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走科举路 >

第94章

重走科举路-第94章

小说: 重走科举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雪了。
  我可是听时晗雪说了,那些风景都是极美的!对了,或者我们一同去西南省,西南省那边的省府号称是春城,便是冬季里也盛开鲜花,端得是一个过冬的好地方!”
  皇上看见皇后娘娘这么嫌弃自己,心中很不是滋味,果断地打断了皇后的畅想,说道:“梓潼,你别担心,我一定很快做好准备的,十天之内一定安置好所有的东西,与你一同出京,等我们到了江南的时候一点儿也不耽误你看美景!”
  皇后娘娘心中偷笑,面上却是一脸为难地答应了下来。
  太子殿下于是第二天就被皇上赶鸭子上架地开始准备监国了。虽然他一脸懵逼,不知道自己的父皇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自己去监国,但是他推辞不过,也只能接受这样的安排。
  于是他在皇上带着“上岗”十天之后,便看着皇上包袱款款地带着皇后娘娘出京、直奔江南那边去了。
  不过皇后娘娘带上了自己心爱的朝霞郡主一同去巡游,皇上也带上了几个他看好的皇孙一同去巡游,算是给皇上一个威胁。
  好在季兴邦这个吏部尚书是他的铁杆心腹,与他将朝堂上的形式掰开了揉碎了都给他讲明白了。太子殿下也渐渐摸透了好些朝臣们的脾性,顺利地处理一些政务了。
  这些老臣们大多都是被皇上重新换上来的,以前的铁杆太子党或者魏王党早就被清算干净了,他们之前要么就是铁杆的保皇党,要么就是骑墙派,没有什么立场。
  现下他们看见皇上已经无心朝政了,竟然让太子殿下监国,也想到了现在这个太子殿下日后很大几率是会继承大统的,所以有眼色的人都不会太过于与太子殿下敌对,让他有掣肘的感觉。
  毕竟皇上日后总要老去的,太子总要成为新皇帝的,谁不怕日后他登基了再来清算一遍之前给他使绊子的人啊?
  太子殿下一开始对于重大事项的把控不算很清晰,有好些事情都用八百里加急送去给皇上批示。
  皇上一开始还是很有兴趣处理这些政事的,但是沿路上皇后娘娘、朝霞郡主,以及带出宫的各个皇孙们也想要争宠,便都在皇上、皇后面前表现,哄得皇上乐呵呵的,渐渐地就很少处理那些事情了。
  觉得太子殿下太过于谨小慎微了,传递过来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所以他竟然还写信训斥了太子一番,说太子殿下过于小心谨慎,没有决断,将好些不应该送过来的政务也送来了,是打扰他出巡的兴致。
  渐渐地,送过来的政务越来越少,皇上和皇后离开京城去江南了大半年,太子殿下也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皇上回京之后上了几□□,忽然觉得好累、精力不济,正是厌烦的时候。皇后那边又兴致勃勃地计划去辽东出巡、看看雪了。
  皇上觉得年纪大了,去寒冷的地方不好,他想和皇后一同去西南省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于是不久会后,皇上和皇后又溜了。
  太子殿下现在已经能够很熟练地监国了,他们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只不过他们担忧孩子们长期出去玩、学业上有所荒废,便带着时晗雪这个夫子一同去西南省出巡,沿路也能继续教孩子知识,什么都不耽误。
  时晗雪也算是与季兴邦在西南省好多年,对于西南省的有名景点、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等等都有深入的了解。有了她的加入,可不止是让孩子们多了一个老师,更是让皇上和皇后娘娘多了一个好的导游,让他们二人这次巡游得更加的开心了。
  好不容易从西南省过冬回到了京城,皇上还没有再上几□□,皇后娘娘又开始计划其他的巡游计划了,还计划找一些相熟的当地女官做导游,让出游更加顺畅些,惹得皇上心痒难耐,又跟着跑了。
  这么两三年下来,皇上和皇后娘娘每年居住在京城的时间还不足三个月。很多时候他们去完一个地方之后都嫌弃路远不太想回到京城了,而是直接从现在所在的这个省份出发,去下一个目的地。
  皇上也体会到了不用担责、不用处理政事的好处,他的身体和精神都比以前上了一个台阶,觉得自己能多活几年。
  这么些年下来,他心中也看开了一些,觉得自己这个皇儿是个好的,在监国的时候也没有犯什么错,自己无论什么时候回去,他都恭恭敬敬地把权力还给自己,一点儿都不贪恋权势。而且当了太子这么多年,也实现了他当日的诺言,没有再纳女子,一直只有太子妃一个人。
  所以皇上为了玩得更加尽兴一些,终于下定决定要将皇位传给太子,他从今以后就做一个万事不管的太上皇,想到哪儿玩就去哪儿玩,再也不会有人快马加鞭地带着奏折四处去找他做主了,他终于可以身心都放松下来了。


第156章 大结局
  新皇登基之后自然是要大赦天下的; 让全天下人都能感受到新朝廷、新皇帝的新气象,让大家都跟着一起开心一下。
  同时因为太上皇和皇太后经常喜欢在各地巡游的事情,好些百姓知晓了这个情况; 会在收到冤屈之后拦着告御状; 或者对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吐了口吐沫; 诅咒到:“咱们这里怨声载道的; 等到日后太上皇和皇太后巡游到此处,定能发现端倪,定能将你这个贪官揪出来!”
  于是好多官员们在做事的时候都还是有所收敛,不会觉得自己所在的这个小地方天高皇帝远就放肆起来; 太上皇和皇太后前些年的时候巡游还是挺大张旗鼓的,沿途都会有官员、女官陪着出行,作为导游,招待他们,也能控制一下那些东西是能给他们看的; 那些东西是不能给他们看的。
  但是现在太上皇和皇太后卸下来身上的担子之后; 就不再是一国之主了,他们也不太像之前那样去哪里摆足了仪仗; 避免扰民和劳民伤财。
  新皇登基之后; 已经出现过好几起官员们有些不端的行为被太上皇和皇太后在巡游的时候发现; 一封信写给皇上; 皇上就派钦差大臣来详细查探的事情,因此落马了好些贪官。
  所以太上皇和皇太后的巡游现在不仅变得不劳民伤财,不再是国家财政的一个大负担,反而还成为了国家反腐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毕竟谁也不知道太上皇和皇太后那天会不会心血来潮来到你治理的这个地方?他们二人现在低调得很; 行踪诡秘; 谁也不知道他们走到了何处。
  有些官员为了怕被他们查出来自己贪腐的事情; 只敢私底下做做文章,明面上却是不敢让自己的官声烂大街的,这么一年年的装下来,百姓们倒是对整个朝廷,对整体的官员们有了向好的评价,各地的百姓们说起来自家县里的官老爷们不至于个个伸出大拇指,但也不至于要随时唾骂了。
  季兴邦这个吏部尚书一直做得很好,在六部之中,排序基本是“吏户礼兵刑工”,吏部尚书居首,他也一直做得兢兢业业的,之前的皇上信任他,现在新登基的新皇也很信任他。没过多久,他便在之前的阁老致仕之后入阁了,达到了他这辈子做官的高峰。
  一般而言,为了巩固统治,对于一家人来说为官上面是有所限制的。季兴邦入阁了,成为了权倾天下的阁老,那么他的大堂兄季兴杰、儿子季昀霆、女儿季昀舒以及其他小辈的侄儿男女就都不能再在京城里为官了,否则会引起其他人的强烈不满。
  对于其他小辈而言,在外做官没有什么难的,他们的级别都很低,基本上都在各个县、各个府中做官员,分散到全国各地里去了,对他们日后的影响不大。
  同时因为京城之中有着季兴邦阁老的这棵大树的拂照,他们在吏部每次的考核之时基本上都能得到比较好的档次,不说人人都能得到“优”,但是至少不会遇到上官们的为难,本来是合格的,却被故意推到劣等,对于他们这些小辈来说,算是很好的。
  而且他们在外地为官的时候,他们的上峰也“不看僧面看佛面”,不会故意给他们使绊子,让他们难受,毕竟打了小的来了老的,他们也怕这个很年轻的季阁老日后报复他们啊。
  只不过这一条的限制对于季兴邦的大堂兄季兴杰来说就比较致命了。季兴杰在国子监和太学教书都教得非常的好,人品也是很过硬的,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和朝臣的公认,若是没有季兴邦入阁这么一遭事情的话,他日后成为负责太学的主官,统领整个太学继续发展起码是无碍的。
  但是因为要避嫌,所以他就不能继续留在太学担任重要的职位了。现在对于他来说,只有离开京城去其他地方做官这一条路了。
  季兴邦也找他聊了聊天,问季兴杰想不想外放去某一个省做巡抚,或者学政也可以。毕竟他现在是内阁重臣,若是让季兴杰平调去一个比较好的岗位或者是升一级去其他重要的岗位也是可以的。
  季兴杰也很心动,之前他虽然也做过其他部门的官员,但是毕竟做的时间短,一辈子基本上都是在不同的学校里面换来换去的,完全没有外放过,更不用说是做外放的实权主官了。
  在这个世界上,男子都有一些“功成名就”的想法和追求,他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季兴杰思索了几天之后却亲自找季兴杰拒绝了这个提议。他说道:“兴杰,我年岁渐大了,现在就时常感觉自己精力没有年轻时候好了,好些时候都会觉得身体困乏,使不上劲儿。
  其实我在心中很是羡慕太上皇和皇太后夫妻二人的老年生活,把一切烦恼都留给成器的儿子,老夫妻二人却什么都不用管,只用去开开心心地游山玩水就好了。我不想像其他大人一样一直在朝廷里干到七老八十的才致仕,我想快点儿跳出这些樊笼,快点儿得到自由。
  现在正好有这么一个机会,那我就正好借着外放‘游学’的名义,带着老妻一同边游山玩水边到各地的书院去讲学,与其他文人会会,了解一下其他的想法,碰撞一下,说不定会有些奇妙的思想火花呢?取长补短嘛。
  更何况,你在京城做了阁老,虽然是风光无限,但其实也风险巨大。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若是你做了阁老,我再做了一个外放的封疆大吏,我们季家的权势滔天,皇上还会不会如之前一般信任你?信任季家?
  皇上会不会改变他的想法,从而变得很忌惮你?对你日后不利?
  虽然我的远行不一定能给你带来很大的帮助,但能帮你在皇上面前消除一些戒心也是好的,至少让皇上心中有一个印象——我们季家人都不是那等贪恋权位的人。
  兴邦,你日后在京城也要小心。俗话说‘不聋不哑不做阿公’,在做事上不要太和皇上顶着干,不要太贪恋权势,要记得急流勇退,不要落得一个不得善终的下场。
  我们二人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对于史书上的记载都是门儿清的,你说说,能有几个权臣是得以善终的?所以权势不是什么好东西啊。
  现在我知道你肯定是不会走的,但过上几年等孩子们大了,你也学我和你大堂嫂一般放下一切去游山玩水吧,人死了就是一捧黄土而已,什么都没啦!”
  季兴邦闻言深受触动,他站起来对自己的大堂兄鞠了一躬,对大堂兄承诺道:“大堂兄,现在我有一些施政的想法还没有实现,还没能帮皇上控制好整个朝廷,几个侄儿侄女们在官场上也都还立足未稳。
  但是我答应你,一定不会在日后被权势迷了眼睛,最多十年,我一定会从现在这个位置上退下来,向皇上请辞,然后带着晗雪去游山玩水,不枉此生。
  大堂兄,到时候我若是真的忘记了现在的初心,被权势迷了眼睛,变得贪恋权位,请你一定要骂醒我、打醒我,拉我离开朝廷这个旋涡、泥潭,拉我一把,让我能得以善终。”
  季兴杰闻言欣慰地点了点头,两人在此对彼此做好了承诺,然后季兴杰便带着妻子远行去了。
  季兴邦趁着现在和皇上关系还好,隐瞒了一小部分“伴君如伴虎”的话等等,技巧性地向皇上说了“心里话”,汇报了季兴杰与他的谈话,并且与皇上说明了他与季兴杰的约定,十年之后一定会从阁老的位置上离开,带着妻子去游山玩水。
  皇上闻言很是不舍,他说道:“季阁老,之前好些老臣都能与皇上君臣相得,历经几朝呢,怎么你却只肯陪我十年?
  之前你教了我好些知识,我也想着与你一同大干一场,将整个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让大家知道我是个明君呢!”
  季兴邦笑着说道:“皇上,我能教你的已经全都交给你了,现在也没有什么可以教了。再说了,我也不是马上离开,这不是还有十年的期限么?这十年内一定帮你多找你个好苗子,让你可以用着顺手,到手再提拔一个入阁也就是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君臣相得十余年也算是挺不错的结局了,我就怕到时候我迟迟不走,我们师徒二人反倒相看两厌,反倒不美。
  再说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臣莫非王臣’,小老儿到时候与老妻无论游历到哪里都是还在皇上的治下,皇上若是想找小老儿,想要小老儿的帮助,那还不是随叫随到?一点儿都不耽误事情的。”
  皇上闻言也只能作罢了。
  之后的十年时间里,季兴邦和皇上二人心中都牢记着这个十年之期。二人一个是内阁重臣,一个是皇上,在皇权和相权的碰撞中难免会有矛盾。
  好些人都想要在皇上面前说季兴邦的坏话,离间他们二人之间的感情和信任,但是竟然从来没有人能如愿的。毕竟其他人也不知道他们二人的这十年之约。
  他们二人对对方很克制,有时候虽然会生对方的气,觉得对方变了,但也会在心中安慰自己——只有十年而已,忍忍就过去了,十年之后我就见不到他了。
  于是再怎么磕磕绊绊、再怎么又矛盾和权力的冲突,这师徒二人都保持着良好的感情,一直就这么过了十年。
  十年之后,季兴邦不用他的堂兄季兴杰来骂醒,自己就向皇上郑重地提出了致仕的申请。
  皇上心中虽然有不舍,但是也有一些喜悦,满意于季兴邦并未贪恋权势。
  皇上其实也在忌惮这十年来权势渐渐变大的季兴邦,若是季兴邦不主动提出致仕的申请,他恐怕还会自己主动问一问季兴邦是否还记得“十年之约”。
  但是季兴邦这个致仕的申请一提,皇上对他的观感立即就变得非常的好了,十分不舍地挽留了他三次,最后才挥泪准许他回乡养老。
  之后,皇上还是很照顾季兴邦的儿女、侄儿侄女这些后辈们的。
  可惜的是小辈们的资质各有不同,季兴邦的儿子季昀霆本来被皇上寄予厚望,想要好好提拔他一番,可惜的是他之前学问平平,做官的水平也平平,难以提升到封疆大吏的位置,一直只能做个府君大小的官员,只能管理好一府之地。
  而季兴杰的儿子季绍楠和女儿季绍敏与季兴杰的情况差不多,都属于那种在做学问上很有天赋,但是做官上不算很有天赋的人。
  等到季兴邦致仕离开京城之后,皇上就把季绍楠提拔到了京城太学做教谕,让他能够在京城教书育人,也算是专业对口,不屈才。
  而让众人跌破眼镜的是——季兴邦和时晗雪一身的做官、为人处世的本事似乎都让季昀舒这个女儿继承了。
  季昀舒在做官一途上一直官运亨通、顺风顺水,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的阻碍,一路青云直上。
  她虽然是个女子,但是不仅在西南省那边做县令很能干、很得人心,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