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嫡女:邪皇娇宠妻-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次出兵打仗司马信也表现得让他十分的满意,还有司马信的母亲相对于当时的皇后来说,要更加宽厚大方一些,不至于将他的其它几个儿子都置于死地。
所以经过万分思考,才将皇位传给了司马信的。而那段时间,秦霜华与先皇,与司马信的关系极为密切,司马蛟又五大三粗,头脑简单,所以一直便认为是秦霜华在从中作祟。
还有由于他的母亲太过于惯着他的缘故,导致了他的自信心膨胀,一直认为所有的人都必须臣服于他。
从来都不考虑其它的原因,也从不找找自己的原因,就一味的将所有的不是往别人身上推。
如果不是因为有他母亲的情况下,他是做不了任何大事的。
本来说司马信给了他那么大一块封地,让他安安稳稳的去过他的逍遥日子他应该知足了。
但是他却不知道满足,特别是他的母亲公孙氏,之前人称公孙皇后,野心太大又心狠手辣,她也一直耿耿于怀明妃抢夺了她太后的位子。
其实她本来是可以留在宫中名正言顺的当太后娘娘的,因为她是前朝的皇后,先皇驾崩后,她就升级为太后了。
但是由于当时候她自尊心的作用,先皇也没有将皇位传给她的亲生儿子,她心里有遗憾,所以便随着司马蛟到了西域来,放弃了宫里富贵雍容的生活。
不过,就算她随着到了西域,也还是有着同样的待遇,她仍然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威,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其实这些都只是她的一个计策而已,她心里一直怀着那个“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说法,于是策划了一个很长很长的阴谋,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去实现。
所以当初她离开皇宫的时候,她就留了她给予过很大恩惠的亲信小桃红在宫中,时刻观察宫中的动向,给她汇报。
还有李公公,也是她十分信任的一个太监,她担心小桃红一个人在宫里应付不了,于是就让了李公公也在宫中一起跟小桃红也有个照应。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战事,的确是没有人发现宫里有内线,这也还亏得秦霜华善于观察,聪明伶俐的原因,才得以将两个内线挖出并解决。
不然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可能会造成很大的隐患,这个公孙氏还真是城府深啊。
如果这样说来的话,以司马蛟简单粗暴的头脑来看的话,他根本就想不出这些点子来,所以可以肯定这些都是公孙氏一个人一手策划的。
记得当初分地给司马蛟的时候他还十分满足和高兴呢,他也不屑于争夺皇位,他只想要一个无忧无虑,钱财满惯,美女围绕的生活而已,也没有多大的追求。
可想而知,他的背后肯定有人一直在怂恿他,说服他,迷惑他起兵造反,那么,那个人,肯定是他的母亲。
公孙氏显然是不甘心她现在的生活跟地位,毕竟当初她是受先皇最宠爱的一个妃子,是最收人尊敬的一个妃子,她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她想要做那个没有人跟她争抢地位的人,她只想要独一无二,不管什么东西,她都只想要最好的,于是无论做什么,她都只朝着一个目标去。
她自己也深知她的儿子不成器,没有追求,有时候,她也恨铁不成钢,但毕竟是她亲生的,她又不能怎么样。
她想要达到她的那些要求和目标。她都得靠着她儿子是五王的地位,才能一步步上去。
如果当初她的儿子争点气,当时能够多笼络一些大臣依附于他,那么,现在如果想要办一点什么事,只要随便一开口,那些大臣全部靠拢过来,就功成一半了。
但是奈何司马蛟不争气,当初她可是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各种办法帮助司马蛟,司马蛟却一直高高在上,自以为是,从来不将这些事情放在心上。
大臣们也都十分给公孙氏面子,毕竟他在先皇面前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便也试着在司马蛟下面做过一段时间的事情。
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大臣们可能是发现了司马蛟的天性,觉得跟着他没有前途,于是都便一一离开了。
即使皇后娘娘职权高,但一个女人又不能挑起整个江山,即使皇后娘娘有雄才大略,才华横溢,也十分懂得处理各种关系,身后国相公孙家也有不少势力。
但是正真的主子并不靠谱,以后要辅佐的是司马蛟又不是他的母亲,还有就是一个女人家是不能干涉朝政的。
在大家都经过一番思量,权衡了利弊之后,便都选择了离开重新寻找新的主子或者跟秦宜一样保持中立态度的。
公孙皇后便一直不服气,她觉得她的人生不能就这样败在那里,她应该拥有更成功的人生。
当初她让秦霜华进宫面见她的时候,就是看中了秦霜华懂得在什么场合做什么样的事,懂得什么地方该说什么话。
这是一种聪明人做事的方法,并且秦霜华还会察言观色,在跟人聊天时会找对方喜欢听的讲,也懂得处理一些繁杂的小事。
自小生长在将军家庭,出席各种大型聚会,包括宫廷聚会,见惯了官场上的这些事,处理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
况且秦霜华知书达理,样貌俊美,是京城传说的才女,她也十分欣赏秦霜华,所以当初才会想要让秦霜华嫁给司马蛟。
一方面是能够帮助司马蛟处理一些事情,好多东西她都能够帮衬到司马蛟,另一方面,是秦家势力雄厚,如果秦霜华嫁给了司马蛟,那么秦家自然也会偏向他们这一边。
再加上她后家的势力,也可以压倒朝廷上三分之一的官员了。
第250章 真相
到时候再笼络一些之前保持中立的官员,自己再在先皇面前多加美言,那么司马蛟要上位就会比较容易一些。
她当时以为秦霜华会有点忌惮她的地位,如果她再让先皇赐婚,那么秦霜华无论如何也不会拒绝,也拒绝不了这个婚事。
但是谁能想到秦霜华居然如此的聪明,不知道她用了什么法子,不想答应她也不直接说,而是千方百计的通过先皇的原因,使得先皇拒绝了皇后赐婚一事。
看来是公孙氏估了秦霜华的能力了,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有前一世经验的积累,秦霜华再怎么聪明,也不可能就这样轻车熟路的就摸懂先皇的心思。
本来公孙氏宣召秦霜华面见她的时候,只是听说了秦霜华是个聪明伶俐的姑娘,想要考验一下她,如果她的确值得利用的话就将她收为自己可以利用的棋子,如果不可以的话。也可以顺势让秦家偏向她们这一边。
奈何秦霜华立场坚定,看似一副娇弱的样子,实则心里有她的小算盘,她要做什么事其实她心里是最清楚的。旁人跟影响不了她做的决定。
所以在经过一番挣扎之后,公孙氏放弃了这颗棋子,既然利用不成功,那么便可以从另外的方面入手。
既然她自己得不到这颗棋子,那么她也不会留给别人的,所以她便找了机会在暗中用箭刺杀秦霜华。
有几日秦霜华经常被先皇宣召进宫,所以找了机会在宫门口刺杀她,但是公孙氏没有想到的是刺杀的时候,司马信会突然出现,并替秦霜华挡了一箭。
刺杀秦霜华不成功,到还让司马信受了伤,毕竟司马信是堂堂大皇子,遭到刺杀自然是很受关注的。
尤其是司马信伤势并不轻,所以连皇上也惊动了,非要调查个一清二楚,刺杀未果,倒还惹得一身麻烦上身。
谁又能想到司马信会突然冲出来并且还挡了一箭呢,好在当时要刺杀秦霜华的不止她一个人,除了她派去的那几个人外还有另外一批人。
在她派去的人还没有来得及动手的时候,另外一批人就已经抢在前面动手了,所以皇上就算调查起来也追究不到她的头上,她才得以幸免这一祸害。
也由此,公孙氏更加讨厌秦霜华,坏了她的大事不说,还差点因为她而酿成大祸,如果先皇当时真的知道了这一件事的话,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从那次事件发生之后,秦霜华便一直呆在大皇子府,照顾司马信,直到一个月后,司马信要痊愈了,秦霜华才离开。
也因为这一件事儿,更加促进了司马信与秦霜华之间的感情,使得他们各自都明白了自己的心意。
在那之后不久,先皇便驾崩了,驾崩之时,秦霜华刚好在,先皇留下的遗诏,是将皇位传给司马信的。
当公孙氏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内心是崩溃的,与先皇驾崩比起来,她更为悲痛的是她努力了那么久的一件事,最终以与她无关而告终。
为了能够让她的儿子登基,她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该想的办法她想了,该做的事和准备她也都做了,但是她所有的付出都好像是白白的溜走的。
先皇的一纸召书,就否定了她这么多年来的的努力,所有的一切都功亏一篑,所以她十分的不甘心,总想着有一天她一定要抢回属于她的一切。
虽然她十分的不甘心,她发誓一定要得到她想要的。即使她也顺势就能成为太后,但是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结果,她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无论什么她都想要得到最好的。
于是从那一刻起,她就开始在筹划着接下来她的路该怎么走了,一直持续了那么多年了,现在她终于到她大打出手的时刻了。
公孙氏不甘心就哎落没,即使再恨铁不成钢,司马蛟始终是她的儿子,她要想达到她的目的,就得从调教她儿子入手,只有先把自己人弄好了,其它的事情才好办。
在刚刚迁去西域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虚张声势,也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十分的安静。生怕惹出什么麻烦来。
公孙氏很聪明,一去到那边就让司马蛟给周边的官员和西域边疆的那些统领送礼品,以示真诚,开始与其搞好关系,以便日后遇到问题好解决。
然后观察那边的地形地势,查阅大量资料了解周边的各方势力和情况,看了各类古书,就是为了进一步掌握情况。
她走之前好生吩咐了她安排的那两个内线,小桃红和李公公定期五日就给她们报一次信,无论有没有异常,都必须将宫里的情况一清二楚的向她们汇报。
如果有特殊情况,如遇到变故或异常的时候,也得立马就得将消息飞鸽传书给她们。
并且从那时起,就买了一批信鸽,让小桃红当做宠物一样养在宫中,好生调教,也好减少怀疑。
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交代清楚之后她们才安心的离开,离开时,她站在宫门口深深的凝望了一番,对着皇宫的大门暗自发誓她一定会回来的,随后留下一个悲伤的背影。
到了西域之后,司马蛟没有了在皇宫里的压力,这是在他自己的地盘上,他不用受那些条条框框的约束,所以更加的玩物丧志,更加的堕落成性。
越来越没有志向,整天就带着身边与他要好的两个侍卫喝酒吃肉,找美女寻欢作乐,完全没有一点封地大王的样子,生活糜烂不堪。
公孙氏一开始的时候是由着他去的,想着应该是在皇宫那样的地方憋坏了,想放松放松吧,那便随他而去,或许过几天没兴趣了也就好了。
可是谁知道司马蛟更是变本加厉,开始的时候是在府里,后来整日整夜的出去在外面,连府上都很不回来。
这使得公孙氏很是苦恼,她这辈子就是这个儿子让她操碎了心,如果将司马蛟换成司马信或者是司马名的话,那么她想要成功那便很容易的。
因为那样根本就不用她费什么心,他们都有自己得志向,有自己的雄才大略,只要稍微的助他们一臂之力,便可成大事。
但是奈何摊上了司马蛟这个败家子,她也是没有办法的,不过即使这样,她还是十分疼爱司马蛟,毕竟是她自己的亲生骨肉。哪有母亲不爱自己的儿子。
第251章 背后的一切
即使公孙氏心里有所抱怨,但抱怨归抱怨,她还是不断地在调教他的儿子,做母亲的,一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
她开始每天逼着司马蛟阅读,看各种各样的书来提高他的修养,由于到了这边也没有什么事务等着他去处理,她也比较的悠闲。
所以每天她都抽出时间来陪着司马蛟一起阅读,说好听一点是陪着司马蛟,说难听一点就是盯着司马跤,生怕他偷懒。
因为在他看来,一个人的修养的确是很重要的,但是司马蛟可能生性就比较的粗枝大叶,从小就一直不喜欢读书。
还在他小的时候先皇就一直在强调需要给他读书来提高他的修养,培养他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当时的司马蛟并不喜欢读书。
每天也让他到学堂里面,他就开始,各种调皮各种闹,而当时的司马信,司马名他们跟一群皇子都十分的好学,每天都按时守时的到里面去读书,并且还能很好的完成先生交给他们的任务。
他们下去也都勤奋刻苦的背书,所以他们的修样,一眼就能看出来比司马蛟要好得多。
随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皇上还特地找了一个能够专门到他府上教他读书的人,但是他依然不读书。一到那个时候他就开始闹开始叫,有时候还躲起来,让人找不到他。
而公孙氏自己一直在惯着他,他不愿意读,她就带着他出去,走出去做游戏。久而久之变成了娇生惯养这个特点。
他读的书也就比较少,所以就养成了他现在这个脾气和性格,小时候要是他能够抓紧一点,也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其实公孙是心里面还是有一些后悔的,如果当初不那么惯着他的话,可能现在就不会是这个结局。
但是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不知道现在抓紧一点,能不能改变这个现状,不过说到底能改变一点是改变一点。
所以她就每天每夜的陪着他一起读书,现在的司马蛟也比以前让她省心多了,尽管他不喜欢,但是他还是会硬着头皮去看上一部分。
他希望把司马蛟打造成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所以在看书之余她还督促他每天练舞功,练剑,为的是能够提高他的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个方面的能力。
他知道司马蛟没有任何志向,想得过且过,也喜欢他现在这样的生活,不喜欢去争夺什么,只要生活富裕,他手下的人能够听从他的调遣和安排,他就能够心满意足了。
所以公孙氏为了能够让司马蛟有了想反动的心,她就每天在一旁给司马蛟灌输她的思想,让司马蛟有一种对司马信狠之入骨的心态,才好挑起他们俩之间的争端。
司马蛟从小又是一个特别听母亲的话的人,所以在公孙氏给他灌输这些思想的时候,他便一字一句的都听进去了。
久而久之他就对司马信有了一定的看法,可是觉得不甘于现在的生活状态,他觉得司马信现在所拥有的东西都是他应该的得到的,而司马拥有的东西所有都是从他那里挣抢过去的。
无形之中,他就想从司马信那里抢回他认为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所以对司马信产生了一种恨意。
公孙氏看着司马蛟一天天的变化,心里也高兴极了,也感到有些欣慰,看来,这么几年来,她的努力是没有白费的,只要肯下功夫,是真正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性的。
那个时候再改变司马蛟的观点的时候,他也不忘记跟周边的官员们都搞好关系,笼络周边的各类官员,还经常出边境跟西域那边的人打交道。
一直以来西域那边的人都跟朝廷交好,与朝廷的关系都是分密切的,都十分的忠诚,但是他就在中间挑拨离间。
各种说朝廷的不好,和对他们与对另外一些边境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