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有好女-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兵相视一眼,其中一个躬身道:“指挥使让小人顺便去趟演武厅,秦夫人容谅则个。”
校场上阵列俨然,带路的卫兵走中间,她也不得不沿着大路走,努力挺直脊背,目不斜视。
短短的一段路走得格外艰难,耳朵里听见低低的私语,这群场上的士兵趁长官不在,便大着胆子当她的面议论。她瞟见四肢裹着白色布条的黎州卫,他们竟然也在,眼神疑惑,看样子拦住明绣的士兵可能不止驻守渝州的天子亲军。
罗敷额上渗出细汗,她强迫自己定下神,可无法否认她最怕的就是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她进了指挥使所在的大屋子,看到满座戴着盔甲的武官,再也不能冷静。
原来校场上的长官都跑这儿来了。
座上的李指挥留着撮小胡子,笑眯眯地开门见山:“秦夫人,昨日我们听到个不利于大人的流言,已经惩处了散播消息的人。我当然知晓大人品行高洁,作为随军医师劳心劳力,怎会做出那等欺君罔上之举?请大人来,就是想让大人在诸位指挥使面前说句话,堵住营里好事者的嘴。”
上直军指挥使秩正三品,这满堂武夫,就属罗敷品阶最低。他们无需和她委婉,金吾卫指挥好言好气地和她解释,已算给她面子。
李指挥得了今上吩咐,回去想了半天“好生待着军医”是什么意思,结果早上其他几位指挥使听到军中有奸细,存了邀功的心,变着法怂恿他把当事人召来。他没有推辞的理,也只好照办,想着要是院判不善言辞,他就多操份心兜个底。
罗敷倾身行礼,清澈的褐眸扫过两排肃立大汉,开口道:“大人要下官说什么?”
一名指挥使幽幽道:“院判不是北朝的细作,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那些人瞎了不成。”
罗敷心中冷笑,这也太拙劣了,他们是巴不得弄出一个细作来。
她安静地说道:“下官虽然在太医院任职不长,同各位大人没有往来,但除了现在听到这些风言风语,于官署、京中、黎州卫中都不曾被人这般构陷。还望大人查明事实,细作之名下官担待不起。”
忽有小兵跑进来,朝最近的长官禀告了几句,那位指挥使面露难色,拱手对李指挥道:
“太医院两名医官求见。”
罗敷袖中的手一颤。
好,都挑的好时候!
二位御医被人叫过来,见传话的士兵说他们主动“求见”,则明白了几分。
有人想让他们作证。
带路的人半途找借口溜了,他们好不容易遇到院判落难,深埋在心底的怨气不住地往上蹿。被追踪的时候可以互相协作,到了安稳的环境里,各自的利益就凸显出来,不择手段也是手段。
罗敷向来不和他们交谈,因太医院多得是对她有异议的医官,每每交待差事他们都态度冷淡。方氏南下要来三名御医,只有余守中真正把她当做院判尊敬,别人暗地里对她的年纪家门说三道四都来不及。
她此时从头到脚犹如浸在冰水里,似曾相识的场景,只是没有任何人会帮她渡过难关。
李指挥没想到还有院判的下属来为上峰救场,心下一喜,挥手道:“两位有什么话别藏着掖着,直说就好。”
御医们被眼前的形势冲昏了头脑,见这么多武官都顺着他们,而院判孤零零地站在堂中央,踌躇良久,终于说道:
“……秦夫人的户籍上写的是永州,靠玉霄山的那块地,虽然和匈奴近了些,总归是我大汉州府。”
“大人口音是北方的,但举止习惯和某等并无不同,据说永州那边许多百姓都说北方话。”
“大人有条绿晶钏子,国朝不产水晶,但……”
“放肆!”李指挥大喝。
这哪里是救兵,分明就是要把上峰往火坑里推!他敢叫罗敷来澄清,就是认准陛下亲命的院判不会出问题,没想到这群不知好歹的御医竟趁机合力打压院判。要是他的金吾卫里有这样的小兵……李指挥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十几名指挥脸色剧变,罗敷咬牙盯着那两人,只恨自己平日疏于管教,当他们只敢私下里评头论足。
众人的视线汇聚到她颜色殊异的眸子上,院判有外族血统。
她冷冷道:“你们字字诛心,说我是细作,先拿出证据来。”
李指挥抹去汗珠,“我们没有证据,自然不能断定秦夫人是匈奴的眼线。”
话音刚落,一个御医直起腰,恳切道:“大人是不是匈奴人,几个字就能说清。”
罗敷紧紧握着拳,血色褪去的面上崩裂开一丝惶然,用尽全身的力气遏制住怒斥。
御医的语气理直气壮,好像真的在为上峰打算,在座的指挥使们觉得他虽有挑衅,但不至于把院判逼到死角。
太医院判怎么会是匈奴人呢。
然而罗敷要命地犹豫了一弹指。
就是这眨眼的工夫,已有指挥使站起来高声道:“秦夫人,御医说得对,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十几双眼睛注视着她。
罗敷张了张嘴,世界奇异地寂静下来,她几乎可以听见窗外的风声。
一个声音在脑海里反复鼓励她,一句话的事,她说完了,再也不用经受今天的拷问。
御医也看着她,目光怨毒。
“是。”
她扬着脸,轻轻地说:“是又怎样?”
“当啷!”李指挥手里的瓷杯盖掉在桌上。
罗敷重复了一遍,胸口起伏,“我是匈奴人又如何?我在太医院一日,在军中一日,从未做过亏心之举,陛下命我接任袁行左院判之位,你们不信我一面之词,连陛下的决断都要质疑吗?”
“你既是匈奴人,官籍从何而来?”立刻有人问道。
她几乎要脱口而出,却硬着头皮把话吞了下去,时至今日,她还不想让他声望蒙尘,还下意识地替他掩饰!
真是可悲。
屋内如同熔炉,似有滚烫的铁水顺着后颈灌进去,她僵立在原地,冰火交加,动弹不得。
“对呀,户籍怎么说?”
御医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罗敷干燥的嘴唇磨了磨,随便编了个理由,豁出去道:“是——”
第158节
“好了!”李指挥打断她的辩白,“我们的任务是查清细作,院判若只是匈奴人,不在此列。官籍是户部的事情,上直军不会僭越。”
他袒护得太明显,其他不对盘的指挥使当即反驳:“嫌疑未除,宜先押入牢中,听候发落!”
罗敷未想有一日在自己身上听到这句话,理智瞬间崩溃:“让黎州卫和水军出来对质,我夙夜为伤兵疗伤,连休息时辰都腾不出,哪会有精力做眼线的活!还未证实确有细作,你们就匆忙拿人,是铁定要流言成真吗!”
这无异于一巴掌打在众指挥使脸上,李指挥见越来越多的同袍异口同声,急得骂娘,眼看压不住了,千钧一发之际堂中却突然神不知鬼不觉闪出几个影子。
河鼓卫!
李指挥认出他们绣银的刀鞘,大喊:“肃静肃静!”
三名暗卫品阶虽不及四品,却只听命于天子,此刻挡在罗敷身前,手掌牢牢按于刀柄。
众人皆瞠目,这五品医官居然有暗卫护身,收押定是要触犯天颜的。
罗敷垂眸,刹那间对这座屋子厌恶至极,笼着袖子转身。
校场仍列着方阵,各不相同的眼光遥遥地直射过来,粗糙得像空中翻卷的砂砾。
指挥使们不知何时陷入沉默。
她试着扯动嘴角,没有成功,便遮住眼睛极低地说了什么,如自言自语。
半晌,罗敷又重新念出来,一字一字,嗓音剧烈地抖。
“带我……去找他。”
*
出了辕门,天色尚早,西山头却已泛起乌泱泱的雨云。
马车驶过街道,石板路上罕有人行,柳色萧条,花影清寂。
进城的路分外漫长,片刻都是煎熬,罗敷缩在车厢里,窗外太亮,她没有勇气看外面的景物。
血液随着车轮颠簸,她要去见他,不论如何她都要去。
暗卫一直跟在罗敷身边,打听到今上从王府换常服去了知州衙门,行李也是放在那儿的,应该就是在衙门住下。可是停了车,看见大门紧闭,阶上也无侍卫守门,便猜测今上不在里面,尽管如此,也不好直接和她说。
罗敷双脚落地,三两步奔上去,大力叩着门环,眼底渐渐生了泪光。
暗卫忙替了她:“让小人来,您等着就行。”
俄顷里面有人松了门栓,露出张茶房苍老的脸:“公子说今日不见客,几位请回吧。”
说着便要关门,河鼓卫一左一右拿住茶房的肩,罗敷用袖子擦擦通红的眼眶,跨进门槛。不见客,他日理万机没空见她,她不劳动他挪半步。
衙门里寂寥无声,罗敷看不清路,浑浑噩噩地跟着人去主屋,模糊的建筑轮廓映入眼帘,她忽然停下。
“你们出去。”
她好半天才费力地说出话。
河鼓卫心如明镜,他们待在这里本就尴尬,得了令后立马退出院落。今上的房子不可能没有人看着,留秦夫人独自在这倒也安全,听壁角的不是他们,便万事大吉。
风静止了,草虫也不叫了,她隐在房檐的阴影里,拼命敲打着门,双膝似承不住重,一点点地往下滑去。
“王放……”她含着他的名字,捂住脸,指缝里溢出蜿蜒的水渍。那三个字沉在胸腔里,似有千斤,她被拉入深渊,坠入混沌,堆积已久的情绪搅得脑海之中一团乱麻。
罗敷重重地拍打,震得指节发白,头发汗湿在背上,整个人像从水里捞出来一般。
她喊他,声嘶力竭:“王放!十九郎!十九郎!”
没有人应答,她怔怔地抠着雕花,睫毛一颤,两行豆大的眼泪倏然落下。
她吸了吸鼻子,待泪水流干净,才发觉门锁了。
他不在。
罗敷靠在门板上,微风刮过,潮湿的面颊感到冰冷的刺痛。
她笑了一声。
好罢,就当是最后一次。
她再也不会这样,狼狈得连尊严都拾不起。
罗敷按住胃部,一刻都不愿多留,撑着虚软的双腿走下台阶,走出院门,直到看不见屋脊上的鸱吻。她实在支持不住,满头大汗地蹲下,五脏六腑火烧火燎地疼,她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摸索着把手指搭在脉搏上,眼前漆黑。
“大人,”河鼓卫匆匆扶起她,担忧道:“某送大人回去,让余御医看看。”
罗敷挣开他的手,摇摇欲坠地站起来,眼睛蒙着层水雾,却亮得惊人。
“我就是大夫。在附近找个地方坐一会,吃点东西就好。”
院判总是通医理的,河鼓卫拗不过她要离开此处,把人送上车,很快找到座茶楼。
罗敷疼得昏天暗地,走不上楼梯,被搀着在大堂的角落坐下来。小米粥的清香混着热气钻进鼻尖,她抖着手腕把勺子送入口中,极慢地咽下,空空如也的胃里终于填上些东西。
一碗粥喝尽,乌云漂移到楼顶,桌面上的光斑消失了。她缓过劲来,身体沉甸甸的,河鼓卫坐在对面望着她。
“多谢你们,不过我不想回军营了。”她按着太阳穴,“请帮我……”
语声骤断。
罗敷站了起来,僵硬地朝后退去,脸色白得可怕。
河鼓卫警觉地转向邻座,动作仍迟了一分。
隔壁客人的感叹已经传进了耳朵里。
“……我倒听说是北朝太后故意找屯田平地的借口,把坟冢挖出来搜寻虎符。可惜靖北王爷生前一代勇将,死后也不得安宁啊。”
“北朝与东。突厥结盟,梁帝下令边境守军尽数屯田,也不一定是内宫的恩怨。如今匈奴长公主要与我朝君上联姻……”
楼外蓦地响起惊雷,四周暗下来。
罗敷的身子晃了晃。
第158章 御驾亲征
霹雳挟瓢泼大雨倾盆浇下。
雨滴在水面跳跃,激起千百个小坑,远远望去千疮百孔。
罗敷不知自己是如何走过来的,眼里一切都变成茫茫无垠的白,世间声色俱无。
她终究还是回了军营,拎着包袱出来,丢了魂似的往江边走。这么大的雨,她不撑伞,不带侍女,不折返,任何人只要靠近她,必然会被赶到一丈之外。
暗卫从来没有见过她这样激烈的反应,印象里的院判永远是温和有礼的,从来不大声说话。陛下的旨意是在危急关头保护她,切不可阻拦她的行动,暗卫们一时间不敢近身,只得紧紧地跟着她,并用最快的速度联络上头。
罗敷上了艘乌篷船。艄公年纪不大,看到这么多碎银子两眼发光,再大的雨都愿意接生意。
她站在雨里,江岸渐渐远去,垂柳洇开朦胧碧色,房屋更是看不见了。水上不止一艘船,还有条独木舟尾随着她,罗敷望了一会儿,俯身进了船舱。
这才觉得冷,她摸出葫芦抿了一小口,嗓子火辣辣的,四肢却热起来。
“女郎不是渡河?”艄公看她年纪尚轻,天气差成这样还要赶路,以为她有急事,便加倍卖力地摇桨。
“一直沿着走,天黑了你就回去吧。”罗敷漠然道。
艄公摸摸脑袋:“女郎总要说个地方,我收了银子,能走多远是多远。”
她吐出两个字,艄公生怕听错了,“什么?北……”
“从这条江往北,走水路到郢江,过洛阳,再向北。”罗敷捂着葫芦,呼出一口气。
“女郎要去……”艄公看她脸色极差,眼神恍惚,腹诽不会捎了个有病的。
“迁坟。”她把头埋在膝上,沙哑道:“给我父母迁坟。”
艄公恍然大悟,真真是天大的事。
天完全黑了,雨也停了,罗敷坐在舱内咳嗽,兑着水服药丸。
艄公顺流划了一个多时辰,还没有到可以泊船上岸的地方,两岸是峡谷,经过一道石滩,水流突然变急了。
罗敷吃了药昏昏欲睡,冷不防裙角一湿,睁眼看时水已经漫上船。艄公只在白日走过这段江,夜晚瞧不清礁石,只好往亮着灯火的岸边行去。还没走出几尺远,船头狠狠荡了下,罗敷没抓牢,直接滑到船尾,半个身子悬在外面。
艄公大惊:“女郎小心!”
罗敷只觉天旋地转,一个浪头打过来,她拉紧挂在木桩上的包袱,喝了好几口水。艄公在船头控船,见她险险地没掉下去,刚松口气,一艘大船就迎面直直开了过来,他来不及避闪方向,砰然撞上对方的船底,等稳住身子回头,哪里还有客人的踪影!
水下安静得一点声音也无。
她抱着怀里的东西,秤砣似的往下沉,嘴角冒出一串泡沫。
江面上,四个人同时跳了下去。
罗敷试着睁眼,仍是什么也看不见,她怕极了这样的黑暗,肺里的水越积越多,手脚不听使唤地乱动,徒劳无功。
大约是濒死时才会有排山倒海的后悔,她的思维无比清晰,眼前浮现出数张面孔,可是下一刻她就要永远遗忘了。
水下摸黑寻人分外困难,艄公第一个耐不住探出头,两个河鼓卫不敢上来,憋气候着深水处的动静。
夜明珠照亮缠绕的水草,那抹光辉迅疾地向上移动,哗啦一声,水面破开。
*
罗敷隐约看见万点星辉,漂浮在圆月周围。
水下不可能有这么亮。
她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