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成了首辅的心头好-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绮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却什么办法都没有。
而每每沈长安醒来的时候,也只是略略擦一擦腮边泪痕,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对她而言,梦中不见他是折磨,梦见了……更是折磨。
过往有他那三年如同一场大梦,过去了就了无踪迹,什么都没能剩下。
“殿下,今日那卷宗您还看吗?”绮南小心翼翼地问道。
江煜一事的卷宗是归中书省所管的,因为案件重大,一直都没能及时归录。
陛下不肯看,太子亦不肯看,没有上边人的审批就一直搁置在那里,迟迟不得入宗。
事情过了大半年,沈长安才终于敢看一看那卷宗。
一直被搁置也不是一个办法,于是前些日子便遣人将这卷宗送了来,只是一直没有动罢了。
沈长安面上没有什么表情,按了一按额心后,站起身走到案边,轻声道,“拿来吧。”
绮南点头应了一声,将整理好的卷宗拿过来。
沈长安轻轻吸了一口气,缓缓翻开那卷宗。
卷宗之上朱红笔批注的名字依旧刺目,沈长安缓了良久才继续往后翻阅着。
“西承皇族世子江氏,伪名煜,本名不详,字衍之。乃西承容和长公主江清栀与清和君傅长行之子,少时隐姓埋名,借江腾中领军私生子身份入朝为官,于二十七年任太子伴读,二十八年任大理寺卿,二十九年接连任辅国镇国将军,封侯拜相,于二十九年十月身份暴露,死于东宫侧殿。其母早亡,其父清和君带兵潜逃,不知所踪。平京松逸阁疑其在京势力,一夜撤清,未见活口。”
第508章 朝贡宴
“此人为人心机颇深,多年潜伏太子身侧未有破绽……”
卷宗之上还有好多有关江煜的描述,然而沈长安如今却一个字都看不下去,只目光定定地停留在西承容和长公主江清栀与清和君傅长行之子这一句话上,其下还说……其母早亡。
沈长安脑海之中忽然闪过他每每写清字都减笔的细节,她眸光闪了一闪,对绮南道,“去将江大人批录文第十七卷 拿过来。”
绮南愣了一下。
自从江大人走后,这些东西在东宫已然成了心照不宣的忌讳,江大人曾经的各种批录文都放在东宫的沉木箱之中吃灰。
如今太子竟然要开始要这批录文了,想来心结也能解开一二了!
绮南心中一喜,忙不迭地应下了。
她去将那批录文十七卷拿来,书卷因为长久的存放,书页微微泛黄,上面还带着几分尘土的气息。
沈长安伸手接过来,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封皮和落款。
他字迹刚劲有力,锋利如刀,她曾见过千百遍。
批录文卷气息微沉,上面还带着几丝再熟悉不过的焚香气。
那气息钻入鼻息,沈长安只觉得心脏都颤了一颤,又酸又疼,连呼吸都费力。
微微阖了阖眼,沈长安翻开这批录文卷,按照目录一页一页索骥着,终于找到了一页谈及江南栀子茶的批注。
果然如同她所想的那般,这个栀字也做了减笔的处理。
他果然是在避忌容和长公主的名讳吗……
眉头微微一凝,脑海之中浮现的却是另一个人的游记。
在那游记之上,温辞也曾写过减笔的清字。
她微微眯了眯眸子。
此事事关重大,她一定要去问个明白才行。
只是还没等她走出东宫的殿门,外间却忽然来了通传的人。
“殿下,陛下召您前去御书房应事。”前来通传的侍卫是父皇身边的亲信,看上去似乎很着急的样子。
沈长安点了点头,略一收辍之后便同这侍卫走出了东宫。
边走着她边侧头问着,“父皇这般急着召我,可是有什么要事?”
那通传侍卫面色凝重,语气带着些许焦急之意,问道,“殿下,您可知晓朝贡宴?”
沈长安默了一瞬,因得从前西承便势大,圣祖爷在时便立下了朝贡的规矩,朝贡便是势弱之国向势强之国进贡,强国做东举办宴会。
然而因得两国多年面和心不和,已经有十年不曾举办朝贡宴了。
东梧每年也只是按照惯例送去一些珍宝,很是敷衍。
“怎么忽然要办起朝贡宴了?”她问道。
那侍卫也有几分疑惑不解,只道,“只是西承来的使者这般邀请,邀请的人还是……”
未等他说完,二人已经走到了御书房。
“殿下,您快进去吧,陛下等着您呢!”主管太监躬身领过她。
她点一点头,整了一整衣襟,迈进了御书房。
她撩袍跪下,神色从容道,“儿臣给父皇请安。”
“不用拘礼,今日朕要你前来是有重要的事要同你相商。”皇帝面色十分凝重,缓缓说道。
第509章 邀请太子前去
沈长安扫了一眼四周,发现朝中重臣大多在场,就连萧景行都在,神色也十分凝重。
靳晨前些时日刚生产不久,他同父皇告了一阵子的家安心在家照顾夫人与孩子,今日竟连他都到场了,想必确实是要事。
沈长安抬了抬眸子,道,“不知到底是何事,儿臣能否为父皇分忧?”
皇帝神色严肃地捋了一捋胡子,沉声道,“西承要举办朝贡之宴了。”
沈长安略一沉思,道,“十数年前倒也举办过朝贡宴,朝贡宴是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纵是西承再嚣张跋扈,也不会有害使臣,父皇不必过于担心。”
“若是使臣,朕自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关键是西承这一次邀请的人……”
皇帝顿了一顿,带着几分忧虑的眼抬起看向沈长安。
“是你。”
殿内气氛凝重。
水云烟在偌大的御书房之中吞吐,就连流水都凝滞了几分。
沈长安心头一动。
去西承……
去西承会不会……
心下涌起了莫名的期待,牙关都因为心头激昂的情绪微微颤抖。
沈长安不假思索,开口道,“儿臣去就是。”
朝臣一片嘘声,都怔愣地看着他。
这一行是吉是凶虽然谁都无法预料,可是西承国力强盛,若是想挟东梧太子做质子,也未必不可行。
况且东梧受制于人,彼时就算是反击……胜算又能有多少呢?
“殿下,万万不可,那西承皇帝暴戾无性,谁都摸不准他在想些什么,若贸然前去,实在太过冒险!”
“可若不前去,难道就可以无虞了吗?西承皇帝那个性子,亲自遣使者送来了邀请函,若我朝拒绝,他便有了攻打的理由!”
“那难不成就让太子殿下前去冒险吗,怎么使得?”
朝臣又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皇帝一时间也没个主意,只觉得头疼得很。
看向那一旁站着的一言不发的萧景行,皇帝开口问道,“景行,你怎么看?”
萧景行抬眸,却是没有立即回话,他望了一眼沈长安的神色之后,朝皇帝道,“回禀陛下,臣以为此行并非如众位同僚所想的那般艰险。首先是因为此朝贡宴,西承邀请了周边各国的皇子,而并非东梧一朝,就算其有什么歹心,和周边列国作对的代价也绝非西承一国能够承受的。太子殿下如今已经能够独当一面,陛下不如相信太子殿下,让她前去历练一番。”
萧景行的话说的诚恳,皇帝也连连点头。
一直冷硬着的面色终于缓和了几分,只对沈长安嘱咐要多带些人前去,同时知会礼部同周边列国提前通信,保证统一战线,这样就算出了什么事也好应对。
皇帝思索了良久,因为确实没有旁的办法,沈长安又坚持前去,终于也同意了她去参加朝贡宴。
沈长安同萧景行一起走出御书房,萧景行侧头看向她,道,“我可是帮你说了话,若是你出了什么事,我可是最大的责任,所以还望太子殿下,务必平安归来。”
第510章 前往西承
沈长安望了一眼萧景行,他面上虽是玩笑色,眼眸之中却是藏不住的关切。
她笑了一笑,开口问道,“孩子近日怎么样,夜里还闹人吗?”
萧景行换上一副愁眉不展的神色,道,“殿下,你是不知道,那小娃娃有多难伺候。我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沈长安笑,开口道,“难养吗,我瞧着你很是幸福啊,生活平安顺遂,能和靳晨厮守,如今连孩子都有了,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羡煞你呢。”
沈长安虽笑着,眉眼之间却流露出一二落寞之意。
萧景行默了一瞬,正要开口说些什么,却见得沈长安的神色又云淡风轻起来,仿佛刚刚那份沉重只是他的错觉。
他微微垂眸。
自从那个人走后,他再也没有见她开怀过,哪怕一日都不曾。
“行啦萧景行,别在心底可怜我了,本宫过的很好,什么都不缺。”沈长安走到马车前,回头望了一望萧景行,笑道。
萧景行不敢再深谈,只抬眸望了一眼天色,开口道,“明日应当是个好天气,提前祝殿下一路顺利。”
沈长安也看了一看万里无云的天空,微微仰头。
阳光肆无忌惮地洒在她脸上,似要讲灵魂都洗涤干净,将一切阴霾与晦暗都带走。
“会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说。
……
因为再耽搁时日便会入冬,西承这一次朝贡宴的邀请也是来得急匆匆,沈长安也没有拖延,与西承的使者次日便踏上行程。
临别前告别母后,她还是如同往日那般担忧。
也不知晓是不是上了些许年纪的缘故,母后如今身上的凌厉之气越发地少,每每面对沈长安时,都带着劫后余生的后怕和身处帝王家的无奈。
这些她都懂得。
就像江煜哥哥从前说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身在这个位置,便不要抱怨身不由己。
更何况此番前去西承……
她心里总归着抱着那样一丝期盼的。
真希望……能再见到他啊。
……
西承路途遥远,不过皇帝一路派了众多兵将与护卫跟随,除了山路之上遇到了些山林野怪,一路上都很是平静,没有任何意外出现。
只是那西承使者虽然尽忠职守,话却非常的少,不论沈长安旁敲侧击还是直言相问,他都对西承皇室之人闭口不谈,只道,“我们陛下很是欣赏太子殿下,一直想要同太子殿下结交,也想要同东梧保持友好往来。”这样的客套话。
沈长安到后来索性也放弃了,反正一路上山林野怪不少,吃这些往日里不曾见过的东西还来不及,何必在他身上浪费时间。
因为一路天气都不错,马车没用太久便驶到了西承国。
西承与东梧的边界以一条长河相隔,记得从前……
他就曾来平定过西承的边乱。
只有有一点沈长安至今也不能明白,既然他是西承的人,又为何要带兵攻打西承,还全然不留情面地大胜而归?
他和西承的皇室,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第511章 待客之道
这些事又混乱又复杂,沈长安没有太清楚的头绪。
看着西承的城门在她面前打开,她却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明明从前从未来过这里,却有这样的熟悉之感。
她轻轻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拉上了车帘。
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最近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
马车驶入西承境内,用了大概三日的功夫,才到达了西承国都。
西承国都自然要比外围的边境城市热闹些,从马车驶进国都开始,便能听见百姓熙攘的叫卖声,街市之上热闹无比。
西承的气候照比东梧要干些也要凉些,沿途见了不少新奇的玩意儿。
大街之上有人叫卖一种外壳坚硬如巨型刺猬一般的水果,通体金黄,十分凶悍。
沈长安好奇,便下车去瞧,谁知还不等走近,就觉得那气味儿十分熏人,偏偏西承使者还说这东西十分好吃,让她惊奇不已。
这闻起来如同……一般的东西到底要怎么吃啊!
西承的使者为她付了钱,买下了一个个头十分大的。
那小贩替她将这奇物掰开,取出了里面金黄色的果肉用荷叶分装好递给她。
沈长安只觉得这东西取出来之后更为熏人,几乎差点被熏晕过去。
然而瞧着西承的百姓吃得那般香甜,她忍不住也用银勺子舀了一口,递到嘴边小心地尝了一尝,上头的气味冲上脑门,沈长安硬着头皮将这东西咽了下去,却觉得嘴中回了几分甜腻的香气,虽然味道奇特,倒确实有几分……好吃。
吃了这一口之后便停不下来,沈长安抱着这荷叶啃个不停,抬头想感谢那西承使者的时候,却发现他脸上带着几分温和的笑意,被沈长安发觉了之后才轻咳了一声又恢复了肃然的表情。
沈长安觉得奇怪,却也觉得眼前这个西承使者十分善良有趣。
她环视着身周热闹而宁和的景象,也觉得西承百姓十分可亲,并不是像朝臣所说的那般刁蛮跋扈,她心中忍不住又加了几分好感。
“太子殿下若觉着好玩,可四处走走,朝贡宴并不急。”西承使者善解人意道。
于是沈长安就顺着主街又走了一段路,沿途倒是看见了不少有意思的小玩意儿。
西承使者十分贴心,一路之上但凡看见沈长安停留的摊位便直接付了帐,将这些小玩意儿都收入东宫的马车之中。
沈长安有些惊奇,道,“你们西承都这般有钱吗?”
使者面露几分尴尬,默了半晌回道,“这是待客之道。”
所以这一路来,倒不像来参加朝贡宴的,倒像是来旅行的。
多亏得这使者也十分有耐心,不论她去哪都一言不发地跟着,这般看来,西承的待客之道的确是更胜一筹。
正当她打算继续沿途走的时候,在她身边的西承使者望到街那边的马车一角神色却忽然慌张了几分。
他用身体遮掩住马车的方向,指了指身旁的酒楼,向沈长安道,“太子殿下,这是岭云京内最好吃的酒楼,殿下不尝一尝吗?”
第512章 绝不可以错过
沈长安侧眸瞧见那装潢高雅的酒楼,这酒楼雕栏玉砌,朱红立柱宽阔大气,处处透着矜贵之意。
方方正正的牌匾之上三个镶金大字“起云楼”,暗色的牌匾条纹横刻,是上好的红橡木,显得格外不凡。
牌匾侧还有两束喜庆的红绣球,酒楼之内来宾络绎不绝,十分热闹。
隔着这般远,便能闻见饭菜的香味了。
蔬果气清新,十分惹人。
沈长安想也没想便同意了,来这西承一路都未食什么正经的,眼下瞧着这地方确实像不错的样子。
西承使者见她点头,率先一步进了门,伸手一请。
她跟着西承使者走进去。
老板娘显然是十分熟悉这位使者,面上带着几分受宠若惊的笑容,对着他不断地点头哈腰,朝着楼上吆喝了一句,“贵客来啦!”
楼上的人行动有素地下了楼,站在楼梯两侧,整齐地弯了弯身子,面带笑容将他们请上了二楼的雅间。
二楼的雅间十分宽敞,宽大的榉木桌子上摆着淡淡的熏香和早已备好的茶水。
待他二人坐定之后堂内小二赔着笑脸,将店内的招牌菜介绍给沈长安。
沈长安一一听下去,觉得十分有趣。
西承做土豆的方式竟然是将土豆切成细长条之后晾干再过油锅炸,再淋上番茄做的酱汁,便是一道菜了。
虽然听上去十分简单,可是由于东梧的御膳房从不会做这般不健康的菜式,沈长安倒是从来不曾吃过。
据西承使者说,因得烹饪此菜的油并非肉炼油,而是从大豆上提取出来的油,所以并不是十分腻人,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