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贫家子的科举路 >

第116章

贫家子的科举路-第116章

小说: 贫家子的科举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样的目光,却从未在林远秋脸上出现过。
  ……


第160章 面圣(一)
  林远秋之所以不羡慕,并不是认为羡慕没用,而是觉得真没啥可羡慕的。
  都说伴君如伴虎,虽离圣上近了,容易让他看到你的长处,能得到的晋升机会也多。可若行差踏错了一步,那么等待你的,很可能就是满盘皆输了。哪怕只是被简单的惩罚,也等于在皇帝心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再想挽回,基本不太可能。
  所以,像这种“危墙之下”,尽量远离才是明智。
  林远秋一直都是个很现实的人,在他看来,自己考中进士不容易,所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该怎样好好守住这个“铁饭碗”了。
  也所以好好当值,努力修好史书,才是他接下来该做的事。
  至于晋升什么的奋斗之路,基本不会去开启。
  在翰林院这小半年,林远秋才知道,在这里修史多年的“前状元”就有好几个。看着他们每日准点上值,然后定点下值,在修史的间隙,还常常会逮空泡上茶一壶,慢慢品茗茶香,虽不是什么上好的茶叶,可那惬意的神情却是做不得假的。
  所以这样的日子有什么不好呢。
  再有,当初自己之所以念书,为得就是不用日日忙于田间和有服不完的徭役,更不用因为身份低下而身不由己。
  如今这些目标都已实现,他还有啥不满足的,接下来,林远秋认为,自己只要经营好生活就可以了。
  所以那给圣上讲经史什么的,他是真的一点都不羡慕,也从未有想去的时候。
  只是,有些事情不是你想避免就能避免的了的,林远秋是怎么都没想到,很快自己就要老老实实去面对那道“危墙”了。
  这日,圣上又让身边的吴公公传了口谕到翰林院,让掌院学士安排了人进宫讲经史。
  方掌院自然没有耽搁,很快派了侍讲学士杨砚前往。翰林院侍讲学士,从四品官阶,掌为皇帝进读书史,讲解经史,备顾问应对之职。
  而翰林院有侍讲学士两人,一般在圣上没指名的情况下,方掌院安排的基本都是杨砚,毕竟汪阁老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而杨砚出发时也是神清气爽、春风得意的。
  好些人的羡慕,很快又开始了。
  庶吉士自不必说,一个个眼睛一直追随着杨学士的身影,直到出了翰林院大门。
  不过他们的羡慕没有丝毫的掺杂,主要他们与杨学士之间产生不了利益冲突,庶吉士没有品阶,给的也只是七品俸禄,说白了就是在翰林院里打杂的。
  等三年后散馆,若有能力,才能成为真正的翰林,其他的只能被分派出去。
  除了庶吉士们纯粹的羡慕,还有一部分人则是羡慕中还夹杂着嫉妒了,比如另一个侍讲学士胡诚涣,还有两个侍讲和两个侍读,以及好几个与林远秋一样的修撰。
  翰林院修撰没有定数,算上林远秋,如今共有七人。之所以在翰林院一待就是七八年,除了几个安于现状的,剩下的就是又没门路又不想外放小县城的了,所以一直都等着能在圣上面前一展才华的机会呢。
  可除了当初考中进士金殿传胪的那会儿,这几年他们就没有过进宫的机会,更别谈在圣上面前如何表现了。
  所以能不羡慕嫉妒嘛。
  至于丁德进和顾平他们这些编修,则是暗中观察的居多,毕竟他们的职责中可不包括给皇上讲经史。
  而这会儿提笔奋书的林远秋,压根没去关注圣上传召的事。
  这几日林远秋都在誊抄着先前自己整理出来的文稿,可不敢有一丁点分心的时候。
  要知道,这可是要流传后世的史书,若哪里出了错,到时岂不贻笑大方。
  本以为过不了多久,杨学士又将如前几回那样,满面风光的回来。谁知道,过了没一会儿,吴公公又过来了,此时的他,一改方才的笑脸,而是略带急色的传口谕过来了,依旧是进宫给圣上讲经史。
  方掌院没敢耽搁,忙让人去喊了胡侍讲去。
  而后又迎着吴公公进厅堂看茶。
  吴公公哪还有吃茶的心思啊,皇上还等着呢,是以,进屋之后并未坐下,只等胡侍讲到了,两人就好往宫里赶。
  看到吴公公满脸的肃色,方掌院心里如同猫挠。
  虽他们做臣子的不好询问圣上的事,可打听一下自己的下属总该可以的吧,如此,他也能从侧面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想到这里,方掌院便从衣袋里摸了一张银票出来,而后用衣袖挡着给吴公公塞了过去。
  吴公公并没接,不过在离开时,还是轻声丢了一句话下来,“杨大人在御书房门口跪着呢。”
  跪跪跪着?
  方掌院眼睛睁的溜圆,为何会跪着?
  难道说错话了?
  可是不应该啊,杨大人进宫讲经史又不是第一次了,哪些话该讲哪些不该讲定是知道的,所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没等方掌院想出个所以然来,宫里又有人来了。
  这次过来的并不是吴公公,而是在御书房侍候笔墨的姜公公。姜公公还是传圣上口谕来的,依旧让掌院大人快快安排进宫讲经史之人。
  方掌院的心怦怦直跳,自己这边的两个侍讲学士都已安排进宫了,居然还要继续安排?
  圣上今日是非听经史不可了?
  还有,胡大人呢,总不会也挨罚了吧?
  心里被疑问装满的方掌院,只得又实行了“行贿”策略。
  好在比起吴公公的谨慎,姜公公倒是容易通融了些,不过也只说了杨大人和胡大人的事,“咱家出宫时,两位大人还在御书房门口的台阶跪着呢。”
  一听这话,露月的天,方掌院居然感觉后背生出一层薄汗。
  至于为何会冒汗,这还用说吗,杨大人和胡大人都挨了罚,证明他们没把差事做好,而这两人可是他安排过去的。
  最最重要的是,若接下来安排过去的人又没把差事办好,那么说不得挨罚的人里面,就要加上一个他了。
  而此时,翰林院其他的官员也终于感觉到了不对劲。
  像这种宫里一连三趟往翰林院派天使过来的情况,以往可从没有过。
  所以今日这是怎么了?
  很快又有人回想起,方才吴公公过来时的脸色可不好看,且还带了急色。而现在过来的这位公公,也是一样。
  人都有避祸之心,前头杨大人和胡大人都还不知是咋回事呢,他们自然不愿往圣上面前凑,所以这会儿一个个都巴不得掌院大人记不起自己来。
  至于先前对能给圣上讲经史的羡慕,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林远秋已放下手中的毛笔,整个修史馆都在谈论这事,他想听不到都不可能。
  看到大家紧张的神色,林远秋心里蹦出果真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来。
  所以啥升官发财,啥高官厚禄,还是少去想吧。
  林远秋不知道的是,方掌院把剩下的可派之人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后,很快筛选到他身上来了。
  满腹经纶自不必说,能考中状元的定有学富五车之才。最主要的是,林修撰年轻,严格来说,这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呢,若真有个没做对的地方,想来圣上看在林修撰未弱冠的份上,定会网开一面的吧。
  另外就是,方掌院还记得林远秋销假那日的大方持重呢。
  所以,这趟就安排林修撰进宫吧。
  而林远秋,在听到沈侍诏的传话后,脑袋里除了那句“林修撰,掌院让您过去一趟”,其他啥都没听到了。
  总不会让自己进宫去讲经史吧?
  这不是坑人吗。
  虽心里着急,可林远秋面上却不显,很快起身往掌院堂厅而去,作为下属,上官的命令自然不能不听,否则一个不从令的罪名就够他吃一壶了。
  林远秋心里只盼着掌院喊自己过去,并不是进宫的事。
  可惜没有意外,没等林远秋走进掌院室,方掌院已经安排上了,“林大人,圣上有讲经史之召,你快随天使进宫一趟吧。”
  居然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再看已经往门外走的宫人,林远秋也不再多想,很快提步跟了上去。
  看来也只能见机行事了。
  不过在此之前,林远秋觉得自己得快点整理一篇经文出来,毕竟他这是进宫讲经史的,总要有可讲的内容吧。
  可是讲什么好呢?
  战国策?或是谷梁传?还是尔雅和孟子?
  林远秋一路思绪翻飞,最后决定还是顺其自然吧,到时要讲啥,还得看圣上想听啥。
  而他要做到的,就是千万别紧张,这样就不会出错。
  ……
  马车很快到了宫门口,进去之前,林远秋看到,守门兵卫拿了一块磁铁,然后先是腰间,再是胸口,最后就是裤腿处,这是防止有利器带进宫,等差不多把他全身都吸过一遍后,守卫才放行。
  林远秋目不斜视,只跟在姜公公身后往前走。说实话,这会儿就是让他欣赏皇宫美景,林远秋也表示没这个心思。
  特别在御书房门口看到跪着的杨大人和胡大人时,林远秋更是吓了一大跳。
  别慌别慌,淡定淡定。
  虽在心里宽慰着自己,可林远秋怎可能不紧张,他可不觉得自己一个才进翰林院的小菜鸟,能比得过杨、胡两位大人的才智,现下他俩都被罚跪门口了,那么自己呢。
  由不得林远秋多想,姜公公已出来喊他觐见了。
  林远秋不敢有丝毫拖拉,很快就躬身来到御案前,而后跪地深拜,“微臣参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景康帝并未喊起,这会儿的他,心思还在昨夜的奇怪梦里呢。
  许久未做过梦的景康帝,昨晚睡着之后就梦到自己在天河池边钓鱼,可垂钓了半天居然一条鱼儿没吊上来。然后场景转换,很快又梦见自己睡在龙床上,结果龙床居然塌了,吓得景康帝从梦中惊醒,之后再也没了睡意。
  原本今日他是想喊了钦天监过来问询的,可总觉得梦中场景不太吉利,所以没敢声张。
  可不说憋在心里又实在难受,景康帝就想着传了翰林过来典经讲史,而自己寻机再抛出梦中场景,好得以解惑。
  哪知这两个人,一个说不出个所以然,另一个除了说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话,对龙床为何塌了的事却是半天说不出个道理来。
  所以这会儿,在景康帝看到林远秋略显青涩的脸后,心里想得则是,方青常的掌院学士怕是当的有些不耐烦了,看来朕要给他挪挪位置了。
  “起来吧!”
  林远秋起身,心里暗暗松了口气,刚才他还以为皇帝会直接把他赶了出去。
  还有,这双膝盖已快不是自己的了。
  而景康帝,早没了说史论今的耐心,直接开口道,“昨夜朕梦到在天河池钓鱼,可大半日过去,却一无所获,林修撰可知其意?”
  可知其意?
  林远秋呆愣,搞了半天,今日圣上一个又一个的喊他们过来,并不是为了讲经史,而是让他们当“周公”,帮着解梦来的。
  可自己又不通晓梦理,怎么回答的了啊。
  很快林远秋就想起,圣上之所以会这么急着让人解梦,怕是觉得此梦不吉利,才心中焦虑的吧。
  所以自己要做的,并不是真的解答,而是所给的回答,能化解圣上心中的忐忑就行。
  说白了,就是说好话。
  这个应该不难。
  林远秋微低着头,没敢直视圣颜,却恰好可以方便他快速动脑。
  半天啥鱼都没钓到,半天啥都没钓到,有了。
  林远秋微仰起头,躬身道,“启禀圣上,微臣以为,圣上之所以无所收获,皆因垂钓者清明,所以钓不到贪图诱饵的鱼吧。”
  ……


第161章 面圣(二)
  清明之人钓不到贪图诱饵的鱼?
  一听这话,景康帝眼前就是一亮,对啊,可不就是这个理嘛,正因为自己清明勤政,那些贪图安逸的昏庸之流才不敢往他跟前凑啊。
  这样一想,景康帝提着的心放下了一半,至于另一半,不是还有龙床塌了的事挂着嘛,不过虽是这样,可景康帝脸上的神色却是缓和了些许。
  而这“些许”于林远秋来说可是万分重要的。
  虽不敢直视圣颜,可林远秋还是偷偷用眼角余光往御案那边扫了一眼,等看到对面那微微上翘的嘴角后,他心里忍不住松了口气,看来自己这是用对方法了。
  只是等景康帝再次开口后,林远秋就知道自己高兴太早了。
  话说,圣上做的这叫什么梦啊,一会儿半天钓不到鱼,一会儿又梦到龙床塌了。
  而“塌龙床”,这对一个帝王来说,不就是妥妥的政权不继、江山不稳的不好预兆吗。
  这下,林远秋终于明白,为何圣上一天三趟从翰林院宣召人进宫了,想来是心里万分焦急所致。
  有了前头的“解梦”经验,林远秋自然知道“塌龙床”这个问题该怎样作答。
  可这问题比刚刚的钓鱼要来得“大”。林远秋觉得,自己在回答时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有一丁点的恭维和假话的迹象露出,要自然而然,由心而发。
  对,由心而发!
  想到这里,林远秋微微抬头,脸上略带回忆,口气却是笃定,“禀圣上,微臣小的时候,祖父在后院种了一垄甜瓜,等瓜长出来时,微臣时常会在瓜下转悠,一日,有只大甜瓜竟从藤上落下,微臣不解,好好的瓜儿为何会掉落下来呢?微臣祖父见状,便告诉微臣,瓜中定是装满了香甜的瓤肉,才使瓜藤难以承重,微臣有些不信,祖父便把甜瓜洗净,而后切开,结果真如微臣祖父所言,闻着瓜香四溢,吃着也是甘甜似蜜。由此,微臣以为,定是圣上您圣德深厚,床榻才承载不住的吧。”
  林远秋特地把“龙床”说成了“床榻”,毕竟前者带了个“龙”字,意义太不寻常,而床榻就普通多了,这样就更能凸显出圣上的不凡来。
  御书房一时落针可闻,林远秋能清晰听到自己的怦怦心跳声。
  一秒、两秒、三秒……就在林远秋以为,接下来要被圣上叱责巧舌如簧快滚出去跪着时,就听到御书房里突然响起了哈哈哈的大笑声。
  圣上笑了?
  笑了就好,笑了就好,林远秋忍不住呼出一口气,这说明他的回答算是过关了。
  不过林远秋并没有松懈,此刻的他正竖着耳朵,好等着圣上的下一道“难题”呢。
  岂知景康帝问是问了,不过所提内容,与方才的两则解梦题跨度太大,一时让林远秋有些发懵。
  因为景康帝问的是,“林修撰可定下亲事?”
  殿试那会儿,景康帝可是看过前十名贡士的籍贯资料的,这其中肯定也包括头名会元林远秋。
  是以,景康帝自然也知道林修撰并未定亲的事。
  只不过这会儿,景康帝觉得自己问的有些多余,如此年轻有为的状元郎,怎可能还未定下亲事,想来自荣登金榜那日,上门说亲和保媒的人,就日日不断了吧。
  就像此时跪在门外的杨砚,当年不正是被汪成永一眼相中,成了汪家女婿的吗。
  在景康帝看来,有好的亲事上门,林家人是绝对应下的。
  可让景康帝没想到的是,林修撰的回答却是,“禀圣上,微臣还未定下亲事。”
  都说一个谎言要一千个理由去圆,林远秋也知道欺君之罪的严重,所以他准备实话实说,“禀圣上,微臣虽亲事未定下,可议亲对象却是有了的,只因她需得守孝,才延至今日。”
  听到有议亲对象,且还是守孝女,景康帝就忍不住好奇,心里想着也不知是京中的哪家。
  于是,景康帝便问,“不知与林修撰议亲的是哪家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