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违君命 >

第16章

违君命-第16章

小说: 违君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扬声说道:“众卿且请肃静!”
  听到御前近侍出言警示,纷纷议论之声这才平息下来,只见端坐在御座上的主君满面寒霜,却不知他听了这些话后,接下来将如何处置。于是又都个个敛息屏气,抱着各自的盘算将目光锁定在江骋与凌霜这父女二人身上。
  江骋怒视着左少琛,剑刃又向他颈间移近了寸许,冷声道:“花言巧语,用心险恶!不知你这赫赫有名的扶朔权相的项上人头,能值几数城池?”
  左少琛昂然大笑,接着不急不缓地说道:“实不相瞒,左某的头若是好端端长在颈上,究竟能值几城还真不好说,可若是不幸身首异处,那可就一文不值了。而靖远公今日若杀了我,便是白白放弃了华泽十七城不说,还会进一步挑起两国之战事争端,更又难免为私情损国之嫌,你真的负得起这个责、担得起这宗罪吗?”
  江骋眼光寒凛,虽未轻动,却也并没有将剑收回。
  “父亲。”凌霜走过来,一手扶着父亲的手腕轻轻将剑推开,靖远公方才眸色转和,将剑收回鞘中。
  凌霜又看向左少琛,语气不卑不亢地说道:“贵使特意在此提及先妣身世,又借华泽之地大做文章,更欲陷家父以通敌欺君之罪,这般缔结姻盟之诚意,实在令闻者悚然啊。”
  左少琛听着凌霜的话,深望她移时,只见她清丽秀美的脸庞分明洋溢着青春的风华,而炯炯双目中透出的敏慧精光以及唇颔间流动的果决气度,却透露着不同于年龄的敏锐与成熟,使他不自觉地生出被戳穿后的心虚之感,不禁暗叹这个威名远扬的半面夜叉还真是不容小觑。
  从前扶朔国中对于用兵奇诡、神秘莫测的南晔平朔将军不乏许多自惊自吓的传言,直到南晔国君亲自下诏为其正名,方才查知原来在那副凶神恶煞的面具之后,竟不过是个方过十八岁的妙龄少女。
  而左少琛建议新君迎此女入扶朔,其本意绝非为结成两国盟好这般单纯,是以不惜抛出华泽之地相诱。又想到南晔国君未必肯买此帐,便再提起陈年之事,以引起其对江骋的疑忌,彼时迫于朝野之压力、利益之权衡,靖远公父女二人定会为南晔所排挤,那么到时候即使不能为扶朔添翼,也可令南晔折翼……
  方才南晔群臣之反应,恰合扶朔之谋,而凌霜却能一语道破其中玄机,如何不令左少琛为之心惊。不过,凌霜毕竟亦属当事之人,她的话并不足以令群臣引为警醒,何况其中尚有借题发挥、故作懵懂者。
  于是,左少琛仍旧不动声色地说道:“将军何出此言,左某也不过是将自己耳闻之事随口说一说罢了,贵国主君与列位臣工若觉得左某言之无稽,自可不以为意嘛。”
  语罢,便又面向南容澈行礼道:“贵主对于外臣方才所提之事,想必还待详议一番,外臣在此恐怕不便,且回馆驿静候佳音了。”
  趁着南晔君臣各怀心事,未便决断之际,左少琛自请告退。
  方要走出宣政殿门,却被闪身而出的萧成在前拦住,肃声警告道:“你要是敢算计我家将军,我管教你有来无回!”
  左少琛故作一惊,方又恍然轻笑道:“原来是萧将军啊!我还以为你拦我是因为我殿前失礼呢,不想却是为你家将军……”
  萧成咬牙忍怒,看样子恨不得当即挥出一拳打下他的牙来,但看见凌霜向这边轻轻摇头,便只是向左少琛冷哼一声,让开了门口退立回班。稍一抬头,却见南容澈正双目灼灼地盯着他,眼神很是复杂,脸色也是从未有过的难看。
  萧成暗自揣度,主君这样难道是因为自己刚才的行为冒犯了地位尊崇的使臣?不像啊,若是为这个,早就当即斥责降罪了。难道是因为左少琛的那句话,真个疑我忠君之心不足?
  如此想着,不免又转眸看向凌霜,眼波才刚一动,却先听主君冷冷地说了声“退朝”,转身走下御座,头也不回地补了一句:“萧成随驾!”


第三十七章 送贺仪来者不善
  散朝后,南容澈一连数日不曾临朝,群臣进谏的奏折皆如常阅看却不作批复。众臣不解主君是何用意,焦躁之余不免又更多疑虑。
  然而为疑虑所苦的可不只有不能得见圣颜的群臣,此时伴随君侧的萧成也是疑云未解。
  萧成自那日宣政殿上奉命随驾,便一直留在宫中,与小笋一左一右随侍圣驾。他本想着去找凌霜叙叙别情,奈何一身为君命所羁也是不能够。说来主君这几日虽留他在身边,也没甚差事,不过时不时若有所思地走到他跟前,意味深长地看看他,然后又不发一言地转身走开,如此这般数次,使得他很是不安。
  萧成暗自思量再三,确定自己并不曾做过什么愧对主君的事,却又不能径直去问主君此举所为何来,只好自秉正气、英姿凛然地站着,还要忍受小笋那似乎悉知底里的窃笑。
  萧成私下向小笋探问主君究竟是何用意,小笋却也不肯明白告知,只说:“圣意难测,我如何知道?”萧成再问:“你既不知,又为何发笑?”小笋则又回说:“不过是看你不管站在哪儿,都像当地立起一根柱子,觉得有趣罢了。”
  萧成无奈,却也不再多说什么,只能继续侍立如前,即使被小笋嘲为庭柱也并不在意——自为此乃直臣本色,无惧指摘。
  此时宫中看来尚且平静无事,然而宫外不惟朝臣,京城中但有略闻扶朔所提之情者,无不引颈翘首,等着看下文:
  国君到底会不会用平朔将军去扶朔和亲,以取得华泽十七城?靖远公当年是不是真的违背先帝旨意私放敌国降卒?平朔将军是否愿意将身和亲?……
  在皇宫内未有新动静之前,朝野之中尚自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其实即便此事有了确切定论,眼下这种争论的情况也不会停止。只因对于某一种结果总是有人称意,便有人不满,也有人终究不甘于静候其音,便着意从旁对事态之变加以影响了。
  晏姈姝再登靖远公府门,不仅带着她那如雁队一般的仆从,还备了许多丰仪厚礼。
  凌霜见了自是疑惑,虽然自己自幼便与晏麒友善,但与晏姈姝实在并无厚谊,家府与襄国公府上也并没有这般礼尚往来之例,一时不解晏姈姝此番大箱小箧地抬进来这许多东西意欲何为。
  晏姈姝却似全未见凌霜犹疑的神色,先自开口笑说道:“凌霜妹妹大喜,我来给妹妹道喜了。”
  “姝姐此言何意?”凌霜更加不解。
  晏姈姝继续笑道:“妹妹想是还在为前时的事生我的气吧?那日妹妹到府上来,是我失礼得罪了,还请妹妹别放在心上。”说着也不等凌霜回应,便敛裾作势轻轻一拜。
  那日的事凌霜本就不曾在意,倒是晏姈姝心里记得十分真切,今日又故作识体地提起来,反让人感到不适。凌霜自然无意与她纠缠于此,于是拱手回道:“姝姐多礼了。幸勿见怪。只是凌霜实在不知今日喜从何来。”
  “妹妹不愧是平朔将军,真是宠辱不惊呢!”晏姈姝依旧笑意宛然:“如今朝野谁人不知,你即将结缡扶朔新君,这还不是大喜事?”
  凌霜听了,不免眉心微蹙,正色说道:“绝无此事,郡主不要偏听。这所谓道喜之言已属无稽,又携重礼相贺就更显荒唐了,凌霜受不起。”
  晏姈姝见凌霜竟然这般不顾情面、直言相斥,再也无心维持刻意为之的好声色,转而说道:“听说你是当堂回绝了那扶朔左相的提议,可是也不过仅凭你一己之意,其实作不得数。”
  “即便如此,也要待陛下圣裁。”凌霜实在无意与晏姈姝白费口舌,为尽快结束对话,便将其言驳回道:“郡主之言亦不作数,多说无益,还是请回吧。”
  晏姈姝自谓她所到之处,从来都是众星捧月、倍受嘉赏,何曾被人这样当面下过逐客令,一时情赧无以复加。见凌霜语罢便要转身走开,置之不理,晏姈姝岂肯作罢,急怒之下更又将太后搬了出来:“就算我的话无足轻重,难道太后的懿旨你也敢不遵吗?”
  凌霜闻言驻足,回身反问道:“你说这是太后的意思?”
  “不错。”晏姈姝见凌霜为此言所动,便顺势说道:“太后有此决断,也是为了成全你的孝心。毕竟你若真能以一身换来华泽十七城,令尊在华泽之战中所犯之罪,或许还能被赦免……”
  “姝莲郡主慎言!”凌霜听到晏姈姝所言辱及父亲且又语含威胁之意,肃然制止道:“这不是可以凭你一意揣测之事!况且太后纵使有意过问和亲之事,也终须得到陛下首肯。若欲以此迫使凌霜自请入适扶朔,是无异于借我之行,以实家君之罪,凌霜更难从命!”
  晏姈姝此举本是自作主张,并非奉太后懿旨而来,如今被凌霜一语刺中其心虚处,无言以对,但又不愿失了体面,于是转而冷笑道:“也好。既然这样,那就等陛下亲自下旨了,我再来道喜吧。”于是又引着一行人将那些大箱小箧抬出了靖远公府,凌霜只是冷眼看着,并没有稍尽主客之礼相送半步。
  “看来有人等不及了啊!”靖远公一边款步向凌霜走来,一边说道:“近日京中必然别有异动。”见女儿若有所思,又继续道:“晏麒远在宁州,京中的事,你是否打算知会于他?”
  “麒兄知道了又能如何,不过徒增烦扰罢了。”凌霜轻轻摇头,顿了顿,方又说道:“我相信陛下定有善断。”
  靖远公闻言微微一怔,不无感慨地叹道:“思暖对陛下倒是很有信心啊!”
  凌霜莞尔说道:“女儿对您和母亲一样很有信心,相信当年华泽之失利,绝非传言所论。”
  靖远公听了先是会心一笑,继而又故作嗔怪之色道:“思暖此言是在揭为父败绩了。”
  凌霜则笑回道:“胜败乃兵家常事。”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啊!”靖远公又发出一声深沉的长叹,转而又向女儿说道:“走,去看看你娘亲。”
  说罢转身向着祠堂走去,凌霜依言随行。


第三十八章 话结交利剑在掌
  慈安宫中,南容澈已陪太后闲话了半日,因不曾言及立后一事,母子二人言语间无甚分歧,气氛倒也温情和美。然而太后心里却一时也不曾将此事放下,此时既见南容澈态度和顺,情绪尚佳,便觉得可以趁机说动他转变心意,于是就又旁敲侧击地将一些话提起来。
  “皇儿数日不临朝,莫不是遇到了什么委决不下的难事?”太后饮了一口茶,语含关切地说道:“若是这样,不妨对母后说说。前朝的事,母后虽然不便置喙,但是从旁为皇儿排解些许忧闷也还使得。”
  “谢母后关心。”南容澈和悦一笑,说道:“朝中并无甚难事,不过是有几个头脑不清楚的臣僚,总在朝堂上说些不知轻重的胡话,朕不屑去听,且让他们冷静几日。”
  太后见南容澈避而不谈,便自行把话挑明了:“皇儿所谓的胡话,是与那扶朔来使的提议有关吧?”太后故作解意地说道:“扶朔新君指定要平朔将军和亲,还许以华泽十七城,这于我南晔而言,无疑是利国利民之善事,确也不难取舍。难道竟有朝臣不肯从议吗?那可就真是不知轻重的胡话了。”
  “在朕看来,说胡话的正是那些从议之臣。”南容澈本来无意与太后谈论此事,此时听太后所言,便已明白其用意,更不想她从旁干涉,于是也径直明言道:“他们明知朕无意将凌霜遣嫁扶朔,却还是一个个地喋喋不休!”
  “岂有此理?”太后闻言露出惊疑的神色,倏然从座中站起,正色道:“难道皇帝为了此女,也要像那扶朔新君一般,做个重色轻国的昏君吗?”
  南容澈似乎早就料定了太后会是这种反应,因此丝毫不为所动,从容端坐在那里,悠然拨弄着茶盏,唇角含笑,缓缓开口道:“重色轻国?这么说,母后也认为凌霜是个美人了?”
  太后不意南容澈竟这样解读她的话,反而被他问得怔了一瞬,方又继续道:“哀家说的是关乎社稷的大事,皇帝倒还有闲情取笑。管她是不是美人,说到底总不过是一个女子。哀家亦知道皇帝看重她,但身为一国之君,则应把江山百姓看得更重,怎可为了一己私情而贻误国事?”
  “母后既然说以国事,朕也便自摒私心、论以国事。”南容澈见太后这般义正辞严,便也收敛了笑容,将手中茶盏搁在案上,起身走到太后面前:“母后眼中只见华泽之地是膏腴重利,却怎忘了凌霜不是寻常女子,她不仅是南晔的将军,更是朕钦定的皇后,若依母后之见送她去和亲,南晔的国威何在?皇家的体统何存?”
  太后听了却是不以为然:“皇帝自说是钦定,可并未下过立后的明旨,人皆不知,也自与皇家无所挂碍。再者,她本就无意入宫侍奉,这可是她亲口对哀家说的,皇帝也曾亲耳听到。既如此,恐怕即便是明旨立后,以她的性格也敢抗旨不遵,那时才是失了皇家的体统呢。皇帝若是觉得遣嫁将军有损国威,自可先将其职衔免去便是。哀家前时也说过,就封她为公主亦无不可。”
  “想不到母后久居深宫,竟也习得掩耳盗铃之技。”南容澈无奈至极,反作一笑:“母后若以为符崇迎凌霜入扶朔不过是出于慕色之心,只要朕革除了凌霜的职衔便可两全其便,那就该轮到符崇来笑朕是昏庸了,还谈什么国威体统!扶朔抛出华泽十七城以迎凌霜,非只为得之,乃是欲令朕失之……”
  “那又如何?华泽千里之地难道不敌她江凌霜数尺之躯?哀家看皇帝空以论国事为借口,其实还是私心更重,舍不得此女。”太后听到南容澈当面指斥她自欺欺人,觉得被触犯了母仪,不免怄上怒气来,便把心中所想索性都讲了出来:“况且两国结姻,自可止战,还要良将何用?如今江家父女正因恃其战功,也够放肆的了!哀家听说,靖远公竟然敢在宣政殿上当堂亮剑,威胁扶朔使臣;那江凌霜更是不顾圣意,一口回绝了和亲之事。如此目无陛下,蓄意破坏两国交谊,是不是忘了南晔究竟是谁家的天下!”
  听到太后的这番不明就里的言论,南容澈今日难得多了几分耐心:“所谓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需多?靖远公是社稷重臣,辅佐先帝功勋卓著,更明白利害,扶朔以城池易良将,其用心不可不防。朕相信靖远公殿上之举不过示以震慑,凌霜亦不过自陈其志而已。母后不知当时之情,怎可妄加猜忌?”
  太后却也不甘示弱:“那好,哀家且不管眼前,只说当年华泽一战,还不是江骋因梅氏之故不肯尽力攻取,又背主逆君私放敌军,才致兵败失地的吗?皇帝如今不问他的罪,却自有一番言语替他开脱。江凌霜身为臣子,不能唯主君之命是从,反由得她‘自陈其志’?依哀家看来,像这样的逆臣,正该趁早打发了好!”
  “母后不觉得自己言之太过了吗?”南容澈只觉太后所言句句逆耳,却不似忠言,终于面现愠色,截然反问道。
  太后一时气盛,说得忘情,提起凌霜来又不免在朝事上说得多了。被南容澈这么一问,不免联想到此前向她诉说这些事情的晏姈姝,这才意识到还没来得及再将晏姈姝的诸般好处借此机会凸显,只是话到此处,也不便再提了。只能满心愤恨和不甘地转身回座,暂且收声。
  南容澈方又继续说道:“靖远公当年之事,先帝最为明晰,既然当时已有决断,今日便不容反复。至于凌霜,朕一向欣赏她主见鲜明,即便没有扶朔所提之事,朕也不望她事事惟命是从,也请母后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