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贫家子的科举路 >

第146章

贫家子的科举路-第146章

小说: 贫家子的科举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严同知和贺通判,以及衙署里的书吏和衙差们,都不知道他们的知州大人收这么多破被子准备做啥。
  有心想打听一下,可看到林大人不苟言笑的模样,严同知和贺通判立马把到嘴的话收了回去,心想着,反正大人花的是自家的银子,他们还是少多事吧。
  是的,收被子的银子是林远秋先掏的腰包,自己虽是一州老大,可若是用账上的银子买破被子,肯定会惹来非议。所以林远秋准备自己先垫着,等收拾山戎人的事结束后,自己再与衙署结算买被子的银钱。
  自己虽不差这点银子,可林远秋知道自掏腰包的事不能成了习惯,不然会让人觉得理所应当。
  再有,自己当官是为百姓们做事不假,可也不会傻到把家底全都贴了出去。
  原本觉得肯定花不了多少银子,怎知城里破被子实在太多,最后百姓们你一条我三条的,足足送了一千多条旧棉被过来。
  一手交货一手交钱,待回去时,就没有一个百姓不是喜笑颜开的。
  当日下午,钟荣就领着兵卫运走了被子。看到被子外头包裹着的白布,钟锦安和钟锦华不得不佩服妹夫的机智,披上这样的被子蹲在雪地里,真可谓又安全又保暖了。
  ……
  一连三日的送春联,如同一场盛大的集会,让百姓们都喜气洋洋的。
  拿到春联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张贴到了大门上。这可是官老爷写的字,有它贴着,想来新的一年定能万事顺心,百邪不侵。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到了腊月二十九这日,出门的百姓就少了许多,既然已置办好了年货,那么这会儿的他们,自然是安安稳稳在家等过年了。
  相比起城中百姓们的心情愉悦,此时衙署后宅的气氛就要紧张了许多。
  正屋里,除了林家人,钟荣父子三人也在。
  而吴氏,看到身材修长且瘦的小孙子,很想说上一句“远秋,要不咱们还是算了吧”的话,可看到小孙子坚定的目光,便知道自己说啥也没用,就像自家老头说的,这弓都拉开了,哪有不射箭的道理。
  看到吴氏和老林头眼里的担忧,林远秋开口说道,“爷,奶,你们放心吧,孙儿会尽量小心些的。”
  “五弟,要不明日大哥也跟你一道去吧。”想到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山戎人,林远枫总觉得不放心。
  林远松也忍不住说道,“五弟,明日二哥也和你一起去吧。”
  “还有我们!”
  “对,还有我们!”
  林远槐和林远柏齐齐表态。
  明日一战,可出不得一点纰漏,钟荣可不觉得林远枫他们跟着就能人多力量大。相反,届时说不定还会成为负担,所以钟荣是绝对不会答应让林远枫他们一起跟着的。
  是以,没等林远秋开口,他就摇头拒绝了,“此次行动非同小可,为安全和顺利起见,几位亲家伯哥还是不要跟着了吧。”
  说实话,要不是此次的行动是女婿提的议,有好些地方还得女婿来安排,钟荣就连林远秋都不准备让他跟着。
  “远秋,记得千万不要逞强,打不过咱就跑,听到了吗?”
  冯氏的说话声听着有些哽咽,当官有啥好的,每天忙忙碌碌不说,还动不动让人提心吊胆的。
  周氏一听妯娌的话,连连点头,“远秋,你娘说的对,咱们打不过就跑,没啥可丢人的,命保住才是最最重要的。”
  “对对对!”林大柱也忍不住说道:“你娘和伯娘都没说错,老辈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咱们这回收拾不了山戎人,下回再收拾也不迟。”
  老林头也是这个意思,他深吸了一口旱烟,随后开口道,“远秋,听你娘,还有你大伯大伯娘的。”
  “嗯!”林远秋点头,“孙儿知晓了。”
  林远秋可以确定,若是打不过,自己是绝对会跑的。话说,要不是山戎人实在可恶,他也犯不着冒着危险去收拾他们。
  等林远秋回到房里后,才想起今晚自己爹好像啥话都没说。
  见相公回来,钟钰柔一把抱起正躺在床上咿咿呀呀的儿子,然后往林远秋怀里一塞,“相公,你可要记得家里还有未满周岁的宝儿呢。”
  说罢,钟钰柔忍不住呜咽了起来。
  林远秋还是第一次看到妻子掉眼泪,一时竟不知该怎样安慰,他能理解妻子的担心,毕竟明日要去面对山戎人的不止是他,还有岳父和两个舅子,一下子四个最亲的人要去冒险,妻子怎么可能不着急。
  可山戎人这个祸害不除,不说百姓们生活得不到安宁,就是自己,有这个阻碍在,想把永宁州和定胡县治理好很难。
  所以如今这样天时地利的好时机,林远秋肯定不会错过。
  “钰柔放心,明日我和爹他们肯定都会平安回来的。”
  说着,林远秋伸手搂过妻子,亲吻了她的额头,“咱家宝儿还等着爹教他识字呢。”
  ……
  因着一早就要出发,怕吵到妻儿,昨晚林远秋是在书房睡的。
  才睁开眼,林远秋就翻身下了床,待看到外头并没下雪,天也并非是下雪前的灰蒙蒙时,林远秋当即就放下了心。
  看来,今晚山戎人过来的可能性很大。
  钟荣和钟锦安、钟锦华也早早起了床,同样,在看过天色之后,父子三人也对今晚山戎人会过来充满了信心。
  和家里大多人一样,周氏昨晚基本没睡,再想到小侄子举试时都是自己做的饭,所以天还未亮,她就一个骨碌起了床。
  周氏想的是,自己做的饭肯定对小侄子的胃口,你看,当初小侄子吃了自己做的饭就中了榜,那么今天吃了她的饭,肯定也能打胜山戎贼人的。
  结果等她到了灶房时,看到冯氏和刘氏已经在揉面了,而婆婆吴氏,正拿着火镰,准备点火煮粥。
  看到大嫂过来,冯氏立马把粘在手上的面粉搓了搓,“娘,儿媳去抓一条鱼过来,大嫂烧鱼好吃,我家远秋就爱吃鱼。”
  吴氏本想说哪有大早上就吃鱼的,可一想,今日可是除夕,再说鱼就是年年有余的意思,自家远秋吃了鱼,不就代表能把命余到明年嘛,这实在是太吉利了。
  想到这里,吴氏忙大手一挥,“抓,快去多抓几条,还有亲家姥爷和亲家俩舅舅呢!”
  于是,林远秋和钟荣,还有钟锦安钟锦华,四个人十分难得的在年三十的这天清晨,吃了一顿味美的全鱼宴。
  等吃好了早饭,也才卯时三刻。平安牵来了红豆,平实则抱着自家公子的弓和箭囊。
  钟荣与两个儿子很快也牵了自己的坐骑出来。
  今日他们之所以要早早过去军营,除了要与兵卫们做一番战前演练外。最主要的还是州府兵营离毛沿村有三十多里路,而他们过去时只能步行,所以得早点出发,争取在天黑前准备好一切。
  时间已是不早,林远秋没再耽搁,与家人告辞后,四人就牵马出了门。待上马后准备策马启程时,林远秋若有所觉,等转过身,果然看到他爹正站在大门外,眼睛红肿的只差成了灯笼。
  而林远秋,在看到这双眼睛的刹那,突然有些触动,心中也生出许多莫名的情绪。
  来到异世近二十载,要说与自己最最亲的,非眼前人莫属。
  林远秋的脑海里很快浮现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舐犊之情,从衣襟里掏出热乎乎的包子;在私塾门口等待的身影;还有每回自己出考场时那个并不宽大的肩膀。
  林远秋突然觉得,作为儿子,自己必须对爹的养育之恩有个交代。
  虽对今日的自身安全,林远秋会尽量做到万无一失。可都说刀剑无眼,特别自己今天要面对的是擅长骑射的山戎人,所以这其中的意外,林远秋真的估算不到。
  真要是有个万一,那么自己就再没机会回报这份恩情了。
  想到这里,林远秋翻身下马,而后双膝跪地,朗声道,“爹,儿子给您磕头,多谢您的养育之恩!”
  说罢,林远秋就准备连磕三个响头。
  林三柱正纳闷儿子喊他做啥呢,结果就见到了这么一遭。吓得他掉头就往院子里跑,嘴里则高声嚷道,“不算不算,老天爷,您可要看清楚哈,狗子的磕头他爹可没收到,没收到就不能算。所以,臭小子,你还欠着你老爹的恩呢,可别想赖在外头不回来!”
  啊呸,啊呸呸呸,啥叫不回来,林三柱扬手朝着自己的嘴就是一巴掌,“我家狗子定能平平安安长命百岁的!”
  ……


第202章 准备就绪
  自林远秋拨了招募兵卫的银两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募到兵卫一千七百多人。
  如今整个州营的兵卫已达到了二千六百多,而这些兵卫中,有好些原本就是从这个兵营被退回去种田的,所以一听到招募,这些人很快就过来报了名。
  林远秋可以肯定,再有一个月,自己就能把永宁州原本三千兵卫的总数给招齐了。
  今日是大年三十,虽兵营中并没像城中的大街小巷那样处处挂着灯笼,可年味也是足足的。这不,每间营房门外都有春联贴着,这是钟锦安和钟锦华特地让妹夫给写的。
  除了张贴春联,还有就是年三十的伙食了。为了让兵卫们过个好年,昨日伙房里可是把养着的十几头大肥猪全都杀了,然后烀猪头,卤猪耳,炖大碗肉,一大早伙房里的十几个伙夫就开始张罗上了。
  等林远秋他们到了兵营时,正是猪头肉煮的最喷香的时候。
  今日要去毛沿村的九百名兵卫,差不多都是五年以上的老兵,是钟荣精挑细选出来的。
  这些兵卫的身手虽谈不上出色,可性子却是稳重的那种,毕竟今日的行动需要埋伏在野外,若是沉不住气露出马脚,那就前功尽弃了。
  毛沿村共有民房五十多间,除去临近山脚的二十来间,剩下的三十多间林远秋把它们一一做了分配。
  按正常来说,靠近村口的那几间宅子肯定首当其冲,想来山戎人过来时最先光顾的也就是这几间,所以他们的主要兵力自然也是这些宅子,至于靠后的宅子,肯定也不能忽略。
  那日林远秋去毛沿村查看时,就把村里大致的地形图给画了下来,特别是房子的分布,所以这会儿照着图纸安排起来很是得心应手。
  “咱们尽量把人引到最前排的几间宅子里。”
  林远秋觉得,他们这边只有同步动手,在安全上,才能最大程度的得到保障,不然这边已经出手了,那边还有不少山戎人在村道上或者围墙外,到时恐怕就要硬碰硬了。
  不是说他们没有胜算,而是能尽量减少自己这边的伤亡才是最好的结果。
  行兵布阵,激励士气。
  林远秋指着最前排的一间宅子对一旁的王永清下令道,“王百夫长,你领黑虎营就蹲守这间宅子,切记,等山戎人进院子后,再动手,可知?”
  王永清抱拳单膝,“是,下官听令!”
  “周百夫长!”
  “下官在!”周兴河躬身。
  林远秋指向另一间宅子,命令道,“你领白虎营的兵卫蹲守此处!”
  周兴河单膝跪地,朗声道,“是,下官领命!”
  自钟荣接管兵营后,就依着泾州大营那边的管理,让每个百夫长给自己的百夫队取了名号,所以才有了如今黑虎营、白虎营等这些称呼。
  随后,林远秋把剩下的几间宅子也都一一做了分配,而靠近山脚的那些,则安排了兼顾。
  “李百夫长!”
  “下官在!”李金山躬身。
  林远秋手指着进村的唯一通道,再次下令,“本官命你带领一百兵卫驻守村口,若有山戎贼人逃窜出村,格杀勿论!”
  李金山中气十足,“是,下官领命!”
  一刻钟后,九百兵卫就在校场集合了。此刻每个人的腰间都绑着一只装满火油的陶瓶,瓶口则塞了木塞,这样等行军时,火油才不会漏了出来。
  等到了毛沿村,兵卫们就会把木塞取下,换上带着布引信的棉布塞子,到时一声令下,兵卫们直接把引信点着了,然后抛出去就成。
  除了装了火油的陶瓶,弓箭和砍刀也是必备的,有了弓和箭,就能防止山戎人爬墙出来。至于砍刀,自然是近身搏斗时用的。
  最后就是棉被,每个兵士背上都有一床棉被背着。
  方才林远秋直接给大家做了绑棉被的现场示范,方方正正的背在身上,除多了十来斤的重量,其他倒不觉有碍事的地方。
  很快,十几名伙夫抬了热气腾腾的馒头过来,每个馒头里都有一大块猪肉夹着,伙夫们拿出油纸,然后四个馒头一包,挨个给大家分了过去。
  而兵卫们,接到馒头后马上塞到了衣襟里,很快,大家的胸口就被馒头抵的热乎乎的了。
  至于水,自然是不用带的,现下到处都积着雪,口渴时抓一把塞进嘴里就成。
  林远秋接过馒头后,也直接塞进了衣襟,此时的他,满脸严肃,看了看在场的所有兵卫后,林远秋高声道:
  “食君禄,解君忧,诸位可还记得本官曾与你们说的话,本官说过,凡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者,自少不了给他的嘉奖,此话一直有效。今日凡参与杀敌者,每人奖银二两。另,抓得敌首者,不论生死,都奖银三十两,听明白了吗?”
  “明白!”听到居然有三十两的嘉奖,众兵卫嗓音嘹亮。
  林远秋举剑,“出发!”
  随即就带头出了兵营,钟荣紧随其后,接着便是各百夫长和领着的兵卫,很快,近千人的行军队伍浩浩荡荡往毛沿村而去。
  若在平时,三十多里路只需走上一个半时辰就能抵达,可现下地上有积雪堆着,行进起来,速度自然就没那么快了。
  临近午时出的营,期间每走半个时辰会安排歇上一会儿,等到了毛沿村时,已是申时正了。
  林远秋很庆幸自己今日穿了鹿皮靴,否则在雪地上走了这么久,早就鞋子打湿,水渗进鞋肚子里了。
  至于兵卫们,自然不用担心,今日他们穿的都是马靴,马靴用的猪皮,也是不易进水的。
  这会儿离天黑差不多还有两个时辰,虽看着时间还宽裕,可林远秋不敢耽搁,很快传令下去,让大家依照先前的计划,把现场布置了起来。
  钟荣领着兵卫去了院子里的柴房,不多会儿,就把前几日存放在那里的几十盏油灯拿了出来。
  有兵卫上前,把宅子大门上的锁给撬了。然后每间屋宅内都各放了一盏油灯,再把北面其中一个窗户的窗栓打开。
  接下来就是最最关键的一环了,那就是把大门关上,门后背用木头顶住。
  而顶门的技巧,能决定山戎人把大门推开的时间,按照今日的计划,自然是多花上一些时间最好了,这样就能保证山戎人全都进了院子。
  顶门的木头,前几日就已经准备好了,这会儿直接抵上就成。
  在这一方面岳父他们是行家,林远秋就没有参与,他现在正和几个兵卫一起,给从军营中带过来的二十几只鸡绑上腿,然后再往头上罩上一个黑布帽,这些布帽还是林远秋特地让娘给他缝的,小小一个套在鸡脑袋上刚刚好,帽沿上还有两条细布绳,系上之后就不怕它掉下来了。
  最后,这样戴了帽子的鸡,大家在每间宅子的堂屋都放上了一只,再倒扣一个箩筐,把捂了眼睛的鸡罩在里面,箩筐上又找了些破瓦罐或瓦罐碎片压着。
  忙好了这一切,兵卫们便从北面窗户撤出。
  林远秋最后看了看堆在院墙内的一捆捆芒草,因担心山戎人会瞧出异样,所以芒草的摆放是很随意的那种,不仔细琢磨,根本发现不了有不对的地方。
  撤出院子后,接下来便是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