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带着别墅穿八零 >

第271章

带着别墅穿八零-第271章

小说: 带着别墅穿八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早上肖力开着车带着两人在农场逛了逛,看看农场的热闹,买了不少东西,苏舒则进了别墅买了一些香和纸,然后装在篮子里,用别的东西盖着。
  在农场国营饭店吃过午饭以后,肖力和梁振国各开了一辆车,三个孩子五个大人便去了烈士陵。
  一行人到的时候卫团几人也已经在这里了,就连付老也赶过来了。
  这个烈士陵很大,沉睡着一百多位英雄。
  到了董冬的墓前,梁家三个孩子惊奇不已的盯着上面的照片。
  惊呼,“这个叔叔和明叔叔长得简直一模一样啊!”梁志超说。
  “这个叔叔长得也有点像我们耶!”梁志强跟着说。
  一一把几个人看了一遍过去,连忙点头附和。
  梁振国摸了摸两孩子的脑袋,道,“来,跪下磕三个头。”
  梁志超和梁志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他们是听话的孩子,在这样的场合,他们不会去追问,也不会闹。
  爸爸说怎么做,两孩子就怎么做。
  扑通一声就跪下了,一一一见,也在边上扑通跟着跪下了,看梁志超和梁志强磕头,她也跟着磕头。三个孩子都才六岁,从在一起生活以后,做什么事都是一起的。
  辈分上一一虽然是两孩子的小姨,但是年纪一样,都是一个养法,所以不止一一没觉得她是长辈,就连梁志超和梁志强也当一一是同辈的手足。
  看梁志超和梁志强磕头,所以一一觉得自己也应该这么做,梁志超和梁志强也觉得一一和他们做一样的事情很正常。
  梁振国张张嘴,想说一一不用的时候,三个孩子已经磕完头看向他,用眼神问他还要做什么。
  “起来吧。”梁振国哭笑不得。
  “爸爸,他是我们的谁呀?”梁志超好奇地问,“我们幼儿园清明节的时候也带我们去烈士陵祭拜过烈士,不过老师没让我们磕头,只让我们在幼儿园做手工,每个人做一朵花带去放在了烈士碑上。”
  因为去过烈士园,所以三个孩子知道,这里是庄严肃穆的地方,不可以在这里嘻嘻哈哈开玩笑,也不可以在这里推搡。
  “他是明叔叔的弟弟。”梁振国道。
  “那就是小明叔叔咯~”梁志强拍拍膝盖拉着一一站起来说着,小手也摸了摸墓碑上的照片,“小明叔叔,我叫梁志强,是明叔叔今天刚认识的小朋友,明叔叔和明奶奶是我们家的客人哦~”
  “小明叔叔,我们还帮明奶奶找到了她的妈妈呦~”一一也说着。
  孩子不知离别愁,更不知他们与之对话的人是谁。
  “走吧,我们去边上走走。”苏舒朝着三个孩子招招手,然后把手里一直提着的篮子递给肖力,然后给肖力使了个眼神。
  肖力意会,视线往篮子扫了眼点点头。
  付老和卫团几人和明家母子寒暄过后也都暂时离开,留下倾泻情绪的空间给明家母子。
  烈士陵的绿化做的很好,这里也有人管理,四周清净又安宁。
  其余人离开以后肖力才把手里的篮子递给明旗扬,“这是苏舒让我给你们的。”
  肖力直接把上面的布拉开,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苏舒准备的很充足,该有的都有,就连火柴这样的小东西都备着了。
  一碟水煮花生,一碗大鸡腿,一碟糖包,然后一瓶酒。
  明旗扬看到还有纸钱和香眼神都不一样了,他拿了出来,心里对苏舒的妥帖感激万分。
  “这些东西现在可不好弄了。”明母摸了摸眼泪,“难为苏舒还替我们准备了这些。”
  肖力作为董冬的表弟,给他上了一炷香也没有继续留在这。
  明母和明旗扬没让外面的人等太久,半个多小时后就提着篮子出来了。
  出来的时候两人眼眶都是红红的。
  见到付老以后,明母问,“可以把孩子的墓碑换一个吗?孩子的养父母待他也不好,他应当是想家的,他是我家的明旗帆,不是董家的董冬。”
  “我安排人换。”付老应下,心中也知道,董冬一直惦记着亲生父母,惦记着那个家的。
  董冬以前曾无数次和战友提及过,他有一个对他很好的哥哥,有一对很疼他的父母,只是走失的年纪太小了,并不知道父母的名字,也不清楚家乡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家门前有一颗很大很大的树,他和哥哥在树下拍过照片。
  回到农场,在梁家吃过一餐热闹的晚饭以后大家才各自散去,肖力亲自送明母和明旗扬回招待所。
  肖力离开后明旗扬去了母亲的房间,“妈,去京市的火车票定了,后天早上的票,肖力表弟会和我们同行。”
  “嗯。”明母坐在椅子上叹了口气,然后问,“关于你弟弟的两个孩子你怎么想?”
  “妈,要不是我小时候没有看到弟弟,弟弟就……”明旗扬话说到这明母摇摇头打断他的话。
  “你管你的事,你弟弟走失责任不在你,那时候你也年龄尚小,真要怪,要怪我这个当妈的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孩子,怪人贩子带走你弟弟。”明母道,“说说你弟弟孩子去留的问题,你怎么想的。”
  “我听妈的。”明旗扬应着,“如果妈不想和孩子分开,那我们就把孩子带回去,这两孩子以后就是我明旗扬的孩子,以后我给他们当爹。”
  明旗扬的话明母没有半分怀疑,弄丢弟弟,这让明旗扬自责到现在。
  且明旗扬是一个极其孝顺的人,他绝对不亏苛待弟弟的孩子,这一点毋庸置疑。
  明母叹气,“我知道你一定会把孩子当亲生的,但是我担心孩子跟我们走以后会不快乐。”
  明母道,“这两天我们也看见了,两孩子在梁家生活的多快乐,无忧无虑,梁振国和苏舒待他们好得挑不出半点错,他们也把孩子教得特别好,两孩子对他们也十分信任和依赖,我们若是把他们从梁家带走,他们可能会恨我们。”
  这是明母所担心的一点。
  ?


第672章 1981年春
  还有一点,她年纪大了,还能活多久都是个未知数。
  而明旗扬工作十分繁忙,几个月不着家都实属正常。
  她若是把两个孩子带回基地,她活着,她辞了职专心带孩子便好。
  可万一哪一天她走了呢?而两个孩子还未长大呢?那可怎么办?
  两孩子如今才六岁,距离两孩子成年还有十几年。
  孩子跟着她和叔叔去了基地,会不会被人笑没爸没妈,会不会被人欺负?
  明旗扬如今虽然未婚,但也不能一辈子不结婚。
  明旗扬以后的妻子可会接受多养两个孩子?
  天底下有几个人能像苏舒和梁振国这般,把别人的孩子当成亲生的一样费尽心思去教去疼爱?
  “我这两天一直在想,若是两个孩子去了我们那,我们能给他们什么?”明母道,“但是两个孩子在梁家,他们就会在一个正常的家庭,一个十分热闹,有姑姑有舅舅,有表弟表妹,有姥姥这样一个团结又又好的家庭。”
  一个良好的家庭对成长的孩子有多重要,这一点明母心里相当清楚。
  她丈夫过世早,明旗扬这么乖的孩子小时候那些年尚且常常因为没有父亲而被人欺负,若是两孩子离开梁家,两孩子会成为无父无母只依靠奶奶和叔叔的孩子。
  孩子光有疼爱却没有陪伴也必定要艰难才能长大。
  “旗扬,我找不出孩子跟着我和你生活有什么好处,他们现在太快乐了,我根本不舍得让那两个孩子难过。”明母终于下定决心,“就按照梁振国说的,都先不告诉孩子吧,我们两家先以亲戚相处,等孩子高中毕业以后再告诉他们真相。”
  “若是那一天我不在了,待他们去我坟前,喊我一声奶奶就够了。”明母眼里含着泪,“我们不能自私的为了自己心里好受一些就夺走孩子的快乐。”
  “妈,听你的。”明旗扬道,“妈,若不然把工作辞了,留在孩子身边照顾孩子?我很快要升职了,升了职工资和补贴就多了,不需要您再辛苦了。”
  明母直接摇头,“这不行,既然孩子交给梁家养,我留在孩子身边就不合适,这不是给苏舒强塞一个婆婆的意思吗?还是等孩子放寒暑假了我再去看孩子就好。”
  基地孩子们进不去,所以是没法把孩子接过去小住。
  决定做得很艰难,可做下决定以后,明母却反倒松了口气。
  “知道他们过得好我就满足了。”明母笑了笑,“老天爷待我不薄了,你弟弟虽然去的早,可他是为国捐躯,带着光荣而去,老天爷让我的孙子遇上了梁家这么好的人,也遇上了那些好战友和好领导,还让我这么大岁数的找到了母亲,我知足了。”
  明母在第二天就把这个决定告诉了苏舒和梁振国,苏舒和梁振国震惊之后,心中是万分感激。
  明母和明旗扬动身离开农场的时候梁振国特地请了假开了车带着苏舒和三个孩子送三人到火车站。
  肖力昨天提早去接付明姝,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带着付明姝回去给家里人见见,所以他和付明姝会直接在火车站和明家母子碰头。
  车停在火车站门口,车门刚打开三个孩子就跳下车。
  “明奶奶,你有空了和明叔叔再来我们家玩呀~过完暑假我们就回京市了,你要是那时候有空,记得去京市我们的家做客哦~”梁志超说。
  “妈妈还做烤鸭给你们吃哦~我们在京市的家也有烤窑。”梁志强也跟着说。
  一一小脑袋跟着点了点,话是不如梁志超和梁志强多,但眼神亮晶晶的,也对邀请明奶奶和明叔叔去京市家里做客充满了热情。
  “好,我有空了就去。”明奶奶点头。
  “想我们了就给我们写信,还可以给我们打电话。”一一报着自家在京市的电话号码,“我们京市家里有电话,你可以直接给我们打电话哦。”
  “好~我想你们了就给你们打电话。”明女摸了摸一一的脑袋,又摸了摸梁志超和梁志强的脑袋。
  进火车站的时候明母和明旗扬频频回头看,脸上写满了不舍。
  明旗扬假期有限,去京市最多住一周也得返程回单位了,所以从京市离开以后明母和明旗扬不会再绕到农场这里。
  家里客人离开,梁家的生活恢复如常。
  吴姥姥三婆媳都是勤快人,家里里里外外收拾,都没让苏舒和吴香兰多动手。
  梁振国也确实忙起来了,集市的公厕用了一周就盖起来了,成了整个农场最大也是最干净的公厕,公厕盖好后甚至上了市里的报纸,被市里当成表率表扬。
  七月底,农场被正式纳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区域之一,农场反应迅速,八月中就将文件彻底执行完毕,一时间安田农场各个生产队队员喜笑颜开。
  安田农场农业蓬勃发展,梁振国便开始考虑起农场实业经济的发展之路。
  要想富,先修路。
  不仅是各村各道的路要修,最重要的是铁路。
  为了这一条铁路,褚国平和梁振国三天两头往市里和省城跑,为了争这一条铁路,两人快把上头领导办公室的桌子拍烂了。
  好在力气没白使,八月底,安田农场正式确认修建铁路。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安田农场一片哗然声。
  苏舒一行人带着孩子返回京市的时候,安田农场的铁路建设已经到了招工的阶段,进度可谓是相当迅速。
  改革的春风吹,一吹吹到1981年的春天。
  这三年里有了很大的改变,1981年1月1号,安田农场火车站正式通车。
  安田农场确定纳入经济试改区,安田港口开始投建。
  而梁家的三个小朋友都已经九岁了,都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梁振国和苏舒已经在给三个孩子办转学手续了,要把三个孩子转回安田农场小学上学。
  周学军要留在京市读研究生,梁振国毋庸置疑的,自然是要回到农场实习。
  曹康家还差几年退休,吴香兰就留在京市实习照顾曹康家和周学军作伴。
  ?


第673章 爸和妈
  周六早上,苏舒自己开车去学校办事,梁振国去给几个孩子办转学手续,顺便接三个孩子放学。
  三个孩子蹦蹦跳跳回到家的时候苏舒已经在家了。
  “妈你在做什么好吃的啊?”梁志超走到苏舒身边探头看了眼桌上的东西,哇了一声,“妈,我们中午吃烤五花肉啊~”
  梁志超朝门口喊着梁振国,“爸你今天中午有口福了,妈做了你最爱吃的烤五花肉。”
  苏舒往门口看了眼,就对上拿着文件夹进来的梁振国的眼神,顿时心虚迅速收回。
  嘴里还说着,“什么叫做你爸有口福了?难道你们三个小皮猴不爱吃?”
  “我们是爱吃啊,但是我们家最爱吃的还是爸。”梁志强接下话耸耸肩,“妈今天是不是心情特别好所以对爸这么好?”
  “回去写你们的作业,我现在嫌你们话太多。”苏舒哼了声,“越来越不可爱了。”
  三个孩子嘻嘻哈哈跑进屋,苏舒看着三个孩子挤眉弄眼的样子深深叹了口气。
  苏舒自己都没有发觉到底是从哪一天开始,三个孩子突然不喊她妈妈和姐姐了。
  不知道是从哪一天开始三个孩子说话不再可爱的用叠词,不喊她妈妈,而是喊她妈,喊梁振国爸。
  就这么一句爸爸妈妈称呼的改变,三个孩子仿佛就突然长大了一样,苏舒反应过来的时候不习惯了很长时间。
  苏舒说他们三个越来越不可爱了,三个孩子说可爱是用来形容幼儿园小朋友的,他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不可以用可爱来形容了。
  书读得越多,反驳的词儿越丰富。
  “转学手续办得怎么样了?”苏舒先开口问了句。
  “很顺利,和学校那边说好了,三个孩子上到我们回农场前一天,离开之前和老师说一声就行了。”梁振国道,“年轻的班主任一听到三个孩子要转学了,特别不舍得,直接就哭了。”
  梁志超三个人被分在了同一个班级,三个孩子学习上启蒙早,都是曹康家盯着的,再加上三个孩子脑袋瓜都特别好用,所以三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都特别好,每门课都是一百分。
  这次回到农场,三个孩子都要跳级,三年级的课程对于他们来说都太简单了,继续留在三年级学习只会让拖慢三个孩子的进度。
  曹康家的建议是让三个孩子直接跳到五年级学习。
  三个孩子现在的班主任是师范毕业后分配过来的,一来就接了梁志超他们班级,梁志超三人是班主任的好帮手,能文能武,深得老师们的喜爱。
  这三个孩子凝聚力强,动手能力强,还有一定的领导能力,班上学生都服他们三,所以有他们三个在,老师们省心了很多。
  班上有人有什么小纠纷,同学不找老师,就找梁志超这个班长来处理。
  所以三个孩子一下子转走,一想到以后见不到这三个学生,年轻的班主任特别舍不得,因为年轻藏不住情绪,所以就哭了。
  屋里正在从书包里拿作业本的梁志超听到梁振国的话,抱着作业本就跑到门口接话。
  “妈,我答应同学和老师我们回农场之前请他们来家里玩,就和我们在农场的时候一样,以后我们还要给他们写信呢。”
  “好,买好票就告诉你们时间,到时候你们邀请同学和老师。”苏舒点了头。
  “谢谢妈!”梁志超特别开心,他就知道妈妈肯定不会反对他邀请同学和老师来家里作客。
  “我在这三皮猴脸上是看不到一点舍不得。”梁振国摇摇头,问梁志超,“我看你知道能回农场挺高兴的。”
  “爸你这句话就没说对了,我们这叫做情绪内敛。”梁志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