夜班几乎都能遇着这样的人。
这次喝醉的是个大姐,看着有三十多岁,穿着打扮特别淳朴,微胖身材,不像是那种会深夜买醉的人。
在大城市生活,甭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很多时候感受到的都不是惬意。
就拿京都本地人来说,外边的人都觉得京都人幸福,拆个迁就可以有好几套房,这是很多人奋斗一辈子都奋斗不来的。可谁又知道明明很努力很想上进的京都人却因为外界强加给他们安享安逸不思进取的帽子被很多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在自己家门口找一份像样的工作竟然比外地人难上许多。
本地人不易,外地人特别是在京都没有依靠的外地人就更不容易了。如果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谁愿意忙碌又孤单的生活。
正因为大家都不容易,所以唐枭不管处理多细碎的警情的时候都尽量让自己的态度好一些,不求温暖别人,只希望别让人觉得心寒。
对这大姐也是这样。
先带回派出所,给她喝了杯温水,等她清醒点儿了才问起她的情况。
大姐租住在大庄桥那边,喝多了酒不知道怎么就走到这边来了。
她今年三十四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最尴尬的年纪。
大姐和他丈夫把两个孩子放在家里给爷爷奶奶带着出来打工,一年辛辛苦苦省吃俭用确实能存下一些钱。
她家两个孩子学习都好,他们就想趁着还年轻就多在外边攒点儿钱,以后不管孩子去哪儿读书他们都供得起,还不让孩子被人家瞧不起。
可谁知道家里那边总也不消停,前头刚攒了十多万块,二小叔子结婚需要钱,大姐的丈夫一下子拿出去十万给了家里。
现在最小的叔子要结婚,女方家要房要车要彩礼,公婆拿不出就让他们添补一些,她不同意,跟老公吵了一架。
结果,老公背着她又转了十万块给家里,她发现之后特别生气,又跟老公吵了一架,老公不仅不认错还觉得她小肚鸡肠斤斤计较,说她不贤惠不孝顺
“警察同志,您评评理,这事儿是我无理取闹吗他们结婚需要钱就自己去赚呗,又不是没手没脚不能干活,凭什么一次两次的跟我们要钱,我们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我们家俩娃过两年都读初中了,花钱的地方多着呢,我整天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买件新衣服都要翻来覆去的想好几天攒下来的钱,自己没花上我孩子也没花上都便宜别人了,我能不生气吗”
大姐诉着苦,呜呜的哭起来。
唐枭也觉得大姐很憋屈,赚钱不易,不是多紧急多必要的情况下就这么没了,别说是大姐,就是唐枭心里肯定也得特别的不得劲儿。
劝了大姐一会儿,大姐情绪也发泄够了,特别不好意思的跟唐枭和二师兄道歉,觉得自己打扰到警察同志工作了。
她要自己回家,唐枭怕她半道上再去别的地方不安全,就跟二师兄开警车送她回去。
别看大姐心里这么难受这么憋屈,对自己老公多有抱怨,可她一点儿都不想跟自己老公离婚,唐枭正是因为看透她的心思才放心的把她送回家。
大姐到家的时候,他老公正用手机打游戏呢,都没问大姐去哪儿了怎么一身酒味儿,只抱怨她大晚上不回家衣服袜子都没洗明天都没得穿。
大姐没有跟丈夫吵,挺抱歉的送走唐枭和二师兄。
开车回派出所的路上,二师兄一直叹气,“我真想给那个男人一杵子,什么东西。”
唐枭失笑,“人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们也没有办法。再说,也不是所有男人都这样,还是好男人多些,就像我老公那样。”
二师兄斜眼看她,眼中满满的都是不屑。
车还没开进派出所的大门儿,指挥中心的调度电话又又又打过来了
“今晚是甭想消停了”二师兄叹口气,一打方向盘,往报警地点开去。
报警的是一大妈,儿媳妇要生了,头几天才从老家过来准备伺候儿媳妇。今晚她儿子加班,不成想儿媳妇不小心滑了一跤,一直嚷着肚子疼,大妈不知道怎么办好了才打电话报的警。
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