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逍遥章 >

第131章

逍遥章-第131章

小说: 逍遥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被这少年下了哑药,不能说话,可他能听,也能看。
  少年神情冰冷,但是看向他的目光中却多了一丝怜悯。
  沈逍会怜悯他?
  怜悯什么?
  华四老爷的目光缓缓下移,移到了那只包子上面。
  莫非是这只包子有问题?
  沈逍的声音再次响起:“包子里加了一味调料,名叫草还香,草还香只是香料,本身是没有毒的。”
  华四老爷的眉头微微蹙起,他虽然不懂烹饪,可也知道草还香,正如沈逍所说,草还香是提味的香料,价格并不昂贵,大多数人家的厨房里都会备着。
  高个衙役有些郁闷,声音沉沉:“大柱的嗅觉很一般。”
  矮个衙役怔了怔,问道:“大柱是谁?”
  “你见过。”高个衙役说道。
  矮个衙役想了想,忽然眼前一亮,哈哈大笑,笑声有点大,她又捂住了自己的嘴。
  她想起来了,沈逍说的是他的狗。
  那次审问湘竹娘的时候,沈逍曾经带来一只狗,那只狗据说是在骆家开的狗营里训练过的,就差会说话了。
  那只狗会不会说话,华静瑶不知道,但是那只狗很吓人却是真的,把湘竹娘吓得半死。
  原来那只狗叫大柱,这名字取得也太随意了吧。
  “那只狗呢,上次去国公府时,怎么没有看到它,对了,它会不会和猫打架?”华静瑶好奇地问道。
  “大柱没有和我住在一起,它有单独的院子。”沈逍说道。
  华静瑶了然:“我差点忘了,你们国公府地方大。”
  国公府的地方虽然大,可也比不上长公主府。
  只不过国公府里人太少了,所以就显得特别大,特别空。
  沈逍拿起那只包子,问道:“这只包子怎么办?扔掉吗?”
  清远伯府给华四老爷送来的东西再正常不过了,但凡是没有正式判决的犯人,家里人来探监,带的也就是这三样。
  盖的、穿的、吃的。
  只不过清远伯府送来的这三样东西却是大有玄机。
  华静瑶笑着说道:“我想你应该去见见华四老爷,这包子虽然不能给他吃,可也不能浪费啊,毕竟这是家人的一片心意。”
  清远伯府的人前脚出了大牢,华四老爷后脚便被移到单独的囚室。
  他耷拉着眼皮,听到有人开门进来,他也没有动弹。
  沈逍把那只包子放到他的面前,说道:“食盒里有四只包子,其中一只被我换了,这便是原本的那只。”
  华四老爷的眼皮猛的跳了一下,他抬起头来,看向站在面前的少年。
  他被这少年下了哑药,不能说话,可他能听,也能看。
  少年神情冰冷,但是看向他的目光中却多了一丝怜悯。
  沈逍会怜悯他?
  怜悯什么?
  华四老爷的目光缓缓下移,移到了那只包子上面。
  莫非是这只包子有问题?
  沈逍的声音再次响起:“包子里加了一味调料,名叫草还香,草还香只是香料,本身是没有毒的。”
  华四老爷的眉头微微蹙起,他虽然不懂烹饪,可也知道草还香,正如沈逍所说,草还香是提味的香料,价格并不昂贵,大多数人家的厨房里都会备着。
  他被这少年下了哑药,不能说话,可他能听,也能看。
  少年神情冰冷,但是看向他的目光中却多了一丝怜悯。
  沈逍会怜悯他?
  怜悯什么?
  华四老爷的目光缓缓下移,移到了那只包子上面。
  莫非是这只包子有问题?
  沈逍的声音再次响起:“包子里加了一味调料,名叫草还香,草还香只是香料,本身是没有毒的。”
  华四老爷的眉头微微蹙起,他虽然不懂烹饪,可也知道草还香,正如沈逍所说,草还香是提味的香料,价格并不昂贵,大多数人家的厨房里都会备着。
  他被这少年下了哑药,不能说话,可他能听,也能看。
  少年神情冰冷,但是看向他的目光中却多了一丝怜悯。
  沈逍会怜悯他?
  怜悯什么?
  华四老爷的目光缓缓下移,移到了那只包子上面。
  莫非是这只包子有问题?
  沈逍的声音再次响起:“包子里加了一味调料,名叫草还香,草还香只是香料,本身是没有毒的。”


第三二七章 吃桔子小能手
  华静瑶想起沈逍帮着华三老爷轰走清远伯府的人,心下了然,没想到那块黑炭还挺热心的,担心清远伯府的人会再来骚扰,所以就住在这边了。
  “爹,沈四公子身体不好,若是他犯病了,您就赶快让护卫们把他送回国公府去,他那病只能由他们府里的大夫医治。”
  华静瑶是担心自家美爹不了解情况,万一沈逍在这里犯病,美爹病急乱投医,从外面找个大夫过来,好心办错事,说不定会延误病情。
  没想到华三老爷却早就知道了,他笑着说道:“阿逍和我说过,他受过伤,忘记了很多事,想当初,我就觉得小狸那孩子很好,纯真善良,可见即使是失忆,人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阿逍可真是不错,不但会武功,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皆通,不错,不错。”
  华静瑶:
  沈逍除了有个狗鼻子,他还有这么多的优点?
  这时,青言笑逐颜开地从外面进来:“老爷,大小姐,沈四公子回来了。”
  华静瑶怔怔一刻,青言说的啥?他说沈四公子回来了,是回来了,而不是“来了”。
  她这个做女儿的,每次过来好像也没有这个待遇,她从未听青语青言说过这样的话。
  说话之间,沈逍已经进来了,沈逍显然已经知道华静瑶在这里,冲她点点头,便向华三老爷行礼。
  华三老爷笑着问道:“你们不是都去顺天府了?瑶瑶早就来了,你怎么忙到这么晚?”
  华静瑶她爹这话,怎么好像她偷懒一样?
  没等沈逍开口,一旁的平安抢着说道:“三老爷,我家公子之所以来晚了,是因为他回国公府了。”
  “平安!”沈逍低声喝斥,这厮是吃错药了吗?华大小姐就在这里呢。
  华三老爷一怔,正要再问,青语从外面进来,手里端着一盘福桔,说道:“这是沈四公子带来的,除了福桔,还有一筐小黄瓜。”
  华三老爷顿时明白了,沈逍回国公府,是为了回去拿福桔和小黄瓜给他送过来啊。
  “阿逍,你这孩子,大冷的天还要特意跑一趟,快点坐下喝杯热茶暖暖身子,瑶瑶最喜欢吃福桔了。”
  沈逍坐下喝茶,浓密的睫毛垂下,眼睛却瞟向了一旁的华静瑶,华大小姐正在吃桔子,小艾一个桔子还没有剥完,华大小姐已经吃了两个了。她吃桔子非常熟练,根本不用剥,连皮掰开,一分为二,手指灵巧地掏出里面的桔瓣放进嘴里。
  沈逍嘴角微扬,若是华大小姐没拿石头砸他,还真是个很有趣的人。
  趁着华三老爷出去的空当,华静瑶低声问沈逍:“你今晚还住在我家?”
  她说这句话时,在说到“我家”这两个字时,有意无意地加重了语气。
  沈逍却像是故意和她做对:“这是华三老爷的家。”
  华静瑶翻个白眼:“这就是我家。”
  沈逍不和她争了,他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所以索性不说了。
  回到长公主府,华静瑶照例先去了锦园,她听内侍们说了,自从有了小雪,公主娘已经好些日子没有去和那些鹿寻乐子了。
  有了猫就忘了鹿,挺好的。
  也不知道那些鹿还留着干嘛,烤着吃?
  华静瑶嘀嘀咕咕,一抬头就撞上了昭阳长公主诧异的目光。
  “你这两天在忙些什么,太后念叨了好几次,说你有些日子没有进宫看她了,还有三公主,托我问问你,你书铺里有没有带插画的烈女传。”
  烈女传?
  自从看了话本子,三公主早就不看什么烈女传了。
  华静瑶恍然大悟,什么烈女传,三公主是把上次带进宫的话本子全都看完了,旁敲侧击打听书铺里有没有新出的话本子。
  华静瑶想起三公主那个看话本子记笔记的好习惯,女主角穿过什么衣裳,戴过什么首饰,她全都记得清清楚楚。
  “烈女传?有啊,娘,明天您记着让李云泉给我递牌子,我后天进宫,给三公主送书。”华静瑶笑着打个哈哈,看到小雪趴在炕桌下面,她趁着公主娘没有留意,朝着小雪伸出了魔爪。
  “只是给三公主送书吗?太后白想你了,你这个小没良心的。”昭阳长公主一眼瞥见她闺女正要欺负她儿子,伸手过去,把华静瑶的爪子打开。
  华静瑶扁扁嘴,这日子没法过了。
  此时,清远伯府白天去大牢的那个婆子刚刚回到家里。
  婆子姓黄,她们一家子是今年夏天才被买进府里的。黄婆子是真定人,她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当年老子娘为了给哥哥娶媳妇,得了二十两银子,便把十五岁的她许配给一个五十多的老头当继室,两年后,老头病死了,她膝下无出,老头的儿女把她送回了娘家,这时弟弟要娶媳妇了,老子娘为了十两银子,把她卖给了一个货郎,既无婚书也没拜堂,她跟了那货郎一年,货郎的老婆闻讯从老家赶过来,把她转手卖给了一个户。
  她的丈夫虽然是个朝不保夕的户,但是对她很好,两人生了一儿一女,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去年的时候,她出去赶集遇到了同村的一个大婶,大婶回去以后,便把遇到她的事,告诉了她的老子娘。
  不久,老子娘便找上门来,她这才知道,哥哥染上赌瘾,欠了一屁股债,老子娘认为,她丈夫娶她的时候,虽然花了银子,可那银子给了货郎的老婆,没有给到娘家,如今儿女都生了,若是不拿出五十两银子,就到衙门告他们无媒苟合,到时丈夫就是拐带良家女子的罪名。
  丈夫是个孤儿,也没有亲戚,夫妻俩砸锅卖铁也凑不出五十两银子。
  刚好有牙子婆来村里,说是在京城的大户人家当下人,不但吃得好住得好有工钱赚,儿子若是机灵,还能被主人家的公子们挑去当书僮,跟着一起读书认字。
  夫妻两个一商量,咬咬牙,便带着儿女找到牙婆,卖进了清远伯府。
  这几个月来,夫妻二人过得还算不错,吕夫人整治了蔡老太太身边的人,故意不用以前的家生从,挑了几个刚买的婆子过来,让容嬷嬷调教了,派到服侍蔡老太太,黄婆子便在其中。


第三二八章 弟弟来了
  表面上,黄婆子是服侍蔡老太太的,可是明眼人都知道,她和其他几个婆子,都是吕夫人的人。
  吕夫人比蔡老太太要大方,除了每个月一两半银子的月例,黄婆子还拿了不少打赏,零零碎碎算起来,竟有十两银子。丈夫在府里喂马,每个月也有八钱银子,夫妻两个这大半年来存的银子,顶得上以前辛苦干上两三年的了。
  黄婆子很知足,原以为日子会越来越好,谁想到就在两天前,后门的门子告诉她,说她的娘家弟弟来找她了。
  来的果然是她的弟弟。
  弟弟说是遇到从京城回去的同乡,说她们一家子攀了高枝,在伯府里当差,赚了大把的银子,这才从真定赶过来,就是为了见她。
  黄婆子岂会不知弟弟的来意,从刚领的月例里拿出一两银子给了弟弟,她的月例也只有一两半而已,一两银子对她而言是个大数目。
  弟弟把那一两银子扔到地上,告诉她说,因为当初她不肯帮大哥还债,所以大哥被放高利债的抓走了,没有五百两银子,就把两个侄子卖到小倌堂子抵债。
  弟弟恶狠狠地对她说:“爹娘白养你了,你自己过着好日子,就不管大哥了,大哥和两个侄子出了事,你也别想好过!”
  黄婆子哭着说她也拿不出五百两,别说五百两,她连五十两也没有,顶多能拿出五六两来帮衬娘家。
  弟弟冷笑:“你没有,可是你们东家肯定有吧,你可以找东家借啊。”
  黄婆子初来乍到,哪有面子找东家借银子,她苦苦哀求,弟弟骂了她一通终于走了。
  可是晚上黄婆子回到家里的时候,却发现八岁的儿子和五岁的女儿全都不见了。
  丈夫比她回来得还要晚,平日里两口子在府里当差,两个孩子自己在家,他们很懂事,从不会到处乱跑,左邻右舍住的都是清远伯府的下人,彼此也有照应,有个老太太告诉她,今天有人来找过她们家,说是孩子们的舅舅,说不定就是舅舅带着两个孩子出去玩了,老太太还劝她别着急,舅舅和孩子们一会儿就该回来了。
  黄婆子听了以后,两条腿吓得直哆嗦,她知道一定是弟弟把两个孩子带走了,若是她和丈夫拿不出五百两银子,弟弟就不会把孩子们放回来。
  可是娘家远在真定,而他们根本不知道弟弟在京城落脚的地方,茫茫人海,到哪里去找。
  夫妻二人想了很多法子,甚至想过去偷去抢,可是他们是老实本分的人,也只是想想而已,却没有胆子去做。
  就在今天上午,黄婆子忙完蔡老太太屋里的活计,刚刚松口气,有小丫头告诉她,她的娘家弟弟来了,就在后门外面。
  黄婆子一口气跑到后门口,来的果然是弟弟。
  弟弟给了她一包香料:“你用这个给华四老爷熏被子,熏衣裳也行,再把熏过的被子衣裳送进大牢,若是做不好,你这辈子也别想见到你那对儿女了。”
  黄婆子一怔,连忙说道:“我是在老太太屋里的,不是侍候四老爷的,四老爷屋里的事,轮不到我。”
  弟弟冷笑:“那是你的事,你自己看着办,你若是想让你儿子女儿死,你可以什么也不做。”
  弟弟说完就走了,黄婆子怔在当地。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缓过神来。
  弟弟是如何知道华四老爷下了大牢的?还有,她也没有听说府里要往大牢里送东西啊。
  路过吕夫人的院子时,黄婆子想去打听打听,走到门口时,守门的婆子告诉她,大姑娘华静玟刚刚进去,让她晚会儿再过来。
  黄婆子在外面等着,大姑娘华静玟前脚从屋里出来,吕夫人后脚便让她进去了。
  吕夫人对她说道:“四老爷在牢里也是辛苦,你这会儿回去,告诉老太太,就说要给四老爷往大牢里送东西,看看老太太有没有要带过去的。另外,探监带的东西由你送过去,我再和伯爷说一声,请他派个幕僚与你同去。”
  若是平时,吕夫人会让她最信任的容嬷嬷去的,无奈昨天容嬷嬷去顺天府时摔伤了,而她派到蔡老太太身边的另外两个婆子,又被沈逍摔得鼻青脸肿不能见人,这个黄婆子也是她的人,平时做事也还稳重,因此,吕夫人便让黄婆子过去。
  黄婆子出来后,远远看到大姑娘华静玟的身影,原来大姑娘并没有走远,竟然像是一直在身这边张望。
  华四老爷被抓走以后,黄婆子也过来问过吕夫人的指示,那时没有听吕夫人说起往大牢里送东西的事,大姑娘来过以后,吕夫人就说要去探监,莫非是大姑娘提醒的?
  她和蔡老太太说了一声,虽然因为华四老爷的事,蔡老太太又哭又骂,可这也只是个由头,蔡老太太一向不待见这个庶子,听黄婆子说要去探监,她便让黄婆子自己去安排了。
  黄婆子根本没去华四老爷的院子,只是让丫鬟去拿了几件换洗衣裳,而她自己则领了一床新被褥,亲手给被褥熏香。
  她准备了被褥和衣裳,大厨房送来一只食盒,黄婆子打开看了看,食盒里是包子和几样小菜。
  大厨房来送食盒的是个小丫头,小丫头说,这食盒是吕夫人吩咐让准备的,还说大牢里管得严,不让带太多的饭食,简简单单就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