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逍遥章 >

第35章

逍遥章-第35章

小说: 逍遥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非这姑娘是流民没听说今年有哪里遭灾了啊,再看这姑娘的衣着,虽然脏了,也很凌乱,可即使他不懂衣料,也能看出这都是上好的料子。
  他的父亲是县丞,遇到天灾时,县衙开仓放粮,他见过流民,流民中的女子,可没有穿成这样的。
  苗红忽然想到了一种可能,这该不会是从人牙子手里逃出来的吧。
  想到这里,苗红便大着胆子走上去,站在那姑娘身后,问道:“姑娘,我可以帮你报官,官府说不定能帮你找到家人。”
  那姑娘却像是没有听到一样,几乎把整个身体全都趴到了地上,那些不容易抓起来的米粒,她竟然伸出舌头去舔。
  苗红不再害怕,他开始怜悯这个可怜的姑娘了。
  “不要吃这些,这些脏了,再说,这原本就是拿来喂猫的,你在这里等着,我回去给你拿干净的饭菜,你不要乱跑啊。”
  苗红飞快地跑回去,此时不是饭时,他索性跑到书院外面,买了十几个肉包子,想了想,又到茶铺买了一大壶茶,连壶带杯子一并买了,气喘吁吁跑回书院后面的那道小山坡。
  那姑娘果然还在,她正坐在地上,笑嘻嘻地看着几只小猫嘻闹。
  苗红松了口气,他这时才看清姑娘的脸,大约二十上下,脸上黑一道白一道,但依然能看出娟秀的容貌。
  他举起手里的包子和茶水,对姑娘说道:“你还没有吃饱吧,包子还是热的,还有茶水,不过这不是好茶,你用来解渴吧。”
  姑娘猛地看到他,吓了一跳,缩着肩膀,不敢去看他。
  男女授受不亲,苗红也不想靠近,便把包子和茶水全都放在一块大石头上,说道:“你慢慢吃,我走了,如果需要报官的话,你可以告诉我。”
  姑娘依然蜷缩着身子,不敢抬头。
  苗红叹了口气,转身要走,却听到身后传来姑娘的声音:“我要找娘。”
  苗红一惊,蓦地转过身来,那姑娘却已经站起身来,似是看着他,又似不是,一双大眼睛空空洞洞。
  “你娘令堂是在这书院里的”苗红想起书院里的那几位洗衣烧饭的婆子,莫非这姑娘的母亲就是其中一位不对,看这姑娘的衣着打扮,可不像是帮佣婆子家的女儿。
  “我娘不见了,爹爹把她藏起来了,我来找我娘。”姑娘又开口了,她的声音纤细,还带着童音,和她的年龄不相符。
  “令堂是在这里不见的对了,姑娘来这里,令尊知道吗”苗红又问。
  “令堂,糖我不吃糖,爹爹不让吃糖,牙痛。”姑娘喃喃说道。
  苗红吓了一跳,他这是鸡同鸭讲还是他的官话说得不好不对,不对,这姑娘该不会
  这姑娘该不会脑子有毛病吧
  想到这里,刚刚那姑娘趴在地上舔饭料的举动就合情合理了。
  这么漂亮的姑娘,竟然是个痴傻的。
  苗红心里有些不忍,也不知这是谁家的姑娘,看这穿着打扮,应该是大户人家的,这是家里的婆子丫鬟没有看住,自己跑出来的吧。
  要不要去报官呢,如果报官,他一个男子,这又是个孤身姑娘,万一到时说不清呢。
  苗红虽然多了几分书生气,但是他不呆,也不傻,父亲经常会说起在衙门遇到的案子,其中有一件,他记得很清楚,有个姑娘,出门走亲戚时和家里人失散,遇到一个好心的男子,不远千里将她送了回来,家里人重谢了那男子,可是那男子走后,家里人就逼着姑娘自尽以证清白了。
  那个自尽的姑娘还是个正常人,而面前这位是个傻姑娘,到时连话也说不清楚,那岂不更是无法自证了
  苗红想了想,问那姑娘:“令尊,我是说你爹,爹爹,他在哪里”
  姑娘看着他,看了好一会儿,像是终于想起来了,指着前面,说道:“爹爹就在那儿。”
  初时,苗红还以为姑娘指的是书院的大厨房,但是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这姑娘指的不是厨房,而是书院,凤阳书院
  这姑娘的父亲是凤阳书院的
  那是书院里的先生还是学生呢
  凤阳书院里的学生不仅仅都是年轻人,也有上了年纪的,有两位甚至已是做了祖父的人,屡试不第,在凤阳书院已经读书十几年了,书院里甚至和他们说过,可以帮着他们在京城里找份西席,一边教书一边读书科举,可人家不答应,就要专心读书。
  不过,上了年纪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还都是教书的先生。
  “令尊,不,爹爹贵姓,我是说爹爹叫什么名字”苗红又问道。
  “爹爹,就是爹爹,就是叫爹爹。”姑娘眨着一双大眼睛,一脸的莫名其妙。
  “姓什么人都有姓的,对了,姑娘叫什么”苗红又道。
  姑娘瞪着他,显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我是说,你叫什么”苗红说得很慢。
  “秀秀,我叫秀秀。”姑娘终于听懂了。


第八十六章 我的话我的画
  知道名字就好!
  苗红觉得自己虽然算不上师长们喜欢的得意门生,可也并不惹人讨厌,再说,因为他经常喂野猫,生怕那些野猫会让书院里的夫子和婆子们厌烦,便自觉地帮着花匠们修理花木,帮着婆子们洒扫清洁,偶尔也会听到婆子和花匠们八卦书院的夫子们,因此,他想说不上能从那些婆子口中打听出这个秀秀是谁家的女儿,然后他再找个婆子帮忙,通知秀秀家里把人接回去。
  这时,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起雨来。苗红担心秀秀姑娘会被淋到,想起前面不远处有一座用木头和石头搭起的矮篷,那是他搭的,给野猫遮风避雨用的。
  他看着秀秀姑娘钻进篷子,又再三叮嘱不要乱跑,这才跑回书院。
  可惜他接连问了几个婆子,她们竟然全都不知道哪家的姑娘叫秀秀,不仅不知道,还要扯着苗红的袖子打趣他:“苗少爷,你是看上人家的姑娘了,想让大婶去给你做媒吧?”
  苗红面红耳赤,落荒而逃。
  刚好刘夫子路过,看到苗红,便道:“老夫记得你的字写得不错,快来,帮老夫刻卷子。”
  苗红被刘夫子抓了壮丁,刻了整整十份试卷,累得头晕眼花,才被刘夫子放出来。
  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天早就黑了,苗红的肚子饿得咕噜响,他一拍脑袋,暗叫一声不好,那个姑娘还在篷子里等着自己!
  他撑伞,拿了一盏气死风灯,便去了后墙外的那道小山坡,好在走到一半,雨就停了,但是山路泥泞,苗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来到那个矮篷前。
  秀秀姑娘蜷缩在里面,吓得簌簌发抖。
  “对不起,我有事耽”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秀秀姑娘就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害怕,秀秀害怕。”
  于是那一夜,苗红没有回书院,他和秀秀,一个在篷子里面,一个在篷子外面,一个睡着,一个整夜没敢阂眼。
  天刚蒙蒙亮,苗红便叫醒了秀秀,既然在书院里打听不到秀秀家在何方,那索性先找个地方把秀秀安顿下来。
  他带着秀秀敲响了常婶的家门。
  常婶原本在书院的大厨房里帮厨,去年在这附近开了一家铺子,卖馄饨水饺,原本一家三口住在铺子里,三个月前女儿出嫁,空出一间屋子,常婶还托苗红打听过,有没有想租单间屋子的。
  常婶是个精明婆子,看到苗红带来一个姑娘,二话不说,就领到原先女儿住的那间屋子。
  苗红给了她一两银子,把常婶高兴得不成,她家这间屋子,哪里租得出一两银子啊。
  秀秀在那里住了整整一个月,苗红常常去看她,每次都会带上这只猫一起去,因为他发现,秀秀很喜欢猫,而且,他还发现,秀秀不但会写字,而且也会画画。
  他给秀秀带去了笔墨纸砚,做画的颜料。秀秀会画花花草草,他教秀秀画猫,秀秀学得很快。他问秀秀早饭吃得什么?秀秀会画一碗冒着热气的馄饨;他问秀秀屋里热吗?秀秀就画一个摇着扇子的小女孩;他问秀秀开心吗?秀秀笔下是双笑弯的眉眼。
  苗红说到这里,嘴边含笑,那是他从未有过的美好生活。
  有她,有猫,还有画。
  “秀秀是这世上最纯洁最善良最可爱的姑娘”,苗红眼里有了泪花,“我不该问她那个问题的,我不该问,如果我不问,那她就不会跑出去。”
  苗红是君子,他和秀秀越是相处融洽,就越是想要找到秀秀的家人。
  他想向秀秀的父亲提亲。
  家里给他写信过来,三番五次提起他的亲事,他二十多了,这些年在京城读书,一直没有回家,耽误了亲事。他是家中幼子,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早已成家立业,父母膝下有九个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热闹得不成。后来家里索性告诉他,如果在京城有合适的姑娘,可以自己作主。
  虽然秀秀的脑子不灵光,可是苗红觉得这不是问题。父母早就说过,等他成亲后就会分家,到时他带着秀秀单过,有他护着秀秀,秀秀不用看人脸色,他会把秀秀保护得妥妥当当。
  因此,他迫切地想找到秀秀的家人,正式提亲。
  “秀秀,爹爹长什么样子,娘呢?”苗红柔声问道。
  秀秀怔了怔,提笔在纸上画了起来。
  苗红看着秀秀的画笔,嘴角都是笑意,可是看着看着,他脸上的笑意便被震惊所代替。
  秀秀的画上有一个男子,男子绾着簪子,穿着士长袍,下巴上有胡子,画上还有一个女子,女子披散着头发,身上是绣着蔷薇缠枝花的褙子,女子神色惊恐,而那男子正把那女子抱起来,挂到梁上的绳套里。
  “这是爹爹?”苗红的指尖微微发抖,他了解秀秀,这画上的一幕不会是秀秀想像的,这是真实发生过的,是秀秀亲眼看到的!
  “嗯。”秀秀点头。
  “这是娘?”苗红又问。
  “嗯。”秀秀再次点头。
  “秀秀是什么时候找不到娘的?”苗红硬起心肠问道,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很残忍,他不应该问秀秀这些的。
  秀秀指着那幅画,说道:“爹爹说闭上眼睛,我就闭上眼睛,后来爹爹没说睁开眼睛,我闭了好久,好饿了,就自己睁开眼睛要吃饭饭,娘就不见了。”
  苗红明白了,秀秀发现娘不见了,就出来找娘,也不知是怎么走到了那片山坡上,她找不到娘,也找不到回去的路,看到自己来了,便藏在灌木后面,直到被他发现。
  那天回到书院,苗红开始犹豫,要不要去报官,秀秀看到的场景,是她的爹爹杀死了她娘,之后被她爹发现了,让她闭上眼睛,她爹趁着这个空当,把她娘的尸体处理掉了。
  如果是正常的姑娘,肯定不会这样,可她的智商如同孩童,爹爹让她闭上眼睛,她就真的闭上眼睛没有睁开。


第八十七章 你在哪里
  如果是正常的姑娘,肯定不会这样,可她的智商如同孩童,爹爹让她闭上眼睛,她就真的闭上眼睛没有睁开。
  可是如果自己去报官,该怎么说?衙门会相信他的话吗?不,他是秀才,衙门或许会相信他的话,可是他们却不会相信秀秀的话,何况秀秀不会表达,她把要说的话全都画在画上。
  那些人会把秀秀当成傻子,当成傻子!那些官老爷如何会相信一个傻子画出来的东西。
  苗红辗转反侧一夜无眠,次日是书院里休沐的日子,他没有像往常那样睡懒觉,而是一大早就来到常婶的铺子吃早点。
  早点摊子摆在门口,已经坐了四五个客人。今天是书院的休沐日,学生们不像往常那样,吃完饭就急急忙忙回书院晨读,而是一边吃饭,一边侃大山,在饭桌上摆起了龙门阵
  “听说了吗?张山长病了,李宏和王云今天要跟着刘夫子、王夫子一起过府探望。”
  “唉,羡慕不来的,李宏和王云都是师长们引以为豪的得意门生,像我们这样的,想去探病都没人带着一起去。”
  “那倒也是,上次在状元楼的那场会,李宏和王云可是大出风头,听说那场会连三皇子四皇子都去了,唉,早知如此,那天我也去了。”
  “你去了又如何,你能拔得头筹,在两位皇子面前大出风头吗?”
  “算了,不说这个了,听说张山长病得不轻,连太医都请来了。”
  “张山长是住在折芦巷还是山水巷来着,我记得听人说过的。”
  “张山长住在山水巷,不过这会儿他没有在那儿,李宏说张山长在小甘山的半山上有处山房,他现在就在那里养病。”
  苗红知道小甘山上的那几座院子,有秦家的,有张家的,还有钱家和罗家的,对了,还有一座是永国公府的。听说那几座院子里全都连着温泉,因此,每年冬天这些人家都会过来小住,现在这个季节,因为经常下雨,下起雨来山路不好走,那些院子反倒是空着。不过,据说永国公府的院子一直空着,空了好几年了。
  张家的那处院子叫掩月山房,门匾上的字是凤阳先生张谨所题,刚来京城时,苗红和书院里的几个学生,还曾专程跑过去瞻仰过圣人墨宝。
  张山长是张家的人,想来就是住在那座掩月山房里。
  掩月山房,也不知为何会取这个名字。
  苗红手里的筷子忽然停在了半空,他想起来了,当年他们几个去看掩月山房的门匾,回来的路上曾在那片山坡上站了一会儿。
  那时他们几个都是初到京城,又考进了天下驰名的凤阳书院,难免有几分少年得意。
  当时,他们手搭凉篷极目四望,一个学生指着山下说道:“你们猜那是什么地方?”
  另一个说:“那一定是先生们的住所。”
  “不对,是画室,凤阳书院有画室。”
  于是大家便打赌,打赌那里是先生住所还是画室,赌注是小绍兴的一坛女儿红。
  他们飞奔着跑下山坡,结果发现,那里既不是画室,更不是先生们的住所,而是书院的大厨房。
  这件事让他们笑了很久,直到现在想起来,还会打趣一番。
  掩月山庄旁边有一条小路,那次他们是误打误撞,可也证明了从掩月山庄到那片山坡其实并不远,他们是跑着下山的,用了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如果是走着下山,也顶多是两盏茶的时间。
  苗红想到了那幅画上,梳着发髻,绾着簪子,穿着士长袍的男人。
  昨天他一时紧张,竟然没有细看那个男人的相貌,只记得那人有胡子。
  秀秀的画技不亚于他,而且尤擅工笔,对人物的相貌描画细致。
  想到这里,苗红放下手里的筷子,快步进屋,正要去敲秀秀的屋门,却发现那门是虚掩着的,隔着一道门帘,若不撩开帘子去看,是看不到门是开着的。
  秀秀像个孩子,喜欢睡懒觉,从不会这么早起床的。
  苗红心里涌起不祥之感,他推开门走了进去。屋里只有一张床一个妆台和一张八仙桌。
  床上的被子摊开着,桌子上还有摊开的画纸,可是人却不见了。
  苗红转身跑出去,看到正在摊子上忙活的常婶和常叔,问道:“看到秀秀了吗?”
  常婶笑着说道:“那姑娘懒着呢,一定还在睡觉,没关系,我给她留了早饭,等她睡醒再吃也不迟。”
  “常婶,门板是您打开的吗?”苗红又问。
  “不是我,是当家的打开的。”苗红指着正往锅里倒水的常叔说道。
  苗红连忙跑去问常叔:“常叔,早上你是什么时辰打开门板的?”
  常叔一边忙活一边说道:“挺早的,今天不是我打开的门板,是你常婶,我早上起来就去茅厕了,从茅厕出来,你常婶已经打开门板了。”
  不对,全都不对。
  常婶以为门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