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成了首辅的心头好-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太子殿下没耽搁太久,要不今日陛下的召见……”卫清正说着,忽然看见江煜侧过头来,淡淡地看了他一眼。
他登时闭了嘴。
有关太子殿下的事,还是当个哑巴好。
第210章 让太子上朝
落日西斜,余晖洒落在皇城的朱墙红砖之上,透出淡淡的暖意。
御书房中正焚着清新淡雅的龙涎香,香雾从青铜小鼎上幽幽飘出,略带了几分苦意。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侧影拢在黄昏暖光之中,半是调侃地开口道,“江爱卿再晚来一刻,朕便要去用晚膳了。”
江煜见礼,态度恭和缓声道,“是臣的不是。”
“你也别什么都往自个儿身上揽,朕不用想都知道,定是卿卿又缠着你了。”皇帝微哂,进来朝中琐事皆被处理地很好,他也是难得的心情畅快。
“是太子殿下好学,多问了臣几个问题才耽搁了些时间罢了。”江煜道。
皇帝捋了捋胡子,神色欣慰,“她如今肯这样努力,也是你在一旁协助的缘故。”
“朕今日召你来,也是有一事想问一问你的意思。”
“陛下请讲。”
“衡王一案之后,朝野之中随之拔出不少衡王党羽奸佞小人,偏偏这些人还都身居高位,”皇帝语气中带上了几分忌惮和冷意,继续道,“如今他们一朝被处置,这些位置上也空缺了出来,各部倒是不急,总还有能顶替的人,只是这上朝时商讨事情时总是少些个得力的,不知江爱卿可有什么推荐的人吗?”
江煜站在御书房之中,玄衣压襟的云袖交叠,整个人都透出清冷巍峨的气息,他思索了片刻,眸色幽深沉稳开口道,“陛下,六部中人一直在九司之中有替补的人选,交由各部尚书分选出贤能之人便是,之前朝野之中有奸佞小人,如今一朝换下,也未尝不是好事。”
“朕也是这般想的。只是这一下子换了这么多新人,多少还是要给他们一个适应的时间。这过渡间的好些决策,朕却怕他们都不敢上前拿主意,倒是耽误了六部的运转。”皇帝微微皱眉,有些为难。
“陛下若是不嫌弃,臣倒确实有一人选可以推荐。”江煜沉吟片刻,开口说道。
皇帝眼前一亮,挥手抬眸道,“说来听听。”
“太子殿下如今已经年纪渐长,近年来也多有接触政务,陛下何不给殿下一个历练的机会?”江煜抬眸看向皇帝。
“你是说……让太子上朝?”皇帝自言自语般地问道。
“按年岁来看或许早了些,但按照太子殿下近来的表现来看,是可以担此重任的。”江煜语气不疾不徐,给足了时间让皇帝思考。
皇帝沉思了良久。
太子确实已经今非昔比,甩掉了往日里盛传的东宫无用之名,倒是可担大任。
皇帝沉默片刻后终于展颜道,“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卿卿这一年来确实成长迅速,可以尝试着接手朝野间的事了……”
皇帝点了点头道,“就这样做吧,就当是给她一个历练了。有你在一旁辅佐,朕也放心。”
“是。”江煜眉眼如山,点头应下。
“传朕指令,”皇帝侧头对内侍太监说道,“准太子上朝参与政事,明日即起执行,不得有误。”
……
第211章 还真当自己是个主子了!
沈长安接到旨意已经是酉时了。
华灯初上,整座东宫都被勾勒上暖意。
沈长安收到这份旨意之后心中既有几分兴奋又有几分紧张。
兴奋的是,想不到再世以来竟然这般快就能得到父皇的准许上朝。
而紧张的是,想起了上一世在朝堂之上被人的各种针对。
朝野之中,仍有很多人是看不上她这个东宫太子的,想来上朝之后也未必会多给她面子。
前路定是荆棘丛丛,艰难险阻不言而喻,可是……
如今这首辅的大腿,沈长安自觉已经是抱得牢牢的,那自然是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绮南在一旁看着小殿下变幻莫测的脸色,不由暗暗在心下感叹,自从这江大人成了东宫的人,自家殿下这是喜怒无常,还动不动小脸通红地钻进被子里装死。
这江大人到底有什么魔力啊?!
……
翌日清晨,沈长安早早地便在侍女的服侍下穿戴整齐了。
一根金簪穿进紫玉宝冠,身上也换上了朱金色的七爪龙纹朝服,周身透出了一二尚在酝酿的锋芒和凌厉,一张小脸端庄持重,虽然眉清目秀带了几分娇憨,却已经有了几分威严的气息。
绮南算是发现了,江大人不在的时候,自家小殿下是真的会装人。
江大人一在就不同了,像个小孩会撒娇闹脾气不说,还动不动就给江大人甩脸子看。
绮南看着沈长安此刻端庄稳重的样子,面色有几分僵硬。
呵,女人。
沈长安到达金銮殿的时候,发现江煜正站在对侧,挤眉弄眼地朝他打了个招呼后才不疾不徐地入列。
皇帝看了穿戴得体神色从容的沈长安一眼,眼底流露出欣慰之意,示意开朝。
朝中众臣的目光也不免多朝沈长安这边瞟来,一年前还是众人眼中的草包,如今竟然也能上朝接手政事了,倒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只是,众人的目光之中不免还带着几分轻视之意。
若不是因为背后有着江大人一手相助,太子还能获得今日这般成就吗?
说到底,也不过是仰仗旁人罢了。
人群之中,当以忠勇伯的目光最为凌厉。
不过一个还未长成的小娃娃,竟然对忠勇伯府一点儿都不放在眼里。
若不是姒儿哭着跑回来,他还不知道东宫竟然有这样牙尖嘴利的大本事。
如今只是一个储君,便要对忠勇伯府示威了吗?
若这朝野之中有贤人,又哪里轮得到这样一个娇娃娃坐上储君之位!
还真当自己是个主子了!
忠勇伯的目光一点点变得冰冷起来。
皇帝在座上循例问完一些事物之后,垂眸对殿中各位大臣说道,“众位爱卿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忠勇伯抬手一揖道,“陛下,臣还有事奏报。”
“哦?忠勇伯有何事?”
“臣近些年一直负责淮洲的治水一务,只是今年是大涝之年,水患成灾,臣有些束手无策……今日正好太子殿下也来上朝,听闻殿下通读治国策论,无所不晓。”
“故而斗胆问一问殿下,不知太子殿下……可有什么好办法?”
第212章 智商不够,记忆来凑
忠勇伯的神色很诚恳,似乎也很是为难地开口发问。
可是……
沈长安眸色微冷。
忠勇伯这老狐狸,这是要为徐姒出气啊。
果然,得罪谁都行,就是不能得罪一个护犊子的老狐狸。
瞧瞧这话说的,把她高高捧起,赞叹有加,然后再看她无助的摔下去,让她在上朝的第一日就丢一个大脸,无法树立威信。
朝堂之中一瞬间静了下来,众位大臣隔岸观火冷眼看着沈长安的反应,静静地等待着她的回答。
谁都知道忠勇伯此举并非是看重太子而发问,而是试探。
可淮洲水患多年成灾,无数治水的能人都想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一个刚刚接手政务的太子,又能有什么妙策呢?
皇帝在龙椅之上未置一词,原本让太子上朝就是为了历练她,如今更是没有纵容和出口想帮的道理,只是静静地等待着她的回答。
沈长安微哂。
忠勇伯这老狐狸猜得不错,她确实不会什么治水,只是——
她活过了两世。
能力不足,阅历有余。
智商不够,记忆来凑。
“忠勇伯谬赞,本宫并未通读治国策论,学无止境,本宫也只是观得一隅而已。至于淮洲水患,承蒙忠勇伯信任,本宫就略表薄见,还望忠勇伯不要嫌弃本宫见识短浅,纸上谈兵。”沈长安从容地开口道。
朝堂之中静了一瞬,大多数人都没想到太子能这般轻松地把这个问题揽了下来,似乎并不害怕忠勇伯的挑衅。
忠勇伯也是一愣,太子这一番话说的得体,四两拨千斤一般把他言语之间的暗意化解,就算今日她未给出什么好的见解,也不算有多丢人。
毕竟初登朝堂,涉猎的事物还少,人家自己也说了,是略表薄见。若忠勇伯仍然针锋相对,倒显得像他在欺负孩子了。
他怔怔地看了沈长安半晌,开口道,“那是自然。殿下……说便是。”
“淮洲地势为盆地,又地处南方,降雨多也易积水。城中有深潭,以往治水之时,多是筑高坝相拦,而泥坝一遇湿气和强降水易被冲毁而殃及周围百姓,本宫以为,实非良策。筑坝建堤,意为堵。然而治水之策,终究堵不如疏。”沈长安缓缓开口说道,一字一句间神色沉稳自若。
“可殿下也知道淮洲为盆地,外高中低,这样的地势又如何能疏?”忠勇伯微微皱眉开口问道。
“忠勇伯别急,本宫还没说完,”沈长安微微一笑,眉眼之间露出几分狡黠,继续道,“从来没有人规定,疏河道只能从地上引流,既然淮洲地势为盆地,想疏通深潭中水引为护城河,为何不能以地下为径,顺势而流?”
满朝堂皆寂静,目光都定定地凝在这个站在朝堂之中的小娃娃身上。
“所以……本宫的薄见便是,开地下河道,引淮洲内城之水途径桑田农业之地,化涝为用,同时开淮洲护城河一边接壤内城之水,一边顺势流到东豫十二州,解其旱灾。一涝二用,方不负自然造化。”
第213章 他前世是怎么说的来着
殿内静极。
忠勇伯脸色僵硬,望向沈长安的目光颇有几分复杂。
困扰了淮洲这么多年的难题,如今却被太子殿下轻而易举地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朝中治理河道这么多年,所有人都是按照惯例来思考,如何能顺利地让河道引流出去,有建高坝的意见,也有改变淮洲地势的意见,却不曾有人提出这般见解。
“太子殿下所说此法自然是良策,只是臣以为实施起来却十分困难,且不说淮洲深潭之中积水良深,工人进谭开凿地下十分苦难,更有这潭周距离盆地之外护城河尚有一段距离,不能保证开采顺遂,此当何解?”一旁有治理河道的大臣沉思了良久,开口问道。
沈长安红唇轻勾,笑吟吟地看着那大臣说道,“本宫说引地下之水,却并未说从潭内开凿,而是从护城河坝外缓慢打进,自然无需水下作业。至于你说的距离……”
沈长安有些心虚地悄然看了一眼江煜,心中暗道不好意思了,借你的理论前来一用。
“开凿的工作本宫也认为十分费力,所以本宫认为打通之时应选取阶梯式,从潭中顺势而下,缓解潭中深水的压力,也能保证淮洲城中存有一定的积水维持民生。”
沈长安暗戳戳地看向江煜,只是却见得那人脸上并没有什么过多的表情,这才悄然松了一口气。
这是上一世江煜在朝堂之上提到淮洲水患一事亲口所提及的办法,沈长安当时便觉得妙极,心下便暗自记了下来。
或许这一世他还没有想到这个事情,所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吧。
沈长安自我安慰般地这样想着,收回了看着江煜的目光。
朝中大臣此时的心情却不似看上去这般平静,心中不免都在暗暗赞叹太子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本事,心中对这个小娃娃的轻视少了几分。
忠勇伯定定地看了沈长安半晌,眸色复杂,由最初的冰冷转至僵硬,又转为不可置信。
这无论如何也不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说出来的话啊!
难不成太子真的日夜思学,大有长进吗?
他沉默了良久,忽然浅笑了一声,问道,“太子殿下这话说得轻巧,可阶梯式的地下河道,却不是那般容易打通的,殿下可有什么实施的办法吗?”
沈长安一愣,察觉到殿内大臣的目光都纷纷的移了过来,就连父皇的视线也转了过来,等待着她的回答。
沈长安暗自吞了一口口水,脑子飞速地转起来。
这么关键的事……
自己竟然给忘了!
江煜哥哥上一世是怎么说的来着?
阶梯式……什么道?
见沈长安沉默,忠勇伯原本的那点儿震惊又被轻视取代,淡淡道,“原来太子殿下……也未能想到此处啊……”
那语气中不免有暗示沈长安纸上谈兵的意思,带起周围群臣的心境一时之间都风向大转。
正在沈长安苦苦思索之时,江煜站在一旁开口道,“瘘道阶梯式,一梯一瘘,从上打通,可以控制阶梯的等距,还可以控制水流速度和流量。”
第214章 被抓了个正着
满堂皆静。
朝臣们都是一愣,而后慢慢开始思索起此法的可行性。
皇帝沉思了良久,在龙椅之中缓缓地点了点头,道,“弃堵而疏,上流下通,此法着实不错。可是江爱卿想出来的?”
江煜垂眸摇头,面不改色道,“是太子殿下的主意。殿下前些日子便与臣探讨过此事,彼时臣以为此法太过新奇,并未登时予以赞同。待回到住处演示了一番,这才觉得可行。未得臣赞同,所以殿下刚刚才有些犹豫。”
朝臣恍然大悟。
再度看待太子殿下的目光不由得变得有些复杂。
惊讶和不可置信掺杂其中,然而这一次却是带了几分确切的钦佩之意了。
治水非一日之功,然而此法却是顾及到了方方面面,连同民生成本和可行性,都做了考量和探索,实不失为良策。
看来如今的太子殿下,是真的不能小觑啊!
沈长安则是垂着眸子掩饰着眼底的情绪。
天爷啊!原本还以为他这一世应该是没有想过此事,所以才敢大着胆子把人家的法子偷过来应付忠勇伯。
谁知道……
谁知道他竟然这么早就想过治理水患的对策啊!
这下完了,被人抓了个正着。
怎么解释啊?!
沈长安心虚地不敢看他,只敢眼观鼻鼻观心。
然而沈长安这副样子在朝臣眼中却是一副谦逊有加的态度。
从前带着偏见看待东宫小殿下的老臣们不由开始重新审视沈长安,看待她的眸子中也多了几分赞赏之意。
皇帝眸中亦带了几分赞赏,开口道,“既如此,那便传旨到淮洲,就按太子所说的办法试行,若可行,便大力推行到各地的盆地,众位爱卿可有异议?”
皇帝着重看了一眼忠勇伯。
忠勇伯垂眸敛目,额上微微泛出冷汗,自然是不敢多说一个字。
“若无异议,今日便退朝吧。”皇帝大手一挥,起身便回了内殿。
众位朝臣皆请礼跪安,待到君主彻底消失在视线之中才缓缓起身,成群地朝外间官道走去。
“江大人留步。”忠勇伯开口唤着前方那身影颀长的高大男子。
江煜脚步微顿,回过神来,淡淡道,“忠勇伯。”
态度恭和却带了几分淡漠和疏离。
“江大人……”察觉到身前男子并不欲同他交好的态度,忠勇伯面色有几分尴尬,但也只是一瞬便恢复如常。
毕竟也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老人了,忠勇伯自诩什么样的人都见过,便抬眸打量着江煜。
“上流下通,真是好办法。”忠勇伯观察着他的神情开口说道。
他还是不能相信这办法就是一个东宫的小娃娃想出来的。
“是太子殿下的主意。”江煜微微垂眸,面色如常淡淡应道。
“太子殿下年纪轻轻,却不想竟有这层见解。”忠勇伯抬眸道。
“太子殿下之才,自然在朝臣之上。”江煜语气还是淡淡,唇间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