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成了首辅的心头好-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手腕一松,笔从他手中坠落下去,溅起的墨汁脏了他身上洁净的袈裟。
他轻轻叹了一口气,走到画案侧,随手拾起一叠画举到胸前来看。
画纸干而脆,纸上丹青工笔清新,颇有前朝大画师洛易水墨之风的传承。
只是洛易好画动物水鸟,而这些画纸上,每一张都是人。
都是一个面容清秀的小娃娃。
有十二三岁娇憨顽皮的模样,亦有十三四岁沉稳聪慧站在朝堂的模样,甚至有而后偶有几张女儿的扮样,画中女子已近双八,正是娇艳之期。
那一张小脸脱去稚气,杏眼水蒙,下颌微尖,红唇如血,乃是倾城姿容。
画到一处戛然而止,画中仍是那女子,可面容却是绝望恐惧至极的,满脸是泪,跪在长殿之中失魂落魄。
温辞的手骤然一滞,闭了闭眼,心口某一处骤痛,再不忍心看下去。
他缓缓把那画放在案上,密室之门未关,穿堂之风缓缓传进内室,撩动了案上画卷的边角。
几张画中女子身旁露出一个男子的模样,男子身影颀长,面容却未作填。
温辞背过身去,光影映在墙上,竟与那画中之人的身影……
有几分相似。
第353章 此生得见哥哥一面,已是毕生之幸。
温辞站在那里默然了良久,终于还是缓缓转身,拾起案上的笔,重新舔了墨。
摊开一卷记载得密密麻麻的竹简,在末尾的空处填上一行小字。
“第一百六十八次,靖和二十八年五月载。”
写完落笔之后,他搁下毛笔,缓缓阖了眼。
身影隐在灯火之后,清明之中隐隐透出犹如万丈深渊般的孤寂。
……
沈长安和江煜一起走在回东宫的路上。
路边的树木渐渐变得葳蕤,野草野花都不再出现在视野之中,路旁的宫人也慢慢变多。
沈长安一路走着,直到走至路途一半才发觉身旁人已经良久都没开口了。
想起上一次他同自己说的威胁的话,心下掠过了几分不安。
她悄然转过头去瞧他的神色,只见得他面上没有什么表情,似在沉思什么一般。
天哪天哪,江煜哥哥不会在思索着与她和离吧?
俗话说得好,暴风雨之前越宁静,风暴就越猛烈。
那日被威胁的场景历历在目。
沈长安真的有些怕了,决定还是自己先迈出一步比较好。
“咳……江煜哥哥,那个,”她拉了拉他的袖子,小心道,“我,我对天发誓,我绝不会对旁人有别的心思!”
“嗯?”江煜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映入眼帘的就是小姑娘一脸紧张正在坦白的样子。
耳中听全她这句话,心下不由得有几分好笑。
心中思绪停了一停,瞧着小殿下这般样子,江煜薄唇轻勾,玩味的心思涌上心头。
“真的吗?怎么我瞧着殿下似乎……”江煜做出一副有些受伤的样子,不再言语了。
沈长安一瞬间就慌了。
连忙攀上江煜的手臂,讨好的样子宛如小狗崽摇尾巴一般,蹭了一蹭他道,“不可能,我心里只有江煜哥哥,黄金一万两也不换!”
“黄金一万两?”江煜咀嚼着这个数量,开口问道,“一万两不换的话,十万两呢?”
“十万两?”沈长安有些震惊,国库里经济萧条的时候也没这么多钱啊!
再度开口的语气显然没有刚才那般有底气了,只是清了清嗓子,掩盖了自己的垂涎之意,道,“十万两也不换!”
“嗯……那,百万两呢?”
沈长安默然。
百万两不是个小数目了!
纵她是一国太子,也没见过几回百万两。
要是有黄金百两……还当什么皇帝啊,各地逍遥去不好吗?
再投几个产业做大,诶哟哟,她比国库还富了。
她干巴巴地咳了两声,小心翼翼的看了江煜一眼,声音颤颤巍巍问道,“我……我能都要吗?”
江煜冷笑一声,拂了袖子,淡淡留下一句,“你做梦。”
“哎哎哎,别走啊,我我我我说笑呢!江煜哥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那是千两黄金都不换啊,此生得见哥哥一面,已是我毕生之幸,别无所求,别无所求,金钱那都是身外之物!”
“我既已得到哥哥的心,便已经得到这世间最珍贵的宝贝了,定不负哥哥!”
江煜倏然顿住脚步转过身,小殿下一个没刹住,直直地撞在他怀里。
第354章 没有撤退可言
“这可是殿下自己说的。”江煜居高临下地望着她,唇边带上若有似无的笑意,染得眸色都跟着暖了起来。
沈长安见他脸上有了笑意,也跟着笑起来,竖起三指发誓道,“绝不反悔!”
“殿下自己跟了我,便没有撤退可言了,可明白?”江煜缓缓说道。
沈长安忙不迭地点头,宛若小鸡啄米,殷勤而虔诚道,“明白明白!”
男子脸上露出笑意,薄唇勾出好看弧度,墨色的眸子被光折射下和暖温度,金灿灿的,一时间让人有些晃神。
“哥哥不生气了吧?”沈长安继续殷勤。
江煜眸中带上笑色,轻声道,“我没有生气。”
“那……”沈长安不解地眨了眨眼。
“刚刚只是在想,”江煜垂眸,眸中划过一丝不解,道,“不仅殿下对那人有熟悉之感,便是我……亦有说不清的熟稔……倒是让人不知晓原因。”
“你也是?”沈长安有些惊讶地看着他,连忙问道,“可能想起,此人为何人?”
江煜沉思良久后,默然地摇了摇头。
“并不曾有过甚交集。”他缓缓说道,眸中晦暗不明。
沈长安垂眸沉默,如今看来,不仅是自己觉得温辞特殊,便是江煜哥哥也有相同的感受。
虽然不知晓到底为何,但温辞定然在前世参与了一些与他们有关的事情。
然而到底是什么事情,沈长安却想不起来了。
脑海之中忽然闪过温辞玄奥的话语。
他道,“殿下如今不知晓,是因为还未到知晓的时日。”
沈长安不知为何,竟对他有些没由来的信任。
她轻轻摇了摇脑袋,使心中的思绪清明了些。
罢了,反正当下的日子很是安稳,既然尚未该她知晓,便不想了就是。
沈长安在绣袍下悄然扣紧江煜的手,忽然觉得前世今生之中,唯有当下最是岁月静好。
江煜垂眸对上小姑娘亮晶晶的杏眸,薄唇悄然勾起几分,一双清澈的墨眸之中承装的尽是沈长安的颜色。
……
宫中的大小事物都被平息,转眼已是盛夏时节。
日子安安稳稳地过了数月,皇帝在朝堂之上也越发仰仗江煜。
因得看重,又彻查了赋税一事,皇帝破格提拔他为大理寺卿,司管整个大理寺大大小小的刑事案件。
作为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大理寺卿,上承大梁,便是史官都不由得多为他填了几笔。
不仅江煜,便是沈长安,也接手到了不少事情,自凉城灾疫一事过后,皇帝也越发对其放心,很多事也能放手让她去历练。
所以,她由最初的人人不看好成长至今,当下满朝文武再提起太子之时再也没有当初的鄙夷讥诮了,不说面露赞叹也是毕恭毕敬。
东宫无用一词早已成为隐秘而遥远的过往,深埋在众人久远的记忆之中,少有人再想起。
沈长安用准确有力的行动,一次又一次,打破了那些人对东宫的固有态度。
虽说日子越来越辛苦,即便江煜哥哥分担了她一大部分奏折,她也仍是比之前忙碌不少,但是她却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在慢慢变好。
第355章 西陲战事
当然,如今没有了需要日日提防林氏母女的提心吊胆,身体上虽然累些,心情却是能放松不少。
沈长安惯了解她们母女二人的为人,即便到了如此境地,亦不敢掉以轻心。
沉安阁和碌安寺她皆派了人去看守,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林氏母女近日竟然真的没有什么异动,一人修身养佛,一人闭门不出,好似真真都想把身心托付给佛前寂寂青灯一般,安分的不能再安分。
虽然难以置信,但这样的情形毕竟对沈长安有利,她自然是乐不得。
然而日子毕竟不能一直安分下去。
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推进,盛夏归末,沈长安看着一天天变幻的黄历,算着距离西陲战事的日子。
虽说这一世不少事情都有了改变,然而大方向的事情都不会变。
比如发生在靖和二十八年八月末西陲的战事。
西承国力强劲自不必说,这样的大国是不屑于以这样的恶心人的方式挑衅的。
然而在西承与东梧边陲交界的西南一侧,却是有一个名为周泽的小国。
国土面积虽远不及东梧和西承,然而胜在兵力精悍强劲,凶猛无状,少有败仗。
该国在很久之前便宣告臣服于西承国,依照律法,也一直被划为西承的附属国,只不过仍在自治罢了。
然而西承虽不会自己玩这样让人不屑一顾的手段,然而看见周泽进攻东梧的边境,自然也不会多加置喙,而是袖手旁观隔岸观火。
于是周泽一方面有着西承作为仰仗,确保不会被东梧灭国,一方面又多年垂涎着东梧西南沿海的众座岛屿和边关,一直想要占为己有。
所以隔几年便会拥兵出阵,在东梧边境大肆挑衅。
今年,也不会例外。
沈长安算着日子,估摸着这几日便是西陲边境战事传到平京的日子。
眼下朝中大将各自束守边关,老将年迈,少将不经事。
上一世是江煜自愿弃文臣而挂将军帅前去平定的西陲战事,因得朝中并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当年父皇虽有些犹豫,却仍是允了。
虽然知晓他定会锐不可当旗开得胜地归来,沈长安心下却仍是有几分担忧。
沙场之上刀剑无眼,若是不小心伤着了……可怎么办?
然而还没等她想出一个所以然,便听得门外侍卫急急地进殿禀报。
“禀报太子殿下,陛下急召您去御书房议事!”
沈长安心下骤然一凉,手指悄然握紧,连换上冠带都忘记了径直就朝御书房走去。
走进御书房之后,沈长安看见那张熟悉的侧脸,然而还不等她出口阻止,江煜已经开口道,“臣自请挂帅,前往西陲平定战事。”
御书房内香气郑重而深沉,静得连一根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清。
“不……”沈长安下意识脱口而出,御书房内所有大臣的的视线都向她投掷而来,她被这层层目光一凝,方想起来自己首先是一国之储君,然后才是沈卿卿。
眸色稳了一稳,沈长安深深吸了口气,“儿臣是说,江大人本是朝廷重臣……”
第356章 江大人未免太狂
沈长安顿了一顿,按照上一世的记忆,朝中确实没有旁的能够担此重任的更好选择。
江煜哥哥出征已是必然之举,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护他周全。
沈长安垂眸,沉道:“大人是朝中重臣,不可有失。若是大人执意,儿臣恳请父皇加派兵马护其周全。”
“那是自然。”皇帝捋了捋胡子,面色肃然地点了点头。
“周泽虽是小国,国力不盛,然而国中所养精兵却都向来以凶戾无比著称,所以此番大人前去,还请万分小心,定要平安归来。”沈长安侧头深深望向江煜,一双杏眸之中往日的狡黠和顽劣尽数消失,只剩下满怀担忧和凝重。
“臣知晓,定会小心行事,殿下放心。”江煜垂眸应下。
看着他那双墨眸如同往日一般没有什么别的颜色,沈长安心下不由得窜起一股无名火来。
饶是上一世就是这般的轨迹,可这一世他们都如此亲近的,做这样的决定就连问她一句都不肯吗?
搞得她好像不存在一般……
真是让人难过呢。
沈长安神色有些黯然,听着朝堂之上大臣们你来我去的讨论声,忽然觉得甚是吵闹。
大臣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争执着。
虽说江煜并未领过军,然而之前也曾替兵部写过戍守边关的战略,兵部尚书对其赞不绝口。
皇帝向来爱重,曾听闻江煜写过这样的战略,本就有意领他到武臣的路子上,后来禁卫军甚至也交由他亲训。
所以也不能算是全然没有经验。
然而让新秀历练归历练,可是这样的事情当作历练,是不是有些大了?
兵部之中有不少人见过其领兵的谋略,对其大力推举,这些声音到底还是暂时压下了那些质疑。
至少如今,大臣们渐渐口径一致了。
便是让江煜领主将一衔,带三万甲兵走陆路前往西陲。
然而此案一出便被江煜否决了。
那人眉眼如山,身姿挺拔,立在朝堂之上声音沉稳,“臣以为不可,陆路太慢,虽安全性高,但待将士们前往西陲之时,已是半月有余。若是失略城池尚可夺回,然而人命损失却难以数计。敌军袭来,城中百姓定然奋起反抗敌军,性命堪危,事关重大,还请陛下仔细斟酌。”
朝堂之中一阵静默。
水路更快谁人都知晓,毕竟穿过晟唐江便是西南群岛,自然是要近上好些天的。
然而那江边皆是高山峻岭,若是周泽遣人埋伏定然会损失惨重。
怕是会落得个有命去,无命回的下场。
“江爱卿,你可有万全的法子?”
皇帝微微皱眉看向他,显然也觉得走水路甚险。
“万全不敢当,只能说此举是最有把握一举灭尽敌军的。”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纵使知道江大人不是甚口出狂言的人,然而听完此话却都是神色各异。
因为此话听上去……
未免太狂了吧!
朝中大臣本以为东梧最大的机会便是将这些敌军驱逐出境。
然而听江大人的意思,怎么好像是想把他们团灭?!
疯了不成?
第357章 江大人自然可以让贤
“江大人,那周泽国的兵将可并非是好相与的,您不曾带过兵打过仗,自然不知晓他们的实力,眼下口出狂言倒是没什么问题,到时候可别……”一个曾经上过沙场的参将站了出来,因为忌惮江煜在朝上的威压,并未把话说全。
然而朝堂众人却听得明白,这话明里暗里的嘲讽之意。
江煜神色自若,恍若未闻,只平静地看着皇帝道,“臣请一万精兵随臣走水路,其余两万甲兵带后备粮走陆路。一来,若真有危险,能损失减少,二来,陆路精兵两万足以吸引周泽国的目光,可趁敌人后部空虚之时攻其不备。”
朝堂之中议论声四起,众人脸上神色各异,显然从未听过如此方案。
“您这步棋太险,若是被周泽国的人先一步发现我们走了水路,岂不是损失惨重?”兵部侍郎李宪摇了摇头说道。
“晟唐江有一分支下游,在雨林之间,此河甚为隐秘,且因不能承载太多船只甚少有官兵选择此路。若说晟唐江是敌在暗我方在明,那分支下游的地势便可将局势扭转,望陛下允准。”江煜缓声说道。
皇帝沉思了片刻,看向他问道,“你可有把握?”
“八成。”江煜沉声道。
朝堂又陷入一片死寂。
那刘参将微微皱眉,掩饰不住面上的轻视之色,道,“八成的胜算,江大人就敢这样打算……未免太将兵士们的性命当作儿戏!纸上谈兵……可并不能真的打仗啊!”
朝臣大多袖手旁观,刘参将的话虽然过分,但……
他们的目光都看向殿中站着的人。
虽然这谋略确实巧妙,可此人实在过于年轻,这阅历来面对战争……
真的足够吗?
沈长安垂眸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